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卢尚岭教授对四逆散功效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化裁应用经验。基于百病皆生于气的基本原理,卢尚岭教授提出肝气郁结是诸多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肝郁为诸郁之先,诸郁多与肝气郁结相关,是以气机郁滞诸疾内生,疏肝解郁可治百病。因而,临床常用疏肝解郁治法,相应方剂首选《伤寒论》四逆散。其具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故为疏肝解郁之祖方。卢尚岭教授结合临证所见,不断总结经验,创制疏肝解郁之经验方疏解汤,功用:疏肝解郁、调气活血,主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胸胁胀满或疼痛、头痛、眩晕、心悸、脘腹疼痛、情志不舒、痛经等病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法治疗早期肝硬化肝气郁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肝硬化肝气郁结证的患者共7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解郁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肝气郁结证疾病患者进行疏肝解郁法治疗,能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肝硬化症状,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研究抑郁症的中医症候特征,总结其有效的治则和方药,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搜集了该院抑郁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症状、体征进行归纳,分析抑郁症的中医症候特征,并总结行之有效的治则和方药。结果该研究发现抑郁症以情绪低落、神识恍惚、思维迟缓、兴趣减低、内疚忧郁、主动性下降、自卑自责等迟滞症状为主,其中医证候可概括为:肝气郁结证、气郁化火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痰气郁结证、痰热蕴结证、忧郁伤神证、心肾阳虚证、气血不足证等9个证候,治宜疏肝理气、健脾行气、化痰散结、泻火除烦、补肾滋阴、温补心肾。常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逍遥散加减、涤痰汤加减等。结论中医虽无抑郁症之病名,但对其证候和治法方药研究已久。当代中医认为抑郁症属于古籍中癫狂、郁证、脏躁的范畴,其病机的关键为肝气郁结,如机体为情志所伤,进而引起肝气郁结,能够导致肝木乘土、肝损及肾,最终致使机体气机不和。本病可累及肝、脾、心、肾四脏,加之气血失调,治疗时当注重疏肝解郁、调理气血。  相似文献   

4.
李荣荣  彭伟  吴宏赟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3-186
探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与肝和情志所致"郁"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现代研究、疾病特点及临床观察分析,认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肝郁化火证最常见,其病因为情志不畅,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化生火热,扰动清窍.并提出疏肝解郁、泻火除烦、息风止眩的基本治法.具体治疗可选用丹栀逍遥散作为基础方进行临证加减,并结合情志相胜的中医优势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筛选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诊断量表条目并进行检验。方法通过检索整理古今文献和历代医案等四诊信息,结合百分位数法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通过离散趋势法等统计学分析进行备选条目筛选,形成测试版诊断量表,并进一步进行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由统计学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形成包括肝失调畅维度、气机郁滞维度和舌脉维度在内的共15个条目的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诊断量表,并且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借鉴国际上公认的医学量表研制方法对中医证候诊断进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发性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诊断量表具备较高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肝证患者氧化应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56例高血压肝气郁结和153例高血压后肝阳上亢患者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139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肝阳上亢组和肝气郁结组其SOD、CAT和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肝阳上亢组其SOD、CAT和GSH-Px水平低于肝气郁结组(P<0.01);肝阳上亢组和肝气郁结组其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阳上亢组其MDA水平高于肝气郁结组(P<0.01).结论 氧化应激因素参与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和肝气郁结高血压病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病肝证患者氧化应激功能降低,其中肝阳上亢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变较肝气郁结患者更为显著,提示不同的中医肝证炎症反应的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周敏  靳利利 《新中医》2014,46(8):15-16
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肝阳上亢证多见,属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之一。靳利利主任医师融贯中西,根据其发病特点,认为其病机为肝气郁结化火,抑或肝阴亏虚,以致肝阳上亢。在治疗上以平肝柔肝为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生与生活饮食、情志劳逸、先天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药降压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改善不良预后。临床上以肝阳上亢证为主的高血压病占据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大部分,治疗上多以平肝潜阳为法。近年各医家关于平肝潜阳治法的研究创新较多。文章收集整理近年来运用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文献,总结了关于平肝潜阳治法的研究进展。最终发现近年关于平肝潜阳治法的创新多将其分为论治标实之平肝法与论治本虚之潜阳法以及标实兼治之平肝潜阳法,临床上也多兼用理血、熄风、化浊、健脾等法,降压疗效确切。文章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中医治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一博  张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0):90-92,F0003
中医证候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势的概括,是机体内因和环境外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脏病证占总体病证的40%,而肝气郁结证是肝脏病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初起阶段。本文就中医肝气郁结证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0.
