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Boo2对光滑双脐螺的直接作用,及与氯硝柳胺合用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25℃室内浸泡48h法。结果 用1.56mg/LB002溶液浸泡8h,光滑双脐螺软体麻兽率为53.3%;36h麻痹率为100%。Boo2h,LC50为3.67mg/L。与氯硝柳胺组成混合液,在Boo2浓度为3.125mg/L溶液中,氯硝柳胺的LC50由单独浸杀的0.096mg/L降至0.046mg/L,杀螺效果提高2.1倍。结论 Boo2对光滑双脐螺有明显麻兽与杀灭作用,与氯硝柳胺复方用药有显著杀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对光滑双脐螺的杀灭效果。方法用SCN、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氯硝柳胺原药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 mg/L和0.063 mg/L的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成螺,计算LC50。采用上述3种剂型的氯硝柳胺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0.500、0.250、0.125、0.063mg/L和0.032 mg/L的溶液,浸泡螺卵,计算LC50。结果将成螺浸泡在SCN、WPN和氯硝柳胺溶液中,24 h LC50分别为0.218、0.218 mg/L和0.203 mg/L;48 h LC50分别为0.189、0.203 mg/L和0.189 mg/L;72 h LC50分别为0.165、0.218 mg/L和0.177 mg/L。将螺卵浸泡在SCN、WPN和氯硝柳胺溶液中,24 h LC50分别为0.153、0.173 mg/L和0.171 mg/L;48 hLC50分别为0.085、0.096 mg/L和0.155 mg/L;72 h LC50分别为0.077、0.097 mg/L和0.087 mg/L。结论SCN对光滑双脐螺成螺和螺卵均具有与WPN和原药相同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3.
血水草生物碱联合氯硝柳胺杀螺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水草生物碱(ECA)与氯硝柳胺的联合杀螺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将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ECA溶液复配成混合溶液,在25℃恒温条件下浸泡钉螺24、48h和72h,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0.5mg/LECA分别与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等量混合后,浸杀灭螺24、48、72h时,氯硝柳胺LC50由单独浸杀时的0.159、0.037、0.028mg/L降为合用后的0.100、0.029、0.016mg/L;而与1mg/LECA合用后,LC50则为0.083、0.025、0.009mg/L,其LC50均降低,增效比(SR)均>1;1.0mg/LECA与氯硝柳胺合用72h时,其SR为3.01。结论0.5、1.0mg/LECA与氯硝柳胺混合后对钉螺有较强的联合杀螺效果,对氯硝柳胺杀螺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赤桉提取物(EcM2)与氯硝柳胺及其可湿性粉剂的联合杀螺作用。 方法 采用浸杀法,将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分别同不同浓度的EcM2溶液复配;并将氯硝柳胺与EcM2、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与EcM2按不同比例混合,在(25±1)℃恒温条件下浸泡钉螺48h和72h,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 氯硝柳胺与10mg/LEcM2配伍后,其对钉螺72h的LC50由单用时的0.11mg/L降低为0.0236mg/L,增效比为4.7倍;而同EcM2按1∶100和1∶200的比例混合后,两药的共毒系数(CTC)为162.9和157.2。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与10mg/LEcM2配伍后,其对钉螺48h的LC  相似文献   

5.
