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多项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资料齐全的定期行血清生化检查的5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48个月生化指标中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CV-RN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脂酶(CHE)等多项动态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根据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病毒载量高低分为低复制组33例和高复制组18例,高复制组ALT、AST水平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各时间段均高于低复制组,CHE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低于低复制组,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血清HCV-RNA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HCV-RNA及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一旦感染,抗-HCV指标在长期可较稳定显示阳性,而HCV-RNA则根据病情变化而变化,是灵敏度较高的提醒,同时血清HCV-RNA水平越高,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高,提示病毒复制对肝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HCV抗体(HCV-Ab)、HCV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收集临床诊断为HCV感染患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HCV-Ab,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根据ALT、AST水平以及HCV-RNA水平分别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变化。同时收集37例临床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清,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肝功异常组HCV-Ab、RNA载量对数值水平均高于肝功正常组(P<0.05)。HCV-RNA阳性组HCV-Ab、ALT、AST水平均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HCV-Ab、RNA载量对数值诊断丙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838。连续观察病例治疗后ALT、AST、RNA载量对数值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HCV-A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Ab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效能优于RNA载量对数值。ALT、AST及HCV-RNA检测在丙型肝炎治疗监测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探讨HC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HCV-RNA载量,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法检测抗-HCV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3组患者HCV-RNA载量对数值分别为5.96±1.61、5.54±1.26、5.19±1.38,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7、1.771,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2,P0.05)。随着HCV-RNA载量升高,抗-HCV阳性率在丙型肝炎(r=0.729)、肝硬化(r=0.900)和肝癌(r=0.737)阶段均升高,呈正相关,但与抗体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阶段抗体水平均较丙型肝炎组低,抗体阳性率均较丙型肝炎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3个阶段病毒载量与AST、ALT、AFP异常率均呈正相关,但与检测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CV-RNA载量在疾病进展中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提示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监测HCV-RNA对判断疾病的转归有重要作用;病毒载量与抗体、AST、ALT、AFP异常率均呈正相关,但与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将抗-HCV和HCV-RNA结果有机结合是临床诊断HCV感染的最佳选择,联合检测各项生化免疫指标在正确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及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RNA水平与抗-HCV抗体和肝纤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CV-RNA和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化学发光法检测LN、PCⅢ、CⅣ及放免法检测HA。并对抗-HCV抗体、HCV-RNA水平与血清肝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96例抗-HCV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RNA阳性52例,阳性率为54.2%。随着抗-HCV抗体的S/CO值升高,HCV-RNA检出率也在增高,分别为9.5%、37.1%和92.5%。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比较,血清HA、LN、PCⅢ及C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HCV-RNA阳性检出率与抗-HCV抗体的S/CO值有关,S/CO值越高,HCV-RNA阳性率越高。而RNA水平与肝纤指标水平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乙肝HBV-DNA载量/丙型肝炎HCV-RNA载量与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肝功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相关性,及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BV-DNA载量在105以上HBV感染患者58例作为HBV高载量组、HCV-RNA载量在105以上HCV感染患者58例作为HCV高载量组,选取同期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BV-DNA载量在103以下HBV感染患者58例为HBV低载量组、HCV-RNA载量在103以下HCV感染患者58例作为HCV低载量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分析HBV-DNA载量/HCV-RNA载量与NLR、PLR、TB、ALT、AST、ALB、GLB的相关性,以及HBV-DNA...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及抗-HCV与ALT、AST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10例患者的血清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 丙肝患者抗-HCV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部分患者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上升;HCV-RNA含量与ALT、AST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抗-HCV的S/CO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CV-RNA和抗-HCV检测与肝功能指标各有利弊,三者结合起来在早期准确诊断及监测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中心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ELISA检测抗-HCV阳性标本313例,采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HCV RNA,速率法检测ALT水平。