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在脑出血及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有较多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对组织修复、炎症反应、免疫抑制、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明确疗效,同时可减轻脑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西医非手术治疗本病仍无突破性进展,中医药与西医结合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但中医药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其基础研究非常薄弱,仍缺乏大量循证医学及实验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10年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病因病机、治疗和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势在于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变进展。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虽然已经被广泛认可,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尚未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等。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且中医药治疗常有独到之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AP的进展综述如下。1 复方中药治疗 从近年来的报道看,中医药治疗SAP仍主要以复方为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其选方用药有以下几方面重点。1.1 通腑泻下 SAP可归属于中医学“结胸”、“阳明腑实证”  相似文献   

4.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超过8周,影像学正常,常规治疗无效的咳嗽。本文简述了慢性咳嗽的中医思想发展、辨病辨证及治则等方面介绍了近期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有一定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本病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病时间。中西医结合仍是治疗本病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骨髓抑制仍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最大瓶颈,文章系统回顾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临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从病因病机、证候、以及治疗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现状进行概括,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药防致化疗致骨髓抑制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一方面可改善化疗对外周血三系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提高化疗的完成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单纯长期应用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在提高治疗率、降低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仍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在此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本文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927-929
综述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研究现状,关于病因病机,认为肾阳虚是本病的内因,风寒外感是外因。治疗方面,一是根据疾病证候特点辨证论治,二是根据AS进展特点,分期论治。提出AS属于难治愈疾病,临床治疗应该多元化,内服配合外治效果更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AS不仅可改善症状、体征,而且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在实验研究方面,发现中药治疗对炎性细胞因子和骨化作用都有一定影响。结论认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自身肯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8.
许云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2014,9(7):828-832
目的:综述与评价结直肠癌的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方法:中医药目前是我国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辨证规律研究、治疗进展、疗效评价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辨证治疗结直肠癌的客观化研究成为热点,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得到进一步肯定,但仍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和适用于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标准,仍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结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仍需进一步的多单位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进展情况。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中梳理并总结归纳出室性早搏的中医药研究治疗现状。结果:中医药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确切,在经方扩大应用、自拟方治疗、中药提取物治疗及民族医药治疗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结论:中医药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但缺乏统一辨证治疗规范且经验方居多,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以适应临床需要仍是继续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诊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概状,中医药治疗可缓解心衰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等,期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严格双盲对照研究,抗细胞因子作用机理和基因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探究具体药物、成方、针剂等作用机制,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多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及中医外治疗法,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并发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目前研究多聚集在方药的选择、用药途径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研究样本亦不够大。虽然我国已经颁布最新《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但临床治疗方法仍多具主观性,外治疗法使用药物多参照以往用药或经验用药,故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仍需要不断探索,使治疗更科学、规范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李怡憬  戴海安 《河南中医》2021,41(4):645-648
中医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按剂型可分为: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注射剂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目前,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仍不规范,尚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在遣方用药、剂量选择、随证加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治疗结果难以重复。因此,需尽快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辨证与治疗体系,以提供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近期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上的60余篇论文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从卫生管理、防治切入点、中药治疗艾滋病以及合并症等4个方面探讨我国在中医药诊治艾滋病方面的现状。中医药诊治艾滋病已有确切成效,基础研究和诊疗标准等方面的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哲  陈香岩  陈发军 《新中医》2020,52(20):18-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危重症。从中医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论治认识以及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多层次、多系统、多靶点等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但是在统一辨证分型与疗效判断标准,实施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期更好的指导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内服加灌肠和其他治疗方法概述近几年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新进展,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具有复发率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但在本病的规范化治疗和临床科研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英 《西部中医药》2006,19(3):35-37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以期为今后治疗该病提供研究方向.方法:回顾近1 0年来国内外有关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的成果,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脂肪肝的病因病机,探索有效确切的组方,规范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总的来说,中医药在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价格低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且可兼顾改善其他临床症状。故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论述中医病机证型治法;中医药缓解病势、治愈急性白血病临床体会:揭示中医药对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并发症及在缓解期的治疗作用。结果: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可缓解急性白血病的病势,治愈急性白血病,通过联合、足量、多方位用药,可有效的逆转急性白血病的多药耐药,在治疗发烧、出血等并发症方面亦上有独到之处,在缓解期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有效的延长缓解期、提高长期缓解率及治愈率。结论: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是非常有效的,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彰显。当前单指标评价法不足以全面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病证结合"的多主要终点评价法为全面客观显示中医药疗效提供可能。尽管近年来多主要终点评价在统计学方法领域上有较大发展,但在其方法选择、样本量计算、统计软件使用等方面仍有很多挑战。因此本文对几种多主要终点评价方法进行介绍,以期指导中医药临床研究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多主要终点评价法,为全面评价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供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近年来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疗效确切,优势明显。但在规范疾病的分期分型、疗效评定标准、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