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6月30例肝硬化伴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肝硬化并发胸水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内科综合治疗后,22例患者胸水随腹水控制而逐步吸收,8例胸水吸收不明显,其中3例经多次胸腔穿刺抽液胸水明显减少,2例胸水增多,3例死亡.病死率10%.死亡原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结论 肝性胸水患者早诊断,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2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 :对 2 38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患者往往先出现腹水 ,后出现胸水 ,胸水性质绝大多数为漏出液 ,少数为渗出液 ,治疗多采取综合疗法 ,胸水量大者 ,还可选用胸腔穿刺放液 ,再向胸腔内注入高渗糖等以提高疗效。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很常见 ,但表现隐匿 ,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提早诊断 ,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 ,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蔡莉  王文富  覃刚  陈平 《吉林医学》2010,31(12):1671-1672
目的:无胸腔疾病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水,据统计肝性胸水的发病率约占肝硬化患者的5%~12%。方法:X线检查、B超检查、胸腔穿刺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肝性胸水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性反应。结论:临床显示多数患者肝性胸水出现在右侧,双侧次之,左侧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资料。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者40例。Child-pughB级30例,C级10例,胸水位于右侧者38例左侧者2例。胸水伴腹水者40例。经综合治疗,40例中有27例胸水消退或明显减少,13例死亡。结论肝硬化并发胸腔积液多为右侧,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肝性胸水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潇迪  夏徵 《当代医学》2010,16(4):51-52
目的了解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2008年间2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病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水位于右侧占75%,双侧占15%,左侧占10%。经综合治疗,20例中有15例胸水完全消退,4例胸水明显减少,1例死亡(不配合治疗)。结论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胸水形成的速度及量、患者耐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其预后取决于肝硬化失代偿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等,肝性胸水右侧居多,双侧次之,左侧最小,故对于肝性胸水患者提倡早诊断、综合治疗除应保肝外,还可采用治疗性胸腔穿刺术及向胸腔内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花善 《中外医疗》2012,31(7):47-48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60例肝性胸水患者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行限盐、保肝、利尿、输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治疗。结果胸水消失21例(35%),胸水减少33例(55%),胸水不变或增多6例(10%),其中3例出现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肝性胸水的预后取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程度、其他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等,故对于肝性胸水患者提倡及早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胸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脓胸(SBE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确诊肝硬化并发SBEM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肝性胸水并发SBEM临床上并非罕见,本组发生率22.4%.发病特点为胸腔在原有漏出液基础上合并感染,以右侧胸腔为主,均有感染的临床经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胸水中白细胞≥500×106/L,均多核>单核.腹水中PMN相对值比例明显升高.胸水细菌培养25例阳性(92.5%),腹水培养阳性19例(66.7%),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肝硬化肝性胸水并发SBEM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胸水细菌培养阳性或白细胞计数≥500×106/L,多核>单核,是诊断SBEM重要而可靠的指标.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SBEM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肝性胸水是继发于肝硬化腹水的胸腔积液 ,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 ,占肝硬化腹水者的 4%~ 10 %[1] 。右侧最多见 ,双侧次之 ,左侧最少。其形成过程是腹水通过横膈膜上的小孔流入胸腔 ,引起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 ,并可增加呼吸系感染的危险 ,治疗往往较为棘手。近年来国内外采取了一系列新方法进行治疗。1 诊断有明确的肝硬化腹水者诊断肝性胸水较容易 ,对于无腹水的肝性胸水诊断相对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 ,找出肝硬化或其他肝病的证据 ,排除肺和胸膜疾患、心脏疾患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水。许多学者采取了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技术诊断…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杰 《包头医学》2009,33(4):196-197
目的:探讨难治性肝性胸水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对26例难治性肝性胸水经保肝利尿,对症支持治疗后,如胸水仍为中~大量,采取B超定位穿刺抽胸水,达少量时,胸腔内注射10%鸦胆子乳剂;HBV-DNA〉1.0×10^4copies/ml者加用拉米夫定和/或阿得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结果:5例经内科常规治疗胸水完全吸收,21例采用鸦胆子乳剂胸腔注射胸膜黏连术,结果,胸水吸收12例,减少至治疗前1/2以上4例,无变化或增多5例,总有效率76.2%。14例抗病毒治疗3月和6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8.6%(4/14)和57.1%(8/14),抗病毒治疗前及6个月白蛋白均值分别为(26.5±5.7)g/L和(32.5±6.2)g/L,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难治性肝性胸水在保肝利尿对症支持基础上,对胸水仍未完全吸收者采取抽胸水后行胸膜黏连术;对HBV-DNA阳性者应尽早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只有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胸水 ,临床并非少见 ,发病率大约 10 %左右 ,大多数患者是在有腹水的基础上产生胸水 ,但微量腹水或无腹水的病人也可发生肝性胸水 ,称为单纯性肝性胸水 ,此种情况极易误诊。我们回顾了我科自 1990年 2月至2 0 0 2年 10月所确诊的单纯性肝性胸水 2 3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0~72岁 ,平均 4 6 .7岁。胸水位于右侧者 2 0例 ,左侧者 1例 ,双侧者 2例。大量胸水者 8例 ,中量者 11例 ,小量者 4例。 2 3例均行胸腔穿刺 (小量者 B超引导下穿刺 )。胸水外观呈黄色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结果:54例肝性胸水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47.5岁。确诊肝性胸水2.82~9.38年,平均4.3年。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2例,丙型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混合型肝硬化3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右胸胸水35例(64.81%),左侧8例(14.81%),双侧11例(20.37%)。经综合治疗,胸水消退者21例(38.89%),减少25例(46.30%),无变化8例(14.81%)。其中死于并发症12例(22.22%),上消化道出血5例(41.6%),肝性脑病4例(33.33%),肝肾综合征2例(16.67%),腹腔感染1例(8.33%)。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较常见,且多为右侧,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胸腔穿刺放液中只有压迫症状时进行,宜采用胸腔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伴有的胸水称肝性胸水,首先由 Christian 于1973年报告,本院自1972年1月至1982年5月共收治门脉性肝硬化100例,其中失代偿期发生腹水的55例,有5例并发胸腔积液,报告如下。一般情况:5例肝硬化并发胸水患者均为男性,年令29~52岁,其肝硬化病史0.5~2.5年。胸水发生后半年内死亡2例,经治疗胸水消失,病情稳定0.5~2年3例。  相似文献   

