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国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剂有可能藏身保鲜膜之中.流向百姓餐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随后也发布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16种PVC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在加热食品时.这种物质会加速释放.影响内分泌系统。对此,  相似文献   

2.
PVC保鲜膜保鲜不保险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调查还发现,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称,这种保鲜膜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作为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鲜膜因其方便成为家用必备品。然  相似文献   

3.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调查还发现,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称,这种保鲜膜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 作为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鲜膜因其方便成为家用必备品.然而,北京市民毕女士最近发现,从超市买的肉类熟食放了几天后,保险膜上有一层油乎乎的东西,不像肉本身的油.  相似文献   

4.
《健康必读》2009,(2):48-48
很多人习惯给食物盖上保鲜膜后再放入冰箱。但是,预防医学专家指出,保鲜膜含有一种被称为DEHA的塑化剂,它虽然可增加保鲜膜的附着力,但会渗入食物中,尤其是高脂及食物中。如果人体经常摄入这种含有DEHA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代谢紊乱,诱发先天性缺陷、精子减少、乳腺癌、甚至精神障碍等。  相似文献   

5.
消息     
《健康》2011,(10):4-4
部分保鲜膜塑化剂严重超标国际食品包装协会2011年8月10日公布的保鲜膜质量调查报告显示,被检验的7种PVC保鲜膜中,3种塑化剂DEHP用量超标,有的超标达76倍。目前保鲜膜主要有PE、PDVC和PVC三大  相似文献   

6.
百叶窗     
《健康》2001,(11)
家庭慎用保鲜膜 许多家庭都用保鲜膜保存食物,但你知道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安全。因有些塑料膜含有干扰内分泌的物质,会扰乱人体内的激素,并随血液到达人体各部,影响人体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过多时,会破坏已调整好的内分泌系统,引起妇女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精子数减低,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等。 有数据显示,有些聚氯乙烯塑胶包装产品,含有称为DEHA的一种塑化剂,以增加保鲜膜的附着力,但其会渗入食物,尤其是高脂肪的食物。英国10年前就已规定改用其他较安全的塑化剂。最近,美国消费者联盟测试用保鲜膜封装的乳酪时,发现19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检验PVC食品保鲜膜中DEHA等己二酸酯类增塑剂的方法。方法:用异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PVC食品保鲜膜中DEHA等己二酸酯类增塑剂,以己二酸二(1-丁基戊基)酯为内标采用GC-MS检测。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开发了溶解沉淀前处理技术结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氯乙烯食品保鲜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含量。方法:采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甲醇作为沉淀剂,可有效的将DEHA从聚氯乙烯薄膜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非极性DB-1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气相色谱质谱进行确证。结果:DEHA在1.0~10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o.999,方法回收率在87.8%-9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检测限为0.1m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合聚氯乙烯保鲜膜中DEH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地区连锁超市内销售PVC保鲜膜包装食品中DEHA含量进行测定,对PVC保鲜膜包装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影响PVC保鲜膜中增塑荆迁移的因素进行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掌握上海市目前PVC保鲜膜对内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为上海市制订食品包装的相关规定提出建议,为政府部门就食品包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远离塑化剂     
日前,个别白酒含有塑化剂的报道让塑化剂这种工业添加剂再次进入公众视线。事实上,奶瓶、太空杯、保鲜膜、吸管、饭盒等塑料产品普遍使用了塑化剂。  相似文献   

11.
自从“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发生以来.媒体相继曝光了多种含塑化剂(也称增塑剂)食品与药品。人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纠结于是否吃了含塑化剂的食品,殊不知塑化剂还是污染环境的元凶。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限塑的行列中,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只有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安全了,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  相似文献   

