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20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嘉组(n=107)和波立维组(n=98)。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顿服氯吡格雷600mg,以后每日75mg,共服用12个月(药物涂层支架DES)。评价PCI术后12个月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晚期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出血事件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及皮下出血以及冠脉再狭窄率,并观察术前、术后的粒细胞、血小板数量。结果12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冠脉再狭窄率、出血并发症以及粒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0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嘉组(n=49)和波立维组(n=58).评价PCI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冠脉再狭窄率,并观察术前、术后的粒细胞、血小板数量以及各种出血并发症.结果 6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MACE、冠脉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除泰嘉致较多胃肠道反应外,出血并发症以及粒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PCI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0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嘉组(n=49)和波立维组(n=58)。评价PCI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冠脉再狭窄率,并观察术前、术后的粒细胞、血小板数量以及各种出血并发症。结果6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MACE、冠脉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除泰嘉致较多胃肠道反应外,出血并发症以及粒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后接受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治疗的患者57例(泰嘉组),接受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的患者65例(波立维组).评价术后9个月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1.4%,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和2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进口氯吡格雷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以进口氯吡格雷为对照,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术前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mg,并立即口服泰嘉300mg或波立维300mg,以后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和泰嘉或波立维75mg,维持至少12个月。观察两组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费用相对低廉,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进口氯吡格雷相似,可以做为波立维的替代用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132例,随机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组,n=64)及B组(进口氯吡格雷组,n=68)。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卒中发生率。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因不良反应停药率。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A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l、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6%、1.6%、0%)与B组(分别为1.5%、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1%,与B组1.5%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84)。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均可有效地减少PCI术后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2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岁)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PCI术后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6个月,之后观察组继续服用2种药物,而对照组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PCI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及出血情况.结果 2组患者PCI术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PCI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能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及经济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进口氯吡格雷,研究组采取国产氯吡格雷,两组均服用12个月。统计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12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相近;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3%)与对照组(10.26%、5.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较少,但国产氯吡格雷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成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泰嘉组和波利维组分别给予泰嘉和波利维治疗,剂量相同,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最长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UA疗效相当,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程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均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及氯吡格雷片持续治疗12个月,随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继续应用两种药物,阿司匹林组仅服用阿司匹林,随访观察6个月,分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程至18个月安全、有效,可减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出血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在PCI中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医生和患者在临床上选择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3月~2010年3月住院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两组,即泰嘉组和波立维组,其他治疗相同.分别观察住院期间、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血液中血栓素B2的变化及所用费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费用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组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方面基本相同,国产氯吡格雷组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进口氯吡格雷组.  相似文献   

12.
姚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28-129
目的探讨国产或进口氯吡格雷对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24例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24例。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硝酸盐制剂、他汀类药、低分子肝素等,国产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国产氯吡格雷首剂300mg,以后每次75mg,每日1次,维持1个月。进口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进口氯吡格雷300mg,以后每次75mg,每日1次,维持1个月。治疗1个月后,治疗前及1个月后血常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聚集率(PAG)、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出血、皮疹和腹泻等)的发生率。结果国产氯吡格雷组与进口氯吡格雷组在胸痛症状改善,心电图ST-T的改变,心肌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及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PAG变化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在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短期疗效肯定、应用安全并且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二科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观察,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7例、非出血组177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OR值分别为1.527、1.908、2.246、1.80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ACS.  相似文献   

14.
阮家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66-67,70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疗效对比。方法将13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西洛他唑三联组,双联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12个月),三联组患者在双联用药基础上再加用西洛他唑100 mg/d(6个月),随访对比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双联组对比,三联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明显降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联组最小腔内径(MLD)和晚期管腔丢失与双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可进一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晚期管腔丢失减少,再狭窄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增加服用西洛他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血栓弹力图(TEG)的测定结果,将入选的112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分为双联药物组57例与三联药物组55例,随访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时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三联药物组与双联药物组患者相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增加服用西洛他唑,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替代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干预组,在2015年1月之前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继续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主要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 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_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岳黎明  畅辉 《当代医学》2011,17(24):95-96
目的回顾分析PCI术后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在预防消化道出血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行PCI治疗术后6~12个月内持续服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的110名患者,根据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的同时有无联合使用PPI的情况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发生率和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期间,A组中无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有25例在随访期间由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心血管事件发生3例,包括2例支架内血栓,1例脑卒中,B组中有32例新发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7例有粪潜血阳性,无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5例,其中3例新发心梗,1例脑卒中,1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结论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不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易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与直接急诊PCI,评价易化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PCI患者分为易化PCI治疗及直接PCI治疗,前者于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及尿激酶治疗,后者术前仅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术中“罪犯”血管开通率,术后30天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易化PCI治疗与直接PCI治疗比较,术中“罪犯”血管开通率、30天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合药物易化急诊PCI治疗虽然能提高术后血流TIMl分级,但不能有效减少术后30天MACE发生率,且出血事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学》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