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心肌显像和超声心动图(UCG)冷诱导对诊断系统性硬皮病(SSC)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99mTc-MIBI对23例SSC病人进行SPECT心肌显像冷诱导,并同期进行UCG冷诱导检测。结果:①14例病人(6O.9%)至少有一处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4例病人(17.4%)于UGG示局部室壁运动低下,P<0.05.②SPECT阳性率在雷诺现象(RP)组和无R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P>0.25)。③SPECT异常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在冷诱导即时较试验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SPECT正常组比较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心肌SPECT冷试验可早期检出SSC病人的心肌损害,对这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可以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中晚期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CK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139例CKD中晚期非透析患者,对不同性别、年龄、CKD分期、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等内容进行归纳比较,探讨不同分期的CK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39例CKD中晚期患者共出现8个证候类型,本虚证分别是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别为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经卡方检验得出,本虚证中CKD中晚期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且各本虚证与CKD不同分期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实证中CKD3期、4期均以湿热证为主,而5期则是以血瘀证为主,且各标实证与CKD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标实兼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脾肾气虚兼湿热证和脾肾气虚兼血瘀证患者,且本虚证与兼夹标实证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不同本虚证患者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KD中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证以湿热和血瘀为主;另外,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证的CKD患者表现为肾功能损害重、钙磷代谢紊乱、iPTH水平升高、Hb降低等特点,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虚实证候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近5年来诊治的血管性痴呆症患者210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虚证组96例和实证组114例。在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的条件下,比较2组的脂代谢差异。结果:虚证组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低于实证组,其中,TG和TC 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临床虚实证候与脂代谢异常有关,实证与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负荷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肌灌注显像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正常健康小儿15例及VMC38例、疑诊心肌炎(SVMC)32例分别用SPECT行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静态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和ATP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健康组15例均行SPECT静息显像,其中8例行ATP负荷显像,均示放射性分布均匀。VMC组ATP负荷显像38例,阳性率89.5%(34/38),静息显像27例,阳性率为81.5%(22/27);SVMC组ATP负荷显像32例,阳性率62.5%(20/32),静息显像22例,阳性率为54.5%(12/22);通过靶心图分析病变程度,2组ATP负荷与静息显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TP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静态门控心肌断层显像能直观显示病变部位与范围,对VMC诊断的敏感性前者高于后者,在SVMC中有助于了解轻度心肌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DN(III、IV、V期)患者363例,收集其中医症状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DNIII期主要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IV期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但阴虚呈现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V期则以气虚、阴阳两虚为主,兼有血瘀、痰湿。结论: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证以气阴两虚为多;实证以血瘀、痰湿为多。本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重点有所不同,但气虚血瘀为其共有病机。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正虚证型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最为常见.邪实证型中,湿浊、风动、血瘀最为常见.多数患者的证型为虚实夹杂,以正虚为主者较多.证候分层研究中,不同原发病和不同血浆白蛋白水平的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脾肾虚衰虚实夹杂仍是透析患者的主要病机,不同原发病和营养状况与中医证候有一定关系.正虚证型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最为常见.邪实证型中,湿浊、风动、血瘀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癫痫发作间期SPECT、VEEG、MRI定位与病理一致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显像、视频脑电图(VEEG)、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37例癫痫病人进行发作间期SPECT、VEEG和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定位的阳性率为81.08%,VEEG定位的阳性率为75.67%,MRI定位的阳性率为56.76%.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寻找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癫痫病灶定位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糖尿病前期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差异,以揭示糖尿病前期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前期中以虚证为主证占34.55%,以实证为主证占22.02%。兼证中虚实夹杂占20.02%,两实并重占14.39%,两虚相兼占7.34%,其他占1.67%。相关症状以疲劳综合征,生理功能异常等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情志异常症状。结论:糖尿病前期发展过程中,证候表现复杂,多种证候间杂,以气虚,阴虚,湿热为主证者,以虚实夹杂,两实并重为兼证居多,提示应针对主证,兼顾并证全面的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探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并根据内中膜增厚与否分为正常组与增厚组。综合四诊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两方面。本虚证分为气虚证(以脾肾气虚多见),阳虚证(以脾肾阳虚多见),阴虚证(以肝肾阴虚多见),以及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以及风动证。通过2组数据相对比以探究中医各证型分布与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中血瘀证为主。内中膜增厚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结论:该研究表明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广东省中医院芳村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白色念珠菌组和非白色念珠菌组的中医证候要素进行比较,总结两组证候要素的区别。结果:与白色念珠菌组相比,非白色念珠菌组虚证中的阳虚证、实证中的血瘀证和水湿证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患者中,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大多表现为阳虚证、血瘀证、水湿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对5例正常人和69例各类心脏疾病患者所做的门电路心肌断层显像(GSPECT)与一般心肌断层显像(SPECT)相比较的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息显像时,GSPECT与SPECT在正常人组均表现为阴性,在冠心病组的阳性率为43.5%与30.4%,心肌梗塞组为100%与87.5%。应激试验时,GSPECT与SPECT在正常人组均表现为阴性,在冠心病组的阳性率为6/6与5/6,心肌梗塞组4/4与4/4。对于心肌病患者,GSPECT和SPECT则表现为阴性或心肌放射性分布稍稀疏或斑点状的不均匀分布。