12.
丁茂柏 《药物与人》2006,19(8):65-65
2005年是很奇怪的一年,似乎时时感到周围的东西都跟致癌沾上了边:不黏锅上有特富龙,辣酱里有苏丹红,水产里有孔雀石绿,啤酒里的甲醛,又说保鲜膜里有聚氯乙烯及其增塑剂DEHA,后来连方便面这个懒汉的宠爱物也不能幸免,跟一个叫丙烯酰胺的攀上了亲戚。  相似文献   

13.
潘丽梅 《健康向导》2012,18(3):23-2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如饮料瓶、矿泉水瓶、塑料购物袋、塑料奶瓶等.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塑料制品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使有毒有害物质溶入食品,对人体带来危害.如双酚A,它是添加在由聚碳酸酯(PC)材料制作的太空杯、餐具、水壶和婴儿奶瓶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可以让塑料产品变得无色透明、耐用、防摔,在加热时会溶到食物中.有报道称:双酚A不仅会导致心脏病,还会导致糖尿病和某些肝脏疾病,影响胎儿及儿童的大脑发育,甚至增加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又如去年台湾省的“塑化剂”风波,其“塑化剂”就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用在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等软塑料里,以增强颜色和柔韧度,在高温及油脂环境下会释放出来.研究表明,塑化剂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因此,我们在选择家用塑料制品时,要学会辨识塑料,以达到健康使用塑料制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式{誉名黝匕洲乳月......麟解口(1)现在市场上的保鲜膜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聚乙烯,另一种是聚氯乙烯,还有一种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保鲜膜,相对来讲是卫生安全的;而聚氯乙烯保鲜膜则对人体有害_-匕二泛之滋公卫二二台》、竹产了} (2)由于保鲜膜中的某些有害物质成分可能溶进肉类食品.因此,应该尽量少用保鲜膜保鲜肉类食物。从超.打买回肉类食物后,应及时将食物从保鲜膜类的塑料包装中取出,放在其他容器中脸{拯一一,,-巴=,吕书声二二匀了二二获石引{‘‘砰孟‘面刃刁二11保鲜膜岂能“一盖了之”@张洪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取去离子水、3%乙酸(w/v)水溶液、15%乙醇(v/v)水溶液和异辛烷作为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测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方法:异辛烷可以直接进样分析;其他水性食品模拟物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进样。采用非极性DB-1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气相色谱质谱进行确证。结果:DEHA在1.0~100.0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回收率在96.0%~106.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检测限为0.008mg/dm^2(水性食品模拟物)和0.005mg/dm^2(脂肪食品模拟物)。结论:检测结果表明,当PVC保鲜膜接触水性食品模拟物时,DEHA的迁移量小于0.8mg/dm^2;当接触脂肪食品模拟物时,DEHA的迁移量在1.46~4.23mg/dm^2之间。  相似文献   

16.
5月23日,台湾地区卫生部门通报称,岛内最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添加了塑化剂DEHP。之后。不断有食品、保健品被卷入这起风暴中。长期从事塑化剂研究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相似文献   

17.
四讨论 1、PVC保鲜膜 PVC保鲜膜安全事件实际上是大众对食品及食品包装安全问题顾虑的具体反应,而相同情况在上世纪末在欧美发达国家地区也同样发生,环保人士和行业专家各执一词,就PVC保鲜膜的安全性展开了讨论。同时,新闻媒体对PVC保鲜膜的认识也存在反复,例如在1999年1月19日,纽约时代杂志的专栏文章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导致对塑料保鲜膜安全性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名牌黑板报     
《健康向导》2006,(1):32-33
致癌保鲜膜中国大扩散;米非司酮紧急避孕药可致命;“复原乳”揭开真面目,奶业潜规则太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塑化剂10问     
台湾地区前不久报道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报道称是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而且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那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塑化剂关注度的不断升温,塑化剂所涉及的食品领域在不断扩大.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卷入了其中。人们赫然发现。塑化剂的存在旱已超出了食品的范畴,其影响范围也绝不仅仅限于台湾,简言之。人们目前几乎不可能完全断绝与塑化剂的种种“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