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收治2例NE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结果 2例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例1为前列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低分化腺癌,术后规律去势治疗,去势治疗8个月后出现严重持续肉眼血尿,最终死于晚期肿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为神经内分泌癌,予以EP方案化疗2周期后肿物较前稍增大,化疗效果欠佳。结论 NEPC临床罕见,起源不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预后较差。去势治疗提高了前列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及去势后NEPC的比例。NEPC确诊依靠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早期诊断并采取手术结合放化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未来从分子机制抑制、逆转NEPC或神经内分泌分化将成为重要的新型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高分级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3月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且Gleason评分≥8分的高分级前列腺癌患者67例,年龄61~83岁,平均(74.2±4.8)岁;穿刺前PSA 5.6~117.0ng/ml,平均(27.6±22.8)ng/ml;穿刺Gleason评分8分者35例(52.2%),9~10分者32例(47.8%);临床分期T2期42例(62.7%),T3期25例(37.3%),所有患者均接受I125前列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作为初始治疗,术后均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时间为6~12个月,为激素全阻断疗法。生化进展定义为PSA大于治疗后最低值2ng/ml,随访患者无生化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所有高分级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121个月,平均56.1个月。在随访过程中,33例(49.3%)高分级前列腺癌患者出现生化进展,平均生化进展时间为28.8个月;13例(19.4%)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其中7例(10.1%)患者因前列腺癌进展死亡。本组患者3年无生化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7%、94.9%和89.8%,5年无生化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2.6%、91.5%和83.1%。Gleason评分8分与9~10分的高分级前列腺癌患者经粒子植入治疗后的无生化进展生存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高分级前列腺癌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应注意Gleason评分≥9分患者,临床进展更为迅速,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寻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预测因子. 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前列腺癌患者820例,其中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64例,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并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3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间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4(3~135)个月.患者随访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50例.对364例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生存函数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 364例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98%(357/36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0(1~113)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39%、27%.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基线PSA>20 nglml(HR 2.279,95%CI 1.239~4.190)、临床分期(HR 6.879,95%CI 2.480~19.083)、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1 ng/ml(HR 6.838,95%CI 4.263~10.967)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5个月(HR 0.366,95%CI 0.236~0.570)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基线PSA、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住院部就诊的经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并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与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术前血清PSA10ng/ml、10~20ng/ml与20ng/ml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P=0.21);不同穿刺后Gleason评分,≤6、7与≥8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P=0.063);而不同病理T分期,T_(1a)~T_(2a)、T_(2b)与T_(2c)~T_(3b)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41)。同时通过对术前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病理T_2及T_3分期这4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果无论是总体部位还是前列腺体部,病理T_3期都是影响术后切缘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术前血清PSA值及穿刺后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无相关性,穿刺病理T分期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病理T_3期是影响术后切缘阳性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1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例,年龄40~79(61.1±7.9岁)岁。本组41例患者全部行手术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41例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接受化疗+放疗13例,单纯化疗11例,单纯放疗1例,剩余16例术后未做特殊治疗。患者随访6~61(24.0±13.6)个月,41例患者中22例存活,19例死亡。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39.02%、21.95%、7.32%、4.88%。