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33例,高血压组56例。应用RT-3DE分别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经体表面积(BSA)矫正后,计算出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并计算左心房每搏量(LA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测得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心肌长轴方向运动的应变率曲线,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即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SRa),计算其平均值(即mSRs,mSRe及mSRa),代表左心房整体应变率,并行LAEF与mSRs、LAAEF与mSRa、LAPEF与mSRe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高血压组的LAVImax,LAVImin,LAVIpre及LASV均大于对照组,而LAEF及LAPEF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LAAEF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组的mSRs及mSRe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mSRa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Re与LAPEF、mSRa与LAAEF、mSRs与LAEF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的储蓄及管道功能减弱,可利用RT-3DE联合2D-STI技术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患者的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对28例成功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二维超声测定左心房内径( LAD)、舒张早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 E)、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 A)。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各壁应变率曲线,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 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左心房壁中段峰值应变率的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改良Simpson′s 法测定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计算出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及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①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实施环肺静脉消融术,LAD、LAVmax、LAVmin及LAVp术后24 h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较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LAAEF、LAPEF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LAAEF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24 h二尖瓣舒张晚期A峰峰值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②术后24 h mSRs、mSRe及mSRa与术前相比均降低(P<0.05),术后3个月mSRs、mSRe恢复至术前水平,mSR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I技术可以无创评价左心房功能;成功射频消融术后对左心房功能早期虽然存在不利影响,但随时间推移左心房重构将得到恢复,左心房辅助泵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2D-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壁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改良的Simpson'S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CAD组LAVmax、LAVmin、LAVp均显著增大(P〈0.05或P〈0.01),LAAEF显著增大(P〈0.01),LAPEF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CAD组mSRs和mSRe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mSRa显著增大(P〈0.01)。结论2D-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CAD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表现为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的减低,辅助泵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汪喜梅  刘强  董培莉  蒋超鹏  许海宾 《浙江医学》2016,38(7):465-468,475
目的通过检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以期获得有价值的评价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临床客观指标。方法将118例心房颤动患者按照心房颤动指南分为4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均进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收缩期左心房心肌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心肌应变率(mSRe)、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mSRa)]。同时检测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相关组织因子(TF)及P-选择素。结果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比较,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LAD、MPV﹑TF、P-选择素均明显升高(均P<0.01),mSRs、mSRe、mSRa及LVEF值均明显降低(均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其他类型的心房颤动组相比,永久性心房颤动组CHA2DS2-VASc评分升高(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亦较高;CHA2DS2-VASc评分与血栓栓塞事件有相关性(P<0.05);CHA2DS2-VASc评分为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2);mSRs﹑mRSe﹑TF﹑MPV与CHA2DS2-VASc评分有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左心房功能变化(mSRs、mRSe)和血小板参数(MPV、TF)可以作为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并作对比研究。方法:选择ICM患者32例、DCM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总的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运用STI测量左心房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和后壁的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Ss和SRs),舒张早期应变和应变率(Se和SRe),舒张晚期应变和应变率(Sa和SRa)。计算出所有房壁的平均应变(mSs、mSe和mSa)及应变率(mSRs、mSRe和mSRa),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与平均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⑴3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心率、室间隔厚度(IVS)、E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M组和DCM组A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减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等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ICM组和D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LAVmax、LAVmin增大,而LATEF、LAPEF和LAAEF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LATEF、LAAEF更低(P<0.05)。⑶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mSs、mSRs、mSe、mSRe、mSa和mSRa均降低(P<0.05),且DCM组降低更显著(P<0.05)。⑷LATEF与mSRs呈较好的正相关(r=0.66,P<0.05),LAPEF与|mSR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71,P<0.01),LAAEF与|mSRa|相关性较好(r=0.69,P<0.01)。结论:ICM和DCM患者左心房动态储血功能和主动射血功能均降低,且DCM较ICM患者降低更明显。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较好地评价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气阴两虚型阵发房颤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疗程为3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左心房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自身比较收缩期左心房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心房壁各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舒张晚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GLS、mSRs、mSRe、mSR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和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有助于改善阵发房颤患者左心房的储存器功能、管道功能及辅泵功能,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显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ology,RT-3D)评价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估手术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射频消融的PAF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分为窦性心律组(SR组,24例)和房颤复发组(AF组,8例)。PAF患者在术前、术后1、6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及RT-3D测量左心房内径、容积、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左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和射血分数等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参数。  结果  术后1月,SR组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他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AF组所有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月,SR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APD)、左心房上下径(LAUDD)、左心房左右径(LALRD)、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较术前及术后1月均显著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显著升高,且侧壁基底段、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的各应变参数(SRS、SRE、SRA)及整体应变参数(GLSRS、GLSRE、GLSRA)较术前及术后1月均升高(P<0.05),侧壁房顶段及间隔房顶段的各应变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组LAVmin、LAVmax较术前升高,LAEF、LAAEF水平较术前均降低(P<0.05),其他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STI及RT-3D可以定量分析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者,其左心房内径减小,射血分数升高;术后房颤复发者左心房容积增大,心房功能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64例(心功能代偿组30例,心功能失代偿组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SR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平均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 m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m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mSRa),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功能不全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的mSRs以及心功能失代偿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LVEF、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E/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E、E/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及舒张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其中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SRI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快速地定量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并能估测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早期及中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接受OP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OPCABG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其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LAD、E/A、E/e’)、左心房容积相关参数(LAVmax、LAVmin、LAVp)以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PEF、LAAEF)。