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pH-dependen t Y uchangn ing T ab let forco lon-spec ific de livery,PYTCSD),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在人体内的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拟订了PYTCSD的制备方法:将药物制备得片芯后,以质量浓度3.70%(g/mL)丙烯酸树脂Ⅲ(Eudrag itⅢ)、0.37%(g/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0.93%(g/mL)滑石粉的乙醇混悬溶液为包衣液,包衣使片芯增重8%,即得;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 h时溶出液中未检测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人工小肠液4 h时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10%,而在人工结肠液1 h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分别累积溶出86.5%和86.8%;体内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PYTCSD在8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出药物。结论制备得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能达到较好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和结肠包衣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和评价.方法:以白头翁皂苷1B4和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制剂处方和结肠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优选了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制剂处方和结肠包衣处方,制剂处方中缓释材料(Eudragit RL/RS)用量为10%,包衣处方中结肠包衣材料(Eudragit S)用量为6.6%,包衣使片芯增重10%.体外释放评价结果表明:制剂在人工胃液中2h未释放,在人工小肠液中4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人工结肠液中1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接近35%、2h均达到46%,在12 h小时内累积溶出率达90%以上,且能结肠定位缓速释放药物.结论:制备的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能较好地结肠定位缓速释药,达到了结肠定位和长效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 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 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4.
pH-酶依赖型肠康宁结肠靶向片的包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中药复方肠康宁为研究药物,通过对其包衣工艺的研究,制备得pH-酶依赖型肠康宁结肠靶向片。方法:采用多层包衣法,以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等为考察指标,对包衣处方中成膜剂及致孔剂种类、成膜剂与致孔剂比例、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进行筛选。结果:该制剂包衣工艺为:取药物制备得素片,取3%果胶溶液,包衣增重4%,得多糖衣;取EudragitE100、加入12%TEC、1.5%PVPK-30、30%滑石粉配置成聚合物浓度为10%的包衣液,包衣增重5%,得酸溶衣;取HPMC,加1%PEG400为增塑剂,加50%乙醇溶解,包衣增重1.5%,得隔离衣;按1:2比例取EudragitL100和Eu—dragitS100混合,加入10%TEC和60%滑石粉,加乙醇溶解,包衣增重5%,得肠溶衣。该制剂在人工胃液2h后未见盐酸小檗碱溶出,在人工小肠液4h后累积溶出率均〈10%,在合酶肠液2h后溶出90%左右。结论:该制剂在体外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H依赖-时滞型肠康宁结肠靶向片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和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的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糪碱在人工胃液2 h后未见释放,在人工小肠液4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小于14%,在人工结肠液4h后大于90%;体内试验表明,在4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药物。结论:该制剂能在结肠定位释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白头翁汤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片。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制剂的片心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选;以总生物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结果:制得的片剂在人工胃液中2h和人工小肠液中4h几乎不释药,而在人工结肠液中0.75h释药90%以上。结论:制备的白头翁汤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片能较好地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鞣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体外释放条件对包衣片结肠定位及结肠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壳聚糖和聚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喷雾包衣的方法 制备pH依赖与酶降解相结合型结肠定位包衣片,并研究包衣片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 鞣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在模拟胃液中2 h不释药、模拟小肠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的介质中5 h释药小于5%,在模拟结肠环境的介质(pH 7.6磷酸盐缓冲液,含30%大鼠结肠内容物)中累积释放度大于85%.结论 鞣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可在结肠定位,且体外释放度满足结肠定位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体外溶出度测定评价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将盐酸小檗碱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以及果胶和瓜耳豆胶酶触骨架材料压制成骨架片芯,再包肠溶衣制成结肠定位骨架包衣片;以topsis法综合评定筛选工艺,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考察骨架包衣片释药特性。结果当果胶与瓜耳豆胶比例为1∶1、肠溶衣增重3.8%时,可使药物在人工肠液中5 h释药低于20%,在模拟结肠环境下6 h释放接近80%。结论体外溶出度初步表明,该包衣骨架片可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奥硝唑结肠定位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制备奥硝唑含药片芯,依次包被隔离层、时滞层和肠溶层制备奥硝唑结肠定位片,并考察包衣片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最佳包衣液处方为隔离层增重约1.0%,肠溶层增重3%,PVP用量为60%,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S100质量比为2:3;体外释放度研究表明,制得的奥硝唑结肠定位片在pH1.0 HCl溶液中未释药,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4h累积溶出小于5%,在pH7.6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h释药大于90%。结论奥硝唑结肠定位片在体外具有结肠定位释放的特性,能达到治疗结肠部位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制备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技术,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姜黄素素丸,再分别包衣EC(时控内层)及Eudragit FS30D(pH依赖外层),得到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并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时控层包衣液由3.0%EC、0.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滑石粉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2.0%;pH依赖层包衣液由Eudragit FS30D、40%滑石粉和3.0%柠檬酸三乙酯组成,包衣增重4.0%。此小丸在人工胃液2、3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15%,在人工结肠液5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85%,有显著的结肠定位及释药特性。结论以EC作为时控内层,Eudragit FS30D作为pH依赖外层,可制备姜黄素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11.