接受单一手术治疗和术后综合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2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期和T_1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3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术后辅助化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少见,恶性程度高,外科手术与术后综合治疗相结合有望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同时发生的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癌(MPMN)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PMN患者资料。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浅表性膀胱癌行TURBT+TURP,8例浸润性膀胱癌合并早期前列腺癌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4例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2例肾癌合并晚期前列腺癌均行根治性肾切除+内分泌治疗。1例肾癌伴膀胱癌行肾癌根治+TURBT。1例肾癌合并浸润性膀胱癌行肾癌根治+根治性膀胱全切。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18例,前列腺癌18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癌1例。平均随访36(10~48)个月,12例平均生存23个月,8例无瘤生存。结论:泌尿男生殖系同时性MPMN易漏诊,早发现并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多瘤共存非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D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对DA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DAP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无症状,仅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排尿不畅伴尿频15例,其中反复血尿5例。2例后尿道肿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确诊,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确诊,18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和手术后确诊。4例接受内分泌治疗,17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17例病理证实为腺泡腺癌合并DAP,4例证实为纯DAP。切缘阳性10例,阳性率58.82%(10/17),神经侵犯5例,盆腔淋巴结阴性。1例患者内分泌治疗失败后行减瘤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4个月出现肺骨转移,未能接受化疗去世。所有患者随访8~80个月,术后生化复发2例,内分泌治疗控制。结论:DAP早期不易诊断,与前列腺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根治手术辅以内分泌治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确诊的36例高危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先行3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再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即刻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01±21) min,平均出血量为(240±122) ml,平均住院时间为(20.6±2.3) d,平均术后留置尿管和引流管时间分别为(14.8±3.8) d和(5.6±2.8) d,切缘阳性5例(13.9%),淋巴结阳性11例(30.6%),术后尿失禁2例,尿瘘1例,勃起功能障碍22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年尿控满意率为91.6%(33/36),术后1、2年生化复发率分别为25.0%(9/36)和38.9%(14/36)。结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安全、可行,但有较高的淋巴结阳性率和生化复发率,术后需要进一步治疗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预后不良的局部或全身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PSA值≥20ng/mL,Gleason评分≥8分,临床分期≥T2c),通过设计一新辅助化学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并实验应用研究,评价这一方案的疗效.方法 共计22例患者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学内分泌治疗.术前内分泌治疗方案为完全性雄激素阻滞.化疗方案为:21天的周期内第2天给予多西紫杉醇(70mg/m2)、第1~5天雌氮芥(280mg,1天3次),共化疗4个周期.结果 病人的特征,取平均值如下:年龄61岁(49~70岁),PSA值21.2 ng/mL(3.2~71.6 ng/mL),Gleason评分7分(6~9分).临床分期14例(64%)T3a-T3c,4例T2c(18%),3例T2b(14%),1例T1c(4%).化学内分泌治疗后的术前特征如下:PSA值0.21 ng/mL(0.05~0.6ng/mL),临床分期T1C(63.7%)14例,T2a(27.3%)6例,T3a(9%)2例.病理标本显示所有病人均查到肿瘤,器官受限14例(63.6%),标本受限16例(72.7%),累及精囊9例(40.9%),累及淋巴结者4例(18.15%).直至目前,平均23.6个月(12.1~54.7个月)的随访中,10例(45.4%)复发,PSA倍增时间平均1.5个月(0.4~34.3个月).复发病例中,8例(89%)累及周围组织器官.结论 新辅助化学内分泌疗法对于预后不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是有效的.其可以降低肿瘤分级.通过对复发病例研究表明,对于手术切缘阳性或被膜累及的患者应实施术后放疗或其他系统性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内分泌治疗(ADT)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停止ADT后性激素水平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37例局限性浸润或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长期行ADT,在停止ADT治疗后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定期检测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结果:ADT停止后18个月,所有患者LH均超过去势水平(1.1U/L),而仍有40.5%患者睾酮仍处于去势水平(50ng/dl)。ADT撤停后30个月,尽管LH水平正常,32.4%患者睾酮水平仍50ng/dl。多因素分析得出,ADT时间是唯一与睾酮恢复显著相关的变量。显著区分睾酮恢复50ng/dl的ADT时间阈值为60个月。根据ADT时间(60个月与≥60个月)建立分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无睾酮恢复的生存状况。ADT少于60个月患者无睾酮恢复的平均生存时间是15.7个月(95%CI 6.6~22.1个月),而ADT超过60个月患者无睾酮恢复的平均生存时间是30.1个月(95%CI 18.9~39.6个月),Log-rank P=0.042。结论:年龄与ADT停止后睾酮恢复(50ng/dl)没有显著相关性,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进行ADT超过60个月,此后停药睾酮仍可很长时间内保持去势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腹膜癌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患者围术期机体氧供需平衡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膜癌热灌注化疗的患者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30~6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和每搏变异度(SVV)为导向液体治疗组(S组),每组40例。