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周期是指正常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前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连续动态过程,也是多阶段、多因子参与的精确而有序的调控过程,可分为5期:即G0期(Gap0。静息期)、G1期(Gap1,DNA合成前期)、S期(DNA synthesis phase,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M期(Mitosis,有丝分裂期),有两个主要限制点,即G1/S限制点(控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能防止受损的碱基复制,修复染色体中的突变)和G2/M限制点(细胞一分为二的控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菟丝子(CCL)醇提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10、50、100 mg/L)的菟丝子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同时设二甲基亚砜(DMSO)和RPMI1640培养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菟丝子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对SGC7901细胞周期测定,探讨菟丝子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菟丝子对SGC7901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高(10~100 mg/L)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亦增高(P<0.01)。100 mg/L的菟丝子作用不同时间(12、24、36 h),处于G0/G1期、S期的细胞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菟丝子醇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可能是通过影响人胃癌SGC7901细胞内DNA复制和合成,抑制细胞正常分裂,阻滞细胞进入S期,从而使细胞在G1期堆积,出现G2/M期阻滞,有丝分裂终止,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癌症高表达蛋白1(HEC1)在有丝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定位和表达调控相关蛋白基序。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从HeLa细胞中克隆HEC1基因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对HEC1 cDNA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HEC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用Western blot进行表达分析;并用有丝分裂抑制剂(nocodazole)对细胞进行同步化和释放,观察有丝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时HEC1定位。结果:电泳和酶切鉴定,得到含有HEC1的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证实表达载体可在转染细胞中表达重组HEC1蛋白;HEC1测序序列分析发现多个与定位和调控相关基序,提示HEC1可能受APC/C蛋白酶体调控;HEC1在有丝分裂期定位于染色体,在分裂间期定位于细胞质靠近细胞核部位。结论:获得HEC1基因cDNA及表达载体,HEC1定位随不同细胞周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细胞周期是普遍存在于高等生物中的一种细胞周期性自我复制和分裂的有序过程,它可以定义为连续的分裂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细胞周期的运行十分有序,沿着G1期→S期→G2期→M期的顺序进行,这种严格的顺序运转与相关调控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序表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以细胞融合技术将间期细胞与有丝分裂期细胞融合,前者可被诱导而显示间期染色体(即PCC,Prematurely condensed chromosome),其形态特征依赖于间期细胞在融合时所处的生长时相。G_1期在细胞周期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G_1期染色体形态变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染色质(chromatin)是间期细胞在电镜下所见的纤维状细丝,而染色体(chromosome)则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光镜下所见的棒状结构。当细胞周期由间期进入有丝分裂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卷曲密集成染色体。这样看来,染色质与染色体在化学组成上是基本相同的。大多数人认为,二者均由组蛋白、DNA、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质(Nonhistone chromosomal protein缩写为NHCP)以及RNA所组成。各组成成分之  相似文献   

7.
奥曲肽对食管癌细胞株Eca9706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奥曲肽对食管癌细胞株Eca9706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奥曲肽加入食管癌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实验测定对DNA合成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奥曲肽对Eca9706细胞的生长及DNA合成均有抑制作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变圆、变小、脱落,FCM显示奥曲肽作用后,G0/G1期细胞增多,S期、G2/M期细胞减少。结论 奥曲肽能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株Eca9706的DNA合成,并能形成G0/G1期阻滞,使细胞存活率下降,表明奥曲肽显著抑制Eca9706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脉宁胶囊不同剂量药物血清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培养,应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LPC10-8 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通脉宁胶囊分为大、中、小3个剂量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通脉宁大、中、小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细胞的OD值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C诱导的VSMC增殖. 明显降低细胞的S期数目百分比,增加G0/G1期数目百分比,使VSMC阻滞在G0/G1期,抑制细胞进入S期.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说明通脉宁胶囊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内DNA合成,减少有丝分裂,增加G0/G1期数目百分比,减少S期数目百分比而发挥抑制VSMC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东方  马敬  冯世军  闫华  王双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58-859,847
p53基因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有抑制某些促进细胞有丝分裂酶活性的作用,阻碍细胞进入DNA合成期,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使被损伤的DNA有时间得以修复;或者启动程序性死亡过程,防止细胞的恶变。突变型的p53基因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般认为组化检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以与14q32相关的易位和13q缺失最常见[1].由于MM细胞比例低、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及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发现的间期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WEE1是组蛋白转录、染色体浓缩和细胞周期进程调节的一个重要的因子。WEE1激酶能磷酸化细胞分裂 周期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Cdc2),下调其活性,进而可以调控细胞G2到M期的转变并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它在染色 体浓缩延迟和组蛋白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WEE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目前已发现很多种WEE1抑制 剂,各种WEE1抑制剂与DNA损伤(化疗或放射治疗)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式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使WEE1成为肿 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2.
一、细胞周期及G1-S期调控细胞增殖呈周期性变化,正常一个周期完成一次有丝分裂,真核细胞周期可分为G1、S、G2、M四期,每个时期均有一个调控点(check point),受调控因子(cell-cycle regulatolrs)的调控,调控因子包括周期蛋白(cyclins),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e-dependent kinases CDKs)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cycle-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ors CKIs),以CDK为中心,cyclins起正调节作用,促进细胞增殖;CKIs发挥负调节作用,抑制细胞增殖。增殖周期中有多个调控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起始调控点即G1-S间的前期调控点,细胞在该点上对复杂的内外信号进行整合与传递,决定细胞是进入分裂程序还是进入静止的GO期,此点主要由cyclin D1-3决定的,其中cyclin D1最重要,当受生长因子刺激cyclin D1增多,与CDK4/CDK6结合使其活化为蛋白激醇,使Rb蛋白磷酸化,Rb蛋白磷酸化后构象改  相似文献   

