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取卵日卵泡直径及其所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度、卵裂、受精的关系,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or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获得的90个卵泡及其卵母细胞,对其卵泡大小、卵母细胞成熟度、受精评分及卵裂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获取的90个卵泡分为A组大卵泡组(直径≥16,nm)35个、B组中卵泡组(12 mm≤直径<16mm)34个、C组小卵泡组(直径< 12mm)21个,各组的卵母细胞成熟度、卵裂评分、受精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卵泡大小与各组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取卵日不同大小卵泡与卵母细胞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卵泡越大,卵母细胞质量越好,受精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丘颗粒细胞SIRT1表达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因男方因素在我院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室行ICSI助孕的女性患者卵丘颗粒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IRT1蛋白.比较分析ICSI妊娠与非妊娠组SIRT1表达率,并分析其与ICSI实验室各项指标如穿卵泡数、获卵数、获卵率,受精数、受精率,卵裂数、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数及囊胚冷冻数之间关系.结果 妊娠与未妊娠组SIRT1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表达率与穿卵泡数、Ⅲ级OCCs数、ICSI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平均优质胚胎数、平均囊胚数、优质囊胚数、平均冷冻胚胎数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SIRT1在卵丘颗粒细胞表达可能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及卵子发育能力,进而与ICSI助孕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17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常规促排卵,依据精卵共孵育时间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57例,精卵共孵育2~3h;B组:58例,精卵共孵育4~5h)和常规受精组(C组:55例,精卵共孵育18 h );之后将卵子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 三组受精率分别为63.01%、71.43%和78.72%,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卵裂率、优胚率均低于A组和B组;C组与A组的卵裂率[97.05% vs 99.25%]、C组与B组的优胚率[37.14%vs 44.4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短时受精有助于提高卵裂率、优胚率,精卵共孵育时间4~5h的受精率较2~3h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长方案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 ET)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47个新鲜周期,并根据使用卵泡刺激素情况分为rFSH组397个周期,uFSH组50个周期。rFSH和 uFSH剂量均为 150~375 U•d-1,当有两个卵泡直径达18 mm或3个卵泡直径达17 mm时停药。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结果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刺激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激素水平、获卵数、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5岁患者中比较,uFSH组的Gn用量及刺激天数、HCG日孕激素(P)水平低于rFSH组,获卵数、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多于rFSH组(P<0.05),两组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方案IVF周期给药中,uFSH不影响妊娠率,在高龄患者联合长程给药中使用uFSH可能使用较少的Gn获得更多的可用胚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取卵术的效果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IVF-ET患者分为麻醉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观察3组取卵效果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静脉麻醉效果好,无明显不良作用。麻醉组取卵率增高(P〈0.05)而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取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对IVF-ET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辛才林  朱元  黄志辉  唐亮  丁涛  余敏 《江西医药》2013,48(2):107-10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卵后卵冠丘复合物体外孵育时间对IVF-ET受精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673个常规IVF-ET周期分为3组,组1取卵后〈1h授精,组2取卵后1-3h授精,组3取卵后3-4h授精,分别统计并比较组间的2PN受精率、1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结果组1的1PN受精率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其它变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取卵后1-4h授精相比,取卵后〈1h授精会显著增加1PN受精率,授精尽可能在取卵后1-4h内完成。且在取卵后1-4h内授精,其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等都不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取卵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与获卵率及其他体外受精(IVF)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IVF中采用黄体中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存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的24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卵前血清hCG中位浓度分为A组(hCG<78.14 IU/L,122例)和B组(hCG≥78.14 IU/L,123例),比较两组间IVF结局参数。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取卵前血清hCG浓度与获卵率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取卵前血清hCG浓度对获卵率的预测作用。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患者BMI较高、扳机日卵泡数较多、hCG扳机剂量较低(P<0.05)。A组获卵率低于B组[(88.27±25.61)%vs.(98.45±21.52)%](P<0.05)。两组成熟卵子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卵前血清hCG浓度每增加10 IU/L,获卵率相应增加1.24%(P<0.05)。取卵前血清hCG浓度预测获卵率≤66.67%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  相似文献   

8.
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促排卵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中尿促性素(menotropins,HMG)和重组卵泡刺激素的作用。方法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方案降调节,月经第3天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两种不同的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A组51例,用国产HMG促排卵;B组58例,采用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促排卵,至卵泡成熟后,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按本中心常规方法行IVF/ICSI。结果两组平均获卵率、空卵率、优质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ICSI后卵子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rFSH促超排卵可获得足量的高质量卵子。  相似文献   

9.