术中应用FloTrac/Vigile系统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记录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后5 min(T_1)、腹腔热灌注化疗开始前(T_2),热灌注化疗30min(T_3)、热灌注化疗60min(即热灌注结束时,T_4)、热灌注化疗结束后30min(T_5)、手术结束时(T_6)的MAP、HR、CVP、CI、PaO_2、SaO_2、PvO_2、ScvO_2和Lac。根据公式计算氧供(DO2I)及氧耗指数(VO2I)。结果 S组患者输液总量,晶体液量及尿量明显低于C组患者,但胶体液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与T_1时比较,T_3、T_4时两组患者MAP明显降低,T_4时C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降低,T_3~T_6时C组和T_3~T_5时S组CVP明显升高(P0.05);T_3~T_5时S组患者MAP及CI明显高于C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与T_1时比较,T_4、T_5时C组DO2I明显降低,T_3~T_6时C组VO_2I,O_2ER及Lac水平明显升高,ScvO_2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4~T_6时S组VO2I明显升高(P0.05),T_3、T_4时ScvO_2明显降低(P0.05);T_4、T_5时S组DO_2I明显高于C组,T_3~T_6时S组VO2I,O_2ER及Lac水平明显低于C组,ScvO2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每搏变异度为导向液体治疗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机体氧供,降低氧耗,保证组织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早期内分泌治疗盆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T3N1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5例T3N1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耻骨后前列癌根治术,术后应用抗雄治疗9个月。术后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盆淋巴结侵袭数目、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控尿恢复时间、生化复发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5例术后病理均为盆淋巴结阳性,其中双侧阳性2例,单侧阳性23例,2例为淋巴管内癌。术后切缘阳性者10(40%)例。除1例术后出现尿道直肠漏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控尿,平均控尿恢复时间3.5月(0天~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5个月(15~57个月),无一例死亡。20例术后无PSA进展复发。术后生化复发者5例。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早期内分泌治疗T3N1期前列腺癌是安全的,并能获得良好术后控瘤效果和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偶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膀胱癌根治术中96例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偶发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为16.6%(96/580)。年龄42~90岁,中位年龄为73岁;其中≤60岁6例(6.2%),>60岁90例(93.8%)。肿瘤平均最大直径约3.5 cm(范围1.0~9.0 cm)。膀胱癌组织学类型:86例(89.6%)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7例伴鳞状分化,2例伴肉瘤样分化,4例伴腺样分化,1例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7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膀胱腺癌,其中1例印戒细胞癌。前列腺癌的组织类型均为经典型前列腺腺泡癌。Gleason评分≤6分67例(69.8%),Gleason评分≥7分29例(30.2%)。具有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癌共32例(33.3%)。随访59例(61.5%),失访37例(18.2%)。平均随访时间28.7个月(1~95个月),42例(71.2%)生存,17例(28.8%)死亡(其中2例非癌症因素死亡)。余15例死亡病例中,5例有临床意义的和10例无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年龄>60岁的膀胱癌患者中,偶发前列腺癌的概率高,规范化取材对其检出率影响较大,但具有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癌比例较低,因此偶发前列腺癌相较膀胱癌对预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51例手术控尿技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51例.术前均病理证实前列腺癌诊断.T la~1b 4例(8%),T 1c 15例(29%),T2a 7例(14%),T2b 5例(10%),T2c 20例(39%).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49例.术后发生尿漏3例,均自愈.术后尿管留置14~45 d,平均16 d.术后随访3~53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51例患者,13例尿失禁;术后6个月随访39例患者,7例尿失禁;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20例,5例尿失禁,其中完全性尿失禁1例.前20例和后31例在术后3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6/20(30%)和7/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损伤2例,行结肠造口术.术后复发2例,一例行内分泌治疗后停药.另一例肺转移手术后死亡.其余病例前列腺特异抗原<0.2μL.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控尿功能主要与术中前列腺尖部、耻骨前列腺韧带和神经血管束的处理及手术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中异常声像特征及位置对经直肠超声(TRUS)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响.方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20 ng/ml、发现异常声像和/或合并直肠指检异常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410 例,根据声像特征分为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组,所有患者均行8+X 针的穿刺方法,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比较两组的穿刺结果.结果 总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7.07%,低回声组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34.27%)明显高于等回声(22.77%)和高回声(13.33%)组(P<0.05),Gleason 评分在低、等回声组前列腺癌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侧外周带单独存在低回声病例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双侧外周低回声病例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46.97%)明显高于左侧(27.27%)与右侧(28.85%)外周带存在低回声病例(P<0.05).