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常见疾患,由免疫性疾病引起者,常需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配合营养治疗也十分重要。不合理的饮食不但会加重肾损害及肾病综合征,而且还能诱发或加重某些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我们拟就肾病综合征营养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作一讨论。一、蛋...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伴发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3例ELG伴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皮下肿块及肾活检的病理检查、临床分析、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 3例ELG,2例伴发肾小球微小病变,1例伴发早期膜性肾病,强的松常规治疗,ELG及肾病综合征同时治愈。结论 ELG合并蛋白尿高达12%,从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分析,支持两者属于同一病因导致的变态反应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IgA肾病是国内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约有30%~40%的患者存在蛋白尿,研究发现蛋白尿是IgA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1]。虽然IgA肾病是系膜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足细胞研究的深入,足细胞损伤在IgA肾病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以足细胞为治疗靶点,采用中西医方法治疗IgA肾病在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就Ig 肾病足细胞损伤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4.
少量蛋白尿IgA肾病(24 h尿蛋白<1 g)的患者既往认为长期预后良好,且肾活检比例低,普遍未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少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长期预后并不乐观,因此需提高对少量蛋白尿IgA肾病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的认识及理解。本文将对少量蛋白尿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治疗及预后4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总体膜性肾病的1/3。肿瘤及药物相关膜性肾病又是继发性膜性肾病中有意义、也有一定争议的病因,临床需要关注并加强甄别。虽然目前尚不能够准确区分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与肿瘤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但临床应注意:对于中老年膜性肾病患者,要警惕肿瘤的存在,注意肿瘤的筛检;对于发现肿瘤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肾损害指标,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并给予干预治疗;对于中老年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对于有汞接触史的膜性肾病患者,要注意排除汞中毒相关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6.
膜性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激素不敏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用环孢素A联合激素、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及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共26例,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呈现多样性。糖皮质激素(激素)是治疗IgA肾病的基础药物之一,激素能减少IgA肾病患者尿蛋白,降低中、高危IgA肾病患者进入ESRD危险,改善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其针对疾病的治疗显示出了多途径、多靶点、安全性高等优势,中药的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难点。基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将总结常用中成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应机制加以综述,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总结接受碳酸锂治疗导致的锂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碳酸锂治疗导致的锂肾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在对症治疗同时,对其中并发肾病综合征的5例患者给予0.5~1mg·(kg·d)-1强的松口服治疗,其中3例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为排除原发肾小球疾病接受了肾穿刺活检.结果 并发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平均接受锂制剂治疗时间为10.2±3.2年,显著长于无肾病综合征的患者(4.3±2.2年);两组患者血清锂浓度无显著意义;非肾病综合征组脱水病例多于肾病综合征组.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间质白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小管变性和局灶坏死,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病理改变.全部患者临床痊愈,肾病综合征均获得缓解.未观察到强的松治疗的副作用.结论 碳酸锂治疗导致的锂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并不少见,与血清锂浓度无明显关系,长期接受锂制剂治疗是其危险因素,对于强的松口服治疗有效,而腹泻和脱水是无肾病综合征锂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固本通络冲剂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固本通络冲剂治疗IgA肾病的治疗效果及疗效特点。方法:对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随机分为固本通络冲剂治疗组(50例)及潘生丁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及疗效特点分析,疗程3个月。结果:固本通络冲剂治疗IgA肾病病人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30%,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固本通络冲剂是治疗IgA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1.
<正>Ig 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5%~40%的Ig A肾病患者在10~20年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给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亦无特效的治疗措施,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Ig A肾病,在大量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气阴两虚证是Ig A肾病最常见的证型,益气滋肾治法是治疗Ig A肾病最重要的治法。笔者研究及临床诊治Ig A肾病多年,仅就Ig A肾病的中医认识谈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仍然是导致我国终末期肾病的最重要原因。起病后10年约2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但是由于IgA肾病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病理表现的多样化及预后的异质性,迄今为止,对于IgA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包括一般治疗如饮食限制、血压控制、RAS阻断剂的应用等。IgA肾病中是否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和扁桃体切除等,临床上还缺少支持临床决策的高质量证据,关于这个问题的国际共识也是缺乏的。本文就当前有关IgA肾病的治疗新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30~300 mg/g),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0 mg/g),予以黄芩素铝胶囊1. 2 g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血清TGF-β_1及VEGF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蛋白尿水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均有明显激活(P 0. 05),与ACR成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素可抑制NF-κBP65、TGF-β_1、VEGF表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P 0. 05)。通过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比较,黄芩素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结论: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_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使用抗癌药物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肺恶性肿瘤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经肾穿刺活检示:缺血性肾病。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应考虑可能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在尽量兼顾控制肿瘤及肾损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经过临床以及肾脏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确诊的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分别为44岁和38岁,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例1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例2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两例患者临床上均除外继发性肾脏病,根据蛋白尿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结论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兼具有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更似于膜性肾病,治疗方面则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多靶点治疗方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停用原有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靶点治疗,疗程6个月,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末,多靶点治疗组比对照组缓解率明显增高,两组治疗期间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多靶点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有效,治疗期间安全性可。但其对患者长期疗效、复发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渐突出的健康问题。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治疗可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新的治疗措施仍十分必要。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涌现。本文简述了目前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已广泛应用的药物如RAAS阻滞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降脂药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理论依据及新药物,包括蛋白非酶糖基化阻滞剂、生长因子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应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及治疗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3.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0.0%和73.3%。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发生少,为临床治疗提供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 - llitus,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各种原因所致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其治疗及预后;我们目前亟待找出能客观、全面衡量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尽早行饮食、药物及其他相关干预及治疗,进而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1]。陈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膜性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尤其在运用黑料豆丸和清热膜肾颗粒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我们跟随陈以平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有幸从导师侍诊3年,现将陈老师治疗继发性膜性肾病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