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通过不可逆地结合于P2Y12受体血小板上,从而减少了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虽然氯吡格雷疗效显著,但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了解可能引起氯吡格雷个体差异的因素从而提高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现,是目前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影响氯吡格雷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基因多态性,旨为氯吡格雷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疗效良好的抗血小板处方药,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血管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受多种因素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最重要的内部因素,合并用药是主要临床因素之一。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或合并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后,发生不良预后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氯吡格雷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春光  任淑珍 《安徽医药》2016,20(10):1817-1822
氯吡格雷是一种临床疗效良好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血管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受多种因素影响,而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其最重要的内部因素,合并用药是其主要临床因素之一。该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或合并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后,发生不良预后是否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对氯吡格雷在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一定的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婉 《海峡药学》2012,(12):255-25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服用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服用氯吡格雷的ACS患者不同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发生率为24.88%,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P<0.01)。结论造成氯吡格雷低反应发生的原因有临床因素、遗传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要坚持个体化给药原则,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推广新型ADP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脉管复康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两药联合组,各50例.氯吡格雷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两药联合组采用脉管复康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型抗血小板凝集药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及它们与原有抗血小板聚集药氯吡格雷的异同及克服氯吡格雷抵抗作用进行综述。方法参阅最新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阐述新药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的研发思路及作用特点,比较它们与原有抗血小板聚集药氯吡格雷的异同,论述其克服氯吡格雷抵抗的作用机制所在。结果相对于氯吡格雷,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更加强力有效,并可明显降低甚至避免氯吡格雷抵抗事件的发生。结论国际知名制药公司对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的研发理念可带给我们新启示,这些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代谢型、联用药物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连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共7d.检测患者CYP2C19各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以1年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 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15例,中间代谢型39例,强代谢型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在弱代谢型较中间代谢型高,中间代谢型较强代谢型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可明显减少卒中复发事件(P<0.05).结论 采用基因分型法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疗效,指导临床个体化给药.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血栓事件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然而由于个体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反应性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后存在抵抗现象而发生临床血栓事件。目前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就转运体、药物代谢酶和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药动学、药效学和临床事件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的药理学特性与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 ,对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 (ADR)、药物相互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与结论 :由于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的结构类似 ,作用模式类似 ,因此它们存在类似的药理作用和ADR。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 ,能有效预防患血管疾病者的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但在使用时一定要警惕其严重ADR。  相似文献   

10.
王焱  程鹏  王大同  张忠文  程言博 《安徽医药》2021,25(8):1577-1581
目的 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病人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1―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5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病人,并且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7~10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其血小板抑制率.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结果 NICE病人,34例(20.6%)发生氯吡格雷抵抗.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hs-CRP(OR1.143,95%CI:1.024~1.276;P=0.017)、PLR(OR1.014,95%CI:1.005~1.022;P=0.002)、Hcy(OR1.12795%CI:1.046~1.215;P=0.002)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hs-CRP、PLR、Hcy是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病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