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特等奖:1名(空缺)一等奖:2名1.田金洲,杨承芝,盛 彤,等.可疑痴呆人群中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前的认识损害特征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4):492.詹亚华,陈厚祥,陈家春,等.发展和规范湖北省地道药材生产的对策.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4):61陈厚祥,詹亚华,王克勤,等.湖北省地道药材基地建设布局研究.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2):573二等奖:3名1.邱明义.浅谈深化临床辨证、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及途径.湖北中医杂志,1999,21(5):1952.杨新中,张建军,晏雪生,等.中药抗癌制剂对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研究.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3):…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又名萸枣,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ei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山茱萸味性温,能振作精神,通利九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茱萸能增强免疫功能,有降血糖.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山萸肉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如VC.VB2.VE等一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黄酮类物质.熊果酸.山茱萸甙等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及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是人体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频发室性早搏病因复杂,冠心病、肺心病等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疾患、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发作时患者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晕厥.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心悸"、"怔仲"等范畴.导师认为老年人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常与其体质虚弱、心功能衰退直接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气血阴阳不足为本,气滞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为标.主要有益气活血化瘀,温补心肾,益气养阴、扶正固本,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等治法.  相似文献   

4.
1.艾灸抗癌法 方法艾灸大椎穴、神厥穴、足三里等.采用隔姜灸,温针灸,艾炷灸,隔盐壮灸,温和灸等.主治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重度烧伤病人红细胞等5项指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例重度烧伤病人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5项指数进行伤后1-21天动态观察.结果:不同时期,红细胞计数等5项指数变化不同.结论:通过观察,重度烧伤病人的红细胞计数等5项指数,对烧伤早期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后期纠正贫血等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极化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5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极化液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0.8%,(P〈0.0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黄芪联合极化液等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优于极化液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僵蚕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等功效.除此之外,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还有软化肿块,消疣等功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化瘀丸是我科1986年配制的丸药,用治头面部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临床观察分析如下:一、一般情况临床所见,患黄褐斑、酒渣者,多为女性青年,且伴月经不调,脉多弦或弦细,或兼见胸肋胀闷等肝气郁结等证.治以疏肝消热,活血化瘀.方用化瘀汤,卓效.为了便于服用,制成丸剂,称“化瘀丸”.由柴胡、红花、归尾等药物组成.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该药尚可治疗痤疮及脂溢性脱发、斑秃等.  相似文献   

9.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在古代,一般用来治疗身热、口渴、腹泻、小便不利等病症.在现代,多用于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食欲不振或呕吐,口渴,便溏,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舌暗淡苔薄白等证候.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及现代研究文献中整理归纳肝癌的主要治法有益气法、化瘀法、软坚法、解毒法.<中藏经>等文献皆言正气亏虚是肝癌发病的内在基础,培补脾气为肝癌基本治法,常用益气药物有生黄芪等.<医林改错>等文献认为瘀血是形成积块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现代研究发现,中、晚期肝癌患者常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以认为有血瘀现象存在,常用化瘀药物有水红花子等.<东恒试效方>等文献认为软坚法可软化肿块,使癌肿消散,常用软坚药有炮山甲等.<卫济宝书>等文献将癌视之为毒,解毒药多具一定抗癌作用,常用解毒药有藤梨根等.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异黄酮化合物,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临床使用时常稀释后静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还可用于眼底病、急性脑梗死、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GC-MS法分析肿节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全草,又名九节茶、草珊瑚、接骨木等.味辛、苦,性平.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等.近年用于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道癌等有较显著效果.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相似文献   

13.
<正> 27.炒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破坏药物表层组织结构,利于溶液渗入,溶出有效成份,如苏子、王不留行等。2.破坏或减少药物含有的某些成份,使之便于保存。或减少,改变某些药理作用,增强疗效。如白芥子、大黄等。3.改变药物所含成份的存在状态,增加溶解度,如苦杏仁、延胡索等。4.除去水分,使组织疏松,便于粉碎。5.矫臭矫味,如鸡内金等。  相似文献   

14.
三黄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三黄膏外用治疗疮疡等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4年应用中药三黄膏外治疮疡等疾病75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95%.结论:中药三黄膏外用治疗疮疡等皮肤红肿炎性疾病,消肿止痛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胆结石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嗜酒等因素和长期肝气郁结等有关.轻者可没有明显症状,或仅出现纳呆、腹胀等.重者可出现阵发性右胁肋部疼痛,体温增高,恶心呕吐等症状.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电针疗法配合内服中药治疗胆结石(均为胆囊内结石),疗程短,费用少,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胆结石患者与高血脂,高胰岛素代谢等的关系.方法:抽样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因与高血脂,高胰岛素代谢等有显著关系.讨论:高胰岛素,高血脂等因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胆结石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7.
鬼针草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鬼针草,又名一把草,一包针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bipinnata L.等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鬼针草性味苦平,无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瘀排脓、燥湿止痒等功用.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单味鬼针草运用于临床,无论鲜品或干品均有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是桦木科落叶乔木,产自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及东北山区分布较广.<本草纲目>等古籍载:桦木皮煮汁冷饮,主伤寒.时行热毒疮特良.治肺风毒,乳痛等.已知桦树皮具有消炎、镇咳作用[1].我省民间流传有桦叶治血尿.但对桦叶的解热研究尚未见临床报道.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桦叶具有较强的解热降温作用.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安宝珍  刘一凡  单秋华 《中医杂志》2005,46(12):944-945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急性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诸如中药、针刺、艾灸、外敷疗法等,正确运用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 要正确应用中药方剂 1.1 不应忽视小续命汤等方剂的应用 急性面神经炎的病因多为风寒、风热侵袭经络所致,因而治疗原则就必须以疏散风寒或宣散风热为主.疏散风寒药主要为辛温解表药,如桂枝、防风等;宣散风热药主要为辛凉解表药,如薄菏、柴胡等.如果面神经炎是受病毒感染,则可选用清热解毒之药,如金银花、连翘等.外感表证引起里热证,则主要以清泻里热为主,临床中可用清热泻火或(和)清热凉血药.泻火之药如天花粉、栀子等.凉血的药如生地黄、玄参等.如果表里具病,则宜表里双解.欲使面部经气通畅,需阳明腑气通畅.因此,如大便不通者,需加枇杷叶、火麻仁等以通大便.当然,中医临床用药主要根据病因、药物归经、症状等,从而才有了药物的君、臣、佐、使,而不是单纯的"清"或单纯的"解".施今墨治疗外感病[1],以"清"和"解"为要法."清"是清热,"解"是解表,即临证一面清里,一面解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参以脉象、舌苔,辨清寒热的比重,分别给予三分清七分解;或五分清五分解;或七分清三分解,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可采用疏散外风之剂续命汤等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开发研制出多种中药静脉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清开灵注射液:由胆酸、水牛角、黄芩苷、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等功效.该药治疗邪热、痰浊、瘀血等标实症状突出的中风急性期痰热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