结果 313例抗-HCV阳性血清中HCV RNA阳性者141例(阳性率45.05%);抗-HCV S/CO值1-3.79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为5%,抗-HCV S/CO值为3.80-4.99的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为76.74%,S/CO值≥5时,HCV RNA阳性率为56.25%。各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HCV RNA(-)组与抗-HCV(+)/HCV RNA(+)组的ALT检测异常率,分别为17.44%和17.7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 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性;在抗-HCV异常的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 RNA检测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CV感染患者血清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发生肝癌、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感染HCV的患者(HCV-RNA>1 000copies/mL)分为实验组(肝癌、肝硬化组)和对照组(丙型肝炎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探针法测定HCV-RNA载量,速率法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实验组HCV-RNA载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ALT、AST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ALT、AST升高是HCV感染患者患肝癌、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彭泽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6):635-636,662
目的 探讨抗-HCV和HCV-RNA、ALT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FQ-RT-PCR法检测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结果 174例丙肝病毒感染的样本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在急性丙型肝炎组中所占百分率(30.09%)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与丙型肝炎核酸(HCV-RNA)载量关系及其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该院236例丙型肝炎患者,抽取所有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抗-HCV,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CV-R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抗-HCV总检出率为83.4%(197/236),HCV-RNA总检出率为87.1%(207/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抗-HCV和HCV-RNA联合检测的准确率为98.7%(233/236)。HCR-RNA阳性和阴性患者AL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HCR-RNA和ALT相关系数为r=0.86(P=0.00)。结论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早期确诊HC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清 HCV-RNA、抗-HCV抗体和肝脏酶谱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HCV-RNA水平、抗-HCV抗体滴度,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水平。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HCV-R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抗-HCV 抗体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ALT、AST、γ-GT采用酶速率法检测。结果15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同时检测 HCV-RNA定量和抗-HCV抗体滴度均为阳性的为80.7%,HCV-RNA定量与抗-HCV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ALT,AST,γ-GT水平与 HCV-RNA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同时检测 HCV-RNA定量、抗-HCV抗体滴度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检测肝脏酶谱可一定程度评估肝脏受损状况,为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HCV,HCV RNA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8年12月检验科收集的143例抗-HCV(S/CO≥1)初筛实验阳性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抗-HCV、HCV RNA病毒载量、ALT检测。结果143例抗-HCV初筛阳性患者中,99例HCV RNA阳性(69.23%),且随着S/CO比值的增高HCV RNA检出的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9例HCV RNA阳性患者中93例抗-HCV的S/CO>10,但随着S/CO的增大,HCV RNA病毒载量高低水平出现的阳性率没有增加(P>0.05);HCV R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46.46%)高于阴性患者(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HCV RNA阴性(30.76%)患者中有33例的S/CO>10,且有9例ALT异常。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诊断丙型肝炎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均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率低于ELISA法;在临床诊断中ELISA法抗-HCV初筛阳性的样本应同时进行HCV RNA及ALT的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诊、误诊,也为临床抗病毒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CV R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及球蛋白(GLB)水平,分析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ALT、AST、G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男性患者ALT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0.05),ALB水平低于女性患者(P<0.05)。HCV RNA不同载量组的ALT、AST、G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CV RNA载量水平的升高,AST、ALT水平逐渐升高。结论丙型肝炎患者ALT、AST、ALB和GLB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AST、ALT、GLB水平也存在差异,故可将其作为评价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HCV RNA、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治疗后HCV RNA和ALT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对8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检测HCV RNA、ELISA法检测抗-HCV和酶速率法检测ALT浓度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部分患者的ALT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HCV RNA含量与ALT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3,P0.01),而与抗-HCV的S/OD值无显著相关性(r=0.122,P0.05);在治疗早期,患者HCV RNA含量在第2天显著性下降,而ALT浓度呈一过性上升。