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及处方规范化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0月——2007年12月门诊处方15023张,依据统计学统计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出不合格处方532张,约占抽取总数3.54%。处方不合理性大致归纳为:配伍不合理,给药方案不当,重复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正确等。结论:大部分处方开具的比较合理、规范,但也有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今后处方的开具应进一步规范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院的发展,电子处方在医院的使用日趋广泛。在使用过程中,看到了优势,也发现了不足,为早日实现电子处方的规范化、标准化,笔者就电子处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三、关于方证规范化的思考近年来,管理层面对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规范化工作较为重视,使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得以有一定之规矩可循。相比之下,临床常见疾病的常规治疗与处方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却严重滞后,由此造成了临床和科研上存在某种程度的处方用药的随意和紊乱。这与我们对方剂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之一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当前要加强对方剂辨证的研究,首先应在方剂的规范化研究上下一番功夫。(一)方剂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下列有关研究报道,对我们当前应重视并提倡方剂的规范化或有种益:1985年,《中华人…  相似文献   

4.
处方差错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预防处方差错的发生。方法:通过调整药房布局,建立规范的处方操作规程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结果:通过对处方审核、配药和核对发药三个重要环节规范化管理,对预防处方差错具有积极的意义。结论:规范的处方调配规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的培养,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处方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医处方药物剂量必须规范化安徽省寿县中医院(232200)李永军关键词中医处方药物剂量规范化中医处方虽然药典及教科书规定以“g”为剂量单位,但是临床医生处方用药剂量单位不统一现象屡见不鲜,如动物类药用条、只,根茎及果实类药用枚或片为剂量单位。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处方,是医生对患者用药的技术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和指导患者用药及计算药费的依据。随着现代医院的需要,特别是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和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处方书写的质量规范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处方书写的规范化,我局在区级医院和乡级医院的26945张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8000张,其中合格处方数14904张,合格率为82.8%,不合格处方数3096张,不合格率为17.2%。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了解我院中药处方和中药临床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第三季度门诊中药处方1666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处方应用情况基本规范合理。结论:医疗机构和国家都应加强中医药方面的规范化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大潮中,由深圳市卫生局组织,廖利平等专家学者编写的《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一书正式山版了,这是我市中药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一件好事、大事和实事。该书以中医药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准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中药饮片规格等作为重要技术指标,寻求古训,博采众长,融会新知,联系实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药处方和调剂规范化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9.
一、规范化处方的格式与要求 使用处方笺应将处方项目填齐,版面整洁,书写正规,不得潦草,不得随意使用不规范的药名和文字,计量单位按标准写出克或g,写明医嘱与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处方用名是指处方所用具体饮片的特定名称。而处方用名规范化,简言之就是使这特定名称单义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学科性和专业细分性的趋势必然出现,这将促使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精确地表达概念,使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对不同专业的同一科技术语,领会到同一的内容,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所以处方用名规范化是时代对我们中医药工作的要求,它将对提高书刊质量,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减少信息的损失,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拟就中药处方用名规范化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处方开具、用药情况,促进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门、急诊3~7月份处方(精麻处方除外)18546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及相关资料,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364张,占抽查处方的1.96%,包括不规范157张,用药不合理处方207张.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质量合格率98.04%,符合三甲医院处方质量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合格处方,医院应加强监管机制,医师、药师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院实行处方点评前后门诊处方进行分析,比较合格率的变化,分析我院不合格处方存在的问题,评价其使用合理性,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实行处方点评前、实行处方点评期间及实行处方点评后门诊西药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实行处方点评前处方合格率83%,实行处方点评后处方合格率96%;不合格处方数较多,占总处方数的10.44%。结论:处方点评大大提高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医院处方在形式上已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需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此类问题发生。不合格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医生的注意,同时临床医生与药师需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配给付,为医疗机构中药处方调配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配给付在全国缺乏统一规范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配给付的方法。结果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配给付缺乏统一的规范,常出现中药房给付的中药饮片与医师的处方不一致的情况,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和医疗安全隐患。结论通过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配给付,有利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有利于中医中药的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论“合方”应用之理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方剂组合应用的方法,是方剂加减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合方的应用以病机病证的变化为依据,当病机病证表现单纯时,单一方剂即可满足临床病情的需要,当病机病证比较复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症存在时,合方之应用就突出了其功效上的优势,灵活地适应了临床病情的变化。因此合方运用在整理前人经验,提高临床疗效,乃至中医方药规范化等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规范中医临床处方行为找到思路。方法:按处方管理办法,对5000份中医处方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对处方书写、实付药物、用药合理性、剂型选择、药物的特殊用法、用药禁忌等几方面对中医处方进行了分析。结果:2811份处方不合规范,占调查总数的56.22%,90%以上的中医处方没有注明煎煮方法。结论:中医处方规范率之低很有普遍性,提高中医业务技术水平是振兴中医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11年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中药饮片管理的建议,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11年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19002张,依据《中国药典》、《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进行列表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中药质量问题、中医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调配差错、发药交待不全面等问题。结论:我院中药房对中药饮片的调剂基本是合理的,不合理处方给付只占1.6%,但我们对不合理处方用药仍要高度重视,从处方用药适宜性的水平进行深度分析,确保各种措施到位,进一步完善中药房药事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艺改进的痛经宝颗粒处方精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工艺改进的基础上精简痛经宝颗粒处方。方法:按痛经宝颗粒组成药物的功效对原处方进行拆方,并对原方中部分药物提取工艺进行改进,以小鼠镇痛模型和出凝血模型为评价指标进行各拆方与原制剂药效的比较。结果:痛经宝颗粒处方精简为4味药,由当归、延胡索、肉桂和木香组成。结论:痛经宝精简方保持了原制剂的镇痛作用,降低了原制剂出血多的副作用,处方精简后有利于对其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从四象应方象、河图应方象、卦象应方象、五色应方象、五脏应方象、五味应方象6方面入手探讨中医重要的思维方式象思维在方剂学方面的应用,以期对医方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药成分在方剂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强 《中国天然药物》2006,4(5):327-331
中药成分在方剂中的作用及成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尚缺少理想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传统名方四逆散的系统研究,从整体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从全方到药对配伍,从单体成分的配伍到成分的特异性剔除等多个角度叙述了四逆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总结了一些研究思路,包括方剂效应的多指标评价;主要成分的含量、分工及与活性的关系;药对配伍与成分配伍相结合,成分配伍与剔除相结合等、特别是中药成分的特异性剔除系首次尝试,我们成功地从四逆散中分别特异性地剔除了柴胡皂苷、芍药苷、柚皮苷和甘草酸,通过观察剔除后活性的改变,了解成分在方中承担的角色,为配伍规律和成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打下基础,对于其他中药和方剂研究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滕晶 《天津中医药》2007,24(1):51-54
[目的]研究醒寤晨方与安寐晚方协同用药对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于7∶00、19∶00两个时相点灌服不同的药物,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协同用药能有效调节失眠大鼠不同脑区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论]醒寤晨方与安寐晚方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