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44例行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44例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在经过数个疗程的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在我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随访治疗。结果:44例AHSCT治疗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死于动员化疗后并发的真菌感染,其余4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1~53个月)。43例移植成功患者中,存活32例(74%),死亡11例。11例死亡患者中9例(21%)复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姑息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非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截止随访时间时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72%。平均生存时间为(3.7±0.6)年,3年生存率为68%,估计5年生存率为51%。AHSCT后维持治疗者未见复发。结论:AHSCT治疗淋巴瘤具有技术条件成熟、适应证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淋巴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孔佩艳  陈幸华  张曦  刘红  刘林  高蕾  曾东风  高力 《重庆医学》2007,36(17):1729-1731
目的 总结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经验及疗效,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近3年收治的难治复发性儿童恶性淋巴瘤患儿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淋巴瘤17例,其中HD 5例,NHL 12例,均成功出仓.随访6个月以上,17例患儿中有1例死于T细胞NHL早期复发,另1例死于放疗并发症,其余患儿均无病存活.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难治复发淋巴瘤患儿的疗效,提高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39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移植前状态:移植前患者达CR1 21例,CR。9例,PR9例。结果:移植后CR32例,PR7例,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病例随访至2014年2月,随访时间6~105个月,3年以上23例,5年以上16例。1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Ⅳb期患者(病理分型为混合细胞型)移植后11个月出现复发,移植后13个月死亡。1例弥漫大B淋巴瘤移植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NHL患者分别于移植后21,25,26,27,31,32,63,83个月死于复发或进展。其余29例存活至今(CR22例,带瘤生存7例),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78.3%(18/23)和;5年EFS为56.2%(9/16);总生存率74.4%(29/39)。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对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可能有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科2000-2011年采用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例,HLA配型全相合(6/6相合)10例,5/6相合5例,4/6相合2例.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120 mg/kg分2d静滴,马利兰12~ 14 mg/kg分4d口服,氟达拉滨30 mg/m2×5 d.全相合供体采用CsA+ MTX+ 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不全相合供体采用ATG+ CsA+ MTX+ MMF预防GVHD.移植物均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骨髓.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发生急性GVHD 9例(52.94%),发生慢性GVHD 11例(64.71%).随访12 ~ 120个月,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8、11、15、19、21、34个月疾病复发而死亡,3例患者死于GVHD合并感染,余8例健康存活.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Wang HQ  Cui XZ  Ren XB  Liu XM  Dai RZ  Zhang HL  Huang WY  Li W  Hao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48-951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自 1 991年6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 56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4 4例 ,霍奇金病(HD) 1 2例 ;行自体骨髓移植 (ABMT) 1 2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4 4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均采用常规化疗 (CE或CHOP)加粒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或GM CSF ;或G CSF +GM CSF) 1 0 μg·kg- 1 ·d- 1 。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和MEL 1 4 0mg/m2 (或加Vp1 6 2 0 0mg)+单次全身照射 (TBI) 8Cy。 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随访至 2 0 0 2年 1 0月 30日 ,中位随访 1 82 0d。 1、2及 5年后无病生存分别为 85 7% (48/ 56)、60 7% (34/ 56)和 57 1 % (32 / 56) ,最长存活 1 1年。 1 4例 (2 5 0 % )复发。全组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HSCT联合大剂量放化疗对预后不良、复发或敏感的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佳 ,能够改善生存率并优于常规化疗。APBSCT造血恢复比ABMT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侵袭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994~2008年间,我院收治的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侵袭性T—NHL36例,初治11例(30.6%),复发11例(30.6%)和难治性病例14例(38.9%)。病理类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44.4%)、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8例(22.2%)和外周T非特异型淋巴瘤5例(13.9%)。【结果】3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8.7个月,预计1年、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46%和46%。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54月,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58%,49%。移植后17例(48.6%)患者复发,4例患者仍带瘤生存。移植前为难治性病例和骨髓侵犯是本组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因素。主要Ⅲ~Ⅳ度不良反应为发热、口腔溃疡;1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AHSCT常规化疗后治疗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接收的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4例,均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临床特征,采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64例患者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15 d内造血重建,采集中位外周单个核细胞为8.74×108/kg(6.34×108~16.72×108/kg),中位CD34+细胞数为5.64×106/kg(3.43×106~9.62×106/kg)。中性粒细胞植入(>0.5×109/L)中位时间12 d(7~17 d),血小板植入(恢复20×109/L)中位时间13 d(7~19 d)。随访中位时间26个月(8~48个月),截止到随访结束,死亡28例,其中24例为复发患者,4例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死亡率为43.75%,生存率为56.25%。28例(43.75%)患者移植后达CR,21例(32.81%)患者为PR,14例(21.88%)为SD。3年总生存率为59.38%,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8.44%,最长无病生存时间达4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髓累及、PIT评分、移植后是否获得CR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骨髓累及、PIT评分、移植后是否获得CR是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B  Huang W  Da W  Zhang Z  Yao S  Gao C  Han X  Wu X  Wang Q  Yu L  Zhang M  Ji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23-126
目的 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后 1年内进行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分次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 ,其中 9例加用卡氮芥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4~ 10个月进行第 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为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马法兰。结果 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 2次 ,无1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 10 78(5 79~ 382 1)d ,存活 12例 (6 3 2 % ) ,复发、死亡 7例 (37 5 % ) ,DAHSCT后 3年无病生存率为 6 3%± 10 % ;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第 2次移植时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或原始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第 1次移植的患者易于复发。结论 DAHSCT移植患者相关死亡率低 ,无病生存率较高 ,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 用 AHSCT治疗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5 8例 ,年龄 31.9± 10 .5 (14~ 5 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 30例 (CR1 2 4例 ,CR2 5例 ,CR31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18例 (CR1 13例 ,CR2 3例 ,CR32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 3例 (均获血液学缓解 ) ,恶性淋巴瘤 7例 (CR4例 ,PR3例 )。预处理化疗方案选用以下药物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联合 :阿糖胞苷 3~ 4g/ m2 ,环磷酰胺 4~ 6 g/ m2 ,鬼臼乙叉苷 (VP- 16 ) 0 .5~ 1.0 g/ m2 。除 5例联合全身骨髓照射 (剂量为7~ 8Gy) ,其余均单用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移植相关死亡 1例 (1.72 % )。ANL L、AL L CR1期移植者 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 2 .4%± 4.2 %和 46 .1%± 3.5 % ,复发率分别为 37.7%± 4.5 %和 40 .5 %±6 .7%。 10例 CML 和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除 1例 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复发 ,余均获持续完全缓解。 结论 为降低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 CR1 期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 AHS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血液病中心接受双次APSCT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共21例,中位年龄29岁.按照Ann Arbor标准,Ⅲ期5例,Ⅳ期16例,第1次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1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为5例.第1次移植采用以环己亚硝脲+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联合方案进行预处理,以上患者在第1次移植后4~6个月进行第2次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伊达比星+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结果 ①所有患者双次自体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②中位随访24个月,复发3例,死亡4例(因复发死亡2例,疾病进展死亡1例,移植相关死亡1例),无病存活12例,4例疾病稳定,1例研究截止时疾病复发进展.3年预期无进展生存为68.9%,总生存率为73.6%.③预后相关因素中,患者的年龄、第1次移植后疾病状态是否CR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第1次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否CR影响患者的OS.结论 双次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确切,造血重建顺利,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