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 STa, STb)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Ⅰ, LT-Ⅱ)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参照文献合成四对可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estA、estB)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Ⅰ、elt-Ⅱ)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建立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的多重PCR方法。结果 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estA(229 bp)、estB(480 bp)、elt-Ⅰ(605 bp)和elt-Ⅱ(300 bp)基因片段,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55×101 CFU/μL、2×101 CFU/μL、2×101 CFU/μL和2.47×103 CFU/μL。从2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检测到estA基因(2/22),elt-Ⅱ基因(3/22),未检测到estB和elt-Ⅰ基因,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了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estA、estB、elt-Ⅰ和elt-Ⅱ)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满足对细菌培养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LEE和HPI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PCR方法检测我国江苏等9个省市部分地区分离的1007株猪源大肠杆菌中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和强毒力岛(HPI)。方法 对LEE毒力岛检测其核心区的衙和eaeA基因,对HPI毒力岛检测其irp2和fyuA基因。同时对LEE和/或HPI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结果 在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中。LEE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2.2%(22/1007)的菌株let和eaeA基因的扩增阳性,0.5%(5/1007)的菌株eaeA阳性。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10.6%(107/1007)的菌株irp2和fruA基因扩增阳性,2.1%(21/1007)的菌株irp2阳性;其中有2株irp2和ler基因扩增阳性,有3株irp2、ler和eaeA基因扩增阳性,1株irp2、fyuA、ler和eaeA基因扩增都为阳性;在128个HPI阳性分离株中,093和0107血清型菌株分别占定型菌株的15.7%(13/83)和12.0%(10/83)。结论 2.7%的猪源大肠杆菌携带LEE.12.7%的菌株携带耶尔森菌HPI,O93和O107为猪源HPI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CTX-M-1亚群,CTX-M-9亚群与不产CTX-M3类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流行特征.方法 从河南省不同地区分离获得CTX-M-1亚群鸡大肠杆菌33株,CTX-M-9亚群鸡大肠杆菌31株和不产CTX-M的鸡大肠杆菌23株,以多重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携带33种毒力基因的情况.结果 3类受试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种类趋于一致,其中feoB,fimH,traT和sitA在3类菌中检出率均较高.CTX-M-1亚群鸡大肠杆菌中traT和irp-2基因和CTX-M-9亚群鸡大肠杆菌中iroN,iss和irp-2基因的携带著高于不产CTX-M菌株.CTX-M-1亚群鸡大肠杆菌中cvaC和sfaS的携带率高于CTX-M-9亚群,而iroN和iss的携带率低于CTX-M-9亚群.结论 结果表明CTX-M-1与CTX-M-9亚群大肠杆菌部分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不产CTX-M的菌株,CTX-M-9和CTX-M-1亚群鸡大肠杆菌携带的部分毒力基因差异明显,推测产CTX-M鸡大肠杆菌的致病力可能较强,且菌株的致病力可能还与其携带的CTX-M基因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优势型ST6型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地区7次食物中毒收集的32株ST6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VFDB数据库进行毒力因子分析,并通过序列比对进行SEA亚型分析。结果第1-4起食物中毒ST6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谱完全相同;第5-7起食物中毒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一致,而非暴发菌株与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完全一致。在32株ST6型菌中,与粘附、酶和Ⅶ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具有较高的携带率,α-溶血素(hly/hla)、β-溶血素(hlb)、δ-溶血素(hld)、γ-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肠毒素A基因(sea)和表皮剥脱毒素A基因(eta)的携带率均为100%,双组分白细胞毒素LukDE基因(lukD和lukE)的携带率为96.8%。所有菌株携带的肠毒素A均为SEA1亚型。结论32株ST6型食物中毒相关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基因,以cna、sea、eta、lukD、lukE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编码的毒力因子可能对ST6型菌株的致病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志贺菌福氏4 c(ShigellaF4c)分离株的毒力基因的流行模式及分子分型的特点,掌握Shi-gellaF4c在该市的流行状况。方法使用常规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鉴定为志贺菌的阳性菌株使用PCR检测ShigellaF4c的ipa H、ial、set、sen四种毒力基因及应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ipa H、ial、set、sen四种毒力基因在76株ShigellaF4c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7.4%、96.1%、90.8%,其中67株ShigellaF4c四种毒力基因全为阳性,占88.2%;本地区ShigellaF4c携带毒力基因模式分成五大类型,Ⅰ型是主要毒力基因模式。