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行痛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血尿酸、IL-1β水平及VAS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酸、IL-1β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5/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3/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尿酸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降尿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和实施低嘌呤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苯溴马隆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降尿酸的临床效果良好,且能够改善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25)采用别嘌醇,观察组(n=25)采用苯溴马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明显低于观察组92.0%(P0.05);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溴马隆相较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降血尿酸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苯溴马隆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8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所有患者给予适当休息、饮食调节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别嘌醇组加用别嘌醇治疗;苯溴马隆组加用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比较(1)高尿酸血症缓解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患者尿酸的差异。结果:(1)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高尿酸血症缓解率更高,P<0.05;(2)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尿酸相似,P>0.05;干预2个月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尿酸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跟别嘌醇对比,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更好,可更好促进尿酸水平的改善,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与中药联用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症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与中药联用的方法治疗。结景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结论苯溴马隆与中药联合运用在控制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和减少胃肠道刺激副作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祛毒活络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急性期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74例痛风急性期高尿酸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单用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祛毒活络汤,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关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红肿、疼痛、发热、活动受限等积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尿酸排泄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UA、24 h尿蛋白定量、Scr均明显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关节压痛评分、肿胀个数及关节活动指数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关节压痛评分降低显著、关节肿胀个数减少、关节活动指数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祛毒活络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急性期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明显,血尿酸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10):984-985
目的探讨分析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03—2017-03间在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7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41例患者有痛风史)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患者38例。甲组患者用苯溴马隆进行治疗,乙组患者用别嘌醇进行治疗,分析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32%)低于甲组患者(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3)。甲组患者的肌酐水平(93.77±13.65)μmol/L高于乙组患者(92.41±13.44)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8,P=0.663)。甲组患者的血白细胞水平(5.91±1.39)×10~9/L低于乙组患者(6.01±1.12)×10~9/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5,P=0.731)。甲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450.32±77.58)μmol/L低于乙组患者(491.34±91.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38)。甲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39.61±7.28)U/L高于乙组患者(38.63±6.58)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6,P=0.54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89%)高于甲组患者(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4)。结论在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的治疗中,苯溴马隆的应用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复方土茯苓颗粒组、苯溴马隆组,每组各30例。复方土茯苓颗粒组给予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10 g/包,2/d。苯溴马隆组给予口服苯溴马隆,50 mg,1/d。20天一疗程。实验前后抽血检测疗效指标:①血尿酸(uric acid,UA);②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尿常规),并进行前后对照及组间比较。结果复方土茯苓颗粒、苯溴马隆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70〉0.05)。复方土茯苓颗粒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 2年来 ,我们应用国产苯溴马隆 (商品名 :尤诺 ,国营武进制药厂 ,治疗单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5 1例 ,观察其降尿酸作用及副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患者 5 1例 ,男性 ,年龄 2 8~ 69岁 ,平均 49.1岁。入选标准 ①单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或已有临床表现的痛风性关节炎非发作期的患者 ;②近三日内血尿酸值 >440 μmol/L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血、尿常规检查正常的成年男性患者 ;个别单纯肝功能异常者 ,保持原保肝治疗方案不变 ;③有条件随访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 口服苯溴马隆 1 0 0mg,qd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秦降酸饮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给鹌鹑灌腺嘌呤的方法造模,分别给予二秦降酸饮、别嘌呤醇、苯溴马隆进行灌胃,观察各组鹌鹑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变化。