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昆  李成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99-101,10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静脉注射与罗哌卡因复合对颈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罗哌卡因颈丛阻滞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在颈丛阻滞前2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A组和B组同时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μkg和舒芬太尼0.1μg/kg,C组阻滞液中含有舒芬太尼0.1μg/k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静脉注射相应的阿片类药物。结果三组患者术中知晓、麻醉满意度和术后镇痛需要相似。结论用于改善颈丛阻滞的效果,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注射有相似的效果.与罗哌卡因复合应用并不比静脉注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辅助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例40例,随机分成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氟哌利多与芬太尼组)各20例。对行颈丛阻滞观察麻醉前(T0)、阻滞后5min(T1)、切皮时(T2)、分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3)、切除甲状腺时(T4)、术毕(T5)各时间段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A组的BP、HR、SpO2基本稳定,B组与A组比较,分离甲状腺及切除甲状腺时BP、HR升高明显(P〈0.05);术中VSA评分两组比较,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85岁及以上择期行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给予7.5mgO.5%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B组50例给予7.5mg0.5%罗哌卡因+2.5μg舒芬太尼;C组50例给予7.5mg0.5%罗哌卡因+3.5μg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腰麻后的副反应。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三组麻醉后的MAP值、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疗效方面,B、C组明显优于A组(P〈O.05),但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麻后副反应中,除C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O.05),其余副作用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01(e〉0.05)。结论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高龄患者手术,其中以7.5mg0.5%罗哌卡因复合2.5μg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最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C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用量,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全麻药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不仅减少全麻药用量,而且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少,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拟行下腹部、盆腔手术患者ASAI-II级,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0.894%罗哌卡因组(A组。n=80),0.894%罗哌卡因+10μg舒芬太尼组(B组,n=80),0.75%罗哌卡因+25μg舒芬太尼组(c组,n=80),并进行感觉阻滞评定,Bromage评分(modified bromagescore,MBS)及镇静程度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与单纯罗哌卡因组相比,复合舒芬太尼的罗哌卡因组,在麻醉后,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均缩短,麻醉维持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明显改善术中麻醉效果,提高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舒适性。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应,且无明显的副作用,从而为临床上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复合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分别使用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各30ml,行双侧颈丛阻滞(两点法即C3,C4深丛浅丛)。评价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血管药物情况。结果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R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使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轻微,心脏的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在颈丛阻滞麻醉中更具可选性。  相似文献   

8.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田国锐  夏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57-176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剖宫产产妇80例,ASA Ⅰ~Ⅱ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各27例,C组26例。麻醉药,A组0.5%盐酸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 μg;B组0.5%盐酸罗哌卡因11.25 mg+舒芬太尼5 μg;C组0.5%盐酸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5 μg。结果3组产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达T8及以上的比例及阻滞平面达T8以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中使用升压药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P < 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盐酸罗哌卡因的适宜剂量为11.25 mg,可以满足剖宫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注艾司洛尔对乳腺癌根治术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80例血压正常,随机分为A、B、c、D4组。另外40例为术前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E、F2组。选择A组和E组分别为对照组,不使用。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B组分离皮瓣时于皮下注射2ug·ml-1的。肾上腺素80ml,C组在皮下注射80ml的肾上腺素的同时静脉输注1%的艾司洛尔1mg·kg-1,D组和F组只在切皮时静脉输注l%的艾司洛尔1mg·kg-1,不使用肾上腺素。监测并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在病房的血压、心率,视为基础值(T0),并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T2)、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时(T3)(不使用组记录切皮时)、注射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或切皮5min后(T4)、10min后(T5)、15min后(T6)、1h后(T7)的数值。结果:B组血压、心率(T4—T6)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血压、心率(T4~T6)较B组明显降低(P〈0.05);D组与A组(T3~T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血压、心率(T4-L)较E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乳腺癌根治术分离皮瓣时,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以显著抑制肾上腺素所致血压、心率上升,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对心血管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全麻苏醒期寒战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在苏醒期发生寒战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例。寒战发生后,A组给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B组给予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C组给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D组为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观察并记录干预前(T1)、干预后5min(T2)和15min(T3)患者的寒战级别,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等)和返回病房后2h内寒战复发率,以及核心温度(鼓膜温度)的变化。