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 1992~ 1998年梅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就诊原因和治疗情况 ,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方法  30 2 4例梅毒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 ,由性病专科医生统一填写 ,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①梅毒发病逐渐增多 ,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梅毒与艾滋病有着极大的关联 ,研究和防治梅毒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策略 ;②外地流动人员梅毒的发病亦逐渐增多 ,对这部分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忽略 ;③治疗时对有青霉素过敏而无头孢交叉过敏的患者 ,可以考虑使用头孢三嗪  相似文献   

2.
头孢三嗪治疗9例早期梅毒临床疗效报告陈美明陈琦李绍兴四川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成都市610031)为了观察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评价进口和国产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于1993年4月至1995年6月分别用两家药厂生产的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中,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梅毒室间质评的参评情况,以进一步完善全省性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加强性病检测质量控制和管理,有效整合实验室资源,以便全省更好地开展性病检测工作。方法向全省已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梅毒室间质评的组织单位、参评项目、实验方法,全省分类统计。结果 2011年河北省406家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参加梅毒室间质评的单位有101家,占实验室总数的24.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a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性病艾滋病参比室、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级临床检验中心四家单位组织梅毒室间质评,参评实验室以参加卫生部和省级临床检验中心为主。在两种参评项目中,只参加一种项目考评的实验室56家,参加两种项目考评的45家。在检测方法上,56家实验室采用1种检测方法,45家同时使用了两种实验方法。结论 2011年,河北省各级性病诊疗机构中梅毒室间质评参评率低,不足实验室数的四分之一;参评项目不全,参评方法不一,质量控制难以实现,需要进行统一、规范、有序、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卫生部最近发布了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提出了近期艾滋病防治的工作目标。其总目标是:将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完善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全面落实各项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降低艾滋病和性病新发感染;扩大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救治质量和水平,降低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组优势多表位抗原的梅毒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研究——张贺秋等(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100850);《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gt;,2002,8(5):266—268[目的:建立操  相似文献   

6.
3 489例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2002~2005年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方法3 489例尖锐湿疣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由性病专科医生统一填写、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3 489例病人中,男性占74.92%,女性占25.08%;21~30岁年龄组占40.01%,31~40岁组占32.42%;已婚为主,占70.45%;职业以干部、职员居多,占25.25%;病例大多数是本地人员;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尖锐湿疣发病逐年增多,应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和警惕;防治尖锐湿疣是控制艾滋病疫情在我国蔓延的一项重要手段和策略;应加强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脆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特殊人群梅毒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服刑人群、劳教人员、羁押人员梅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静脉血检测梅毒、抗-HIV。结果 检测1942名特殊人群梅毒、抗-HIV,检出感染梅毒34人,检出率为1.75%;检出HIV感染1人。检出率为0.05%。结论 特殊人群不仅是犯罪人员,也是梅毒、HIV感染高发人群。今后对公安部门羁押人员投放前应进行全面的性病、艾滋病检查,定期监测并及时治疗。这样做对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发病密度,探索防治性病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作用。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建立并保持队列,收集社会人口学、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等资料;抽血检测HIV/梅毒,随访观察HIV/梅毒转归结局。结果 609例入选队列,HIV阴转阳19例,观察总人年数249.7人年,发病密度7.6[95%可信区间(CI):4.6~11.9]/100人年;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转阳18例,观察总人年数134.9人年,发病密度13.3(95%CI:7.9~21.1)/100人年;梅毒ELISA阳性队列HIV发病密度是梅毒ELISA阴性队列HIV发病密度的2.2倍。结论梅毒对HIV传播具有协同作用,有必要在该人群中实施有效的性病预防措施以控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9.
婚前青年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 态度 信念 行为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婚前青年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ABP)状况并评价其干预效果,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3月-2001年9月,在石河子市对到妇幼保健院做婚前检查的1392名男女青年发调查表,匿名答卷,经健康教育干预后1周,969人用同样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统一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婚前青年对性病艾滋病防治一般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比较高;干预后对安全套的作用、艾滋病疫苗或治疗药物及消毒常识的知晓程度有显著提高;防治态度也有所改善,但正确率比较低;愿意使用及相信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应加强对婚前青年性观念及性行为道德教育,加强宣传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和提高其使用率,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1986~2001年梅毒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上海市1986~2001年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社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探索梅毒流行规律,发现高危人群,为有关部门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上海市1986~2001年的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结合梅毒确诊试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6~2001年共对20355人次做了梅毒确诊试验,包括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共发现梅毒阳性13518人次,年均阳性检出率为58.63%。其中男性检出率51.53%,女性检出率70.6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从1995年起,上海市每年梅毒阳性检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并出现先天梅毒和小儿梅毒增多现象。结论 上海市性病门诊病例中,梅毒检出数和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病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福建省梅毒监测报告林伯滢福建省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350009)近年来福建省梅毒发病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1987~1995年共报告梅毒病例6829例,其中1995年报告4283例,占62.72%,梅毒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福建省性病艾滋病防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多,我院皮肤科为安徽省唯一卫生部指定的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自1994年始对所有性病初诊者进行了梅毒及HIV检测,现将1996~1999年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及诊断方法 所有病例均是我科门诊性病初诊者。梅毒经暗视野显微镜、RPR及TPHA诊断,HIV感染经安徽省艾滋病控制中心用蛋白印迹法确诊。2 结果2.1 性病初诊人数及梅毒的检出率4年性病初诊人数分别为 1102人、1348人、1671人、2 516人,梅毒检出人数分别为30人、67人、97人、173人,检出率为 2.72%、4.97%、5.80%、6.88%。2.2 梅毒病人性别及病期 从表1可以看出,女性  相似文献   