人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孟昱时  章晓梅 《云南医药》1999,20(5):322-323
目的 探讨治疗不孕症的新方法,以提高不孕症治疗水平。方法:1.超促排卵:采用CC/HCG方案、FSH/HCG方案,及接受卵子捐赠各1例,其余13例采用GnRh-a/FSH/HCG方案,。2?B超测卵巢泡发育,适时肌注HCG,36小时后取卵。3.取卵48小时后选择高质量胚胎进行移植。结果 共穿刺卵泡224个,获卵152个,卵子回收率67.9% 精率89.5%,卵裂率81.6%,获生化妊娠2例,临床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取卵日卵泡大小及其卵泡液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水平与卵子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因不孕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的患者,于取卵日穿刺卵泡,收集190个卵泡内的卵泡液并标记卵泡大小,卵泡大小按≤1.2cm、1.3~1.5cm、1.6~1.9cm、≥2.0cm分组,记录卵子成熟度(GV、MⅠ、MⅡ、退化组),测定卵泡液内FSH、LH、T、DHEAS的浓度。结果卵泡液内FSH、LH、T、DHEAS的水平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卵泡液内T的水平在卵泡直径1.3~1.5cm时低于≥2.0cm时(P=0.037);MⅡ期卵子的卵泡液内LH、T的水平高于MⅠ期(P<0.05);卵泡液内其他激素在不同成熟度卵母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泡直径≤1.2cm与各组之间、1.3~1.5cm与1.6~1.9cm间成熟率都有显著差异(P<0.05);各直径分组间卵子退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取卵日卵泡直径≥1.6cm时成熟率高。取卵日卵泡液内LH、T水平与卵子成熟度有关,FSH、DHEAS的水平与卵子成熟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射重组人绒促性素( rHCG)后不同时间的取卵对IV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204个周期,根据注射rHCG后的取卯时间不同分为34 ~ 36 h优胚数、临床妊娠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卵率:34~ 36 h组为(73.8±20.5)%,36~37 h组为(78.9±22.8)%,差异有显著性( P< 0.05):M11卵子比例:34~36h组为(69.1±21.3)%,36~ 37 h组(73.7±21.5)%,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受精率:34~ 36 h组为(73.3±19.5)%,36~37 h组为(78.9±22.1)%,差异有显著性(P< 0.05);卵裂率:34~36h组为(88.3±95)%低于36~ 37h组为(90.1±9.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增高趋势;优胚数:34~36h组为(3.9±1.5)个低于36~37 h组为(4.2±1.8)个,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有增高趋势;临床妊娠率:34~36 h组为40.8%,低于36~ 37 h组的4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有增高趋势.结论 r-HCG注射后36~37 h取卵,获卵率、M11卵子比例、受精率均较34~36 h取卵高,卵裂率、优胚数、临床妊娠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体外受精技术,比较两组的移植结果及继续妊娠情况,并对着床患者随访1年,统计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继续妊娠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单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双胎妊娠、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获卵的不孕患者行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相对于常规体外受精,具有更高的卵裂率和继续妊娠率,为卵巢低反应获卵的不孕患者采取何种受精方式提供了一个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常规体外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时实施补救性ICSI的妊娠结局.方法 常规体外受精培养18 h后受精失败或卵母细胞受精率低于20%的16个周期(共16例)为观察组,直接ICSI的39个周期(共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可移植胚胎率及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正常受孕率[(80.4±14.8)%]显著高于观察组[(70.4±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妊娠率方面,对照组为38.5%,观察组进行补救ICSI后,有1例女性成功分娩1个健康婴儿.结论 常规进行体外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的患者进行补救性ICSI,临床妊娠率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时多个卵泡发育改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效果。方法对PCOS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促排卵,如果发育卵泡≥7个者建议改行IVF-ET,设为研究组,PCOS患者常规进行IVF-ET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74±6.76 vs 22.41±7.55)支,P〈0.05,妊娠率略高于对照组(70.6%vs 48.4%),两组取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COS患者诱发排卵卵泡发育过多时改行穿刺取卵体外受精可有效降低OHSS和多胎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卵巢不同反应性的妊娠及其并发症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2月1098个获卵周期,包括716个IVF周期和382个ICSI周期。分为:卵巢高反应组(A组,n=114个);卵巢中反应组(B组,n=770个);卵巢低反应组(C组,n=214个)。对比3组的年龄、Gn量、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目、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取消移植周期率、流产率、OHSS率、冷冻周期率及累计妊娠率等。结果①卵巢反应从高到低,平均年龄和平均Gn量随呈升高趋势,但是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②3组的流产率、A与C组的取消ET周期率均高于B组,但是3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中、重度OHSS率显著高于B及C组(P〈0.05);③A组与B组的平均冷冻胚胎数、冷冻周期率、冻融妊娠率及累计妊娠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新鲜加冻融周期中卵巢中反应是最佳的超排卵方案;不仅累计妊娠率高而且并发症低,患者承担经济支出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141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拮抗剂组62例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对照组)79例,比较两组的基线水平、临床结局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指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HCG日内膜厚度、HCG日E2及P水平、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拮抗剂组Gn总量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拮抗剂组优胚率比对照组高(P〈0.05);拮抗剂组HCG日LH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拮抗剂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拮抗剂方案较激动剂方案能降低OHSS发生风险,而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不受影响;拮抗剂方案能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PCOS患者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彭雯 《中国医药》2013,8(9):1209-121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合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给予使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74/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BNP、CK-MB水平[(46 ±6)mm、(56±5)mm、(320±107) ng/L、(4.2±1.2)U/L]与对照组[(50±7) mm、(62±6)mm、(392±121) ng/L、(9.1±1.5)U/L]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0.05),LVEF[治疗组:(58±5)%,对照组:(47±6)%]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35±10)分]低于对照组[(40±13)分](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提高慢性心率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优化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