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省27个县(市)剖宫产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艳辉  李竹  陈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3):102-104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婴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093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婴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剖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省27个县(市)剖宫产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晏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093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晏儿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晏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剖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婴儿出生体重情况,出生体重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5—2010年6月30日常山县活产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结果: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94.64士441.31)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49.96±440.0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231.57±439.99)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大于女婴平均出生体重(P〈0.01);低体重儿发生率3.07%,巨大儿发生率6.35%;各年度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婴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山县婴儿出生体重在总体上是良好的,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出生体重。但是要继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重视孕期营养指导,监测孕妇体重增长,控制胎儿体重在适宜范围,及时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减少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努力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初产妇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长期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分娩的6978名初产妇。查阅产科分娩记录确定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剖宫产指征包括脐带缠绕、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臀位、双多胎、妊娠高血压等26项。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剖宫产率的差异,采用不同年份某指征别剖宫产率之差占总剖宫产率之差的百分比,评价该指征对总剖宫产率上升或下降的贡献。结果20年间5个时点剖宫产共计2494例,剖宫产率平均为35.7%。1990年(22.1%)至2000年(61.7%)剖宫产率上升了近2倍,44.0%的升幅可归因于脐带缠绕、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3项指征的显著增加;2000年(61.7%)—2010年(37.0%)剖宫产率下降了近40%,79.8%的降幅也可归因于这3项指征的显著减少。此外,1990—2010年社会因素、双(多)胎、巨大儿和高龄产妇4项指征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脐带缠绕、胎儿窘迫和相对头盆不称等剖宫产指征的把握情况显著影响初产妇住院分娩剖宫产率。2010年有近30%的剖宫产可归因社会因素、双胎或多胎、巨大儿或孕妇高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贺向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9-5471
目的:探讨产科患者的一般情况,为加强产科管理、提高妇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304例产妇的年龄、职业、孕次、产次、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婴儿情况。结果:1 304例产妇中剖宫产332例,剖宫产率25.46%,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瘢痕子宫151例占45.48%;早产率2.22%,过期产率0.76%,低出生体重率2.45%,巨大儿发生率7.41%。结论:应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加强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正确引导,严把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加强医务人员对疤痕子宫阴道试产适应证的培训,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及分娩方式,为临床及孕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04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孕37周~41+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计算10年间足月活产新生儿平均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计算足月各孕周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近10年间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20 909例,男婴10 995例,女婴9 914例,男女比例为1.11∶1。阴道分娩12 629例,剖宫产8 280例,平均剖宫产率39.60%。低出生体重儿430例,平均发生率2.06%;巨大儿1 654例,平均发生率7.91%。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3低出生体重儿总体呈下降趋势,巨大儿总体呈增长趋势。4各年份剖宫产率明显低于于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年份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平均出生体重(3 316.24±401.45)g,低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3 388.15±498.69)g,高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39~39+6为分娩高峰孕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 352.86±405.99)g,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37+6、38~38+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P<0.05);40~40+6、41~41+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足月活产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剖宫产率也有所增长,说明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及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手术指征不充分剖宫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青  杨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57-2059
