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80例(9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0.2岁(48~74岁);左膝33例,右膝29例,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者1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75膝,良18膝,一般5膝,未出现效果差的病例,优良率为94.9%;术前平均HSS评分为(45±6)分,术后平均HSS评分为(88±6)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陛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22例,按照HSS评分标准:50—60分2膝,40-50分22膝,30—40分4膝;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无关节感染、松动,按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52例(5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该组平均随访24个月(12~30个月)。膝关节疼痛得到改善,活动度也明显提高。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36膝,良:12膝,可:4膝,没有差的结果。优良率92.3%。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22例(24膝).结果随访82个月(56~120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7.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满意.病人的选择、手术技术和假体安装的精确度及术后的功能锻炼均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36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常规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酌情调整截骨角度.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外翻角度,并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9例(30膝)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膝外翻的平均角度由置换前的16.80°±4.33°降低到6.57°±1.70°,膝关节活动度由76.33°±10.25°提高到117.56°±9.86°,HSS评分由术前(38.30±6.65)分提高到术后(85.23±6.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注意软组织平衡和适当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96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该组平均随访24个月(12-30个月)。膝关节疼痛得到改善,活动度也明显提高。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80膝,良:10膝,可:6膝,没有差的结果。优良率93.7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3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0.5~4年,平均27个月.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在膝关节症状、功能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综合评定:优25膝(83.3%),良3膝(10%),差2膝(6.6%),优良率为93.3%.有2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成效(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成效).方法 对30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实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依据JohnNlnsall评价标准,在术后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切实有效的途径,不过也要注意适应性选择及胫骨假体正确放置来减缓胫骨假体松动,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严勇 《大家健康》2016,(7):155-156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及最大屈曲度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本组患者术后4 w、6个月 HHS 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优良率达到85.00%。术后膝关节疼痛改善:本组患者术后4 w、6个月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后关节屈曲度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显著大于术前(P <0.05),本组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坐立、上下楼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改善关节功能及疼痛效果理想,应注意强化术后康复训练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34例(36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测量对比术前、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术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3~49个月),36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26°,术后力线平均内翻2°。HSS评分由术前62分增至96分,优良率达91%。结论: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伸膝装置的处理效果及评价术中髌骨轨迹的方法。方法选取辽宁本溪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69例(199膝)。男75例(80膝),女94例(119膝);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强直膝6例(8膝),强直性脊柱1例1膝,骨性关节炎162例190膝;髌骨置换组40例(46膝),未置换组129例(153膝)。平均年龄55.2(36~83)岁。两组术中均重新调整了伸膝装置。术中按Burnet等提出的髌骨置换适应证与禁忌证标准确定是否行髌骨置换,应用"无拇指试验"和巾钳试验确定髌骨轨迹是否满意。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18~48)个月。髌股关节并发症髌骨置换组出现2例2膝(4.35%)、未置换组出现4例5膝(3.27%),两组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年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置换组和未置换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调整伸膝装置可优化髌骨轨道。联合应用"无拇指试验"和巾钳牵拉试验能准确评价髌骨轨迹,是否置换髌骨不会影响术后3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Liu ZH  Guo WS  Zhang QD  Cheng L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7-260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期临床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小切口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帅完成,所有两组的患者的选择都满足于下例条件:(1)患者50岁以上,仅有膝关节内侧部位疼痛.(2)X线显示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Ahlback X线分级Ⅰ~Ⅲ期;髌-股骨关节的Ahlback X线分级0~Ⅰ期,没有髌股关节的症状;膝内翻<15°;膝关节屈曲畸形<10°.(3)关节稳定(术中验证前、后交叉韧带完整).48例(48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7.5岁,体重指数21.1~32.7.全膝关节置换组,年龄53~76岁,平均67.2岁,体重指数21~32.4.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12~82个月),48膝单髁置换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04°,优良率与全膝置换术相似;髌股关节退变(0~1期)与疗效无关;3例髌股关节退变由Ahlback X线分级0期进展到Ⅰ期,未有长期膝前痛发生;BMI(25~32)组与BMI(21~25)组的早中期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没有症状的轻度髌-股骨关节退变及超重体重因素(BMI<32)不影响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躯体化症状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早期影响。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四病区接受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且符合入组标准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38例,按照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fsomaticself-ratingscale,SSS)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SSS≥40分者纳入症状组(13例),SSS〈40分者纳人对照组(125例),采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ofmogon,ROMl、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前两组间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ROM、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平均复诊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体化症状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在c型臂引导定位下进行膝关节腔脉冲射频热凝术,并关节腔内注射10mg/ml透明质酸钠2ml,每周1次,共4次;B组16例进行传统康复物理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时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A组优良率为100%(16/16例),B组为94%(15/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P〈0.05)。结论膝关节腔脉冲射频热凝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术与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但前者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功能改善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髌骨成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于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9例,其中,行髌骨成形术48例(髌骨成形术组),行传统膝关节置换术61例(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髌骨成形术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12±1.91)、(5.65±1.30)、(4.11±1.69)分,KSS评分分别为(48.12±11.88)分、(53.34±7.34)分、(65.12+5.37)分;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59±2.41)、(4.55±1.69)、(2.35±1.28)分,KSS评分分别为(30.25±10.95)、(66.55±10.37)、(78.01±13.12)分;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髌骨成形术组低,KSS评分均较髌骨成形术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治疗中晚期骨性关节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较髌骨成形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Zhou YX  Yao L  Kang Q  Xu H  Dou BX  Huang D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49-1951
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妒。方法对1983—2000年间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107例(156膝)膝骨关节炎患者随诊,测量术前及复查时拍摄负重位X线片角度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好的临床效果在术后1~5年为88%,5~10年为75%,10年以上为63%。1例在术后8年做全膝置换术。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显著,中远期效果能较好的保持。截骨后行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及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