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杀钉螺螺卵和幼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氯硝柳胺悬浮剂(SCN)杀灭钉螺螺卵、幼螺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效果。方法分别称取SCN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采用实验室螺卵、幼螺浸杀法,并比较两者对杀灭螺卵和幼螺的不同效果。结果SCN0.25mg/L浸杀螺卵24h,螺卵死亡率为100%;WPN0.50mg/L浸杀24h,螺卵死亡率为100%。SCN浸杀螺卵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0506、0.0496、0.0473mg/L;WPN浸杀螺卵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1030、0.0962、0.0869mg/L。SCN和WPN0.25mg/L浸杀幼螺死亡率均为100%;SCN浸杀幼螺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0625、0.0474、0.0442mg/L;WPN浸杀幼螺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1088、0.0825、0.0825mg/L。结论氯硝柳胺悬浮剂对钉螺螺卵、幼螺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B001对钉螺的杀灭作用和对氯硝柳胺杀螺的增效作用,结果发现B001有一定杀螺作用,6.25mg/L的杀螺率为100%,其LD50为0.6130mg/L。与氯硝柳胺组成混合液,在0.4mg/L的B001溶液中,氯硝柳胺的LD50由单独浸杀的0.0598mg/L降为0.0238mg/L,杀螺效果提高了2.51倍。B001与氯硝柳胺组成0.5:1、1:1、1.5:1、2:1的复方时,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19.8、134.8、153.8、127.2。B001对氯硝柳胺杀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杀灭椎实螺效果。方法将WPN和MNSC分别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为0.06、0.13、0.25、0.50、1.00、2.00 mg/L和4.00 mg/L的溶液,在实验室浸泡椎实螺成螺,统计椎实螺死亡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采用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0.03、0.06、0.13、0.25、0.50、1.00g/m2和2.00 g/m2的WPN和MNSC开展室内喷洒杀灭椎实螺试验,统计椎实螺死亡率并计算计算LC50值。分别配制WPN和MNSC有效成分浓度为1.00、0.50、0.25、0.13 mg/L的溶液,分组投放椎实螺,观察不同时间椎实螺上爬情况。 结果 WPN浸杀48 h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0.93 mg/L和0.64 mg/L,MNSC浸杀48 h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0.74 mg/L和0.51 mg/L;WPN
和MNSC有效成分浓度> 1.00 g/m2时,喷洒3 d后椎实螺死亡率均达100%;在有效成分浓度为1.00 mg/L的WPN和MNSC药液中,未见椎实螺上爬,但在低浓度药液中有少量椎实螺上爬。结论 WPN 和MNSC均有杀灭椎实螺效果,且均可抑制椎实螺上爬。现场开展杀灭椎实螺工作时,浸杀法应采用WPN和MNSC有效成分浓度2.00 mg/L浸杀48 h以上为宜,喷洒法应采用有效成分含量1.00 g/m2喷洒3 d为宜。  相似文献   

8.
银杏果皮杀灭钉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银杏果皮制剂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采和0.3%-3.0%6种不同浓度制剂,室内浸杀法观察杀螺效果。结果 1.0%银杏果皮液浸泡钉螺24、48、72h后的LC50分别为28.8、12.6mg/L和0.48mg/L;用2.0%浸泡钉螺24、48、72h后的LC50分别为19.9、11.2mg/L和0.48mg/L;用3.0%浸泡钉螺24、48、72h的LC50分别为19.1、10.9mg/L和0.48mg/L,显示不同浓度均有杀螺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杀螺作用增强。并且,其对农作物及鱼的毒性极低。结论 银杏果外皮制剂有较高的杀螺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候选或配伍的杀钉螺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杀虫丁与八氯二丙醚复方灭螺效果。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杀虫丁与不同浓度的八氯二丙醚复配 ,进行浸杀灭螺试验 ,求得最佳复方后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结果  0 .4mg/L杀虫丁与 4.0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 ,2 4h增效 71% ,48h增效 73 % ;与 0 .6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 ,2 4h增效 5 7% ,48h增效 60 %。 0 .2mg/L杀虫丁与 2 .0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 ,2 4h增效 2 5 9% ,48h增效 2 3 3 % ;与 3 .0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钉螺 ,2 4h增效 2 79% ,48h增效 2 5 0 %。0 .1mg/L杀虫丁与 1.0mg/L八氯二丙醚复方浸杀螺 ,2 4h增效 3 67% ,48h增效 2 19%。 0 .4g/m2 杀虫丁与 4.0 g/m2 八氯二丙醚复方喷洒杀螺 ,2 4h增效 3 3 % ,48h增效 2 4%。 