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方法:55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Stroop色词测验、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以及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定,对心理测查成绩与一般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RBANS在言语功能分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的年龄、起病年龄与RBANS即时记忆分、注意分、总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Stroop中颜色干扰时呈正相关(P〈0.05或P〈0.01);YBOCS分与Stroop中字义干扰时呈正相关(P〈0.01)。在RBANS各项评分及总分上,有工作的患者组评分(n=30)高于无工作的患者组(n=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言语功能明显受损。年龄、起病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有显著相关。有工作可能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43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进行SF-36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定,对SF-36量表分值与一般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组SF-36量表分值与正常人群相比,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分数[(67.4±44.1)分,(70.0±29.8)分,(46.5±41.8)分,(47.7±17.1)分]均低于普通人群,而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工作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维度分数[(81.2±33.9)分,(81.2±22.1)分]显著高于无工作患者(P<0.05).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群差.起病年龄、是否工作与其生命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58例首发和复发患者以及39例正常对照,采用HAMA、HAMD及RBANS分别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结果①首发组、复发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三组在治疗前RBANS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及复发组的RBANS各因子及RBANS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首发组各因子及RBANS总分均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8周后三组间在即刻记忆、注意力、延时记忆及RBAN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及复发组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及RBANS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首发组的各因子及RBANS总分均高于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两组HAMA总分、HAMD总分、RBAN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有显著性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AMD、HAMA部分因子分及总分与RBANS部分因子分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不仅有情绪症状,也有广泛的认知损害,且复发患者认知损害更严重;抗抑郁药能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且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与症状严重度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哌罗匹隆与氯氮平合并哌罗匹隆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9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两组患者均予哌罗匹隆口服,对照组48例增加氯氮平口服,观察组49例增加利培酮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病理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哌罗匹隆能显著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效果优于氯氮平合并哌罗匹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及正常对照者94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运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组PANSS总分及因子分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均0.001),RBANS总分及因子分低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或P0.01)。性别分层后,PANSS总分及因子分、RBANS总分及因子分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分、RBANS总分及即时记忆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CDSS分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均0.001),而CDSS评分与RBANS总分的相关性只存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女:r=-0.334,P=0.008)。结论: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期双相障碍(B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对57例BD患者(BD组)、48例MDD患者(MDD组)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与59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分析BD及MDD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的30例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结果:BD组中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及RBANS总分低于NC组,MDD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分显著低于NC组(P均0.05),BD组与MDD组间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的注意量表分明显低于MDD无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结论:BD及MDD患者均存在多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患者注意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和多领域认知训练结合的整体治疗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疗效。方法以唐山市4个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集的195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组(多奈哌齐5mg/晚),干预组(多领域认知训练)和整体治疗组(多奈哌齐5mg/晚+多领域认知训练),每组65例,治疗疗程为12周,干预前后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A套测试手册(RBANS)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RBANS总分、即刻记忆、空间结构、注意力、言语功能、延迟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RBANS总分、即刻记忆、空间结构、注意力、延迟记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组RBANS总分、即刻记忆、空间结构、延迟记忆均高于药物组和干预组(P0.05),整体治疗组注意力分数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结合多领域认知训练的整体治疗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疗效确定,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和日常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难治性强迫症与非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YBOCS量表评估51例难治性强迫症和59例非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特征的差异.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组中的强迫思维分(11.18±3.07)、强迫行为分(7.35±4.92)及强迫总分(18.53±6.09)均显著性高于非难治性强迫症组(8.12±4.01,4.59±4.67,12.63±5.67;P<0.05).难治性强迫症与非难治性强迫症两组中有无伴发其他精神症状(x2=0.016,P=0.899)、有无阳性家族史(x2=0.053,P=0.818)、发病年龄(20.29±8.72,20.56±8.00; t=0.113,P=0.911)及病程(7.56±3.23,8.56±3.52;t=0.486,P=0.62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特别是强迫思维)显著性高于非难治性强迫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共纳入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障碍、Ghaemi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软双相障碍组),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单纯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单相抑郁组)。收集一般资料,使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软双相障碍组首发年龄、发作频率及阳性家族史与单相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软双相障碍组患者RBANS总评分、注意力得分、视空间结构及延迟记忆得分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或P0.01)。结论:软双相障碍患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别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而且认知功能也较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乏的成分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组。使用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P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患者的快感缺乏情况、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测查快感缺乏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TEPS消费性快感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1±5.48)分vs.(31.58±5.92)分,t=2.705,P=0.009]。