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受体CD29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人工合成心肌肌球蛋白致病性抗原表位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CFA)混合,在1d和8d免疫实验组小鼠(多肽剂量:100μg/只),诱发EAM;对照组则给予PBS与CFA混合液。分别于21d及75d,检测心肌炎症评分、胶原容积分数(CVF)、Ⅲ型胶原(COLⅢ)mRNA的表达、FN及CD29的表达。结果21d时,实验组小鼠心肌炎性浸润明显,间质出现少量胶原沉积,COLⅢmRNA、FN及CD29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至75d时,实验组小鼠心肌炎性浸润显著减少,间质胶原沉积更加明显,COLⅢmRNA的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FN的表达有所下降,CD29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EAM时,FN及其受体在心肌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炎症损伤、组织修复及纤维化改变过程,从而促进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BALB/c小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炎组、心肌炎+卡维地洛治疗组,每组各25只。将存活小鼠取血后处死并留取心脏标本。光镜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荧光定量实验检查心肌组织中白介素-6(IL-6)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后的第7 d与第14 d,心肌炎组小鼠的心脏重量(HW)/身体重量(BW)比值、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卡维地洛组小鼠的HW/BW比值、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低于心肌炎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病理变化,而在治疗后的第7 d与第14 d,卡维地洛组小鼠的心肌炎症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较心肌炎组小鼠明显减轻,其组织评分也低于心肌炎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第7 d心肌炎组小鼠的心肌组织IL-6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卡维地洛组的小鼠的心肌组织IL-6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心肌炎组明显降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14 d,三组小鼠的心肌组织IL-6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6的表达,保护心肌组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整合素β1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整合素β1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表达变化。方法:猪肌凝蛋白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建立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于初次免疫后14、30和60d对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整合素β1在心肌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初次免疫后14d,小鼠心脏有局部炎症出现,整合素β1在心脏血管周围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在第30天,小鼠心脏炎性浸润更加明显,整合素β1在心肌的表达增强,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第60天,小鼠心脏炎症细胞减少,而纤维化则开始出现,整合素β1在心肌的表达最强(P<0.05),且排列紊乱。结论:整合素β1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重要作用,整合素β可能参与自身免疫反应及心肌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间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Balb/c小鼠建立柯萨奇病毒B3(CVB3)心肌炎小鼠模型(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在注射的第0、7、14、21、28和42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并计算心肌病理积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Th17/CD4+).结果 实验组7 d亚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积分(1.8±0.5)高于0 d亚组,14 d亚组病理积分在实验组各亚组中最高(2.8±0.4),从21 d亚组起病理积分开始低于14 d亚组,实验组各亚组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7 d亚组小鼠脾Th17/CD4+[(2.23±0.89)%]高于实验组0 d亚组,28 d亚组脾Th17/CD4+最高[(5.00±0.81)%],42 d亚组脾Th17/CD4+[(2.35±0.35)%]低于实验组28 d亚组,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存在Th17细胞,其可能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ADAMTS-1(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witIlthrombospondintype1motifs)在急、慢性柯萨奇病毒取(CVB,)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CVB,单次感染或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分别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n=20)及慢性病毒性心肌炎(n=25)模型,同期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等剂量不含病毒的EMEM液作为各自正常对照组(n均=1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行心肌胶原组织特异性染色,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心肌组织中的胶原容积积分(CVF,%)。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两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CVF显著增加,并以慢性组更为显著(P〈0.01)。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组ADAMTS-1mRNA分别比其对照组明显高,尤以慢性组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DAMTS-1在心肌组织细胞胞浆内表达,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mRNA的表达与CVF呈正相关。结论ADAMTS-1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呈进行性增加并与胶原增生密切相关,表明ADAMTS-1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μL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分别感染BALb/c小鼠野生型(wild-type,WT)和IL-17A基因敲除型(IL-17A-deficient,IL-17A-/-)建立小鼠心肌炎模型,造模后0 d、14 d、28 d、42 d分别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结果与WT小鼠比较,IL-17A-/-小鼠在感染CVB3后心肌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生存率提高。并且MMP-2和MMP-9在IL-17A-/-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在14 d和28 d明显低于其在WT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d亚组:0.21±0.02 vs.0.32±0.04,0.22±0.02 vs.0.38±0.05,P均〈0.05;28 d亚组:0.14±0.02 vs.0.22±0.02,0.15±0.01 vs.0.26±0.03,P均〈0.05];而TIMP-1在IL-17A-/-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则在14 d显著高于其在WT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组小鼠心肌MMP-2/TIMP-1、MMP-9/TIMP-1的值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14 d左右。