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包括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非Q波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他们的主流机制都是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 ,或虽为闭塞性 ,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非Q波AMI或UA ,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Q波性AMI、无ST段抬高的非Q波性AMI和UA中分别占90 %、2 0 %~ 40 %和 10 %左右。急性血栓形成的速…  相似文献   

2.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 narysyndrome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非Q波心肌梗死(NQMI) ,Q波心肌梗死 (QMI)等一组病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ACS病人又分为ST段抬高的和ST段不抬高的ACS。ST段不抬高的ACS (包括NQMI、UA)又称为不稳定型冠脉疾病 (U CAD)。他们的发病机制都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 ,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ACS (有Q波AMI) ;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 ,或虽为闭塞性 ,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AMI(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根据ECG有无ST段抬高而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及非ST段抬高的ACS ,后者包括UA及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两者合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 (U CAD)。1 ACS的诊断及危险分层ACS中ST段抬高者需要紧急冠脉血运开通 ,而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 ,其危险程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并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相应处理 ;对非ST段抬高的ACS ,尤其UA ,可根据胸…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 dromes ,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和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 [1] 。他们的主流机制都是斑块裂缝、糜烂、破裂基础上诱发的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 ,主要造成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 MI) ;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 ,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NSTEAI或UAP。近来研究发现 ,血管损伤引发的炎症和凋亡机制在形成不稳定斑块中起…  相似文献   

5.
谈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溶栓疗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非Q波心肌梗死 (NQ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激活血小板和形成凝血酶 ,致血栓形成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血管痉挛也参与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形成 (血管动力性因素 ) [1]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多为非闭塞性 ,或形成闭塞性血栓后短期内再通。冠状动脉造影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闭塞性血栓仅占 15 %~ 2 0 % ,而非Q波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占 2 0 %~ 30 % ,…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 ,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MI)和ST段抬高MI。  UA和非ST段抬高MI的临床表现相似 ,不容易区别开 ,所以二者经常被放在一块儿考虑。ACS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新近欧洲ACS研究报告了 2 5个国家、 10 3家医院近期登记注册共 10 484例患者。观察发现42 %为ST段抬高MI ,5 1%为非ST段抬高MI ,7%心电图无改变。 40 %ST段抬高和 2 5 %的非S…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他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AMI、无ST段抬高的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分别占90%、20%~40%和10%左右.对于ST段抬高的AMI直接急诊介入治疗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的疗效已成定论.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是否常规急诊介入治疗,其疗效是否优于内科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血栓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 drome ,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甚至血栓形成而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根据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 ,即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 ,后者又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on STseg 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 ,NSTEMI) [1] 。近年来随着ACS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有关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包括 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 ,非 Q波性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 ,则主要造成 ST段抬高的 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非 Q波性 AMI或 UAP,统称为无 ST段抬高的 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血栓闭塞率在 ST段抬高的 AMI、非 ST段抬高的 AMI和 UAP中分别占 90 %、2 0 %~ 4 0 %和 10 %左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为ACS的治疗开创了新纪元。现…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熟悉的“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ischemiacoronarysyndrome ,AICS) ,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 ,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疾病谱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心肌梗死 (AMI)及心脏性猝死。而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 (Un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 ,UCAD)则包括UA和NQMI。UCAD可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与Q波MI或猝死之间中间状态。文献报告UA有 7%~16%可发展为A…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认识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 述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是 2 0年前心血管病领域提出的新诊断概念 ,早期认为它包括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但近 10年来 ,由于对ACS的病理生理、诊断、预后、危险分层和治疗进展的不断认识 ,新近认为ACS分为两大类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unstableanginaandnon ST seg 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 ,UAandNSTE MI) ;②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 segment…  相似文献   

12.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UAP,统称为无ST段抬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新对策和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和无ST段抬高的ACS ,后者又包括无ST段抬高的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这二者可统称为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一、ACS干预对策的演变以ST段抬高的MI为例 ,6 0年代以前 ,AMI病人是收在普通内科病房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是长期卧床 ,休息和止痛。这些手段不能改变病人的预后 ,如同链霉素和雷米封问世前的结核病治疗状态 ,治疗是消极的 ,住院死亡率高达 30 %。6 0 80年代是…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型的看法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缺血性心脏病是从稳定性心绞痛 (SA) ,到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到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再到Q波心肌梗死(QwMI)的一个连续体 (continum) ,在病理生理上呈波谱样(spectrum)分布 ,彼此之间存在交叉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旧的分型及其局限性一般认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 (图1) [1] 。图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旧的分型事实上 ,从不稳定性心绞痛到非Q波心肌梗死 ,再到Q波心肌梗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它们的病…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Qian X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293-295
人们熟悉的“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AICS) ,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 ,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疾病谱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心肌梗死 (MI)及心脏性猝死。而不稳定性冠脉疾病 (UCAD)则包括UA和NQMI。UCAD可视为稳定性心绞痛与Q波MI或猝死之间中间状态。文献报告UA有 7%~ 16%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脏性猝死。由于UA、NQMI与AMI在规范治疗上有原则性区别。故近年来文献上推荐UCAD的分类 ,目的是通…  相似文献   

16.
重视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类的演变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人们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为“透壁”和“非透壁”心肌梗死 ,对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视不够。 80~ 90年代初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被分为“Q波”和“无Q波”心肌梗死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了进一步认识。 90年代以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按照早期的心电图表现有无ST段抬高分类 ,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后者包括无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这二者又被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十分重视不稳定心绞痛。以有无ST段抬高作为分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系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 ,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 (脂质、组织因子等 ) ,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导致血栓形成 ,最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 ,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这一最为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检查手段 ,在ACS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类中的作用由于ACS的治疗决策主要取决于ST段是否抬高 ,因此ACS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是极其严重的冠心病的表现。近年来 ,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治疗策略与手段上有较大的突破 ,对降低死亡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不稳定性心绞痛 (UA)与急性进展性心肌梗死(AMI)统属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近年将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专门从UA中检出。NSTEMI可视为处于UA与AMI之间的状态 ,没有大片的明确的梗死 ,但又确实有缺血性“微梗死”存在。NSTEMI在病理上比较接近于UA ,但在预后上与普通的 (低危的 )UA不同 ,随时有可能发展成AMI。NS…  相似文献   

19.
重视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类的演变80年代以前人们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透壁”和“非透壁”心肌梗死 ,对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视不够。 80~ 90年代初 ,急性冠脉综合征被分为“Q波”和“无Q波”心肌梗死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了进一步认识。 90年代以来 ,急性冠脉综合征按照早期的心电图表现有无ST段抬高分类 ,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后者包括无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这二者又被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大大提高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视。以有无ST段抬高作为分类的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强…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及肝素抗凝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 (SAP)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与非Q波心肌梗死 (NQMI)合称为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发病率高 ,危险性大。许多研究表明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病变血管中的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原因引起血管腔狭窄[1] ,即使血氧浓度正常 ,仍会因冠状动脉血流量原发性减少而造成心肌缺血。1.1 斑块破裂 :斑块破裂是启动并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即易碎斑块内容物暴露于血流中时 ,血小板粘附到内皮下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