目的:分析手术指征不充分剖宫产的原因和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70例自然分娩和148例手术指征不充分的剖宫产作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了影响分娩方式的90个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影响手术指征不充分剖宫产的因素有孕前体重指数、产前体重、产前体重指数、孕前与产前体重差、孕前营养、孕期营养、孕期补钙、妊高征、分娩年龄、婚孕年龄差、腹围、宫高、先露浮、B超提示胎盘钙化、胎儿双顶径、脐带异常、产时焦虑精神紧张、产妇剖宫产愿望、痛疼耐受力、文化程度、医务工作和干部职业、孕前体型肥胖、矮小;而身体体型高、经产、宫颈评分高,有自然分娩信心则是降低手术指征不充分剖宫产率的因素。结论: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2000-2009年间剖宫产指征的比较,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0-2009年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和产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的1 217例分娩,回顾性收集相关孕期与分娩信息。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剖宫产和有指征产前剖宫产。针对3种不同的剖宫产类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找出各自的危险因素并调整混杂因素。结果对于无指征剖宫产,初产妇的危险性是经产妇的1.85倍(OR=1.85,95%CI:1.21~2.83)。有指征产前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有:孕前超重及肥胖者(OR=3.06,95%CI:1.62~5.77;OR=5.15,95%CI:1.99~13.32),孕期被动吸烟者(OR=1.78,95%CI:1.08~2.93),初产妇(OR=14.82,95%CI:8.08~27.19),婴儿出生体重〈2.5 kg或〉4 kg者(OR=5.62,95%CI:1.19~26.56;OR=13.44,95%CI:3.37~53.64),患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产妇(OR=2.47,95%CI:1.17~5.22)。对于有指征产时剖宫产,母亲年龄偏大(OR=2.48,95%CI:1.07~5.72)及婴儿出生体重〉4 kg(OR=13.32,95%CI:3.37~52.63)者的危险性增加,初产妇(OR=0.14,95%CI:0.08~0.26)的危险性减小。结论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需要加强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应重视对孕产妇孕前孕期体重的干预与孕期血糖的控制,并且强调避免孕期被动吸烟的重要性,以降低有指征的产前与产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玛纳斯县近3年产妇分娩方式的现状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方法:对2001~2003年玛纳斯县医院出生的2 678名新生儿的分娩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及原因、会阴完整情况、出生体重、身高、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孕周、母亲的民族、年龄、职业等。结果:玛纳斯县的剖宫产率为25.02%,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2χ=5.14,P>0.05)。汉族和回族城市居民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居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民无城乡差异。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是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和漏斗骨盆;自己要求剖宫产的为20.51%。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胎吸助产50例(1.9%),臀牵引3例(0.1%)。会阴完整情况为:完整720例(35.86%),侧切848例(42.23%),裂伤440例(21.91%)。在初产妇中,汉族和回族的剖宫产率较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产妇高。结论:玛纳斯县的剖宫产水平明显低于石河子和乌鲁木齐。母亲年龄越大、胎儿体重越大则剖宫产率越高;分娩次数越多,剖宫产率越低;城市居民的剖宫产率较农村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10县(市)1993-2005年单胎儿早产流行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描述中国10县(市)单胎儿早产流行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中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研究对象为3省10县(市)在1993—2005年间所有孕满28周且分娩单胎儿(包括死胎死产)的孕产妇542923名,计算早产率并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1993—2005年间在10县(市)共发生早产25784例(其中死胎死产1530例),早产率为4,75%(95%CI:4.69~4.81),活产儿早产率为4.49%(95%CI:4.44~4.55)。单胎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无明显季节倾向;南方城市、南方农村和北方农村的早产率依次降低;分娩年龄与早产率呈“U”型关系;文化程度低、孕产次多、有早产史或自然流产史者早产率较高。结论10县(市)单胎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地区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居民1994-2013年间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的变化特点。方法 1994年,在黔南州北部长顺县、惠水县、都匀市,南部的平塘县、独山县、罗甸县6县(市)25~64岁农村布依族居民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建立心血管病研究队列。2013年,在该队列人群中再次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2833名研究对象的血清TC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复查时布依族女性居民TC平均为(5.49±0.92)mmol/L,男性为(4.96±0.76)mmol/L,女性TC水平平均值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P=0.000);20年来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男性居民TC水平增加0.51 mmol/L,上升11.46%。女性TC水平增加0.81 mmol/L,上升17.31%,女性上升幅度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比较,25~34岁年龄段TC水平增加的幅度最大。不同地点比较,黔南北部惠水县和黔南南部罗甸县人群TC水平增加值最大,分别为0.96 mmol/L和1.01 mmol/L。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从5.11%增加到10.80%,增加了1.12倍。结论 20年来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居民TC平均水平呈持续增高趋势,25~34岁年龄段增加的幅度最大,女性上升幅度高于男性。黔南南部和北部TC水平平均值比较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江苏和浙江省15县(市)3~6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生育健康研究所2000年对江苏和浙江省15县(市)183 295名3~6岁农村儿童随访研究和相关围产保健监测资料.采用WHO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合儿童母亲的围产期健康资料和儿童出生资料分析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江苏和浙江省农村3~6岁儿童的平均生长迟缓率为7.95%,体重低下率为1.55%.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儿童母亲身高、母亲初次孕检BMI、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与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明显相关.出生体重对儿童体重影响最大.出生体重<2500、≥2500 g儿童的体重低下率分别为7.77%、1.46%.低出生体重儿童发生体重低下的OR值为3.68(95%CI:3.11~4.37).母亲身高对儿童身高影响最大,母亲身高<155、155~160、160~165、≥165 cm的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3.01%、8.76%、6.21%、4.14%.与母亲身高≥165 cm的儿童相比,母亲身高<155cm的儿童发生生长迟缓的OR值为3.08(95%CI:2.82~3.37).结论 出生体重和母亲身高是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应提高围产保健服务水平,改善孕妇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不同出生队列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70~2005年期间的4次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分析城乡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差35年的出生队列分析其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由1970~1974年的8.82%上升到2004~2005年的22.83%.城市脑血管疾病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的100.87/10万上升到2004~2005年的108.62/10万,同期,农村则由72.93/10万上升到127.11/10万,农村超过城市.按1970年和2005年相同年龄组确定相应的出生队列,然后比较相同年龄但出生队列相差35年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现后出生队列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出生队列.结论 在过去35中,山东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增加趋势;农村上升速度快,由低于城市到超过城市;出生队列分析显示,相同年龄但后出生队列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早出生队列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农村新生儿出生情况,掌握基本资料,为制定孕产期保健院和儿童保健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999~2002年原南宁地区12个县和2003年崇左市共108263例新生儿出生资料。