PFGE电泳条带图谱显示,ShigellaF4c中100%相同的菌株数较少;100%相同的都为同一年代,91%相同的菌株出现跨年度;不同年代分离株无完全相同基因型,地域方面没有明显联系。结论马鞍山地区S.F4c分离株携带ipa H、ial、set、sen四种毒力基因普遍存在,毒力强是本地区ShigellaF4c主要特征之一;ShigellaF4c在本地区无显著的流行迹象,属于散在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成都市人源沙门菌的基因组特征, 为监测与预防沙门菌感染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35株成都市人源沙门菌(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进行血清型预测、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预测、毒力因子注释及分布分析。结果 35株沙门菌分离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共预测到5种血清型,包括15株I 4,[5],12:i:-沙门菌(13株为ST34、2株为新ST型)、12株鼠伤寒沙门菌(ST19)、5株肠炎沙门菌(ST11)、2株德比沙门菌(ST40)与1株火鸡沙门菌(ST463)。35株沙门菌分离株共预测到10类42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aac(6')-Iaa携带率为100%(35/35)。I 4,[5],12:i:-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质粒及插入序列数目及种类多于其他血清型菌株。I 4,[5],12:i:-、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毒力因子数目大于其他血清型菌株。部分鼠伤寒沙门菌有更高的毒力质粒、质粒编码菌毛和血清抗性毒力因子分布。结论 成都市人源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毒力因子分布差异明显,值得在转录组、蛋白组进一步探究其耐药与毒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方法 对2013-2014年间秦皇岛地区30 份组织病料采用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8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这些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并用PCR扩增法检测9种毒力基因。结果 定型菌株5株,分别属于O53、O93和 O157 3个血清型,9 种毒力基因 PCR 检测结果表明ler、iutA、irp2、fyuA、astA 5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75.0%、50.0%、50.0%、25.0%。结论 所检测的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53、O93 和O157 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同时携带fyuA、ler和iutA基因的菌株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贵阳地区2013年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病原检测,为病例的确诊和贵阳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贵阳地区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接种麦康凯平板,初步生化符合大肠杆菌的菌落,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致泻性大肠杆菌种属鉴定(uid基因)和毒力基因(bfpB、escV、stx1、stx2、elt、estIa、estIb、invE、astA、aggR、pic)检测并确定其致病型别。结果 257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31株,检出率12.1%,其中EPEC11株,1株为典型EPEC,其余10株为非典型EPEC,EAEC15株,ETEC4株,EIEC1株,未检出EHEC。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和18岁及以上的成人是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结论 贵阳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致病型别以EAEC、EPEC为主,婴幼儿和成人是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多重PCR检测方法是诊断致泻性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及插入位点。方法 使用PCR扩增、DNA打点杂交和DNA测序及分析方法。结果 在 94株分离自中国的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 ,14株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 8个基因PCR扩增阳性 ,除 3株菌的整合酶基因外 ,PCR扩增产物长度均与预期一致 ,但天冬酰胺转运RNA(asnTtRNA)位点扩增阴性 ;上述 14株菌进行全菌DNA打点杂交试验 ,均与irp2和 fyuA探针杂交 ;选择上述 3株菌中的 1株 ,对其整合酶基因的PCR产物测序 ,并与鼠疫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整合酶基因序列比较 ,发现该整合酶基因于 5’端缺失了 347bp的片段。 结论  14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的耶尔森菌强毒力岛 ,且均插入在天冬酰胺转运RNA位点处 ;部分菌株所携带的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整合酶基因发生了缺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 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 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新型变种(Hv KP)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机制。方法肺炎克雷伯菌180株为实验菌株并筛选Hv KP菌株;多位点序列分析和ERIC-PCR检测Hv KP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检测实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梅里埃ETEST药敏纸条检测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值;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型、血清荚膜分型、毒力基因;黏液丝试验检测菌株高黏液型表型。结果共分离出11株Hv KP菌株,其中医院获得性Hv KP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率(P<0.05);明确Hv KP菌株感染前碳青霉烯类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类抗生素(P<0.05)。11株Hv KP中检出5种ERIC-MLST克隆分型,主要为A/ST23、B/ST263分型。