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关元、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对41名训练期间运动员进行穴位埋线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训练相关情况及血睾酮、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运动员睡眠质量、晨起精神、饮食情况、训练欲望、训练体能、训练质量、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等训练相关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睾酮和血红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睾酮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压与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7周制作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穴位埋线组采用"内关"心俞"足三里"埋线治疗2次,卡托普利组采用卡托普利混悬液每天灌胃1次。治疗7周后无创检测大鼠的血压、心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造模后14周,模型组的血压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穴位埋线、卡托普利治疗7周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②造模后14周,模型组心率有所增快(P<0.05),穴位埋线、卡托普利治疗后均可减慢大鼠的心率(P<0.01)。③造模后14周模型组LVE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穴位埋线可提高大鼠的LVEF(P<0.05),增强左室射血功能,卡托普利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压力超负荷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有降低血压、减缓心率、提高LVEF的作用,可缓解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为主干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斌  陈仁年 《中国针灸》2012,32(5):390-394
目的:观察以健脾益肾法组方穴位埋线治疗为主干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穴位埋线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双侧脾俞、足三里、肾俞、胰俞为主穴予穴位埋线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中医症候总积分和监控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尿素氮和血肌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1),穴位埋线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优于常规治疗组的63.3%(19/30,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01),尿素氮和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不仅能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而且还能改善中医症候,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方对重竞技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性肌肉疲劳酸痛症的影响,为健脾益气方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冬训中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后出现肌肉疲劳和酸痛的时段,将浙江省重竞技对抗性项目50例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给予口服健脾益气方,对照组25例给予相同剂型安慰剂,观察两组运动员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皮质醇(C)、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运动员有12例出现了运动性肌肉疲劳酸痛症,而实验组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员通过3周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Hb显著下降(P<0.01),血清T明显下降(P<0.05),而BUN明显上升(P<0.01或P<0.05),提示已出现疲劳症状;CK显著上升(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气方能防止重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运动性肌肉疲劳酸痛症的发生,可明显降低CK水平.  相似文献   

5.
沈彦喜  范刚启 《江苏中医药》2021,53(1):56-58,59
目的:比较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与排针平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平刺穴位埋线组、直刺穴位埋线组、排针平刺组,每组30例。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排针平刺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与入组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指数及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及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首次治疗后排针平刺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直刺穴位埋线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愈显率为83.3%、80.0%,明显高于排针平刺组的56.7%(P<0.05)。结论: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和排针平刺均能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其中直刺穴位埋线能显著减轻颅周肌肉压痛,排针平刺能快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4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72例,脱落3例,剔除1例)和假埋线组(72例,脱落6例,剔除3例)。两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穴位埋线组于天枢、中脘、肝俞、水道等穴采用PGLA线进行埋线;假埋线组,取穴及操作同穴位埋线组,但不埋入线体。两组均2周1次,连续治疗12周,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肥胖程度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脂肪百分率(F%)];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细胞因子指标[脂联素、瘦素(LP)、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除假埋线组WC、WHR外,两组BMI、WC、WHR和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均低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除假埋线组FBG、LP和Vaspin外,两组FBG、FINS、HOMA-IR、LP和Vaspin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脂联素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治疗前及假埋线组降低(P<0.01)。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7%(61/68),高于假埋线组的19.0%(12/63,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GLA线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减轻患者肥胖程度,调节糖代谢和脂肪细胞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促炎性因子表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稽延期海洛因依赖者3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CG)和穴位埋线组(TG),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通过强制隔离戒毒所日常基本管教项目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穴位埋线组每2周进行穴位埋线治疗1次。采用高通量16SrDNA测序技术检测两组之间的差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对照组与穴位埋线组干预前后躯体症状、情绪症状、渴求症状和睡眠障碍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穴位埋线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hao、sobs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OTU数目和simpson指数高于治疗前穴位埋线组和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组放线菌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变形菌门(P<0.01)相对丰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穴位埋线组瘤胃球菌相对丰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双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进行埋线治疗干预后,观察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的变化及检测血清脂联素及其受体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埋线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于正常组(P<0.01,P<0.05)。雌雄埋线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差值的比较,其结果显示雄性大鼠减肥疗效优于雌性(P<0.01)。对照组、埋线组大鼠血清ADP、AdipoR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AdipoR2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经埋线治疗后,肥胖大鼠血清ADP、AdipoR1的含量升高(P<0.01,P<0.05),而AdipoR2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穴位埋线对肥胖机体脂联素及其受体水平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埋线疗法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4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72例,脱落3例,剔除1例)和假埋线组(72例,脱落6例,剔除3例)。两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穴位埋线组于天枢、中脘、肝俞、水道等穴采用PGLA线进行埋线;假埋线组,取穴及操作同穴位埋线组,但不埋入线体。两组均2周1次,连续治疗12周,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肥胖程度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脂肪百分率(F%)];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细胞因子指标[脂联素、瘦素(LP)、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除假埋线组WC、WHR外,两组BMI、WC、WHR和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均低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除假埋线组FBG、LP和Vaspin外,两组FBG、FINS、HOMA-IR、LP和Vaspin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脂联素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治疗前及假埋线组降低(P<0.01)。