结论 PSA4~20 ng/ml,TRUS 存在低回声声像前列腺穿刺率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 中等回声、高回声病例病例,双侧外周带存在低回声病例前列腺穿刺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侧外周带存在低回声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呼吸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癌热灌注化疗的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40~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T10 ml/kg;B组为VCV+低PEEP组,VT6ml/kg,PEEP 5cm H_2O;C组为VCV+高PEEP组,VT6ml/kg,PEEP 10cm H_2O;术中调整RR维持PETCO2 35~45 mm Hg。于气管插管后5 min(T_1)、腹腔热灌注化疗开始前(T2)、化疗结束时(T_3)、气管拔管前(T4)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平均气道压(Pmean),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_(dyn))。并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及死腔率(VD/VT)。记录术后7d内肺部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T_1~T_4时B、C组Ppeak、Pplat、A-aDO_2和RI明显降低,OI和VD/VT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B、C组Pmean明显降低,Cdyn和PaO_2明显升高(P0.05)。与T_1比较,T_2~T_4时A组Ppeak、Pplat和Pmean明显升高,C_(dyn)明显降低(P0.05);T_3时B组Ppeak和Pplat明显升高(P0.05),T_2~T_4 Pmean明显升高(P0.05),T3、T4时C_(dyn)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C组Ppeak、Pplat和Pmean明显升高(P0.05),T_3、T_4时Cdyn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T4时三组PaO_2和OI明显降低,A-aDO_2、RI和VD/VT明显升高(P0.05)。术后7d内B、C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6ml/kg)联合PEEP(5cm H_2O)通气可以显著改善腹膜癌患者术中热灌注期间肺功能,降低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PCa)是我国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临床上多用靶向雄激素-雄激素受体(AR)的新型内分泌治疗方法(例如恩杂鲁胺)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mCRPC),但耐药很快成为新的挑战,使癌细胞不再依赖于AR通路继续生存、生长。其重要机制就是药物诱导部分细胞重组获得神经内分泌癌(NEPC)表型。因此,本文将围绕药物诱导的前列腺癌重塑并转化为NEPC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寻找全新的治疗方式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2月行ELRP术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或前列腺电切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前总PSA平均18.9μg/L,其中4.0μg/L者2例,4~20μg/L者16例,20μg/L者11例。均行ELRP。结果:手术时间60~33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量80~1 200ml,平均150ml;术中输血2例。1例因阴茎背静脉复合体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术中直肠损伤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9分,切缘阳性3例。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12~26d,平均15d。拔除尿管后出现轻度尿失禁8例,术后1~3个月均可满意控尿。术后3个月检查血清PSA为0~0.18μg/L,未发现肿瘤局部生化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ELRP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模版12+X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4年5月,对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的1 300例患者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模板前列腺穿刺活检术。1 300例患者平均年龄70.5岁,穿刺前均行血清PSA监测(不少于2次)、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前列腺磁共振平扫加动态增强。所有患者取截石位,1%利多卡因注射液10~20ml会阴皮下及前列腺尖部局部浸润麻醉973例,骶管阻滞麻醉75例,硬膜外麻醉252例。共937例采用12+X针穿刺,363例采用常规12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活检针数12~24针,平均14.5针;活检时间15~30 min,平均20.4min。术后发生一过性血尿201例,会阴部血肿14例,尿潴留21例,发热5例。穿刺病理结果:前列腺癌540例(41.5%),其中腺癌527例,其他类型肿瘤13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57例(4.4%);前列腺增生及各类前列腺炎703例(54.1%)。T-PSA4μg/L、4~10μg/L、10~20μg/L及20μg/L组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13.1%、17.1%、31.9%、73.8%。TPSA 4~10μg/L组(灰区)293例患者分别以F/T PSA和PSAD分组,F/T≥0.16和0.16组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12.0%、18.8%,PSAD≥0.15和0.15组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9.8%、21.5%。直肠指诊异常、经直肠超声异常及前列腺MRI异常患者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4.0%、30.1%、59.2%。12+X针组穿刺阳性率为47.2%,12针组为34.5%。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X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阳性率高,并发症少,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验证12+X法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对3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12+X法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果: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18例(阳性率51.4%),其中PSA10μg/L组、PSA10~20μg/L组、PSA20~100μg/L组、PSA100μg/L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0%、28.6%、70%、87.5%。前列腺体积小于25ml组前列腺癌阳性率为75%;大于50ml组阳性率为42.1%。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2.86%),血尿11例(31.4%),尿潴留5例(14.3%),无直肠出血、泌尿系感染及发热等。结论:12+X法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前列腺癌确诊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