PCR和测序显示,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中,9株携带bla TEM-1、5株携带bla CTX-M-3、5株携带bla CTX-M-14、3株携带bla SHV-12;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8株携带qnr A1、6株携带qnr B4、6株携带qnr S4、2株携带acc-Ib-cr。荚膜血清型为K1的10株、K2的1株。毒力基因中mag A、rmp A、产气菌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毒力基因(P<0.05)。结论 A/ST23、B/ST263型分子克隆是引发多重耐药Hv KP菌株的机制之一且存在强毒性血清型和多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西省长治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分离情况及菌株特征。方法 收集腹泻患者粪便,EC肉汤增菌后,采用针对致泻性大肠杆菌7个毒力基因eaeA、aggR、ipaH、stx1、stx2、lt、stIb及16S rRNA基因rrs的多重PCR初筛后,阳性者作致泻性大肠杆菌分离,再对分离菌株行生化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血清群测定。结果 170份标本中分离到致泻性大肠杆菌20株,阳性率为12%。其中EPEC 11株,均为非典型EPEC,EAEC 7株,ETEC 2株。结论 长治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除EPEC外,EAEC占有很大比例;对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测及判断有赖于血清群与毒力基因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病死仔猪肠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常规生化反应及毒力基因和分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经细菌16S rDNA全基因扩增测序,Flic基因扩增测序,Blast分析,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初步分型鉴定。结果通过对分离菌株基因组DNA的多重PCR分析,发现该菌株含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致病基因。通过细菌16S rDNA全基因扩增测序,Flic基因扩增测序,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为H10。其中16S rDNA全基因与H10菌株同源性在99%,Flic基因与H10菌株同源性在98%。结论所分离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为H10,其含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株临床分离的高毒力型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析,为临床复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诊断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PCR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然后利用二代和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拼接,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分析该菌株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该菌株血清型为K1型,采用PCR方法发现该菌株携带wabG、uge、kfuBC、aerobactin、rmpA、magA和fimH 7个毒力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基因型为SHV型)。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发现该菌株的基因组还携带clbB、iroC和rffG 3个毒力基因。结论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为K1,除了携带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外,还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增加了治疗难度。全面分析感染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可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地区海产品和环境中副溶血弧菌主要毒力和耐药性。方法采用生化反应、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PCR方法对分离的宁波地方副溶血弧菌进行毒力及耐药性测定。结果 90株分离株中,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阳性率为2.2%,与神奈川溶血表型(KP,Kanagawa phenomenon)一致,但在tdh+和KP阳性的分离株中未检测到Ⅲ型分泌系统2(T3SS2);trh与ureC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0.0%和12.2%,而在11株trh+-ureC+菌株中未显示尿素酶表型阳性,2株尿素酶阳性的菌株未携trh或ureC基因;Ⅵ型分泌系统的携带率为17.8%。所有的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72%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及氨基糖苷类中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分离株中至少耐2种药物,最多耐10种药物,超过82%的分离株对6种以上药物耐药。耐药基因tetB的检出率为0,bla TEM、sul2和strB的携带率分别为91.7%、16.7%和43.3%。结论宁波地区相当比例的菌株携带毒力,并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9~2011年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因子的流行状况,并对同血清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分离的35株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的溶血毒素基因(trh)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根据美国CDC PulseNet实验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对O3﹕K6血清型菌株的染色体进行酶切,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副溶血性弧菌tdh、trh及tlh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5.7%、8.6%和100%,77.1%的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的毒力基因为tdh+、trh-、tlh+。PFGE图谱显示,19株O3﹕K6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共有9种PFGE带型,带型100%相同的菌株几乎都出现在同一年代相近的时间点,但也出现了跨年代菌株。