结果:T1时点四组患者寒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T2时点A、B、C组寒战等级低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C组寒战疗效更好(P<0.05);T3时点A、B、C组疗效优于D组(P<0.05);A、B、C三组间比较C组疗效最佳(P<0.05)。四组患者各个时间点鼓膜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返回病房后2h内寒战复发率C组明显低于A、B、D组(P<0.05);B、C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加曲马多,对治疗全麻苏醒期寒战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寒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熊添  樊宏  张晖 《当代医学》2014,(9):25-2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5组,A组(对照组)、B组(艾司洛尔05mg/kg)、C组(艾司洛尔10mg/kg)、D组(艾司洛尔15mg/kg)和E组(艾司洛尔20mg/kg)。插管前30s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艾司洛尔05mg/kg,10mg/kg,15mg/kg,20mg/kg。记录患者给药前、插管时、插管后1、3、5、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出相应的脉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A组插管时SBP、DBP、HR、RPP及插管后1rainDBP、HR、RP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B组插管时DBP、HR、RP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SBP、HR、RPP显著低于A组(p〈0.01);C、D、E3组插管时SBP、DBP、HR、RPP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插管后1rainSBP,HR,RPP显著低于A组(P〈0.01);插管后3minC、D两组SBP,D、E两组HR,C、D、E3组RPP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插管后3~10minHR、RPP,E组插管时及插管后1~10minHR、RPP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但E组有5例用药后发生心动过缓。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5mg/kg对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预防效果较好,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副作用发生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并于术后接受PCIA的中老年(年龄≥45岁)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手术切皮前15min、术中关胸后即刻分别给予安慰剂20ml,术后镇痛泵中给予(舒芬太尼100μg+雷莫斯琼0.9mg)/100ml;B组:手术切皮前15min给以安慰剂20ml,术中关胸后即刻给予氟比洛芬酯2mg/kg,术后镇痛泵中给予(舒芬太尼100μg+雷莫斯琼0.9mg)/100ml;C组:手术切皮前15min、术中关胸后即刻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术后镇痛泵中给予(舒芬太尼100μg+雷莫斯琼0.9mg)/100ml;D组:术中给药方法同C组,术后镇痛泵中给予(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200mg+雷莫斯琼0.9mg)/100ml。除D组外,其余各组术后镇痛泵药袋中均加入脂肪乳20ml作为安慰剂。各组PCIA泵的设置均为背景量2ml/h,单次负荷量1ml,锁定时间20min。观察各组术后即刻(10h)、4h、8h、24h的疼痛程度及PCIA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质量、舒芬太尼用量、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给药后2h、4h、8h、24h采取静脉血行血栓弹力图(TEG)测定凝血功能变化,并记录术前与术后24h肾功能数值。结果 A组、B组术后舒芬太尼总量明显多于D组(P〈0.05)。各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镇痛质量明显优于A组,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给药前后不同时点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呕吐发生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发生率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患者胸科手术术后镇痛可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且不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其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临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序贯法测定氟比洛芬酯(FA)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时不同给药方法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取8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氟比洛芬酯(A)组:停用瑞芬前5min,静滴FA;超前镇痛(B)组:诱导前5min静滴FA50mg,停用瑞芬前5min再静滴FA;复合(C)组:停用瑞芬前5min静滴芬太尼2μg/kg和FA;混合(D)组:诱导前5min静滴FA50mg,停用瑞芬前5min静滴芬太尼2μg/kg和FA。采用序贯试验法,梯度为0.2mg/kg。计算各组ED50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FA的ED50:A组为1.44mg/kg,B组为0.79mg/kg,C组为0.58mg/kg,D组为0.42mg/kg。95%CIA~D组分别为1.34~1.56mg/kg、0.64~0.98mg/kg、0.44~0.76mg/kg和0.36~0.49mg/kg。结论:超前镇痛、复合芬太尼的平衡镇痛,可降低FA的ED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esmolol,ESM)和(或)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10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4例,A组为ESM组,B组为ESM+芬太尼组,C组为芬太尼组。插管前A、B组给予ESM 2 mg/kg,B、C组给予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计算HR和SBP乘积(RPP)值。结果:插管后1、3、5 min,B组SBP、DBP及RPP降低(P<0.05~P<0.01),A、B两组心率均低于C组(P<0.01)。结论:ESM 2 mg/kg可在一定程度下缓解暂时的循环反应,而合用芬太尼2μg/kg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人流术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先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0 mg/kg,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1 mg/kg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结果: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05)。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1)。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术毕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受术者满意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V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时间应用氟比洛酚酯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选择ASA-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术患者60例,随机分4组,每组15例,随机均分为术前30min应用氟比洛酚酯组(A组)、术前15min应用氟比洛酚酯组(B组)、术前5min应用氟比洛酚酯组(C组)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4组患者术后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于术后4h,8h,16,24h,48h随访病人,观察病人疼痛情况并进行相应的VSA评分,记录首次应用PCEA时间、镇痛药累积用量。结果:A,B,C三组患者术后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均低于D组(P〈0.05),A,B,C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B组患者的VAS评分曲线较为平稳。A,B,C三组患者术后首次要求PCEA时间均晚于D组(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三组术后镇痛药用量均小于D组(P〈0.05),其中B组患者患者用量最少(P〈0.05)。结论:术前15min应用氟比洛芬醋静脉注射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有最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