而IL-17A-/-组小鼠感染CVB3后14 d、28 d和42 d三个亚组心肌MMP-2/TIMP-1、MMP-9/TIMP-1的值较0 d亚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上各亚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基因敲除有助于维持MMP-2/TIMP-1和MMP-9/TIMP-1的动态平衡。IL-17A可能通过介导胶原合成/降解系统的失衡参与小鼠VMC心肌纤维化过程,提示阻断IL-17A的作用有助于减轻VMC心肌损伤后心肌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罗氟司特(RM)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主动脉缩窄术(AB)构建小鼠心肌重构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只雄性C57/B6小鼠(8~10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B组,AB+RM(1mg/kg)组及AB+RM(3mg/kg)组,每组10只。AB术后第2天给予小鼠RM灌胃处理,连续灌胃至术后6周。随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脏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HE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心脏组织肥厚及纤维化状况;采用qPCR 法检测心肌肥厚,纤维化及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 的表达,包括心钠素、脑利钠肽、β-MH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fibronectin、collagen1、collagan3、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CD45及CD68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化的p38(P-p38)及总p38(T-p38)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术后6周,与Sham组相比,AB组小鼠LVEF及LVFS水平显著降低,LVESD及LVEDD水平明显升高,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CD45、CD68、IL-6及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AB组相比,AB+RM(1mg/kg)组及AB+RM(3mg/kg)组小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及纤维化水平明显被抑制,心肌组织炎症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RM(1及3mg/kg)能够明显抑制AB诱导的小鼠心肌组织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 罗氟司特可减轻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及纤维化,主要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发挥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是否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参与心肌纤维化.方法 IL-17A基因敲除(IL-17A-deficient,IL-17A-/-)Balb/c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 Balb/c小鼠分别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腹腔注射TCID50为10-5的柯萨奇病毒B3 (coxsackie virus B3,CVB3) 0.1 mL培养液建立小鼠VMC模型,于注射病毒后第0、14、28和42天处死小鼠,然后无菌取心脏组织,苏木素-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并分别计算心肌病理积分和胶原容积积分(CVF).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WT小鼠的心肌纤维化随着VMC的病程发展不断加重,TGF-β1于14 d表达显著升高,28 d和42 d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点WT小鼠相比,IL-17A-/-小鼠心肌组织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参与VMC的心肌纤维化过程,并可能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而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观察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VB3制备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电镜检测观察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两种方法检测心肌炎小鼠不同时期心肌组织中Fas与FasL基因转录与蛋白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见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无异常改变,实验组病鼠可见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后期可见纤维化;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中未检出凋亡细胞,而病鼠心肌凋亡细胞检出率较高58.33%(7/12例),且细胞凋亡多存在于炎症病灶周围的心肌细胞及病灶处炎性浸润细胞;感染后第7~14天的病鼠心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的Fas mRNA及蛋白和主要表达于浸润淋巴细胞的FasL mRNA及蛋白均明显增强;FasL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9082,P<0.001).结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损伤坏死与心肌细胞凋亡共存,通过Fas/FasL基因路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葫芦素B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葫芦素B组、结扎术组(主动脉结扎术)、联合组(葫芦素B+主动脉结扎术),每组15只。术后1周给予葫芦素B灌胃处理[0.2mg/(kg·2d),持续到术后4周],主动脉结扎术诱导心肌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微血管密度;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31、CD34、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和内皮间质转化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和葫芦素B组术后4周心脏微血管密度、α-SMA,波形蛋白、CD31、CD34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扎术组术后4周心脏微血管密度、CD31、CD34表达明显下调,α-SMA、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术后4周心脏微血管密度、CD31、CD34表达明显高于结扎术组(4.31±1.06 vs 2.24±0.78,0.22±0.04 vs 0.05±0.02,0.12±0.02 vs0.04±0.01,P0.05),α-SMA、波形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结扎术组(0.31±0.03 vs 0.98±0.04,0.05±0.02 vs 0.53±0.07,P0.05)。结论葫芦素B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向间质转化改善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酮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假手术+姜酮处理)、手术组、药物组(手术+姜酮处理),每组10只,后2组用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模型。术后3 d对照组和药物组灌胃姜酮20 mg/(kg·d),持续25 d。术后4周收集小鼠心脏。