相关分析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消费性快感缺乏与PANSS、RBANS和PSP评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消费性快感缺乏,其消费性快感缺乏可能独立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功能损害之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赛来昔布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到利培酮+赛来昔布组(研究组,46例)或利培酮+空白剂组(对照组,44例),观察治疗时间均为12周.认知功能评定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结果 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男性患者的延时记忆量表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υ=1.0,38;P=0.03),且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的提高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利培酮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赛来昔布对男性患者的延时记忆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幻听症状突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刺激频率为1Hz,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基线期、2周(治疗10次)、6周(治疗20次)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价精神症状,采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r TMS治疗10次、20次及随访1个月时,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相比,PANSS幻觉、CGI评分、AHRS频率及RBAN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20次及随访1个月时,AHRS总评分、影响、痛苦、RBANS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及注意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1个月时,PANSS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RBANS即刻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阳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特征.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5例,其中伴代谢综合征者(MS组)92例,无代谢综合征者(非MS组)113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MS组与非MS组的PANSS及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S组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因子分及延时记忆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MS组(P<0.05);两组在注意、视觉广度及言语功能因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会加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在即刻记忆和延时记忆方面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NCEP-ATPⅢ)诊断标准,将216例长期单药使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结果:MS组与非MS组间奥氮平使用时间和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S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或P0.01),而MS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MS组RBANS测试中即刻记忆、注意、延迟记忆及总分低于非MS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ANS总分与GLU水平呈负相关(t=-2.57,P=0.01)。结论:伴MS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不伴MS患者认知功能更差,高血糖可能参与了认知缺损的发生机制并提示了缺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开放性、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对106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奥氮平单药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价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6水平;并与同期招募7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68例(64.2%)患者完成随访;治疗前患者组RBANS总分及注意力、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即刻记忆、延迟记忆5个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63.89±4.3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3.84±2.95) ng/L](P均0.01);治疗后患者组RBANS评分中即刻记忆、注意力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IL-6水平变化与RBANS注意力评分变化呈负相关(r=0.27,P=0.026)。结论:奥氮平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可能与其下调血清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冲动性在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100例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100例进行心理测试的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价两组的认知功能,采用中文版Barratt-11冲动性量表(BIS-11)评价冲动性。并采用Pearson分析冲动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RBANS量表中视觉广度、即刻记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S-11量表中运动、无计划以及认知冲动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BIS-11量表中运动冲动性评分与RBANS量表中言语功能、注意呈负相关,无计划冲动性评分与视觉广度、注意呈负相关,认知冲动性与即刻记忆、延时记忆、注意呈负相关(P0.05)。结论 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其冲动性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患者认知功能的状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6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难治组)和57名非难治性患者(非难治组)及50名健康人(对照组)入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所有参与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认知功能差于正常组,TRS认知功能差于非TR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含量抗胆碱能的抗精神病药物是患者即刻记忆(β=12.242,t=11.271,P=0.000)和延时记忆(β=7.391,t=3.354,P=0.001)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阴性症状是注意功能(β=11.147,t=9.436,P=0.002)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RS比非TRS患者拥有更严重的认知功能缺陷。抗精神病药物(高含量抗胆碱能活性)和阴性症状是影响TRS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查(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Wisconsin cards sort test,WCST)评定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同时选择8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结果患者组治疗前的血清BDNF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BDNF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BDNF无显著变化(P0.05)。以基线BDNF平均值为界分组,低BDNF组12周治疗后BDNF较基线升高(P0.05);而高BDNF组治疗后BDNF水平较基线下降(P0.05),其基线BDNF水平与治疗后的HAMD减分值、PANSS减分值、RBANS总分改善值、即刻记忆改善值正相关(r为0.34、0.43、0.39、0.35,P均小于0.05)。低BDNF组12周末的RBANS总分、注意、延时记忆和WCST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的成绩均提高(P0.05),高BDNF组12周末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延时记忆成绩均提高(P0.05),但WCST各项成绩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利培酮对BDNF有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前BDNF水平高低对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的改善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对91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92名健康对照者实施健康状况问卷(SF-36)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 结果:强迫症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SSR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 <0.05或P<0.01);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躯体疼痛(r=0.276,P=0.009)、情感职能(r=0.234,P=0.028)存在相关;客观支持与情感职能(r=0.242,P=0.021)、躯体疼痛(r=0.257,P=0.015)存在相关;主观支持与躯体疼痛(r =0.220,P=0.037)存在相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群,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5例,其中男性组31例,女性组4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控制年龄因素后,经协方差分析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BANS总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在视觉空间(F=13.32)、故事复述(F=7.40)、图画命名(F=8.14)、图形临摹(F=5.61)、线条定位(F=15.62)、数字广度测验(F=10.97)上得分比男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RBANS总分与性别(r=0.27)、受教育年限(r=0.24)呈正相关(P均0.05);与年龄(r=-0.26)、病程(r=-0.24)、阴性症状(r=-0.42)、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24)和PANSS总分(r=-0.40)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女性认知功能受损较男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