13.
肝性胸水一般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的胸腔积液而言。由于发生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笔者在进修学习的一年里,收治的288例肝硬化腹水伴有胸水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1一般资料28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胸水者32例,其中31例在腹  相似文献   

14.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之一,部分患者经保肝、利尿等综合治疗胸水消退,顽同性肝性胸水则很难完全吸收.作者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采用胸腔注射10%鸦胆子乳剂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肝性胸水33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董正亮 《当代医学》2008,14(24):104-104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之一,部分患者经保肝、利尿等综合治疗胸水消退,顽同性肝性胸水则很难完全吸收.作者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采用胸腔注射10%鸦胆子乳剂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肝性胸水33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9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治疗,如休息、低盐饮食、限钠、限水、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静脉点滴前列腺素E1,观察时间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肝纤维化指标、B超检测PV、SV上结果获得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方法具有改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抗肝纤维化,降低门脉压,促进腹水消失、预防肝肾综合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性胸液常见于肝病晚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试用多巴胺、654-2、速尿胸腔内注射治疗肝性胸液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7~58岁。血吸虫肝硬化3例,肝炎后肝硬化17例;右侧大量胸液伴大量腹液4例,右侧中量胸液伴大量腹水和少量腹水各8例;胸液及腹水均为漏出液。1.2 治疗方法 每日向患侧胸腔注入多巴胺20mg、654-220mg、速尿40mg,每3日为1个疗程,重复1个疗程仍无效者,则停止治疗。常规补钾。每日胸透和B超检查,了解胸液及腹水量。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蛋白,电解质及尿量。2 结 果2…  相似文献   

18.
2例患者分别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硬化腹水住院,查体有胸腔积液,并证实为肝性胸水。诊断依据为;①有明确肝病史,肝硬化体征及辅助检查依据,尤其是腹水形成者;②胸水为漏出液,个别偶可呈血性;③除外引起胸腔积液的其他原因。治疗:限制钠盐摄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加肌注黄体酮,口服双氢克尿塞综合疗法,短期内2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19.
肝性胸水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50例病人.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64%,左侧20%,双侧16%,中大量胸水45例,少量胸水5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胸水可以消失,主要死因为肝硬化的并发症.结论 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表现,诊断常无困难,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粘连术对顽固性胸水的治疗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失代偿导致门静脉高压 ,并发胸腔积液 ,称为“肝性胸水” ,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6~ 2 0 0 1年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并发胸腔积液 86例 (排除心、肺、肾等脏器所致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中 ,男 5 8例 ,女 2 8例 ,年龄 3 4~ 72岁 ,平均 5 1.6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5 7例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12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5例 ,混合性肝硬化 8例。大多先腹水形成 ,继而并发胸腔积液。1.2 胸水情况 胸水量通过胸片或胸部B超证实 ,胸水性质经过胸腔穿刺、胸水常规化验等检查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