临床所见肝失条达之证,症情错杂,治法各异。现就疏肝三法,略谈浅见。1.疏肝解郁法用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利,脉络受阻,以致肝气郁结,情绪低落,胸闷善太息,胸胁胀痛,脘痞嗳气,苔薄白,脉弦等。  相似文献   

11.
<正>肝属木,应于春气,在志为怒。主疏泄,调节气机,其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即肝气不得条达,是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有肝病几乎都与肝气郁结相关,或表现出肝气郁结的证候。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病证占40%[1]。而肝郁证是肝病的一个核心证候,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肝气郁结证是中医肝病常见证候,常由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或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情志致病因素是肝气郁结证最常见病因,同时肝气郁结证的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 784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调查表采集中医病名、证候类型及其证候要素等相关信息,并应用频数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病名有眩晕、胸痹、心悸、头痛等6种,以眩晕居多(82.40%);中医证候类型有7种,以风阳上扰证(31.61%)、痰湿壅盛证(26.51%)和肝肾阴虚证(15.86%)居多;证候要素有10种,以内风(47.48%)与阴虚(42.71%)居多,其次为阳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血瘀、阳虚等。结论:高血压病中医病名以眩晕为主,证候类型以风阳上扰证、痰湿壅盛证及肝肾阴虚证常见,证候要素以内风、阴虚、阳亢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筛选2016年-2018年门诊及病房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0例,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将纳入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观察组,160例)和无高血压病肾损害(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无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相比,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肝肾阴虚及血瘀证候积分显著增高(P <0.05);随着年龄及血压的增加,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病和血瘀证的临床表现逐渐明显(P <0.05)。结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气虚、血瘀的证候积分逐渐升高,这可能与衰老、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较长、迁延不愈等特点,其早期肾脏损害发生在数年之后,久病入络,瘀血内生。因此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肾络瘀阻为标。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统属胸痹,在临床治疗方法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现代研究显示,冠心病临床中医证型分类以血瘀、气虚证型居多。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分别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型及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及临床研究方面做一概述,为中医辨证用药提供客观化研究基础,丰富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采集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四诊资料,采用Epidata 3.1 软件包对调查资料进行录入、核查,通过分析中医症状,归纳证素,从而调查统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以头痛(112/160)、急躁易怒(104/160)最为常见.肝、痰浊、阴虚是该病的主要证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虚实夹杂,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建议更多关注平肝、祛痰和滋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6.
西医治疗乳腺癌以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靶向等治疗方案。但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可能造成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中医各家辨证论治的经验,发现临床多将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四型;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大法,再结合具体证治分型确定相应的治法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德尔菲法探讨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证候客观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预测结果编制诊断量表,对3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结果:头晕、头痛、头胀、胁肋胀痛、精神不振、情志抑郁、善太息、舌质红、脉弦均教介于1.90—2.90,为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的主要症状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头晕、头痛、头胀、胸闷、腹胀、胁肋胀痛、精神不振、情志抑郁、纳呆、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变异系数介于0.107—0.244,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结论:德尔菲法能为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证候客观化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肝论治慢性功能性便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之疏泄对大便调畅具有重要作用 ,肝气郁结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机 ,针对不同证型的便秘 ,以疏肝解郁为主 ,配合清热、利湿、补气、温阳、养血、滋阴等治法 ,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溯源,考证“肝气郁结证”一词的演变过程。先秦两汉时期以论述肝脏生理特性为主,为肝气郁结证的提出奠定基础;唐宋时期将肝脏证候分为虚实两证,肝气郁结证归在肝实一类;明代对肝气郁结的证治逐渐明晰,古籍中单独论述了肝郁的证候;清代专科专论蓬勃发展,对肝郁证的论述可见于各科专著中,但对证型名称表述不一;建国后各版教材中肝气郁结、肝气不舒、肝气郁滞等名称多有混用,直至《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药学名词》出版,正式将“肝气郁结证”列为规范名。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临床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对2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Ⅰ期以血瘀、脾气虚两种基本证候出现率较高,Ⅱ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4种证候出现率较高,Ⅲ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湿阻、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候出现率较高。结论: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这6种证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