13.
李波  阙祥勇  李新志 《广东医学》2012,33(4):566-568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c2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调控G2至M期的作用.在G2后期Cdc2与周期蛋白B(Cyclin B)结合形成Cdc2-Cyclin B激酶复合物,称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促使细胞从G2期进入M期.MPF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G2~M期转换所必需的蛋白激酶,是调节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最关键的蛋白酶[1].当Cdc2过表达时往往会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14.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一般将其分为G1期 ,S期 ,G2期和M期。在G1期 ,细胞接受细胞外信息以决定是复制DNA进行有丝分裂还是退出细胞周期进入静息状态 (也称为G0期 )。一旦细胞决定开始DNA复制 ,它们将不可逆转的完成这个周期。G1晚期这个作出决定的时期被称为“限制点”(restrictionpoint,R点 )。当细胞受到丝裂原如生长因子等的刺激从G0期进入细胞周期 ,则必须在丝裂原的持续作用下来越过R点。一旦细胞越过R点 ,即可在没有丝裂原存在的情况下完成细胞周期。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直肠癌Colo 32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noncantharidin,NCTD)作用于人直肠癌Colo 320细胞24 h,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的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ag-1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可见人直肠癌Colo 320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经5μg/mL、10μg/mL和20μg/mL浓度NCTD处理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24 h后,G0/G1期和S期细胞逐渐减少,G2/M期细胞逐渐增多,呈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cl-2、Bag-1蛋白的表达均下降.结论 NCTD对人直肠癌Colo 320细胞具有促进凋亡、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将细胞阻滞于G2/M分裂期和抑制Bag-1及Bcl-2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Feulgen-DNA法显示分裂指数,分析不同浓度山豆根对Eca-109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DNA指数(DI=2)显著低于对照组(DI=2.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细胞DNA组方图G0/G1期细胞呈增高趋势,S期细胞均减少,G2M期细胞均增高,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Feulgen-DNA染色显示细胞分裂指数与小剂量药物作用时间呈负相关,大剂量药物作用下分裂指数明显下降。这说明山豆根对Eca-109细胞DNA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昆明山海棠(THH)碱对Jurkat T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和凋亡时相特异性的影响,以了解THH碱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和细胞活力;DNA染色法、TUNEL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时相特异性。结果 THH碱能有效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在增殖周期中被阻滞于G1期。THH碱首先能诱导S、C2/M期细胞凋亡,同时能诱导G1期细胞凋亡。结论 提示THH碱能抑制Jurkat细胞的DNA合成,抑制细胞增增殖,并可显著诱导各期相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肿瘤与细胞周期深入研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和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周期中最主要的调控点在G1~S转折和G2~M转折的DNA损伤关卡:①G1~S期关卡监控DNA是否损伤;②G2~M处的关卡监控DNA是否损伤及DNA是否正确、完全的复制,其分别控制DNA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其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0、400、600、800、1 000μg/L(终质量浓度)的IL-17刺激,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IL-17刺激后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IL-17对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00μg/L的IL-17对细胞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800μg/L的IL-17在细胞培养72 h后对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最明显(P<0.01),1 000μg/L的IL-17对细胞则有抑制作用(P<0.01)。IL-17刺激肝星状细胞后能促使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细胞增殖以S期细胞比例为主。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增殖指数随着IL-17浓度的增长而增加,而1 000μg/L的IL-17则抑制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P<0.01)。结论 IL-17能刺激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IL-17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  相似文献   

20.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是插入性核酸染料,直接插入双链核酸的2个碱基对之间,每5个碱基插入1个荧光分子,与核酸的结合均匀、稳定。细胞经过 RNA 酶处理后,PI 可以与细胞内 DNA 特异性结合,在流式细胞仪上经488 nm 激光激发,发出峰值610~620 nm 的荧光,可以准确的反映细胞群体中DNA 含量的分布情况,适用于 DNA 定量检测。根据细胞周期中不同时项 DNA 的变化来检测细胞周期中DNA 合成前期( G0/ G1期)、 DNA 合成期( S 期)与DNA 合成后期(G2期)各时项的细胞比例。因为 PI是适用于所有流式细胞仪的染料,这一染色技术在临床肿瘤诊断和医学科研中被普遍的采用,常规使用的染色方法是包括固定、RNA 酶处理、PI 饱和染色3个关键步骤的3步法 PI 染色技术[1]。在一些研究中,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了凋亡,DNA 损伤,细胞内 DNA 降低,也可以采用3步法 PI 染色检测亚 G1峰(也称作凋亡峰),用于凋亡细胞比例和特征的分析[2]。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凋亡时相的不同,当凋亡细胞中 DNA 损伤部分没有完全脱出细胞时,往往检测不到明确可辨的亚 G1峰,敏感度较低。作为细胞凋亡检测的经典方法之一的彗星检测[3],以细胞在电泳移动中 DNA 的迁移形态作为凋亡的特征指标,此技术中比较关键的一步即采用碱性高渗试剂使凋亡细胞中断裂的 DNA 碎片脱出细胞,从而在电泳迁移中呈现出彗星尾样的拖痕,本课题组利用类似方法,用高渗缓冲液作用于固定后的悬浮细胞,使凋亡细胞内断裂 DNA 较彻底的脱出细胞外,再进行 DNA定量检测,提高对细胞凋亡的识别度和敏感性[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