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易被忽视的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形成并寻找防范方法。方法:寻找易被忽视的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形成条件,加强管理及护理中的细节来进行防范。结果:对易被忽视的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规避性良好。结论:医疗安全是患者最基本的权利。每位护理人员只要在工作中做有心人,及时洞察可能引起患者伤害的各种因素并给予恰当的处理,就能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最放心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周兆群 《海南医学》2007,18(5):4-4,100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了解儿童急性中毒患儿的发病情况,以便做到如何防范。方法统计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38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作病因分类。结果药物中毒26例,毒物(灭鼠药中毒及农药)中毒8例,食物中毒4例。结论儿童安全知识缺乏,易出现急性中毒的情况。因此,积极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可能消灭危险因素于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3.
化学性眼外伤的急救防范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化学性眼外伤的急救防范护理,使患者及危险人群在易发生化学性眼外伤的场所有防范意识及急救护理常识,使受伤程度降到最低,以减少化学性眼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春芳  张安平  王晶  凌陶 《安徽医学》2023,44(5):611-614
全麻患儿的麻醉配合度较低,麻醉复苏时的躁动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患儿在麻醉时易出现焦虑、恐惧、抵触等负面情绪。常规的麻醉护理手段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围手术期以家庭为中心的全麻患儿麻醉护理成为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就以家庭为中心的全麻患儿麻醉护理内涵、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全麻患儿麻醉护理的规范化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秀霞  闫琪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50-45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医疗和护理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漏就易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起主导作用,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认识到发生纠纷的原因,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医院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对患儿住院期问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防范的措施根据儿科住院期间易发生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将护理安全管理引入儿科护理流程工作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婴儿湿疹是婴儿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缠绵、易复发。西药皮质类固醇类不适于患儿长期应用。口服药患儿又难以接受。笔者就自己几年来临床治疗经验,努力研究中药外治方法,总结出除湿止痒洗剂,复方青黛散,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防范技巧。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后发生的19例患儿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输液反应情况,并观察患儿的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结果:防范后患儿的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防范前(P0.05)。结论: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慢性疾病。患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医院内感染。为探讨肾病综合征的易感因素和预防医院内感染,对我科1985~1995年间收治的肾病综合征90例,进行了回顾性探讨。1临床资料及诊断标准90例肾病患儿中,男81例,女9例,年龄1~12岁,单纯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患病后视病情的轻重、急缓,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静脉输液和口服给药等几种。在妇产科病房中,新生儿早期黄值及轻微腹泻等病,常用口服给药治疗。在实际应用中,多数父母给患儿喂药感到困难,为此多数患儿喂药都是由我们护理人员帮助进行。通常患儿喂药其家属是用一小勺一点一点喂药,这样容易碰洒,送药量不易掌握均匀,稍不注意,就易发生呛咳或窒息,有时还需几个人帮助。因此,在临床上我们体会到采用针管喂药是最理想、最易应用的方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近2年来我们对200例在我院出生的有轻微病症的新生儿进行针管喂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防范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输液发热反应的患儿,详细分析其发热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技巧。结果:实施防范技巧之前56例患儿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实施防范技巧之后只有(4~5)例患儿有明显的发热症状,输液发热反应率显著性下降。结论:对于存在输液发热反应的患儿,采取针对性防范技巧,能够有效降低小儿输液发热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正>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中,由于患儿及其家属的认知较差,因此,患儿易出现不良情绪,影响了治疗的效果。本文分析互动健康宣教与系统化疼痛护理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短小手术多在门诊进行,这就需要镇静、镇痛完善。苏醒快,易管理等条件。本文总结45例患儿,比较咪唑安定、丙泊酚、氯胺酮用于小儿门诊短小手术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101-1101
在小儿科进修期间,体会最深的就是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由于每次穿刺及输液时小儿又哭又闹,不能很好的配合,传统的穿刺针输液时针头易刺破血管、脱出,引起药液外渗,从而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破坏了大量的浅表静脉。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经推出,临床上就广泛开展应用,它有减少患儿在治疗期间的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合理保护穿刺静脉,  相似文献   

15.
莫菲滴管是一次性输液管中间椭圆的一部分,它可在一些小医院有很大的用途。如在我院还存在用安乃近针剂为患儿滴鼻降温,而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护士都会用带针头的注射器为患儿滴鼻,一般患儿都会哭闹不停,乱抓乱动。在这个时候很不容易为其滴进药液,并且针头易刺伤患儿的鼻尖,既浪费药液,滴数不准确,又易误伤。  相似文献   

16.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系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病。近10年来,我科共收治27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其中144例反复发作两次以上。我们对144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为何易反复发作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术对患儿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易造成患儿的恐惧及术后作恶梦等行为异常。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选择容易被患儿接受的给药方式,并且作用较快,苏醒也较快,对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而当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肌肉注射,常引起患儿哭闹挣扎,且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增加围手术期的危险性,并有极少数患儿术后可能出现心理行为异常;所以很难被家长和患儿接受。术前用药也可经鼻黏膜或直肠黏膜给药,镇痛或镇静效果与口服给药相似,但对于1~7岁的小儿这两种方法也不容易被接受,与此相反,口服用药因为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又加上糖水,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也将成为今后小儿术前用药的发展趋势。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转移因子对复感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对复感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RRTI患儿T细胞亚群检测及转移因子治疗后临床观察。结果 发现患儿CD2、CD4及CD4/CD8明显低于正常儿,CD8明显高于正常儿。经转移因子治疗后CD2,CD4、CD4/CD8显著提高,CD8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后患儿临床易感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低及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为RRTI易感的重要因素。转移因子治疗RPTI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0例患儿,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并记录患儿在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由普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试验组由经防范对策加强后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情况。结果:儿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意识;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责任心,从而减少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儿科门诊输液室是目前我国众多医院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门诊输液病种繁杂,工作预见性差,护理风险高[1]。儿科门诊输液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医疗安全及医院的整个声誉。因此,加强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风险防范已经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现就我院儿科门诊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报告如下。1护理风险因素及其评估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士人力不足: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