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院内会诊是综合性医院在涉及多学科疑难、危重病员诊治过程中采用的常见措施。传统的会诊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医院的发展需要,设计一套功能完善的院内会诊系统不仅可以改善传统会诊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可大大提高院内会诊效率及会诊质量。  相似文献   

2.
华长江 《医学综述》2015,(3):431-434
肿瘤研究、医学理念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的形成,其经历3个阶段的发展,已成为当今肿瘤医学资源整合的平台。该文分析了目前国内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方式的现状,评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国内外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的评价意见。有效的多学科会诊(MDT)的主要特征包括:主持人和领导能力、团队协作文化、临床决策程序、会议的组织和实施。MDT的多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曾立云  曹丽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37-539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疑难病例会诊的现状。方法对该院近7年来205例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多学科会诊诊治后,205例患者中95例痊愈,65例好转,33例无明显改善,7例晚期癌症患者死亡,5例失去随访。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组织实施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联合会诊不仅能使门诊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合理的诊治,同时也能加强各学科间的协作,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的原因、转归及治疗效果,总结我院门诊疑难病例会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会诊原因、患者要求、会诊后转归、涉及专科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诊断不明确是会诊的最常见原因,占60.0%(72/120),其次为诊断明确但效果不佳29.2%(35/120)及涉及多个学科10.8%(13/1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60/120)患者要求制定诊疗方案,48.3%(58/120)患者要求明确诊断;会诊后96.7%(116/120)患者均在门诊或住院部治疗;涉及2个专科病例59例(49.2%),3个专科37例(30.8%),3个以上专科24例(20.0%);会诊治疗后,94.2%(113/120)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实行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制度有助于达到及时、准确、有效和合理诊治目的,加强学科间协作及提升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介绍5G网络技术特点,以江苏省中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实践为例,阐述现有网络5G改造以及基于5G的远程会诊系统构建与应用,指出该系统能够提高远程教学及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吴群召 《中原医刊》2014,(11):96-97
目的:探讨会诊病例构成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21例全院会诊病例的病种构成、会诊原因、会诊类型。结果转院34例(17.99%),转科20例(6.23%),手术78例(24.30%),保守及监护治疗189例(58.88%)。结论多学科联合会诊有利于医院提供快捷有效的综合性诊疗服务,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字医学》2013,(5):15-15
近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的陪同下,到郑大一附院考察由该院承担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程、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农村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情况。在该院,张来武副部长听取了阚全程院长关于医疗信息化及远程医疗的汇报,还观摩了郑大一附院为I临颍县人民医院进行的多学科远程会诊、为信阳市平桥区乡村医生开展的远程培训课堂、远程手术直播及会诊等。  相似文献   

8.
<正>会诊制度是医疗机构的18项核心制度之一[1],临床会诊工作是综合性医院在涉及多学科疑难、危重患者诊治过程中采用的常见措施[2],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会诊工作管理,取消纸质会诊单及人工传递环节,减少无效时间和步骤,建立电子会诊信息平台,实现申请和被邀会诊科室间的闭环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服务患者。1传统院内科间会诊流程缺陷分析1.1传统院内科间会诊流程:经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相似文献   

9.
整洁明亮的会议室内,除了两排环形办公桌上为每个座位配备的显示屏外,房间正前方还配备着三屏高清显示屏,能够完整、实时地显示双方现场状况以及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这个容易让人联想起科幻片中某些场景的房间并不是什么电影拍摄现场,而足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而建的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中心会诊室。运用该会诊室的智真高清会诊系统,会诊医院可同时邀请18位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能够有效地解决疑难杂症等诊断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护理病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病人。结果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可以降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护人员自身水平、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配合,使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多科会诊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科室专家同时参加的会诊,多科会诊记录主要存在书写格式不统一、书写项目和内容不完整、书写和审签不及时、会诊内涵质量不高等缺陷。为规范书写多科会诊记录,应统一书写格式,明确书写标题和记录时间,准确书写会诊时间和地点,完整记录会诊参加人员、主持人和记录者,及时完成多科会诊记录,避免反复修改会诊记录内容,注重多科会诊记录的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会诊申请、会诊执行、会诊效果的及时有效,在分析影响会诊时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研发了会诊信息系统.经运行证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会诊质量和时效性,也为管理部门评价会诊质量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西大医院现行电子病历系统,分析会诊流程,从申请科室医生、申请科室护士、会诊科室护士、会诊科室医生4个角色出发阐述基于现有电子病历系统的科间会诊电子流程,详细介绍电子会诊中涉及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RIAD质量改善模型对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管理与运行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0-01/2012-12月,对医院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32名成员按照RIAD:回顾、协议、执行、论证四个步骤,实施为期3年的团队质量管理,对比分析该模式运行前后32名成员的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护理会诊、工作反馈、资料收集、健康教育落实、病房安全管理、专科技能水平。结果 32名成员干预后护理工作质量:专科培训、临床实践、护理会诊、工作反馈、资料收集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t=7.43;t=5.22;t=6.64;t=5.82,P〈0.01),院内糖尿病专科质量:健康教育落实、病房安全管理、专科技能水平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t=5.23;t=4.53,P〈0.05)。结论 RIAD质量改善模型有利于指导临床管理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并能发挥团队工作效能,提高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一套适用于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基层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界值法筛选并确定最终纳入的指标,结合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超过80%,第一轮和第二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和0.91,第二轮函询中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333、0.24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100个。结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较重视而且意见趋于一致,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指导我国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上,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生临床诊疗及医疗咨询上的应用。系统主要包含6个部分:鉴别诊断、检验分析、药物咨询、诊断标准咨询、疾病诊疗以及疾病咨询等。它可以自动的提出初步诊断,检验分析,及医疗咨询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对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医护人员的影响。方法 对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缓和医疗会诊对医护人员的正面影响有:可以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给予医护人员心理支持,减少职业耗竭感;给予医护人员技术支持,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实现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弥补传统医疗缺乏的人文关怀以及重拾被忽视的医学伦理问题的作用。结论 三甲医院内缓和医疗会诊对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末期病患的品质意义重大,现有的缓和医疗会诊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降低卵巢储备、改变免疫系统和盆腔解剖结构、降低内膜容受性等多种机制影响女性生育力,需要酌情进行生育力的保护和保存。注重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和长期管理有助于保护生育力。对某些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采取生育力保存措施,包括胚胎冷冻技术、成熟卵母细胞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育力保护需要多学科会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