结论 八氯二丙醚对杀虫丁杀灭钉螺有增效作用 ,其中以 10倍以上剂量复方杀螺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赤桉提取物杀灭钉螺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赤桉提取物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对赤桉树叶的水提剂,乙醇提取物和提取的桉油等的杀螺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赤桉树叶的水提剂浸钉螺48h和72h后的LC50分别为0.54%和0.18%,乙醇提取物浸泡钉螺48h和72h后的LC50分别为19.4mg/L和15.5mg/L;赤桉油浸泡钉螺48h和72h后的LC50分别为15.1mg/L和7.7mg/L,结论:从赤桉树中提取的水提剂,乙醇提取物和桉油对钉螺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赤桉可能是研究植物杀螺剂较有价值的候选植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浸杀、喷洒法灭螺,并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室内浸杀,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4、48 h和72 h LC_(50)值分别为0.092 6、0.062 9 mg/L和0.054 9 mg/L;室内0.25 mg/L浸杀24、48 h和72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室内喷洒,0.25 g/m~2 3 d后钉螺死亡率即可达100%。江陵现场,除0.5 g/m~3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6.67%外,其余浓度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公安现场,0.5 g/m~3及以上浓度组浸杀钉螺2 d后,钉螺死亡率可达100%;江陵现场,0.5 g/m~2喷洒1、3 d和7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7.5%、92.82%和97.40%。公安现场,0.5 g/m~2喷洒1、3 d和7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5.94%、86.78%和94.21%,且1.0 g/m~2组钉螺死亡率均高于实验对照组WPN。结论 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为新型高效、使用方便的灭螺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杀螺效果评价的差异 ,确定其现场使用的有效剂量。方法 采用开放式浸杀法和喷洒法测试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杀螺效果 ,并以常规封闭式浸杀法和喷洒法进行比较。结果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药液 2 4 h开放式浸杀钉螺的 L C50 为 0 .6 6 18mg/L,常规封闭式浸杀钉螺的 L C50 为 0 .14 73mg/L,封闭式杀螺效果好于开放式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t= 3.371,P<0 .0 5 )。开放式浸杀时钉螺逃逸数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减少 ,当药物浓度达 4 .0 m g/L时 ,钉螺逃逸被完全抑制 ,大部分钉螺在 1h内逃逸。而开放式喷洒时 ,仅低剂量组有少量钉螺逃逸 ,开放式和封闭式喷洒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常规药效测试方法可能高估了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杀螺作用 ,现行推荐剂量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有效浓度。建议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现场浸杀灭螺应用剂量 (指乙醇胺盐含量 ,下同 )为 2 - 4 mg/L,喷洒灭螺的现场应用剂量为 1- 2 g/m2。若考虑复杂环境或其它因素影响 ,则尚需酌情增加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3.
氯代水杨胺灭螺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代水杨胺的灭螺效果和对鱼苗的毒性。 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氯代水杨胺,用浸泡法、喷洒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灭螺效果,并进行鱼苗毒性实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作对照。 结果 氯代水杨胺的浓度为0.25和0.5 mg/L,浸泡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8%、100%,半数有效致死浓度(LC50)为0.067 4 mg/L;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浓度为0.25和0.5 mg/L,浸泡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2.2%、66.7%,LC50为0.3976 mg/L。药物浓度为0.4 mg/L喷洒1、3、7和15 d,氯代水杨胺的灭螺率分别为90%、100%、100%和10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灭螺率分别为60%、70%、70%和50%。0.25 mg/L浸泡48 h,氯代水杨胺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刺激钉螺离水上爬率分别为32.2%和46.7%。0.4 mg/L药物作用72 h,氯代水杨胺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鱼苗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00%。 结论 氯代水杨胺有灭钉螺作用,对鱼苗毒性比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略低,并有抑制钉螺上爬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不同月份钉螺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WPN) 的敏感性, 为制定杀螺药筛选与药效评价标准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每月采集江苏省镇江市江滩钉螺, 实验室饲养24 h后随机分组, 用现配制的WPN药液在温度 (25±1) ℃、 湿度60%、 光照充足的培养箱内对上述钉螺进行浸杀试验, 采用敲击法鉴别钉螺死活并计数, 计算钉螺死亡率及其半数致死浓度 (LC50 )。