结果二秦降酸饮组、别嘌呤醇组及苯溴马隆组血尿酸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物治疗后,三组血尿酸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各用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秦降酸饮组、别嘌呤醇组血XOD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药物治疗后,别嘌呤醇组、二秦降酸饮组血XOD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秦降酸饮组血XOD高于别嘌呤醇组,低于苯溴马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组血XOD明显低于苯溴马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鹌鹑模型造模成功,二秦降酸饮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鹌鹑模型的血尿酸,抑制血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魏晓楠 《中外医疗》2013,32(7):108-108,110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的临床有效性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1年5月共收治50例初发与复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UA≥440.0);全部50例患者均均加用碳酸氢钠碱化体液,0.1g/次,3次/d,饮食严格控制脂肪和嘌呤摄入量;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Ⅰ组16例单独给予非诺贝特(200mg/d,1次/d)治疗,Ⅱ组16例单独给予苯溴马隆(50mg/d,1次/d)治疗,Ⅲ组18例给予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用法用量同Ⅰ组和Ⅱ组)联合治疗。结果 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UA水平下降显著,Ⅰ组交治疗以前平均下降26.6%,Ⅱ组交治疗以前平均下降28.8%,Ⅲ组交治疗以前平均下降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A下降幅度方面,Ⅲ组〉Ⅱ组〉Ⅰ组,且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其它检测治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超检测患者没有明显结石形成。结论在治疗高尿酸症的临床疗效方面,非诺贝特的临床疗效表现要略逊于苯溴马隆,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有效性,且没有发现明显结石形成,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苯溴马隆片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虎加桂枝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WOMAC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沉(ESR)、尿酸(UA)、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SR、UA、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苯溴马隆片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对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9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mL/次复方倍他米松,肌肉注射,qd;50mg/次苯溴马隆,口服,qd。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苯溴马隆。2w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酸、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压痛评分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间歇性痛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腹针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治疗,共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73.34%(P 0.05)。缓解疼痛及降低血尿酸数值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能更好的改善关节症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胶囊, 联合组给予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尿酸、血沉 (ESR) 、C反应蛋白 (CRP) 、丙氨酸转氨酶 (ALT) 、肾小球滤过率 (GFR) ]、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统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疗程结束后, 2组患者ALT、GFR水平未见明显波动, 但血尿酸、ESR、CRP、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联合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优;同时, 治疗期间联合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亦较对照组少, 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 与对照组的26.67%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0, P=0.857) .结论 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安全性与单用苯溴马隆胶囊无异, 且疗效优于单一使用苯溴马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高血压治疗药物吲达帕胺与联合使用苯溴马隆和吲达帕胺对血压和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50例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分为二组,其中单纯使用吲达帕胺组175例,苯溴马隆与吲达帕胺联合使用组175例。观察二组患者血压、血尿酸和尿尿酸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尿酸值和尿尿酸值较单纯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压值恢复正常的人数与单纯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苯溴马隆与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对改善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比单纯使用吲达帕胺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其中有2例脱落),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hA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24h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氯沙坦钾治疗,n=45)及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n=43),治疗6个月后观察降压效果,对比两组患者血尿酸及外周血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痛风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vs.27.91%;P=0.04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IL-6(r=0.897,P<0.01)及TNF-α(r=0.884,P<0.01)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氯沙坦钾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苡仁双防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苡仁双防散)144例,对照组(别嘌呤醇)72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的浓度,探讨其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5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DKK-1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浓度,并研究分析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DKK-1与TRAP5b、血尿酸及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2 574.8±997.9)ng/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 009.4±756.9)ng/L]血清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81.8±770.7)ng/L,F=49.5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998,P<0.001)。(2)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3.2±1.4)U/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5±1.4)U/L]血清TRAP5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2)U/L,F=103.03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391,P=0.004)。(3)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清DKK-1水平越高,TRAP5b的水平亦越高(r=0.47,P<0.001)。(4)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尿酸水平与血清DKK-1和TRAP5b均无相关性(P>0.05)。(5)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TRAP5b浓度与痛风石的存在和病程相关,合并痛风石组血清TRAP5b浓度高于无痛风石组[(8.4±6.4)U/L vs.(4.0±1.6)U/L,t=-2.938,P=0.007],并且病程越长,血清TRAP5b浓度越高(r=0.455,P=0.01),但血清DKK-1浓度与病程和痛风石的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可以检测到血清DKK-1明显升高,并且DKK-1与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功能的TRAP5b呈正相关,提示DKK-1可能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