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症的控制仍是临床工作主要的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phospholysine phosphohistidine inorganic pyrophosphate phosphatase, LHPP)在抑制肿瘤细胞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诱导细胞凋亡等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已有1例研究使用iDPP质粒输送LHPP质粒治疗肿瘤且取得成功。在本综述中,重点介绍LHP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重要的机制,为人类癌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LHPP可能会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主要在造血细胞和上皮细胞中表达,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JAK/STAT、PI3K-AKT等的负向调节因子.SHP-1在抑制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及SHP-1基因突变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SHP-1在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发生、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表型转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肥胖小鼠和TIPE2敲除小鼠(KO)及其各自对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中TIP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TIPE2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的腹腔巨噬细胞及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 给予脂多糖(100 ng/mL)或IL-4(20 ng/mL)刺激6 h, 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TIPE2、iNOS、MCP-1、CD206和Arg-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肥胖小鼠中, TIPE2表达下调, 促炎因子iNOS和MCP-1表达升高, 抑炎因子CD206和Arg-1表达降低。脂多糖降低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IPE2的表达, 诱导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表型)标志物iNOS和MCP-1表达升高, 降低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灌胃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肠道炎症和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 取IL-10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和未作基因敲除的背景鼠分为4组: 对照组(野生组WT)、加植物乳杆菌组(WT+LP)、IL-10基因敲除模型组(KO)、模型加植物乳杆菌组(KO+LP).4 wk开始对照组和KO组每日予PBS灌胃,WT+LP和KO+LP组予溶于PBS的LP灌胃,持续4-8 wk结束.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结肠行炎症评分和电镜亚显微结构观察,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归巢相关分子MAdCAM-1、ICAM-1、α4β7及CD3的表达.结果: 8 w k 后K O小鼠1 0 0%发生肠道炎症,且其CD3及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WT组均明显增高(mRNA: t = 39.42,8.83,25.53,45.78,均P<0.01;CD3、ICAM-1、MAdCAM-1蛋白: t = 19.04,29.57,12.29,均P<0.01).予以益生菌LP灌胃后,KO+LP组小鼠CD3及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KO组均明显降低(mRNA: t = 20.34;4.95;14.21;22.31,均P<0.01;CD3、ICAM-1、MAdCAM-1蛋白: t = 6.82,14.10,7.03,均P<0.01);WT+L P组小鼠CD3及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AM-1的mRNA较WT组均明显降低( t = 9.33,10.55,7.75,6.69,均P<0.01),而WT+LP组小鼠CD3及黏附分子ICAM-1和MAd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 植物乳杆菌能下调黏附分子在IL-10基因敲除结肠炎小鼠中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炎症状态,缓解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使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印迹,检测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受体(LGR8)在野生型(Wt)及Insl3基因敲除鼠(K0)睾丸表达情况.取胚胎18天(E18)和出生后(P)1、3、7、14、17、20、23、51和90天Wt及KO鼠睾丸及Wt小鼠精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GR8表达.LGR8蛋白在所有年龄段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均为Wt着色强于KO鼠(均P<0.05).LGR8蛋白在小鼠睾丸的表达随年龄变化;除了在出生1天的Wt小鼠睾丸精细胞上强表达外,主要表达在青春期后、成熟的精细胞上及精子的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GRK)对β-肾上腺素受体(β-AR)诱导的心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体质量2028 g)分为野生对照组(WT:SPF级C57BL/6小鼠,作为阳性对照)、GRK2,3,5,6基因敲除组(GRK2KO、GRK3KO、GRK5KO、GRK6KO)和β1、2-AR突变组[GRK(-):β-AR缺乏GRK磷酸化位点,作为阴性对照]。各组小鼠分别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ISO)刺激或等量生理盐水2周,断颈处死动物,切取左心室并剥离粘连组织,经液态氮处理后贮存于-80℃。Western blot用于检测有活性的CaMKⅡ(p-CaMKⅡThr286/T-CaMKⅡ)的表达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心肌匀浆CaMKⅡ活性;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组织学变化。