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7%(61/68),高于假埋线组的19.0%(12/63,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GLA线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减轻患者肥胖程度,调节糖代谢和脂肪细胞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促炎性因子表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新鲁运"系列纯中药,采用"男女分治"的原则,以期更有效地防止运动员低血睾酮症及运动性贫血症的发生.方法:将山东省田径队男女运动员随机分为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服用"长白景仙灵口服液"的阳性对照组和服用"新鲁运"系列中药的实验组,实验开始及服药30 d后、服药60 d后分别进行相关生化测试.结果:"新鲁运"系列中药较"长白景仙灵口服液"能够更加持久、有效地升高运动员血清睾酮及血红蛋白水平.结论:"新鲁运"系列中药能有效防止运动训练造成的血清睾酮及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从而提高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预处理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及脑电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西药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青霉素钠造成癫痫大鼠模型。埋线组大鼠在造模前第1、4、7天"印堂"透"百会"、"长强"穴埋线;西药组大鼠丙戊酸钠灌胃,每日1次,连续7d。观察发作潜伏期及发作程度,及脑电电压和脑电频率。结果:治疗后埋线组、西药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1),发作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脑电电压低于模型组(P0.01),脑电频率高于模型组(P0.01);埋线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预处理可使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程度减轻,使癫痫痫性放电幅度降低,调节脑电频率,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疗效与口服丙戊酸钠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针灸》2009,29(9):70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埋线对心脾两虚型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效应.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电针穴取中脘、下脘、关元、天枢等,穴位埋线穴取中脘、天枢、气海等;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HAMD)评估,并与正常组35例对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9% vs 84.4%,P<0.05);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腰围、WHR、HAMD、HAMA和PSQ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评分都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存在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精神心理异常,电针配合穴位埋线在有效减肥的同时可提高睡眠质量和调整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埋线组选取肾俞、子宫、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西药组每天口服己烯雌酚片,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及β-内啡肽的影响.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埋线组优于西药组(P<0.05);埋线组β-内啡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同时FSH降低,E_2水平升高,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对内源性阿片肽类递质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模型,观察穴位埋线对其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美沙酮组、埋线组。用累进固定比率程序建立大鼠海洛因依赖模型,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血清睾酮含量及睾丸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正常组、埋线组血清睾酮含量及右侧睾丸脏器指数较美沙酮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更好地恢复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及睾丸脏器指数。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庆霞  王少松  谢有良 《中医杂志》2011,22(21):1849-185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72例,埋线组给予天枢、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周埋线1次,共治疗8周;针刺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每天1次,连续5天,休息2天,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94.44%,针刺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埋线组各项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较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阴道筛查出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自然10、12、14、16月龄组,逆灸12、14、16月龄组和逆针12、14、16月龄组。另选3.5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6只为年轻对照组。逆灸、逆针各组从大鼠10月龄开始,每周灸或针"关元"穴2次,共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原位杂交法检测HSP70 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更年期大鼠随着月龄的增长脾脏HSP70及HSP70 mRNA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血清IL-2含量波动性降低,TNF-α含量先降后升。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灸、逆针各月龄组HSP70及HSP70 mRNA表达和IL-2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逆灸、逆针12月龄组HSP70及HSP70 mRNA,逆灸14、16月龄组HSP70,逆针14月龄组HSP70 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2含量逆灸14月龄组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逆灸、逆针12月龄组均明显升高(P<0.01),逆灸16月龄组明显降低(P<0.05)。同月龄逆灸、逆针组相比,逆针12月龄组HSP70 mRNA显著升高(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调整更年期免疫功能紊乱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脾脏组织细胞HSP70及其基因的表达,启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调节血清免疫因子IL-2、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plus medicine and simple medicine were respectively used for treatment of 100 cases with bronchitis and asthm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s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catgut implantation atacupoint plus medicine and simple medicine were 87%, 99% and 85%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plus medicine was the best as comparedwith other two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复方对大强度训练女性运动员血清睾酮(T)及皮质醇(Cor)的影响。方法:将20名女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补肾复方),大强度训练1个月。实验前后测定血红蛋白(Hb)、T、Cor和T/C比值。结果:试验后,中药组T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同自身实验前比较,对照组H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T显著提高(P<0.01)、Cor明显增高(P<0.05)。结论:补肾复方具有提高大强度训练女运动员身体机能及维持T/C比值相对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在大负荷专项训练期铁人三项运动员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对照法。6名男运动员和15名女运动员随机平均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按照对比实验设计,实验1组给服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实验2组每日给予营养品铁红强;对照组给予淀粉胶囊安慰剂。结果:(1)血红蛋白(HB)浓度:实验2组在实验4周时,HB明显升高(P<0.05),而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铁蛋白:实验2周时,实验1组与实验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而且,实验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4周时,实验1组、实验2组铁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P<0.05)。(2)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对照组实验4周的SOD浓度明显高于实验0周(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都是明显低于实验0周水平,而且实验2组的这种明显差异从实验2周就开始出现。两个实验组在实验最后时的SOD浓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最大摄氧量和无氧功。实验2组和对照组最大摄氧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前后有显著增加(P<0.05),提示,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对提高最大摄氧能力有促进作用;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实验1组和实验2组在4周时都高于实验0周的对应结果(P<0.05);总功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1组第4周的总功率都高于实验前(P<0.05),而且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1组药物的服用对运动过程中有氧能力的降低有延缓作用。结论: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与铁红强都能提高铁蛋白的浓度,增强有氧耐力,效果较明显;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与铁红强服用导致了SOD浓度都明显降低;铁红强能够降低MDA浓度;两种药物对提高最大摄氧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效果要好于铁红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