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片(Jianweiyuyang,JWYY)对溃疡粘膜解痉多肽(spasmolytic polypeptide,SP)和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Peptic udcer,PU)患者72例,其中经胃镜和组织学及尿素酶检查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PU且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50例.按随机分为3组,其中健胃愈疡片治疗组和雷尼替丁(Ranitidine,Rani)对照组各36例,正常对照组12例.胃粘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S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TF表达的变化,并同时检测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结果:JWYY组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增高,与雷尼替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PU患者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ITF、sP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JWYY片通过提高SP和ITF的表达,及通过影响胃粘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从而影响胃粘膜疏水性,加强粘液凝胶层稳定性,最终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ianweiyuyang granules,JWYY)对复发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组织中PDGF、MUC5AC表达的影响及抗复发机制研究.方法 腹腔注射IL-1β制作胃溃疡复发模型.运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胃溃疡复发大鼠PDGF、胃黏膜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变化.结果 健胃愈疡颗粒能明显升高PDGF、MUC5AC的表达水平,且模型组PDGF、MUC5A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通过增高PDGF、MUC5AC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增加粘膜粘液凝胶厚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IL-1β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复发率,这是JWYY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剂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健胃愈疡颗粒剂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胃黏膜EGFR表达水平。另设无消化性溃疡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无胃黏膜损伤病变者胃黏膜几乎无EGFR及其mRNA表达;胃溃疡患者溃疡区边缘可见少量表达。经健胃愈疡颗粒剂及西药治疗者,EGFR及其mRNA呈现上增性表达。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剂通过增加胃黏膜EGFR的表达进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从而达到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PU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另选10个经内镜证实无PU,但有消化道症状者为对照组。在用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健胃愈疡颗粒+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证候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雷尼替丁胶囊(P<0.01~0.05);健胃愈疡颗粒+雷尼替丁胶囊、健胃愈疡颗粒、雷尼替丁胶囊在治疗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健胃愈疡颗粒+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显著上调胃黏膜MUC5AC mRNA的表达(P<0.01);下调ETAR(内皮素-1A受体) mRNA的表达(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雷尼替丁胶囊治疗PU具有明显优势,其治疗机制可能是上调MUC5AC mRNA的表达改善胃黏膜黏蛋白屏障保护作用,下调ETAR mRNA的表达改善胃黏膜血流。  相似文献   

5.
130例消化性溃疡复发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引起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诊治的PU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复发者作为观察组,无复发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溃疡类型、病程、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因素、PU药物治疗依从性、精神心理因素、季节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30例PU患者随访(278±083)年,复发50例(384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因素、依从性差、精神心理因素、季节春秋比例高(P<005),是引起复发的危险因素;两组年龄、性别、溃疡类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PU病复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复发:生活方式指导、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心理支持、注意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云南白药配合中药"消溃清幽汤"及雷尼替丁胶囊内服治疗难治性(顽固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在胃镜下喷洒云南白药配合中药"消溃清幽汤"及雷尼替丁胶囊内服治疗;对照组63例用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内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溃疡愈合率、抗溃疡的复发率及副作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云南白药加口服中西药物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患者依从性好,价格适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利用纤维电子胃镜检查选取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75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3例,正常胃黏膜组26例,前两组患者进行抗溃疡治疗。用RT-PCR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后HSP70 及内参GAPDH基因表达,用各样品HSP70与内参GAPDH的积分吸光度比值来表示HSP70 mRNA的表达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各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而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各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及不同时期(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HSP70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P<0.01);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各期(好转组和痊愈组)治疗后第1个月的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 (P<0.01或P<0.05);而好转组和痊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P70作为一种应激蛋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张洪秀 《河北医学》2005,11(9):822-822
消化性溃疡(简称PU)临床上常指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其中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出现为PU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显著提高PU的治愈率。笔者对经胃镜证实的2001年至2003年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成泮托拉唑组(治疗组)和雷尼替丁组(对照组)对照近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中内皮素-1A受体(endothelin-1A receptor,ETAR)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溃疡复发作用的机制.方法拟Okabe改良法制作SD大鼠胃溃疡模型,腹腔注射白介素-1β(IL-1β)制作胃溃疡复发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ETAR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灌胃第10天后,健胃愈疡组(JG)ETAR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MG)(P<0.05),与正常组(NG)、假手术组(POG)、雷尼替丁组(RG)、中西药结合组(CTWG)无明显差异;②在灌胃第92天后,JG ETA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RG、模型复发组(MR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JG在灌胃第10天、第92天后诱发胃溃疡复发,胃黏膜组织中ETARmRNA的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显著抑制胃溃疡和胃溃疡复发大鼠胃黏膜组织中ETAR mRNA的表达,是其修复溃疡和抗溃疡复发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由胃黏膜的防御因子和侵袭因子失衡而引起.