结果给予ISO刺激后,与阳性对照WT小鼠变化相同,GRK2KO,GRK3KO和GRK6KO小鼠心肌组织中p-CaMK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ISO刺激与非刺激小鼠比较,均为P<0.05),而GRK5KO与阴性对照GRK(-)小鼠变化相同,ISO刺激组与非刺激组相比心肌组织中p-CaMKⅡ表达无明显增加;ELISA检测也发现,ISO刺激后WT及GRK2KO,GRK3KO,GRK6KO小鼠心肌组织匀浆的CaMKⅡ活性显著增加(ISO刺激与非刺激小鼠比较,均为P<0.05),而GRK5KO及GRK(-)小鼠ISO的CaMKⅡ活性无明显增加。HE染色发现,WT小鼠ISO刺激与非刺激组相比心肌横截面积明显增大[(1388.2±270.3)μm2比(825.5±414.9)μm2,P<0.05],GRK5KO小鼠ISO刺激组与非刺激组比较,心肌横截面积无明显差异[(837.1±112.8)μm2比(883.5±235.9)μm2,P>0.05]。结论 GRK5对β-AR诱导的CaMKⅡ激活是必要的;GRK5基因敲除可能通过引起CaMKⅡ表达改变而改善β-AR持久兴奋诱导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PARα缺乏对ArKO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WT组、ArKO组、PPARαKO组、ArKO/PPARαKO组,采用QRT-PCR法分析Gluk、PEPCK、G6pase、GLUT2、Pyrk五种基因在四组小鼠肝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5月龄时,与WT组比较,其余三组小鼠体重均不同程度增加,且肝脂肪变性程度亦较WT组严重,ArKO/PPARαKO组肝脂肪变性程度最严重。Gluk、PEPCK和G6pase在后三组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WT组,且ArKO/PPARαKO组均较ArKO组显著增高(P<0.05)。Gluk表达水平在ArKO组和PPARαKO组无明显差异(P>0.05);PEPCK表达水平在PPARαKO组较ArKO组明显增高(P<0.01);G6pase表达水平在ArKO组较PPARαKO组增高(P<0.05)。然而,在四组实验小鼠中,GLUT2和Pyrk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雌激素缺乏的小鼠体内,肝细胞的脂质代谢受益于PPARα的调节;芳香化酶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缺乏PPARα可加重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敲除(KO)小鼠脑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的改变以及厄贝沙坦干预对该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10~11周龄ACE2KO(Ace2/y)小鼠每天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II(Ang II)1型(AT1)受体阻断剂厄贝沙坦(50mg/kg)或安慰剂治疗,为期2周。正常野生型(WT;Ace2+/y)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用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浆血管紧张素水平。结果:与正常WT对照小鼠相比,ACE2KO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1±0.16)比(0.54±0.16)]及血浆Ang-(1-7)水平[(55.6±7.5)pg/ml比(42.8±5.8)pg/ml]明显下调,伴有ERK1/2磷酸化[(1±0.28)比(1.79±0.29)]明显增加(P均<0.01),而经厄贝沙坦治疗后,ACE2KO小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0.88±0.13)及血浆Ang-(1-7)水平[(59.4±8.4)pg/ml]明显增加,伴有ERK1/2磷酸化水平(1.33±0.19)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ACE2基因缺失小鼠存在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下调及ERK1/2磷酸化增强,而AT1受体阻断剂厄贝沙坦干预在改善ACE2基因缺失小鼠Ang-(1-7)水平与海马BDNF表达的同时,可降低海马ERK磷酸化信号,提示AT1受体阻断具有一定的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C57BL/6小鼠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MGB1loxp/loxp/Alb-Cre^+/-为肝脏特异性敲除HMGB1基因(KO)的小鼠,同窝出生的HMGB1loxp/loxp/Alb-Cre^-/-,HMGB1loxp/WT/Alb-Cre^+/-和HMGB1loxp/WT/Alb-Cre^-/-为野生型(WT)小鼠。分别取6只出生12 d的雄性WT和KO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25 mg/kg。6个月后取肝组织HE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组小鼠肝癌发生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HMGB1蛋白的表达和胞内定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t=2.634,P=0.0225);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2,P=0.6932)。WT小鼠肝脏表面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类型为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WT小鼠肝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降低(t=8.521,P<0.001)。和WT小鼠瘤组织相比,KO小鼠瘤组织内HMGB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核呼吸因子1表达量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238、4.852,P值分别为0.0335、0.041),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降低(t=9.211,P<0.01);WT小鼠瘤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8.305,P=0.0142)。