结论在HCV诊断与疗效观察中,血清HCV-RNA、抗-HCV和ALT指标各有利弊,3者有机结合在正确诊断和预测肝脏损伤及早期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谱(LIA-ANAs)的表达,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3—7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1例作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8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LIA-ANAs、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及肝功能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37例检出LIA-ANAs,阳性率为45.67%,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93%(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00,P<0.001)。30例(37.04%)患者检出1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占LIA-ANAs阳性者的81.08%;6例(7.40%)检出2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占LIA-ANAs阳性者的16.21%;1例(1.23%)检出3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占LIA-ANAs阳性者的2.70%。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ANA滴度≥1∶100共6例;24例HCV-RNA≥1×103 copies/mL。LIA-ANAs阳性和阴性组间HCV-RNA载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P<0.05),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A-ANAs阳性组ALT和AST水平均高于阴性组(U=595.000、597.500,P=0.0382、0.0403)。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LIA-ANAs阳性和阴性组间年龄(t=0.720,P=0.479)、性别(χ^2=0.400,P=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容易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但与肝功能(ALT、AST)、HCV-RNA载量有关。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LIA-ANAs的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探讨实验室ELISA中灰区范围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 942例患者抗-HCV筛查结果,比较抗-HCV与HCV-RNA及临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间的关系;以初筛S/CO值在0.4~2.0范围内的标本为灰区样本,进行不同厂家试剂复检及HCV-RNA检测,探讨设置抗-HCV检测灰区范围的必要性。结果抗-HCV筛查阳性率0.61%;31~50岁阳性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10时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符合程度高,S/CO≥3.8时抗-HCV与临床确诊丙型肝炎符合程度高。灰区样本的阳性率0.38%,双试剂双孔复检后阳性率0.20%和0.05%。结论抗-HCV筛查阳性率在不同地域、性别及年龄段存在差异;S/CO值越大,HCVRNA阳性率越高,与临床丙型肝炎的确诊符合程度越高,而抗-HCV筛查落在灰区范围的样本应复检并检测RNA,以减少实验室漏检或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S/CO值、肝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106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组)30名,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酶法、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对1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抗体、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CV RNA、HCV基因分型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1b、2a、3a和3b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间HCV抗体S/CO值、ALT、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数较多的1b、2a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9.05±9.42)%、(38.65±10.26)%、(42.45±4.61)%,CD4/CD8比值分别为1.60±0.64、1.53±0.66、2.31±0.25],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26.79±7.58)%、(27.15±10.40)%]则高于正常对照组[(18.36±3.88)%,P0.05]。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HCV RNA载量水平分为4组,各组间HCV抗体S/CO值、肝酶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以1b、2a型为主,不同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患者HCV抗体S/CO值、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酶水平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HCV病毒抗体(抗-HCV)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进行HCVcAg、抗-HCV及HCV-RNA检测的疑似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同期体检人员200例为健康对照。对比观察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180例受检人员经HCV-RNA定量检测,阳性检出率为61.11%(110/180),抗-HCV阳性检出率为52.22%(94/180),HCVcA阳性检出率42.22%(76/180)。200例健康对照人员HCV-RNA阳性检出率为0.50%(1/200),HCVcAg阳性检出率为7.00%(14/200),抗-HCV阳性检出率为9.00%(18/200)。结论 RT-PCR检测HCV-RNA是丙型肝炎感染最为准确的方法,HCVcAg、抗-HCV联用或者抗-HCV、RNA(HCV-RNA)联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AST/ALT比值预测肝硬化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78.3%;血清ADT/ALT比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88.8%.结论: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和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界值(Cut-off值)。方法将290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肝组织活检结果为标准分为活动性(213例)和非活动性(77例)慢性乙型肝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LT、AST和HBV DNA载量在诊断HBeAg阴性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价值。结果血清中ALT、AST、HBV DNA载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07、0.867;诊断界值为男性ALT 30 IU/L、女性ALT 19 IU/L,HBV DNA载量1×105拷贝/mL时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8.7%、阳性预测值为99.5%、阴性预测值为79.2%;AST以40 IU/L作为Cut-off值时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63.3%、阳性预测值为85.4%、阴性预测值为50.0%。结论可以以男性ALT 30 IU/L、女性ALT 19 IU/L且HBV DNA载量1×105拷贝/mL作为中国四川自贡地区HBeAg阴性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诊断Cut-off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