近年来更重视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通过药物治疗解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临床药物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GF、VEGF在老年人胃溃疡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愈合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正确选用药物,提高老年人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和治愈率。方法选择同期老年和中青年活动期胃溃疡各30例,抽取胃液和活检胃黏膜组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检测EGF、VEGF表达;两组均予常规剂量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周后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愈合情况。统计分析各组数据,探索老年人胃溃疡愈合与EGF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组胃液中EGF表达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老年组溃疡愈合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01),老年组胃液中EGF和黏膜组织中EGF、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01)。结论老年人胃黏膜在溃疡愈合过程中EGF、VEGF低水平表达,可能是老年人胃溃疡愈合质量差和难治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在治疗老年人胃溃疡时用PPI抑酸药联合促胃黏膜EGF、VEGF表达的胃黏膜保护剂,将提高老年人胃溃疡的愈合质量,解决难治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将2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n=6)、氯吡格雷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对溃疡底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胃黏膜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165,VEGF A165)表达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10天,氯吡格雷组和生理盐水组溃疡面积分别为(11±3.07) mm2、(7±1.85)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0)。氯吡格雷组溃疡底部MVD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11 4)。氯吡格雷组胃黏膜VEGF A165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ES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溃疡底部MVD与胃黏膜VEGF A165含量正相关(r=0.688 8、P=0.003 2),与胃黏膜ES含量负相关(r=-0.767 1、P=0.000 5)。结论 氯吡格雷可显著延缓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推测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VEGF A165及ES的表达以抑制溃疡底部的微血管形成,从而使损伤黏膜修复受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 (JWYY)颗粒剂对消化性溃疡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复制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模型和慢性乙酸烧灼溃疡模型 ,观察JWYY颗粒剂对溃疡的影响 ;利用小鼠镇痛实验 ,观察其镇痛作用 ;采用兔子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实验 ,观察JWYY颗粒剂对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结果 :JWYY颗粒剂能显著降低溃疡发生的点数及溃疡面积 ,促进溃疡愈合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较快缓解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结论 :JWYY颗粒剂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瘦素(1eptin)在人及大鼠胃溃疡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方法(DAB显色法)检测瘦素在人胃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磺基水杨酸-盐酸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胃溃疡形成不同阶段的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瘦素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到人和大鼠胃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均有瘦素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可见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有瘦素的阳性表达.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急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瘦素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明显曲线变化,其峰值在24h附近。结论瘦素在胃溃疡周边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可能与胃溃疡发展及修复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环氧合酶-2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e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80-1383
目的 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化学诱导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160-180g。分两组,即单纯乙酸诱导胃溃疡作为对照组和乙酸诱导胃溃疡加NS-398处理组,各时间点每组均8只。乙酸诱导胃溃疡后1、3和7d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胃粘膜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合酶的表达。用ELIA测定胃粘膜中前列腺素E2(PGE2)最反映COX活性。同时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iNOS表达、活性及胃粘膜损伤的影响,以溃疡面积来评估胃粘膜损伤程度。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后,COX-2mRNA表达明显升高;以溃疡基底部为明显。胃粘膜PGE2合成也明显增高。NS-398能抑制胃粘膜PGE2的合成,溃疡诱导后1d处理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且周围充血水肿较轻;3d时两组溃疡大小无差异;但7d时NS-398组溃疡面积大于对照。同时NS-398能降低胃粘膜iNOS的表达及活性。结论 抑制COX-2活性能减轻溃疡形成初期炎症反应,使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但延缓溃疡愈合。这一作用除和PGE2合成减少有关外,可能尚和抑制iNOS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何美蓉  张绍荣  宋于刚  陈学清 《医学争鸣》2005,26(19):1735-1737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 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胺含量的变化. 结果:胃溃疡大鼠胃黏膜内HDC阳性细胞率和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第1日即开始降低,术后第6日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回升,术后第12日基本正常. 胃黏膜内HDC 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第1日开始降低,第3日最明显,第6日开始恢复,第9日后接近正常. 制模术后胃黏膜内组胺含量也出现下调,以术后第6日为最低. 结论:ECL细胞可通过减弱其合成组胺的功能,参与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分4组,正常胃黏膜组,胃溃疡活动期组,胃溃疡愈合期组和胃溃疡瘢痕期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表达趋势一致,在正常胃黏膜组、胃溃疡活动期组、愈合期组和瘢痕期组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存在着内源性TGF-β1表达由弱到强的演变过程,TGF-β1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HDC)和H^+,K^+-ATP酶的表达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术后1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d溃疡最为明显,12d溃疡基本愈合。HDC和H^+,K^+-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d即开始降低,术后9d恢复正常。HDC和H^+,K^+-ATP酶蛋白表达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d达到最低,术后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紫杉醇对NCI-H446细胞增殖作用以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CI-H446细胞分组,Ⅰ热疗组(43℃加热90 min);Ⅱ紫杉醇组;Ⅲ热疗联合紫杉醇组;Ⅳ对照组(常规培养细胞)。分别在处理72 h后用MTT法检测4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量。结果:加热抑制了NCI-H446细胞的增殖;单独应用紫杉醇随着药物浓度的倍比增大,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加热联合紫杉醇与对应浓度单独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热降低了NCI-H446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加热联合紫杉醇组中NCI-H446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与对应浓度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3℃加热90 min联合紫杉醇对NCI-H44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降低了VEGF 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