pH依赖型肠安康胶囊的体外释药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肠安康胶囊的pH依赖性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 以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含量为指标 ,对其pH依赖性做出体外释药初步评价。结果 肠安康胶囊采用丙烯酸树脂肠溶衣料处理 ,具有一定的延缓释药作用。在人工胃液中 1h后约释放药物 17%左右 ,在人工肠液中经 5h后基本释药完全。结论 肠安康胶囊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 ,本工艺是可行的 ,预计盐酸小檗碱在结肠部位可以达到浓度富集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制备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剂。方法 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以释放度为指标筛选优化处方。结果 以微晶纤维素(MCC)、可压性淀粉、乳糖、氯化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片芯材料;以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PEG)40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丙酮溶液为包衣液,制备了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控释片。16 h累积释放率达到90%,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药模型,r=0.995 9。结论 该处方工艺简单、有效、重现性好,制得的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可达到理想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pH依赖-时间控制型5-氨基水杨酸(5-ASA)结肠定位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Eudragit NE30D为时间控释包衣内层,Eudragit S100为pH控释外层,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喷雾包衣技术,制备pH依赖-时间控制型微丸。采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结果:包衣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微丸释放基本符合释放要求,显示了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结论:通过调整内外层包衣厚度可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给药微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运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熔融包衣法对素丸进行隔离包衣,隔离衣材料选用十八醇,流化床包衣法包覆胃溶型丙烯酸树脂NE30D薄膜衣,制备不同隔离及包衣增重的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对药物释放进行考察。结果 HPMC(K4M)、MCC为丸芯材料,十八醇为隔离层,Eudragit N E30D为包衣材料,SDS作为致孔剂。分别选用Eudragit N E30D、十八醇及SDS增重为7%8、%4、%时的包衣微丸,pH 6.8的PBS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该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Icariin/HAP纳米凝胶剂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物理吸附法制备Icariin/HAP纳米混悬液,研和法制备Icariin/HAP纳米凝胶,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透析法测定Icariin/HAP纳米凝胶中药物的释放。[结果]Icariin/HAP纳米凝胶优选处方为卡波姆浓度为1%,三乙醇胺用量为1.5%,丙二醇用量为5%。Icariin/HAP纳米凝胶剂、Icariin凝胶剂和Icariin溶液体外释放均符合一级模型和Weibull模型。[结论]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Icariin/HAP纳米凝胶,处方简单,质量稳定,可提高Icariin/HAP纳米混悬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c(RGDyk)环肽修饰的纳米胶束包载多西他赛(DTX),体外评价其逆转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对DTX耐药性。方法:以泊洛沙姆-188(PL-188)为原材料,经琥珀酸酐羧基化后,键合c(RGDyk)环肽,合成c(RGDyk)-PL-188靶向材料并进行结构确证;c(RGDyk)-PL-188为包裹材料,利用纳米共沉淀法制备载DTX的纳米胶束[c(RGDyk)DTX-NPs]并进行处方优化筛选;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动态透析法对c(RGDyk)DTX-NPs形态、药物晶型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详细表征;体外CCK8细胞存活率检测、细胞摄取以及肿瘤球生长抑制,评价c(RGDyk)DTX-NPs对DTX耐药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逆转效果。结果:1H-NMR和FT-IR表明成功合成c(RGDyk)-PL-188材料,该材料能自发组装成粒径为115.6 nm的胶束;c(RGDyk)-PL-188/DTX质量比10:1时,该胶束对DTX载药量可达7.88%±0.02%,包封率高达85.50%±2.78%,粒径稍增大,为(159.2±0.2)nm,Zeta电位为(-19.2±0.4)mV,TEM显示具有球形微观结构;体外释放表明c(RGDyk)DTX-NPs展现缓释释放行为,48 h内DTX累积释放仅为78%;细胞摄取表明c(RGDyk)-NPs能特异靶向耐药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显著提高荧光探针ICG在细胞内荧光分布,其靶向性被游离c(RGDyk)竞争抑制;与DTX溶液和DTX-NPs相比,c(RGDyk)DTX-NPs对DTX耐药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体外U87人脑胶质瘤细胞球模型研究表明c(RGDyk)DTX-NPs能更有效渗透至肿瘤球深部,抑制肿瘤球生长。结论:c(RGDyk)环肽修饰纳米胶束能有效装载DTX,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能特异性靶向人脑胶质瘤U87细胞,逆转其对DTX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Eudragit NE 30D为包衣材料,制备丹皮酚缓释微丸.方法:应用挤出滚圆机制备丹皮酚素丸和多功能制粒包衣机进行包衣制备缓释微丸,采用单因素法考察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参数和包衣工艺参数.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所制丹皮酚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结论:制备的丹皮酚缓释微丸基本符合12 h缓释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包衣液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不同包衣材料比例、溶剂系统、包衣材料浓度、着色剂和增塑剂等对肠溶微丸外观、收得率、释放度等的影响,优化包衣液处方。结果: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包衣液处方为尤特奇(EUDRAGIT)L100∶S100:1∶4,溶于75%乙醇后总浓度为6%,柠檬酸三乙酯相对尤特奇树脂用量为20%,柠檬黄用量为0.03%。结论:按优选出的包衣液处方制备的肠溶微丸表面光滑,圆整度好,色泽光鲜,收得率高,释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兰索拉唑含药微丸,用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和肠溶脉冲微丸,然后将两种微丸按固定比例填充至空心胶囊内。用体外释放度法观察肠溶微丸累计释放量。结果优化处方:载药丸心中碳酸镁用量15%,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用量20%;肠溶微丸中隔离衣层增重9%~10%,肠溶衣层增重>41%;肠溶脉冲微丸溶胀层包衣增重50%~60%,控释层包衣增重50%,肠溶衣层增重>41%,后干燥时间为4h。结论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