13.
近 30年性传播疾病 (STD)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些不易治愈的细菌性性病和病毒性性病 (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 )不断增加 ,尤其是艾滋病(AIDS)的出现 ,使得过去控制一些经及时治疗即可治愈的性病 (如淋病、梅毒等 )的措施和经验不再适用。有关个体和群体方面的研究表明 ,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 ,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决定其流行[1] 。近年来STD/AIDS防治策略的进展表现在性病与艾滋病的防治结合 ,更加重视行为干预。现对近年来探讨STD/AIDS控制中的行为干预 (behavioral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梅毒流行的特征与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福建省梅毒流行的特征与相关因素探讨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福州市350009)林伯滢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的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已成为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福建省梅毒年发病率跃居全国首位,已引起有关方面关注。本文试通过近8年来福建省梅毒流行动态以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梅毒及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对皮肤性病防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性病门诊患者进行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 491例性病门诊患者中,共确认梅毒阳性666例,阳性率4.60%。其中男性患者感染率为3.76%(384/10 214),女性患者感染率为6.59%(282/4 2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认HIV阳性者20例,阳性率0.14%。其中男性患者HIV阳性率0.14%(14/10 214),女性患者阳性率0.14%(6/4 27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例HIV阳性者合并感染梅毒。结论汕头地区性病门诊就诊患者梅毒及HIV感染率近年虽未见明显增长,但还应继续做好性病高危人群HIV及梅毒的防治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防范HIV及梅毒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1投稿总则1.1刊登范围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原《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是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刊登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研究的原始工作论文,以及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文章。辟有专稿、论著、短篇报道、工作研究、综述、国内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1].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增长趋势,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位于第三位[2].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被认为是艾滋病、梅毒传播和流行的高风险人群之一[3],为了解青海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对2016-2020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9,(6):F0004-F0004
1刊登范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原《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是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刊登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研究的原始工作论文,及介绍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学术文章。辟有专报、论著、短篇报道、工作研究、综述、学术讨论、学术报告、病例分析、经验交流、管理、国内外信息等栏目。  相似文献   

19.
对1997年全国性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性病发病继续呈上升趋势,1997年共报告性病461510例,较1996年增长15.81%,报告总发病率37.34/10万;(2)梅毒在8种性病中增幅最大(62.20%);(3)8种性病构成模式与往年基本一致,但淋病和尖锐湿疣构成比继续减少,梅毒、NGU和生殖器疱疹则继续增大;(4)15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增幅最大,尤其是0~组(较1996年增长69.38%);(5)发病率最高的5个省市为上海(254.25/10万)、广东(121.46/10万)、海南(105.15/10万)、浙江(85.42/10万)和江苏(68.99/10万);(6)天津、广东、广西和海南4省市NGU的报病数已超过淋病位居第1位。加大梅毒和儿童性病防治力度,加强性病诊疗市场的治理整顿是目前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各有关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举办的"2014年度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应与会代表的要求,为进一步交流艾滋病及性病等相关疾病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挑战和发展趋势,拟于2015年11月中旬在上海召开"2015年度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大会将邀请国内外、港台艾滋病性病相关领域著名专家、有新建树的学者出席。会议将就艾滋病和性病及相关疾病的基础医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伦理学及药物研发、疫苗研发等艾滋病防治与研究有关议题进行大会与分会场专题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