结果 结果 0.5 mg/L及以上浓度WPN浸杀钉螺24 h, 各月采集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 浓度为0.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60%~100%; 浓度为0.1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27%; 浓度为 0.062 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20%;0.032 mg/L及以下浓度钉螺死亡率均为0; 浸杀24 h钉螺LC50为0.140~0.209 mg/L。 0.5 mg/L及以上浓度WPN浸杀钉螺48 h, 各月采集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 浓度为0.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90%~ 100%; 浓度为0.1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57%; 浓度为0.062 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 ~13%; 浓度为0.032 mg/L 时, 钉螺死亡率为0~10%; 0.016 mg/L及以下浓度时, 钉螺死亡率均为0; 浸杀48 h钉螺LC50为0.112~0.170 mg/L。不同月份钉螺经WPN浸杀24 h与48 h时的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结论 结论 全年不同月份采集的钉螺对WPN的 LC50波动范围不大, 敏感性变化较小, 对杀螺药筛选以及药效评价结果影响有限,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悬浮剂杀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25%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悬浮剂(SCNE)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SC-NE浸杀、喷洒法灭螺,并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室内浸杀:SCNE 24、48 h和72 h LC50值分别为0.058 3、0.044 2 mg/L和0.038 5 mg/L,SCN分别为0.047 4、0.041 2mg/L和0.041 2 mg/L,WPN分别为0.094 7、0.058 3 mg/L和0.044 2 mg/L,清水对照组钉螺死亡率均为0;室内喷洒:SC-NE剂量为2、4、8 g/m^2,用药3 d后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相应剂量组SCNE杀螺效果均高于WPN,与SCN相一致。现场浸杀:除1 g/m3浸杀钉螺1 d钉螺死亡率为93.33%外,SCNE 2、4、8 g/m^3浸杀钉螺1、2、3 d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SCNE剂量〉2 g/m^2,用药3 d后钉螺死亡率均〉89%,相应剂量组SCNE杀螺效果均高于WPN。结论SCNE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为新型高效、使用方便的灭螺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钉螺对氯硝柳胺的敏感性。 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兼顾我国钉螺孳生地类型 ,抽取了 10省 (市 )、33个县 37个点的钉螺 ,氯硝柳胺用脱氯自来水配成有效浓度为 1.0 0 0 0、 0 .5 0 0 0、0 .2 5 0 0、0 .12 5 0、0 .0 6 2 5、0 .0 313和 0 .0 15 7mg/L的药液 ,在 2 5℃室温下分别进行浸泡杀螺实验。  结果  1.0mg/L氯硝柳胺浸泡钉螺 2 4h死亡率达 10 0 % ,各点钉螺的LC50 为 0 .0 32 0~ 0 .16 89mg/L ,均值为 0 .0 92 0mg/L。 0 .5mg/L氯硝柳胺浸泡钉螺 48h死亡率达 10 0 % ,各地区钉螺的LC50 为 0 .0 2 99~ 0 .1114mg/L ,均值为 0 .0 6 2 7mg/L。不同点间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不同点间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存在差异 ,但 1.0mg/L氯硝柳胺可有效浸杀我国所有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17.
氯硝柳胺3种剂型杀螺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25%氯硝柳胺乳油(ECN)和50%氯硝柳胺乙醇 胺盐可湿性粉剂(WPN)的杀螺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现场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用脱氯自来水 配制SCN、ECN和WPN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0.250、0.125、0.063、0.032 mg/L和0.016 mg/L药 液待用。将100 ml不同浓度的上述药液,分别倒入100 ml烧杯中,再放入10只钉螺成螺或幼螺,上 盖塑料纱网防止钉螺爬出液面。设立清水对照。在(25土1)℃的恒温实验室浸泡钉螺24、48 h和72 h 后,倒去药液,清水冲洗钉螺,用敲击法鉴别钉螺死活并计数,计算LCso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实验室,药液有效成分浓度0. 125 mg/L以上,SCN、ECN和WPN均有较高的杀成螺和幼螺作 用,杀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液有效戍分浓度0. 063 mg/L,SCN和ECN的杀螺率高 于WPN,杀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来源的2种国内和1种进口的氯硝柳胺乙醇胺益可湿性粉剂,在25℃下室内浸泡杀螺24h、48h及72h,1mg/L浓度的3种样品杀螺率均为100%,样品中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含量以及悬浮率,均符合WHO/SMF/1—R3的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