另外选取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OPCABG观察组各个不同时期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并对OPCABG观察组左心房容积变化率与△E/e’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OPCABG患者术前LAD、E/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手术前、后LAA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手术前LAPEF较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6个月LAP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AVmax、LAVmin、LAVp在术前显著增高(P<0.05),OPCABG术后(1个月、6个月)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术后6个月的LAVmax、LAVmin及LAVp变化率与△E/e’均呈正相关(r=0.718、0.751、0.601,P<0.01),其中LAVmin变化率与△E/e’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OPCABG术后早期及中期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左心房功能可以作为评价OPCABG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患者2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量其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口E、A峰值,计算E/A值,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应用2DT技术,获取房间隔、左房侧壁、下壁及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房顶段的长轴方向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记录各房壁各节段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 Ss、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s、mSRs、mSRe、mSRa).结果 HCM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A峰及LAAEF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E峰、E/A及LAPE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mSs、mSRs、mSRe均明显减低,mSRa则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患者左房mSRa与IAAEF呈显著正相关( r=0.780,P<0.01).结论 HCM患者左房的储备功能及管道功能下降,辅泵功能增加,2DT可以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相结合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根据是否伴发房颤分为窦性组17例和房颤组25,与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一般资料;采集二维图像,STI分别测量左房间隔和侧壁各节段左窒收缩期应变率(SR S)、左室舒张早期应变率(SR E)、左房收缩期应变率(SR A);采集三维图像,RT-3DE测量左房最小容积(LAV min)、左房最大容积(LAV max)以及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窦性组和房颤组中左心房各节段的SR S、SR E、SR A测值均降低(P〈0.05),左房前后径(LA)、LAV max、LAV min测值均明显增大(P〈0.01),LAEF则明显减小(P〈0.01)。与窦性组相比,房颤组侧壁、房间隔的基底段及房间隔房顶段的SR S明显降低(P〈0.01),侧壁中间段、房顶段,房间隔中间段的SR S值减低(P〈0.05),SR E测值降低(P〈0.05)。与窦性组相比,房颤组LAV max、LAV min均明显增大(P〈0.01),LA也增大(P〈0.05),LAEF无差异。结论:STI和RT-3DE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整体及局部的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房功能提供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左心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的左房容积与功能的价值。方法 108名受检者根据左心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分成正常组、顺应性降低组、假性正常化组及限制性充盈障碍组。RT-3DE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并对参数用体表面积校正,得出LAVmax指数、LAVmin指数、LAVpreA指数,计算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assive)、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ctive)。并将RT-3DE所测左房功能相关参数与应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作对比。结果 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峰值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前瓣环组织多普勒E,比值(E/ E,)及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峰值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口M型彩色多普勒峰值血流速度Vp(E/Vp)随着舒张功能障碍加重而增加,而E峰减速时间(Dct)随着舒张功能障碍加重而降低(P<0.05); LAVmax 指数、LAVmin指数随舒张功能降低而增加,LAEF随舒张功能降低而降低(P<0.05); E/ E,、E/Vp及Dct与LAEF相关性相关性最佳,r分别为-0.84,-0.81,0.74(P<0.05); LAVmax指数≥34ml/m2、LAEF≥30%诊断左室充盈压增高(即E/ E, >15.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66.7%及86.7%,80.6%。结论 RT-3DE为评价左房容积与功能提供了新方法,测得左房功能参数能准确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病左室不同充盈模式下左房功能的变化及其规律,为临床高血压病心功能的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量化指标。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4例,经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舒张期充盈的4种模式分为4组,即充盈正常组15例、松弛性下降组15例、假性充盈正常组15例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9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别测量各组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和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并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充盈正常组、松弛性下降组、假性充盈正常组及限制性充盈异常组各组间左房容积和功能参数LAVmax、LAVmin及LA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EF在松弛性下降组增大,在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逐渐降低。结论随左室充盈模式的变化,左房功能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可通过RT3DE分析左房功能间接评判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尤其为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的识别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和量化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RT-3DE分别测量28例CHF患者和31例正常人的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各期的射血分数(LAEF)和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PW)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E峰,用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E/e’。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量两组患者LAVmax相关性显著;两组的LAVI与E/e’相关性显著。结论:RT-3DE能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对判断左室舒张功能及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和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分别检测左心房壁心肌应变率参数和颈动脉弹性参数,评价H型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及颈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根据指南标准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及H型高血压组83例,选择同期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应用2D-STI计算左心房壁心肌应变率参数[左心房收缩期平均纵向峰值应变率(mean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of left atrium in systolic phase,mSRs),左心房舒张晚期平均峰值纵向应变率(mean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of left atrium in late-diastolic phase,mSRa),左心房舒张早期平均峰值纵向应变率(mean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of left atrium in early-diastolic phase,mSRe)]。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eginning of the systole PWV,BS-PWV),收缩晚期脉搏波传导速度(end of the systole PWV,ES-PWV)]。Pearson相关性分析左心房壁心肌应变率参数与颈动脉弹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BMI、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及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的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s,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根部运动速度峰值比(E/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LAD低于H型高血压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mSRs、mSRe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型高血压组mSRs、mSRe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IMT、BS-PWV及ES-PWV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的IMT、BS-PWV及ES-PWV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相比健康人群,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和颈动脉功能明显发生损害,其中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功能损害更加明显,且与颈动脉硬化及左心房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提示H型高血压能加剧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及颈动脉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分别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PAF患者36例(PAF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1)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得左心室室间隔和侧壁舒张期峰值速度,获得其平均值Em.并计算E/Em值;应用AF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17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的应变率曲线并测量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及心底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增大。E、E/Em升高。Em、LVEF降低(P〈0.01):PAF组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基底段RLS较对照组虽有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节段RLS、心脏整体应变均不同程度减低(P〈0.05或0.01);PAF组mSRs、mSRe、mSRa减低(均P〈0.01)。结论AFI及SRI对全面评价PAF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