结果:广西农村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出现男性明显大于女性;早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月计出生数和24h出生有明显的规律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孕期营养不良是广西农村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孕产期营养管理,促进胎儿发育,是农村孕产期保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Perinatal death in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Netherlan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perinatal death rate and associated obstetric risk factors between ethnic groups in the Netherlands. DESIGN: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ased on the 1990-1993 birth cohorts in the National Obstetric Registry. SUBJECTS: 569,743 births of which 85,527 were for women belonging to ethnic minoriti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Perinatal death occurring between 16th week of pregnancy and 24 hours after birth. METHOD: B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erinatal death rate per ethnic group. A total of 42,282 women living in the three main cities of the Netherlands we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postal code districts into four socioeconomic (SES) classes for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ES, perinatal death, and preterm birth. RESULTS: Black mothers had the highest perinatal death rate compared with indigenous Dutch (odds ratio 2.2, 95% CI 1.9, 2.4) followed by a group "others", consisting of women of mixed or unknown ethnicity (odds ratio 1.8, 95% CI 1.5, 2.0), Hindustani (odds ratio 1.4, 95% CI 1.2, 1.6), and Mediterraneans (odds ratio 1.3, 95% CI 1.2, 1.4). Asians (excluding West Indian Asians) and non-Dutch Europeans did not have higher rates than Dutch women. The increased rates of black and Hindustani women could be explained fully and that of the group "others" partially by higher rates of preterm birth.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parity lowered the odds ratio of the Mediterraneans slightly. The risk of ethnicity was independent of SES. CONCLUSION: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Netherlands except immigrants from Asia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higher rates of perinatal death than indigenous Dutch women. With a twofold increase, black women had the highest rate, which was related to an equally large increased rate of preterm birth.  相似文献   

17.
1996~200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目的:利用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国产儿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3种神经管缺陷(NTD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2218616列;神经管缺陷儿2873例。中国人围产儿NTDs总发生率为12.95/万,其中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的发生率分别为5.02/万,6.30/万和1.64/万,总的NTDs和无脑畸形年度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NTDs发生率为9.75/万,女性的15.96/万,城市为7.76/万,农村为25.20/万,北方为19.90/万,南方为5.81/万,母龄别发生率在<20岁和>30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NTDs围产儿早产占50.9%,低出生体重占50.6%,围产期病死率为77.8%。结论:中国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年度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高于其他国家同期水平。神经管缺陷儿出生素质差,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加强预防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麻风不同流行程度县(市、区)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在乡村医生中的知晓程度,评价强化健康教育模式的培训效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可疑麻风病患者的能力。方法采用统一的方法,对17个麻风病不同流行程度的县(市、区)开展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分析培训前后对相同问题回答的差异性。结果所有调查县(市、区)基层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不足70%,采取强化健康教育培训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项目县(市、区)乡、村医生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结论各县(市、区)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与疫情的轻重没有必然的联系,采用强化健康教育培训方式是迅速提高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值得推广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区目前常见体表出生缺陷的患病水平以及主要畸形种类。方法选择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5个县市和出生缺陷低发的江苏省无锡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研究地区2003年所有孕满20周以上的出生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和比较高低发地区24种体表重大出生缺陷的患病情况。结果山西省4个县体表重大缺陷患病率为232.4/万,神经管畸形患病率138.7/万,显著高于太原市区相应的患病率(75.3/万和28.2/万)。无锡市区和锡山区(原无锡县)之间各种出生缺陷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太原市区神经管畸形(NTDs)出生患病率是无锡市区(4.6/万)的6.1倍;山西省4个县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脑积水、腭裂和多指畸形的出生患病率显著高于无锡市区,NTDs的出生患病率是无锡市区的30.2倍。高发地区NTDs患病率与既往监测资料相比未见明显下降趋势。如果从孕满28周开始监测,则高发地区出生患病率较孕满20周监测率下降31.8%。结论NTDs仍然是山西省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山西省部分地区NTDs的患病率仍然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高的患病水平。NTDs出生患病率在部分出生缺陷高发地区未见明显的下降趋势。监测方法和产前诊断对于体表重大出生缺陷患病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肇庆市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将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端州区产检的孕妇设为原发组,2009年3月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将2009年3月~2010年9月在端州区产检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对原发组和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高危孕产妇筛出率、高危孕产妇随诊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于原发组,剖宫产率和病残儿出生率低于原发组,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原发组。结论: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显著提高了高危妊娠孕妇的检出率、随诊率、住院分娩率,有效减少了高危妊娠分娩并发症,降低了剖宫产率、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