用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微血管密度,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1免疫荧光双染测内皮间质细胞标志物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CD34、间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蛋白(COL-1)表达,RT-PCR测内皮间质转化标志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1,snail2,twist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twist)1和twist2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心脏组织CD31和CD3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Vimentin、α-SMA和COL-1表达明显升高(P0.05);snail1,snail2,twist1和twist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心脏组织CD31和CD3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α-SMA和COL-1表达明显下降(P0.05);snail1,snial2,twist1和twist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手术组CD3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69±0.06 vs 1.88±0.17,P0.05);药物组CD3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手术组(1.32±0.13 vs 0.69±0.06,P0.05)。结论姜酮通过抑制内皮间质转化发挥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野生型(WT)和IL-17A基因敲除型(IL-17A-/-)分别感染CVB3建立VMC模型(WT-VMC组和IL-17A-/--VMC组),同时雄性Balb/c WT小鼠腹腔内注射PBS建立对照组(WT-PBS组)。14d后分别留取小鼠心脏及脾脏,计算心体比(HW/BW)并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心肌空斑法测定CVB3病毒滴度,RT-PCR法测定心肌中CVB3RNA、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脾Th1细胞亚群的比例(CD4+Th1),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中转录因子T-be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WT-PBS组相比,WT-VMC组小鼠心肌炎症明显,HW/BW及心肌病理积分显著升高,CVB3病毒滴度、CVB3RNA及IFN-γmRNA的表达、脾CD4+Th1细胞比例、心肌T-be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WT-VMC组相比,IL-17A-/--VMC组小鼠心肌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HW/BW及病理积分减小,CVB3病毒滴度与CVB3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而IFN-γmRNA的表达、脾CD4+Th1细胞比例、心肌T-bet蛋白的表达均较WTVMC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IL-17A抑制VMC小鼠的抗病毒免疫功能,促进CVB3病毒复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be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P物质抗血清对脑心肌炎病毒(EMCV)心肌炎的作用,探讨P物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周龄DBA/2小鼠经腹腔接种EMCV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腹腔注射P物质抗血清观察其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观察小鼠在接种EMCV后14 d生存率的变化.小鼠心肌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观察心室肌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面积的变化.甲苯胺蓝(TB)染色显示心室肌组织内肥大细胞,观察肥大细胞密度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鼠心脏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肥大细胞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mMCP-4, mMCP-5, mMCP-6)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心脏IL-6、TNF-α及MMP-9的表达.结果:P物质抗血清治疗使小鼠的14 d生存率明显改善(80%: 30%, P<0.05);小鼠心脏/体重比值显著改善(P<0.01);小鼠左心室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面积明显减少(P<0.01);左心室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0.01);IL-6、TNF-α、MMP-9、mMCP-4、mMCP-5及mMCP-6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小鼠心脏IL-6, TNF-α及MMP-9蛋白质表达减少(P<0.05).结论:P物质抗血清可改善EMCV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炎症和生存率,下调心肌促炎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降低肥大细胞密度及其特异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表达,表明P物质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炎症和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过表达甲基转移酶3(METTL3)对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检测心衰患者和健康器官捐献者心肌METTL3表达水平。建立主动脉弓缩窄(TAC)手术诱导的C57BL/6小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检测TAC组与假手术组小鼠心肌METTL3表达水平。建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的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并检测小鼠CF中METTL3的表达水平。利用腺病毒介导小鼠CF高表达METTL3,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α1链(COL1α1)、Ⅲ型胶原α1链(COL3α1)和肌动蛋白α2(ACTα2)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EdU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小鼠C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在整体水平鉴定心肌特异过表达METTL3对TAC小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心衰患者心肌中METTL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TAC小鼠心肌与AngⅡ诱导的小鼠CF中METTL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METTL3可显著提高小鼠CF的增殖、迁移能力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TAC诱导心肌特异过表达METTL3小鼠心肌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损伤显著加重。结论 过表达METTL3具有促进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在小鼠慢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模型中的表达,探究其在病毒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 每个月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3)反复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首次感染后第3、9个月,观察心脏大体,心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特征,Masson&#39;s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IL-27p28 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测定血清IL-27蛋白及自身免疫抗体腺嘌呤核苷酸转运蛋白(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的浓度.