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徽省性病门诊艾滋病VCT项目评价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2006年安徽省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 方法 在全省26个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并对33 708名求询者的主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结果 1年内共为33 708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28 666人,检出阳性者295例,阳性率为1.03%;与我国成人总人口感染率水平0.1%比较,经u检验,P<0.005.但也存在着VCT宣传效果不理想、性乱人群覆盖率较低等问题. 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可以高效地发现HIV感染者,为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应加强VCT网络建设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高、风险行为普遍,一部分人同时与女性保持性关系,性关系网络复杂,是HIV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与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关注个体风险行为不同,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视角研究人际关系及其对个体行为和疾病传播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社会网络在HIV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该文综述了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国内外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社会网络分析和干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性网络结构特征影响MSM感染和传播HIV的风险;2)社会网络可通过网络成员间的同伴压力、行为准则和社会支持影响MSM的行为和健康状况;3)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在MSM中可行且可减少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部分城市男男性行为者HIV/STD感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性病(HIV/STD)感染水平.方法 在MSM聚集的酒吧,在知情同意下,匿名填写问卷,自愿选择检查项目,在现场开展体检和实验室标本采集,标本按要求冷藏转送至实验室.结果 共检测了144人,平均年龄32.68岁,未婚者占59.03%,各种文化层次和职业者均有.他们中只有同性性行为者占38.64%,其他人均与异性有性行为.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82岁.近3个月内被调查者有与异性的性行为及各种方式的性行为,且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13.77%.其中11.11%的人报告曾被诊断有性病.现场体检发现尖锐湿疣患病率13.21%(14/106).尿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阳性率2.68%(3/112),沙眼衣原体8.04%(9/112),解脲脲原体25.00%(28/112),生殖支原体4.46%(5/112).血清学检查HIV抗体全部阴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18.75%(27/144),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率9.72%(14/144),疱疹病毒抗体(HSV-2-IgG)阳性率7.78%(7/9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68%(9/9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0(0/93),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阳性率16.13%(15/93).结论 MSM人群的性生活状态复杂并且缺乏安全性意识,成为HIV/STD传播的桥梁人群.他们中STD的感染水平较一般人群高,个别感染甚至接近性病门诊的感染水平,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能够客观评价痤疮患者相关知识的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专家访谈和专家评议法,形成初始问卷。选取403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对问卷信效度进行评价,形成问卷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痤疮相关知识问卷包括5个维度、24个条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3.907%,问卷内容效度为0.961,Cronbach’sα系数为0.829,重测信度0.897。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痤疮患者痤疮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可引起生殖器疱疹;孕产妇若在孕期或分娩前后感染HSV,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引起新生儿感染.新生儿HSV感染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 d内发生的感染,感染途径包括宫内感染(也称先天感染)、产道感染、出生后接触感染等[1-2].引起生殖器疱疹的HSV有HSV 1和HSV 2,均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新生儿,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新生儿HSV感染,需要对HSV母婴传播的流行现状、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等进行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6.
2000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7,自引:3,他引:124  
目的 了解掌握2000年我国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性病疫情软件汇总分析全国性病疫情报告系统上报的年度报表。结果 200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报告8种性病859040例,较1999年增长2.59%,全国性病总报告发病率为68.91/10万;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增长幅度最大(31.71%),其次为生殖器疱疹(29.67%),淋病出现较大幅度下降(-16.22%);全国性病高发地区仍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东北三省和成都重庆地区。结论 2000年全国性病发病继续上升,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报告病例数首次超过尖锐湿疣居第2位,性病流行病谱在发生改变,提示防治措施和资源分配应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梅毒治疗后血清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26例HIV阴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驱梅治疗1年后血清痊愈或血清固定发生的情况,对影响血清固定的患者年龄、病期、性别、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治疗用药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26例患者中,154例(68.1%)血清痊愈,72例(31.9%)发生血清固定,随着病期延长,血清固定发生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驱梅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的因素包括:女性患者(OR=2.517,95%CI:1.159~5.464)、初始RPR滴度≤1:16(OR=4.370,95%C1:1.311-14.562)和非苄星青霉素治疗(OR=4.959,95%CI:1.650-14.901),而与血清学痊愈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者和年轻患者(≤25岁)(均P〈0.05)。结论梅毒治疗后血清学痊愈或固定与患者病期、性别、年龄、RPR基线滴度、治疗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8.
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性病门诊女性患看和妇科体检人群的解脲支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和沙眼衣原体 (CT)感染的情况。方法 用支原体致病浓度培养基和衣原体免疫抗原检测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标本。结果  5 0 7例病例组和 1 3 0例对照组UU≥1 0 4 和UU <1 0 4 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 0 0 1 ) ,单纯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阳性合并衣原体抗原阳性结果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 (P <0 . 0 0 1 ) ,对照组无一例单纯性衣原体或合并衣原体抗原阳性。 1 3 0例对照组在不同时间培养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阳性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 0 0 1 )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阳性率增加。结论 在性病门诊中开展支原体致病浓度培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硬皮病分类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皮病呈谱性表现。为了对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许多作者对此病的分类诊断作了长期细致地研究。目前对局限性硬皮病分类较肯定,而对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亚型分类主要是根据皮损的范围、部位和皮损程度等因素,采用二类法或三类法。还有的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半定量皮损计分法。近来对血清型和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观察,也有一些进展。这些亚型分类诊断有助于研究硬皮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疾病转归与过程、治疗方法和药物,指导临床医生及时科学地处理患者。  相似文献   
10.
确定新一代低浓度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产品班赛凝胶,对初治或近期复发的寻常痤疮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更有效、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本组研究采用开放观察方法。药物每天外用2次,连续用8周。皮损按实际计数,疗前计数为基础,治疗后2周、4周、8周随访分别计数与基础值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9例寻常痤疮患者完成观察,显示低浓度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对初治或近期复发的寻常痤疮患者的丘疹、脓疱、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皮损均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低浓度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对初始或近期复发的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炎症与非炎症性皮损的患者疗效好,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