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院从1998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4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并行尿流改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位尿流改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膀胱全切后面临的重要课题。近20多年来尿流改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可控式尿流改道就有40余种术式。新的尿流改道方法为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5年AUA报告与尿流改道相关的论文有30余篇,主要包括各种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切除方法的改进,各种尿流改道术疗效及并发症的长期随访结果,抗返流与直接输尿管吻合对上尿路影响的比较,利用组织工程形成膀胱代替物的实验研究,以及腹腔镜在膀胱全切尿流改道中的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大体上分3种,即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和原位新膀胱[1].其中,由BRICKER于20世纪50年代完善的回肠流出道(Ileal conduit)术式是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代表,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被认为是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主流标准.但患者术后的永久腹壁造口、外接集尿装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腺癌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4例,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脐尿管腺癌7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2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5年生存率18%(3/16)。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宜采用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提高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至2008年,我们对46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后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Mainz pouch Ⅱ)尿流改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8~2002年收治膀胱肿瘤需行膀胱全切术3例,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膀胱术,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肛门括约肌可控性尿流改道,效果满意,现就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治疗严重的膀胱疾患时需行膀胱全切术并进行尿流改道.目前尿流改道的术式繁多,各有利弊,其中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Ⅱ)采用一段去管状化的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改建成储尿囊(Mainz Pouch Ⅱ),双侧输尿管与储尿囊吻合,通过肛门控尿,是接近生理性控尿的新式尿流改道术.近年来这一术式在需要尿流改道的患者中被广泛采用,技术日渐成熟,术后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近年来MainzⅡ术式在尿流改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旨在使MainzⅡ术式在膀胱全切后的尿流改道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膀胱重建手术的若干临床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是膀胱癌治疗中膀胱全切术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方式将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肾脏是否受到损害,以及患者能否早期接受全膀胱切除治疗。1852年Simon首次报道了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从而开创了尿流改道之先河。近20多年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膀胱全切术后4种常见尿流改道术患者的生活质量(HRQOL)差异情况,为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共101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即原位回肠新膀胱术(IN)28例、原位乙状结肠膀胱术(SN)22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CU)20例、回肠膀胱术(IC)31例。IN和SN采用原位膀胱重建,属新膀胱组(NB)。用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L)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作为调查工具,比较分析生活质量及排尿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成功随访78例。4组尿流改道术式在男性人数、年龄、文化程度、城镇人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经皮肤尿流改道组(CU和IC)。4组尿流改道HRQO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FACT-BL躯体功能得分NB组高于CU组及IC组(P0.05)。结论:4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当,但原位新膀胱在躯体形象恢复方面优于不可控性经皮肤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11.
Kouba  EJ  Wallen  EM  Pruthi  RS  范晋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5):405-405
相关研究已显示,胃肠道手术后咀嚼口香糖可以刺激肠蠕动。那么有理由相信,运用部分肠管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也能受益于咀嚼口香糖。基于上述假设,本研究观察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手术后咀嚼口香糖是否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总共102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被纳入此研究。其中收治于2004—2005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口香糖咀嚼组),其余收治于2005—2006的患者为治疗组(口香糖咀嚼组)。口香糖咀嚼组患者从术后第一天起即开始咀嚼口香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Mainz Ⅱ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后,采用Mainz Ⅱ型膀胱术尿流改道.术中取直肠和乙状结肠各10 cm,对系膜缘剖开,从直肠和乙状结肠连接处对折双层缝合成贮尿囊后壁,左右输尿管分别与乙状结肠和直肠乳头状抗反流吻合,双层缝合前壁,建成Mainz贮尿囊.结果 1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40~420 min,平均350 min;输血400~800 ml,平均600 ml;随访4~18 月,尿粪分流,尿控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膀胱全切Mainz Ⅱ型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尿控效果好,生活质量高,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改良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尿流改道术因其符合正常生理排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勃起和生育功能几乎丧失,使年轻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出现了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改良术式。2006年3月~2007年7月,作者为6例年轻患者实施了改良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膀胱全切除病人常需行尿流改道,常用的Bricker膀胱及Kock膀胱因需佩带尿袋或自家导尿,给患生活带来不便。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建立了一种更接近生理状况的新膀胱,提高了患的生活质量。我们于1990年2月至1998年2月间共行膀胱全切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收治的13例原发性膀胱腺癌患者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接受了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3例行部分膀胱切除术,1例行TURBT术。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1年复发,其中2例再行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2例因肿瘤转移至肺脏死亡;9例接受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的患者,2例死于全身转移,失访1例,余6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因此,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态度,早期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膀胱恶性肿瘤行膀胱尿道全切,膀胱或尿道病变不能正常储尿及排尿而手术无法修复时,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很多,Sigma直肠膀胱术是Fisch于1993年报道的[1],利用乙状结肠、直肠折叠形成储尿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肛门控制排尿的尿粪合流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了解根治性膀胱全切、去带盲升结肠储尿囊、阑尾或回肠输出道可控膀胱术后上尿路感染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5~1998年3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去带盲升结肠储尿囊可控膀胱术虱进行问卷式随访,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尿流改道后上悄路感染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门坎值F=3.84引入变量。回归方程Y=0.632+0.405x1-0.094x2-0.520x3+0.244x4-0.154x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29例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8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11例,膀胱部分切除7例;脐尿管腺癌9例,6例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印戒细胞癌2例,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结果4例患者失访,2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个月一10年。生存1年者17例(64%),生存2年15例(60%),生存5年5例(20%),生存时间超过5年者均为早期患者。结论早期诊断、鉴别原发性膀胱腺癌与脐尿管腺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膀胱腺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