对照组于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结果 病毒感染3个月后心肌病理符合慢性VMC特征,9个月后符合DCM特征;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慢性VMC心肌IL-27p28 mRNA及血清IL-2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DCM模型心肌IL-27p28 mRNA及血清IL-27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VMC及DCM血清ANT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清ANT浓度与血清IL-27浓度的相关性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病毒性心脏病的心肌炎阶段,与DCM可能并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硫氧还蛋白(TRX)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体质量12~14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病毒组和TRX保护组,每组8只.病毒组和TRX保护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100TCID50柯萨奇B3病毒(CVB3)0.1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时,TRX保护组给予尾静脉注射TRX(2 mg/kg),病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①光镜结果显示,病毒组小鼠心肌细胞有局灶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TRX保护组心肌细胞可见散在的凝固性坏死和细胞水肿;对照组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②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组和TRX保护组凋亡指数[(90.23±3.63)%、(20.02±2.4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0,P均<0.05),TRX保护组凋亡指数较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毒组和TRX保护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TRX保护组Bcl-2蛋白表达较病毒组明显增加(P<0.05);病毒组和TRX保护组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RX保护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TRX能够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大量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P30,用生理盐水(NS)稀释至1 μg/μl,1次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5和10周,通过ConA刺激,MTT法测定免疫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s+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ConA刺激小鼠脾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反应,pBK-P30免疫组与两对照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细胞亚群CD4+、CD8+动态分析,CD4+T细胞在各组增殖均不明显(P>0.05),但免疫组CDs+细胞数量升高,CD4+/CDs+比率下降,与空质粒pBK-CMV对照组和NS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pBK-CMV对照组与NS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免疫后10周,与NS对照组相比较,免疫组和pBK-CMV对照组CDs+细胞仍升高(P<0.01),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FDP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4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体质量(12±2)g.按体质量将小鼠随机分为病毒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两组小鼠同时1次性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 0.1 ml,治疗组在注射CVB3后的第1天,每日腹腔注射1次FDP,连续注射7d,注射剂量为300 mg/kg.在注射结束后的第4、8、21天,两组分别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做心肌病理检查,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内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蛋白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量p22phox亚基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吸光度(A)值,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感染后第4天,光镜下病毒组小鼠心肌间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治疗组小鼠心肌间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后第8天,病毒组小鼠心肌出现坏死性崩解,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小鼠心肌间可见稀疏的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后第21天,病毒组小鼠心肌坏死灶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治疗组小鼠心肌可见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毒组在第8天炎症浸润最严重.在病毒感染后第4、8、21天,治疗组心肌病变积分[(0.88±0.23)、(2.20±0.24)、(1.56±0.17)分]低于病毒组[(1.32±0.12)、(3.0±0.25)、(2.04±0.17)分,t值分别为3.793、5.1645、4.457,P均<0.01].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后第4、8、21天,治疗组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蛋白表达(0.776±0.017、0.751±0.018、0.689±0.034)明显低于病毒组(1.052±0.015、0.952±0.019、0.907±0.025,t值分别为3.391、6.716、2.750,P均<0.01或<0.05).结论 FDP能下调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蛋白表达,FDP可能通过改变NADPH酶的表达对心肌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GC-A)为心钠素(ANP)和脑钠素(BNP)的共有受体,ANP和BNP通过与GC-A结合引起利尿、利钠及扩血管作用,并可抑制肾素和醛固酮分泌,GC-A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对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基因敲除(GC-A-KO)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12周龄GC-A-KO雄性小鼠21只分成对照组(n=7)、依普利酮组[e-KO组,n=7,100 mg/(kg·d)×4周]和肼苯哒嗪组[h-KO组,n=7,10 mg/(kg·d)×4周],另有野生型(WT)小鼠7只用于测定血压、心率及组织学分析.小鼠于16周龄时处死,计算心脏与体质量比值(HW/BW);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室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在心肌组织表达.结果 依普利酮组和肼苯哒嗪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3.2±4.2)和(99.6±6.2)vs(130.6±9.2)mm Hg,P均<0.01];依普利酮组的HW/BW为(4.7±0.3)mg/g低于对照组(5.9±0.5)mg/g(P<0.05),而肼苯哒嗪组HW/BW为(6.8±0.3)mg/g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普利酮组的CVF、PVCA及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的表达下降(P<0.01、0.05和0.05),纤维化程度减轻;肼苯哒嗪组尽管血压下降程度与依普利酮组相似,但CVF、PVCA及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的表达均增加(P均<0.05),纤维化程度加重.结论 依普利酮可独立于血压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d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较正常组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5),以感染后第14d最明显,直到感染后35d仍未见恢复.结论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