结论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较强,具有潜在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暴发流行可能,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鉴定浙江省2005-2020年散发猪链球菌感染者分离株血清型并检测其毒力基因,了解该地区临床致病株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猪链球菌感染者临床分离株,采用传统细菌学方法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鉴定的同时,利用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其链球菌属(tuf)、猪链球菌种(16S rRNA)、猪链球菌7型(Cps7H)、猪链球菌9型(Cps9D)与2型猪链球菌(Cps2J)/兼荚膜毒力基因以及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子(epf)、溶血素(sly)、毒力相关序列(orf2)、纤连蛋白(fbps)、谷氨酸脱氢酶(gd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等24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28株人源分离株经综合鉴定均为2型猪链球菌,毒力基因群检测结果显示,除salKR毒力基因以及1株ZJ-31菌株外,96.43% (27/28) 的菌株均携带23种毒力基因;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除来自2018年的ZJ-31菌株单独在另一分枝外,其它菌株同源性极高均在同一分枝。结论 浙江省十几年来散发猪链球菌病的人源分离株大多为2型猪链球菌强毒力株,遗传进化显示近年来已出现个别不同来源分枝群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揭示首次在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73菌株中发现的TonB依赖的基因岛在其他菌属中是否存在及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组成该基因岛的全部基因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并以Southern blot和Dot blot方法予以证实。结果 该基因岛主要存在于多种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中,在41株被检测的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克雷伯氏菌、构橼酸杆菌等其他菌属的标准菌株中均没有完整的该基因岛结构。在33株从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包括6种血清型的福氏志贺氏菌株中有30株携带该基因岛。17株ETEC临床分离菌株中仅有1株菌阳性;19株EPEC临床分离株中仅有1株阳性;7株EAEC菌中均为阴性。在183株从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不属于已知的五类致泻性大肠杆菌中发现有123株携带该基因岛,阳性率为67.2%,其中130株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中有95株携带该基因岛(阳性率为73%),53株非携带HPI大肠杆菌有28株携带该岛(阳性率为52、8%)。结论 该基因岛的结构比较保守,五个组成基因协同存在,主要分布在亲缘关系较近的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属,在大肠杆菌中与HPI毒力岛无明显的协同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福建省福氏志贺菌4c血清亚型的毒力基因分布,菌株间的遗传相似度以及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 运用PCR扩增技术对17株F4c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 四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运用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ipaH、set1(set1A和set1B)、sen 、ial基因阳性的菌株分别占100%、94.12%、 82.35%、88.23%; 17株F4c菌分为I-IV型不同的毒力基因分布模式, I型是优势模式占76.47%;按100%的相似度,PFGE有12种型别(P1-P12),不存在集中优势的PFGE型别;根据TENOVER原则,分为3个PFGE群(G1-G3),G1是优势群,占64.71%。结论 我省分离的F4c血清亚型的志贺菌大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特征;绝大多数感染患者之间无明显的传播关系,不同克隆群在传播中存在着集中趋势,提示某一克隆群的F4c菌有可能逐步演变成为我省主要且稳定的福氏志贺菌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机制,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高毒力荚膜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从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18株,鉴定菌株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EDTA协同试验、Carba NP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进一步检测菌株毒力情况,PCR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碳青霉烯酶检出Kpc基因6株(33.33%),Ndm基因7株(38.89%);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Shv检出15株(83.33%),明显高于Ctx-M基因10株(55.56%)、Tem基因7株(38.89%)(P<0.01);AmpC酶中检出DHA基因2株(11.11%)。膜孔蛋白基因检测显示,Ompk36编码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Ompk35(P<0.05);且当Ompk35基因缺失时Ompk36也缺失。荚膜分型显示,K1型4株,K57型2株,未检出K2、5、20及54,未分型12株;rmpA阳性率明显高于Acrobactin(P<0.05);4株K1型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rmpA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Acrobactin基因;2株K57型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rmpA基因;18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FimH-1基因。结论老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Kpc和Ndm基因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合并膜蛋白缺失;该院Kpc基因荚膜血清型菌株分离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