结论HMGB1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Klotho蛋白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所致C57BL/6小鼠黑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4组:野生型(WT)生理盐水(NS)对照(WT+NS)组,野生型MPTP(WT+MPTP)组,Klotho蛋白高表达型(KO)生理盐水对照组(KO+NS),Klotho蛋白高表达型MPTP组(KO+MPTP).WT+MPTP组和KO+MPTP组小鼠皮下注射MPTP(20 mg/kg),连用2 d制备帕金森病(PD)模型;WT+NS和KO+NS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HPLC)检测纹状体(Str)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结果 KO+MPTP组黑质致密带(SNc)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KO+NS组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而WT+MPTP组SNc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WT+NS组明显减少(P<0.01).KO+MPTP组小鼠Str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较KO+NS减少,但差异不显著,HVA含量的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WT+MPTP组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较WT+NS明显减少(P<0.01).结论 Klotho蛋白可以拮抗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因为Klotho蛋白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信号转导中其受体的基本辅助因子及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APP17 肽对糖尿病小鼠微管结构及tau 蛋白磷酸化有关酶类变化的影响。 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 肽对糖尿病小鼠进行保护。4周后,小鼠灌注固定。取各组小鼠的海马CA1 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行冰冻切片,做糖原合成激酶(GSK3)、细胞周期动态激酶(CDK5)、蛋白磷酸酶1(PP1)、蛋白磷酸酶2A(PP2A)、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微管结构出现明显的断裂或溶解现象,而用APP17 肽保护可使这种现象得到明显改善;(2)糖尿病小鼠海马内表达磷酸化tau 蛋白的两种蛋白激酶GSK3、CDK5 及表达脱tau 蛋白磷酸化的磷酸酯酶PP1、PP2A 均明显减少,用APP17 肽保护的糖尿病小鼠上述酶类表达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 糖尿病小鼠脑组织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降低。APP17 肽可能是一种能量代谢激动剂,通过保持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tau 蛋白的正常磷酸化而维护微管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分离出的1株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AIEC)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L-10 knockout, IL-10 KO)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IL-10 KO小鼠和野生(WT)小鼠各分为3组。野生型组:对照组(WT+PBS)、普通大肠杆菌组(WT+K-12)、AIEC组(WT+AIEC);IL-10基因敲除模型组:对照组(KO+PBS)、普通大肠杆菌菌组(KO+K-12)、AIEC组(KO+AIEC),对各组小鼠灌胃2周,同时喂养4周后取各组小鼠结肠,行炎症评分,RT-PCR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2 mRNA的表达。结果 KO+AIEC组小鼠发生的肠道炎症最重,其炎症水平较其他KO组明显升高(P0.05),其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如TNF-α、IFN-γ、IL-12也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AIEC能加重IL-10 KO小鼠结肠炎,使其与巨噬细胞和Th1细胞介导的相关炎症因子TNF-α、IFN-γ和IL-12水平上调。提示AIEC细菌感染是IBD发生肠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非依赖性全扫描采集(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蛋白组学技术鉴定多房棘球蚴病小鼠不同肝脏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其中可能与多房棘球蚴病致病相关的关键蛋白。方法 分离多房棘球蚴病青海田鼠体内原头节,用原头节感染雌性昆明小鼠(6~8周龄)进行造模。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注射约3 000个原头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培养1年后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另取实验组小鼠肝脏病灶组织(病灶组)、病旁组织(病旁组)及对照组小鼠正常肝脏组织(正常组)进行蛋白DIA定量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病灶组与正常组间检出1 02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671种上调蛋白、349种下调蛋白;在病旁组与正常组间检出495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327种上调蛋白、168种下调蛋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参与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脂肪酸降解等重要通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及PPAR信号通路与肝损伤相关,在这两条通路中共筛选出脂肪酸转运蛋白1(Fabp1)、肝衰竭与长链脂酰CoA合成酶(Acsl1)、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三羟酰辅酶A脱氢酶(Ehhadh)、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b(Acaa1b)等几种可能与多房棘球蚴病致病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蛋白在实验组小鼠体内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结论 多房棘球蚴病小鼠肝脏内有大量蛋白质差异表达,其中Fabp1、Acsl1、Acox1、Ehhadh及Acaa1b等蛋白可能与多房棘球蚴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对心肌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s 1,AdipoR1)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否是APN影响心肌AdipoR1表达的机制之一。方法:观察对象分为5组,其中野生型C57BL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和IR组,APN~(-/-)小鼠分为:APN~(-/-)组(KO组),APN~(-/-)+IR组(KIR组)和APN~(-/-)+IR+APN干预组(APN组)。IR组、KIR组、APN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诱导IR模型,其中APN组小鼠还给予重组APN腹腔注射。