至于其他的心脏疾病,GSPECT和SPECT则大多表现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血透)后中医证候学的变化,为该阶段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分型标准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尿毒症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对106例血透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中医辨证、证候积分等内容的调查.结果:透析频率每周1次者,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邪实以水湿、湿浊为主;2次者虚证以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瘀血为主;3次者虚证以肝肾阴虚为主,未见阴阳两虚和气阴两虚,邪实以风燥为主.不同透析频率患者的中医虚证或邪实分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3次的肝肾阴虚与透析1次和2次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透析不足3次的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和气阴两虚例数比透析3次者多,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不足3次的水湿、湿浊和瘀血例数比透析3次者多,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透析频率增加,患者的虚证、实证和总积分逐级减少.结论:尿毒症进入规律血透阶段的中医证候与透析前有很大不同;每周行3次血透且较为充分者应以滋肝肾之阴和祛风止痒为主,每周不足3次血透且不充分者应注意气阴或阴阳双补,同时增加利水化湿和降浊化瘀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同时进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CAG为标准,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18%,特异性50%,准确性指数81·67%,阳性预测值83·67%,阴性预测值72·73%。结论:SPECT与CAG从不同的角度诊断CAD符合率高。若CAG阳性则冠心病诊断成立,CAG与SPECT均阴性,可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及中医病理机制。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评分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及数字广度测验(DS)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观察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候积分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最常见的证型是肾精亏虚证,较常见的是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绝大多数是2种或3种证型并见,2者合计占92.11%;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与肾精亏虚证具有显著负相关的是FOM(P<0.01),与痰浊阻窍证呈显著负相关的是MMSE、FOM(P<0.01);瘀血阻络与所有4项测试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腑滞浊留证及气血亏虚证均与D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是多种中医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肾亏、痰浊、瘀血是其基本病理基础,其对多种认知功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80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对患者症状和体征分布采用频次描述方法,对证候分布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80例患者中症状分布特点前5位依次为腹胀63例(78.7%)、纳呆43例(53.7%)、便秘40例(50.0%)、泄泻37例(46.2%)、脘痞35例(43.7%);体征分布特点舌象分布特点前5位依次为黄苔52例(65.0%)、舌淡红30例(37.5%)、薄苔29例(36.2%)、舌红24例(30.0%)、厚苔24例(30.0%);脉象分布特点前5位依次为脉数40例(50.0%)、脉沉21例(26.2%)、脉弱17例(21.2%)、脉滑14例(17.5%)、脉弦12例(15.0%)。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实证63例(占78.8%),分别为肠热腑实证、胃热气滞证、痰湿蕴脾证、瘀滞胃肠证;虚证主要为脾胃气虚证17例(占21.3%)。结论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特点是实证与虚证并见,以实证为主。实证以肠热腑实证、胃热气滞证、痰湿蕴脾证、瘀滞胃肠证多见;虚证以脾胃气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分析。方法:对100例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病位、病性、病机进行归纳,并以病位、病性、病机为基础,根据患者肺功能状况,参考中医辨证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证型分布,不同肺功能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慢性咳嗽伴小气道功能障碍病位在肺、脾、肝三脏,中医证候分邪实与正虚两个方面,实证以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气犯肺证、风寒袭肺证、湿热郁肺证常见,虚证以肺阴亏虚证、肺脾气虚证多见。结论:实证肺功能以仅见小气道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伴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为主,虚证肺功能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伴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为主。  相似文献   

17.
单椎体转移瘤的CT、MRI、SPECT/CT骨显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CT、MRI、SPECT/CT骨显像在单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单椎体转移瘤66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SPECT/CT骨显像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CT阳性率75.76%,MRI阳性率90.90%,SPECT/CT骨显像阳性率100%。CT符合率69.69%,MRI符合率89.39%,SPECT/CT骨显像符合率90.90%。结论:SPECT/CT骨显像可作为筛选临床疑诊椎体转移瘤的首选检查,MRI、CT是其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治疗2型糖尿病病例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3例、901次诊次。患者病历录入糖尿病中医结构化科研电子病例系统,采用多维检索软件频数、构成比、Liquorice复杂网络节点度、频度及点式互信息分析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结果: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最多见,其中0~40岁以气阴两虚证居多,40岁以后年龄段的糖尿病人群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夹瘀证与气阴两虚证节点关联度最多,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以口干最多见。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分析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PECT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静注^99mTc-MIBI1.5小时后行SPECT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阅片诊断。结果:病例组21例为阳性,阳性率达到87.5%。结论:SPECT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医中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综述目前临床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与证候概况,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01/2005-12研究亚健康证型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亚健康,中医,证”,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亚健康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选择:亚健康证型文献选择,纳入标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相关文献,并且有确切的辨证证候分型。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无确切证侯分型的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获取中医防治亚健康文献83篇。纳入有确切中医辨证及证候分型的文献15篇,对综述文献及无确切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共68篇予以排除。资料综合:文献综合分析表明:①研究亚健康的文献以及运用中医研究亚健康的文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共报道亚健康中医辨证分型139种次,整合后共22个中医证型。②亚健康的病性属虚证为主,虚证、虚实夹杂证者分别占证型总数的51.80%,36.70%,其中报道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4种证型共84次,占证型总数60.43%。③亚健康所涉及的病位以脾、肝、心、肾四脏为多,在此四脏当中,多数文献又认为与脾脏和肝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涉及此四脏的证型分别占总数的48.92%,31.65%,19.42%,13.67%。④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占证型总数的60.44%;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脾肺气虚、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及脾虚证等7种证型占证型总数的30.92%。结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可作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