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以及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健康人群、活动期UC(AUC)以及缓解期UC(RUC)患者体内菌群状况,每组100例。将AUC组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50例;RUC组随机分为C和D组;A、C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D组给予活性双歧杆菌治疗,比较4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AUC组患者与RU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球状梭菌、拟杆菌的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UC组患者与RUC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低于RUC组患者,AUC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明显高于R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低于D组患者,C组患者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组织学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较健康人群有很大变化,有益菌明显减少,服用活性双歧杆菌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菌群的平衡,改善治疗效果。因此,结肠炎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与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与治疗3 d后,两组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和血浆神经递质[5-HT、NPY、血管活性肽(VI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部分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部分血浆神经递质(5-HT、VIP、NO)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部分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和血浆神经递质NPY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5-HT水平、促进NPY分泌,减少胃肠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腹泻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的216例H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14)C-UBT,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Hp根除率为85.19%,观察组为95.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6.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计数比值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均无异常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使Hp根除率提高,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有助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6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和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P0.05),肠道乳酸杆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2DM病人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与Th17/Treg免疫平衡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3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根据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分为菌群失调组(n=60)和非菌群失调组(n=7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对比各组肠道菌群数量,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与Th17,Treg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菌群失调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非菌群失调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9~42.449,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菌群失调组各菌群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Th17%及IL-2,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Treg%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菌群失调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83~92.328,均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患儿Th17%及IL-2,IL-6,IL-17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r=0.989~0.58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r=-0.599~0.800,均P<0.05);Treg%及IL-10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正相关(r =0.672~0.75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r= -0.774~-0.684,均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诱导机体Th17 /Treg免疫失衡,调控炎性介质分泌,进而参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6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和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P<0.05),肠道乳酸杆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2DM病人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诊治的10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4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2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的拷贝数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445.34±68.75) ng/L、(294.25±42.97) pmol/L]比较,观察组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547.06±75.13)ng/L]升高,雌二醇[(225.28±25.89) p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玫瑰痤疮男性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玫瑰痤疮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减少,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增多,B/E值降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对肠道产超广谱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除菌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9月5个病区1358例人院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产ESBL大肠埃希菌定植筛查,选取产ESBL大肠埃希菌阳性患者3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40例在常规消毒隔离措施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去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照组166例仅采取常规消毒隔离措施。3~7d后,两组再次取肛拭子进行筛查。结果试验组87例未再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去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有效率为62.14%;对照组125例再次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肠道自行清除率为2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3.761,P〈0.001)。结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具有清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清除率与使用时间长短、使用抗菌物有关。  相似文献   

9.
梁哲  李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9):2834-2837+2842
目的 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肠道菌群失调、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1-8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人群85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者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统计益生菌、有害菌菌落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菌群失调情况。采集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CSF水平。收集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G-CS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CSF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无菌群失调比例为16.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24%(P<0.05),观察组菌群失调Ⅱ度比例为5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菌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具核梭杆菌菌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部位为直肠、有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患者G-CSF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干预对HUA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标准组B组各5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 A、B组患者均予非布司他治疗,B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为2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及粪便结果。结果 治疗前,A、B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大肠杆菌含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A、B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其中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粪便内细菌分解尿酸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与B组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UA治疗过程中添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与肠道细菌尿酸处理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值均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值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情况,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加快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试验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比较2组患儿止泻时间,发热、咳嗽、呕吐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大便频率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 67%(P 0. 05)。治疗后5 d,2组大便频率均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腹泻、发热、咳嗽、呕吐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P 0. 05)。治疗后5 d,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肠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 0. 05);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无显著变化(P 0. 05),试验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减少(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类肠道菌群数量显著占优(P 0. 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病毒性腹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肠道菌群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42 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84 g/次,3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明显增多,且多于对照组,同时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及类杆菌明显减少,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较大剂量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例。A组单纯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含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腹痛、腹泻和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A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均高于A组,B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胃肠、肛门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基础上联合柴芪疏肝调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肛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较治疗前下降,而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肠道菌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B/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均较前升高,直肠静息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检测脓毒症大鼠肠道主要菌群的变化情况,同时找出引起脓毒症大鼠患病甚至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取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同时取结肠内容物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内5种细菌进行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则有所增加。同时大肠埃希菌在腹水中大量繁殖。结论肠道中益生菌数量减少和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是导致脓毒症大鼠发病和死亡的微生态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09例,同时选取母乳性黄疸患儿68例,健康新生儿80例。检测3组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粪便标准肠道菌群,对比3组门水平优势菌群和属水平优势菌群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结果 胆汁淤积症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水平和总胆红素比值(DBIL/TBIL)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Ⅱ度菌群失调和Ⅲ度菌群失调占比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水平显著高于母乳性黄疸组和健康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变形菌门水平显著低于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中放线菌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LT、TBIL、DBIL、DBIL/TBIL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呈正相关(均P<0.05),与放线菌门呈负相关(均P<0.05);TBIL与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大肠杆菌、肠球菌呈正相关(均P<0.05);DBIL与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均P<0.05);DBIL/TBIL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B/E值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菌群失调,双歧杆菌明显减少,且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补充益生菌可能成为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与健康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差异,探讨益生菌在轮状病毒感染时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5例0~3岁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组)及15份健康婴幼儿(健康对照组)的粪标本,根据16Sr D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菌、梭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7种细菌的在健康组及患儿组的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肠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轮状病毒感染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梭杆菌属数量明显少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婴儿肠道菌群有影响,临床治疗应注意婴儿肠道菌群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的角色。方法选取30例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精神科的老年(≥60岁)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两组大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观察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拟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肠道拟杆菌/乳酸杆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乳酸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等现象,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DD)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激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观察组(32例,半夏泻心汤+双侧天枢穴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MT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量均增加,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菌落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D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