干预12周后取血,用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APN水平,并计算IR指数(HOMA-IR)。取小鼠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PCR法检测心肌AdipoR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KO组和IR组血清APN水平降低、心肌AdipoR1蛋白表达降低,IR组HOMA-IR水平升高。与KIR组比较,APN组血清APN水平升高、心肌AdipoR1蛋白升高、HOMA-IR水平降低。小鼠心肌AdipoR1与血清APN呈正相关,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结论:APN可上调心肌AdipoR1的表达。IR可导致心肌AdipoR1表达下调。APN可通过改善IR起到上调心肌AdipoR1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对C57BL/6小鼠黑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3组:野生型雄性小鼠(WT),Klotho基因过表达型(Tg)小鼠,Klotho基因敲除鼠(KO)各6只,行为学观察及体重测定,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KO小鼠与WT、Tg组小鼠相比体重明显降低(P<0.01).WT组小鼠与Tg组小鼠相比体重差别不显著(P>0.05);与WT小鼠相比KO组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上调而Tg组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下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lotho基因可影响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与WT组小鼠相比KO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上调而Tg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下调,可能是Klotho-FGF23共受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7n AchR 713TC突变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月龄敲除α7n AchR基因的APPSwe小鼠(APPa7KO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在AD小鼠海马注射突变型和野生型7nAchR cDNA,注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APPa7KO小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D小鼠tau(Thr231)表达。结果与注射野生型7nAchR cDNA小鼠相比,注射突变型7nAchR cDNA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小鼠海马tau(Thr23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结论α7n AchR 713TC突变加重了AD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和tau蛋白磷酸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蛋白磷酸2调节亚基B″家族α亚型(PPP2R3A)基因敲除小鼠,从分子水平及组织水平上研究PPP2R3A缺失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将Cas9 mRNA和两个靶向PPP2R3A第3外显子翻译起始密码子附近区域的单导向RNA微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鉴定后,基因PPP2R3A缺失型小鼠为KO组,野生型C57BL/6小鼠为WT组(雄性3只,雌性2只)。小鼠心脏组织经甲醛固定并制成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小鼠心脏组织总RNA和蛋白,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基因敲除小鼠的有效性和检测互作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F1代PPP2R3A杂合小鼠,PCR和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的基因型存在113 bp的缺失突变。与WT组相比,KO组心脏组织中PPP2R3A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参与心脏发育的G蛋白信号转导调控因子(RGS)19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PP2R3A蛋白表达受损引起了心脏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过表达DEPDC1B的质粒(oe-flagDEPDC1B)与对照质粒(oe-NC)转染至H22肝癌细胞系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lag和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lag抗体富集flag-DEPDC1B结合蛋白,通过质谱进行鉴定,并对免疫共沉淀物进行关键蛋白验证。在oe-flag-DEPDC1B转染细胞中加入p65抑制剂Helenali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将oe-flag-DEPDC1B和oe-NC转染细胞注射至C57/B6小鼠皮下,注射后2周开始监测小鼠肿瘤体积,注射后5周处死小鼠。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敲除小鼠和nNOS抑制剂,探讨nNOS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WT IR)、野生型缺血预处理组(WT IP)、野生型缺血预处理L-VNIO处理组(WT IP+ L-VNIO)、基因敲除鼠缺血再灌注组(KO IR)和基因敲除鼠缺血预处理组(KO IP).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h,缺血预处理组分别经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三个循环后,再缺血30 min再灌注3h,观察TUNEL染色和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观察Bax、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WT IR组相比,WT IP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降低,Bax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在KO IP组,与KO IR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活性显著增加,Bax和Fas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NOS在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