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M形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M形和超声乳化两种切口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不同术式将40例(43只眼)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M形切口组25只眼和超声乳化组18只眼。术后随访15~37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M组(25.3±9.8)mmHg,超声乳化组(25.7±9.5)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M组(15.53±5.3)mmHg,超声乳化组(15.01±3.2)mmHg。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0.1~1.2,2组≥0.5者分别为15只眼(60%)及12只眼(66%),术后平均散光度M组(0.89±0.31)D,超声乳化组(0.78±0.5)D。2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视力及散光度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形小切口与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具有恢复有用视力、较好的降低眼压、并发症少等作用,2种术式结果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殷小敏 《中外医疗》2014,(20):53-54
目的探讨单切口术式以及双切口术式用于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间于该院行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34例(47只眼)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采用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33例(47只眼)为观察组,在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滤过泡、眼压、视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有效率为87.23%,观察组功能性滤泡形成有效率为85.10%,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为(16.37±4.29)mmHg,观察组为(17.34±4.91)mmHg,单切口组以及双切口组分别在术后有2眼以及1眼发生浅前房,经治疗后均康复,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式均可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手术;但双切口术式更简单且易于掌握,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6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分别行单切口(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视力明显改善(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视力、眼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切口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高于双切口组。结论 单切口与双切口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改善视力,对患者术后的视力和眼压没有影响,但双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单切口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半年眼压单切口组从平均(33.28±4.51)mmHg降为(15.26±4.51)mmHg,双切口组从(35.33±3.98)mmHg降为(14.48±4.11)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半年后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1例患者术中出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外,其余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单切口或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白蕾  钟丘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4):374-376,37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乳三联术组)的患者82例(82只眼)和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囊外三联术组)的患者52例(54只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者,超乳三联术组2只眼,囊外三联术组4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效果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51-852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71例(7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3者53例(56只眼)(74.67%),眼压≤21mmHg者68例(72只眼)(96.00%);3例(3只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8mmHg左右,用0.25%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62例(65只眼)(86.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三联手术,不但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恢复有用视力,并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刘明涛 《中外医疗》2011,30(27):56+58-56,58
目的 探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30例(32眼),术后随访半年~2年,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最终眼压降至7.12~20.36mmHg,对比手术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力眼前光感至0.3,术后视力〉0.2者27眼,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疗效好,可更有效、长期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8.
3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涛 《中外医疗》2011,30(28):45+47-45,47
目的探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30例(32眼),术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最终眼压降至7.12~20.36mmHg,对比手术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力眼前光感至0.3,术后视力〉0.2者27眼,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疗效好,可更有效、长期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 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B组患者采取两阶段手术方法,C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记录3组术前与术后2周视力变化情况及患者眼压变化,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的视力情况进行比较,患者视力都在4.6以下,其中视力4.0以下A组33只患眼,B组32只患眼,C组28只患眼。经手术治疗3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提高,其中C组的患者提高最为明显。3组患者术后眼压显著降低(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7.8%和21.4%,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以作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同时合并白内障的的8例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2.3 mmHg降至术后的15.6 mmHg,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复发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7岁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两组,A组46例(51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B组45例(47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无显著性差异,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存在差别.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前房轻度至中度前葡萄膜反应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比较,前者不但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能良好的控制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显著,并发症少,而且在青光眼并存白内障情况下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秋琼 《华夏医学》2013,26(3):533-535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5眼),均接受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65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02~0.1者16眼,0.1~0.3者34眼,0.4~1.0者15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62眼眼压维持在正常;3眼辅助滴药降压,2个月后停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功能型滤过泡59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宁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3,24(10):1094-1095
目的 观察三角形巩膜瓣下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 ( 2 4只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该手术 ,4mm× 4mm三角形巩膜瓣下做超声乳化隧道切口乳化晶体并植入工晶体 ,同时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 ,观察术后视力提高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矫正视力 <0 2者 2只眼 ,占 8% ;0 2~ 0 5者 4只眼 ,占 17% ;其余均≥ 0 6,占 75 %。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用药后眼压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术前用药眼压未降到正常的 8只眼 ,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三角形巩膜瓣下小切口三联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术中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眼压控制理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和眼压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分析66只眼的临床资料,甲组36只眼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乙组3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控制成功率相似,甲组术后视力提高人数百分比高于乙组,甲组视力提高0.394±0.31175,乙组视力提高0.295±0.3084;乙组术后并发症重于甲组。结论:对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当眼压低于30 mmHg时,应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罗谦  吴峥峥  程依琏 《四川医学》2004,25(3):346-347
目的 探讨小梁切徐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徐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梁切徐联合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22例(2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眼压由术前27.88mmHg降至16.46mmHg。最终矫正视力范围由术前0.02~0.4提高至0.05~1.0,其中≥0.5者18只眼,占72.0%。术后早期角膜水肿6只眼(24.0%),浅前房3只眼(12.0%),晚期后发性白内障5只眼(20.0%)。结论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用药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粱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45例(52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其中采取单切口方式10例,采取双切口方式35例。结果:45例患者术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本组患者采用单切口10例,双切口35例,单切口法术后视力1.0±0.4,双切口法术后视力1.1±0.4,单切口法术前眼压3496±4.56,双切口法术前眼压36.33±4.29,单切口法术后1个月眼压14.71±384.双切口法术后1个月眼压13.72±3.76,单切口法术后3个月眼压14.22±3.11,双切口法术后3个月眼压14.21±3.09,术后视力明显好转,术后眼压明显降低,两种切口方法视力恢复情况、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沈蕾  刘平  李志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51-2852,285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改良深层巩膜咬切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方法37例(46眼)行三联手术,20例(26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9个月。结果三联手术组术后平均眼压为(13.72±2.72)mmHg,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平均眼压(12.92±5.35)mmHg,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性(t=0.166,P>0.05)。三联手术组术后视力显著提高(χ2=18.254,P<0.01),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χ2=0.308,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较好地控制术后眼压并快速恢复视力且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I>35 mmHg)~J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教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超乳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在隧道内行小梁切除术,分析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1月,视力恢复快,17眼视力>0.5,术后眼压控制好,26眼眼压<18mmHg,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渗出膜形成、后囊膜混浊。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安全、便捷、有效,术前控制眼压及炎症,娴熟的超声乳化技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