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35~66)岁,主要表现为阴茎肿物成菜花样,均伴有脓性分泌物,最大直径2.5~8.7 cm。巨大疣状癌侵犯至会阴1例(既往尖锐湿疣,阴茎肿物切除史),局限于阴茎头2例,侵犯至冠状沟4例(均有包皮过长史,1例合并阴茎头炎),侵犯至全阴茎11例(其中4例既往包皮、阴茎肿物,2例合并包茎史)。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肿瘤位于阴茎头相对较小(3.5 cm)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阴茎头部肿瘤较大(3.5 cm)者、11例累及全阴茎、1例累及会阴者行阴茎肿瘤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18例均提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呈阴性,上皮呈乳头状结构并过度角化伴增生,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符合阴茎疣状癌病理特征。术后随访1~8年,平均3.8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阴茎疣状癌病理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治疗方法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或阴茎肿瘤根治术,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误诊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9岁,肿瘤呈菜花样生长。瘤体病现活检6例误诊。4例患者肿瘤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余5例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手术标本切缘未见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随访2-6年,平均3.8年,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好,组织活检易误诊。由于其生物学行为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岁,肿瘤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直径1.2-3cm,1例基底部位于包皮内板者行包括肿块的包皮环切术送病理明确,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2例肿块局限龟头部病理明确后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肿块位于龟头部并侵犯至冠状沟近侧病理明确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结杲4例患者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分化好,4例患者随访3~10年,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预后一般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阴茎疣状癌的诊治(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2~76(平均52)岁。肿瘤均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最大直径1.4~5.8 cm。2例病变局限于阴茎头,另2例肿瘤侵犯至冠状沟(其中1例合并梅毒感染)。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瘤体较小者(直径1.4 cm)行阴茎头切除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瘤体较大者及2例肿瘤侵犯至冠状沟者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合并梅毒感染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再手术)。4例患者肿瘤标本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均呈阴性。标本切片均显示上皮呈乳头瘤状结构并过度角化,肿瘤细胞于基底部呈球茎状推进式生长。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术后随访3~7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合并梅毒感染者术后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为阴性,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仍呈阳性。结论:阴茎疣状癌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治疗方法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阴茎疣状癌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6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最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5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3例。经活检病理诊断后,3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1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者术后14个月阴茎残端复发,再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9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余7例术后随访4~13年,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肿瘤局部切除术者术后性生活较满意。结论阴茎疣状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很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后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最大径2~6 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结果 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6例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及位置不同,分别行不同方式手术处理,术后给予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局部复发与转移.10例均可站立位排尿、维持勃起并完成性生活.结论 阴茎疣状癌是低侵袭性的特殊类型鳞癌,细胞分化好,很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外侧皮瓣移植治疗阴茎疣状癌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1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年龄42岁,肿瘤为菜花状肿物,边界不清,外生型,质硬,局部溃疡,局部尿道口及冠状沟和系带被浸润,阴茎头变形。术中病理活检确诊,在连硬麻醉下行阴茎头肿瘤切除+双侧股外侧皮瓣移植阴茎头再造+尿道外口成型术。结果肿瘤最大直径达3.5 cm,术中完整切除肿块,切缘未发现肿瘤。术后随访4月,无肿瘤复发、排尿困难等,术后4周恢复性生活。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阴茎疣状癌,能保留阴茎外观,手术效果满意,是局部浸润较重,阴茎头变形患者较理想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疣状癌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信峰  万万  赵亮  王强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27-1529
目的: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口腔、外阴及足跖部疣状癌。方法:2006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25例疣状癌患者,分别采用皮肤移植、局部皮瓣修复、部分截趾及阴茎部分切除的方法治疗;从距离瘤体2cm左右的范围切除肿瘤,并从基底部将肿瘤完整切除,外阴生殖器部位疣状癌患者术后给予保留导尿。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了25例疣状癌,切口Ⅰ期愈合的23例,延期愈合1例,阴茎部分切除后尿道口狭窄者1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疣状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阴茎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急诊处理阴茎异常勃起疾病的能力。方法:2例阴茎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经阴茎海绵体根部注射间羟胺2~8 mg治疗无效,在龟头、阴茎海绵体根部各置9号针头,以肝素化生理盐水对冲的保守治疗亦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行阴茎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1例为阴茎原发肉瘤,1例为膀胱癌转移所致移行细胞癌。结论:阴茎肿瘤致阴茎异常勃起疾病临床少见。在急诊收治异常勃起患者时不应遗漏该诱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阴茎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 2010年就诊的9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计算阴茎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阴茎癌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比较. 结果 93例患者年龄23 ~ 82岁,中位年龄为51岁.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为87例(93.5%).61例获随访,随访2~89个月,平均28个月.3例疣状癌分别随访12、19、67个月,均无复发生存.55例侵袭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中11例死于阴茎癌肿瘤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0个月,2年生存率为75.7%(95%CI为63.O%~88.4%).12例淋巴结转移者6例死亡,43例淋巴结阴性患者5例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阴茎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疣状癌发病率较低,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肿瘤阴茎转移致异常勃起的认识。方法回顾1例转移性阴茎癌致阴茎异常勃起的处理过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例阴茎持续痛性勃起2周、先接受阴茎尿道海绵体分流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周后阴茎头逐渐变黑(干性坏疽)。胸部CT提示肺癌,盆腔MR示阴茎根部肿瘤转移。术后病理示:阴茎鳞状细胞癌浸润。3周后患者死于全身衰竭。结论肿瘤阴茎转移致阴茎异常勃起极为罕见,20-50%实体肿瘤阴茎转移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而且所有病例均预后非常差。顽固性阴茎异常勃起结合肿瘤病史,应考虑到肿瘤阴茎转移。强调对肿瘤阴茎转移异常勃起患者进行原发肿瘤部位寻找及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58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水平,寻求鳞状细胞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病理活检证实阴茎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Jackson分期,Ⅰ期25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期4例。53例行手术治疗;行阴茎肿瘤局部切除及阴茎癌部分切除43例;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及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10例(腹股沟淋巴结均阳性,髂淋巴结阳性1例)。术前新辅助治疗(热疗加化疗)联合术后化疗37例,仅术后化疗12例,单纯手术治疗4例;5例未手术治疗患者行化疗和/或放疗。48例随访2~5年,4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者2年内复发,4例2年内死亡,7例2~5年内死亡,2年生存率为91.7%,5年生存率为77.1%,10例失访或随访期未满2~5年。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后化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的清扫根据临床分级具体处理,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化、放疗是否可减少复发及提高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茎神经内分泌癌(NE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收治的1例经病理确诊的阴茎NEC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提示为原发性高分化阴茎NEC(类癌)。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访2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阴茎NEC临床罕见,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早期手术疗效良好,术后应密切随访,预防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远处转移的晚期阴茎癌的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007年9月至2015年7月行阴茎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无远处转移晚期阴茎癌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7~67岁,平均51.1岁,术后随访4~60个月,平均19.25个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3例存活至今,另5例死亡,死亡率62.5%,从手术到死亡时间4~13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4例大面积缺损患者术后皮瓣均预后良好。结论:无远处转移的晚期阴茎癌患者预后不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手段,皮瓣可以修复肿瘤切除后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尚无足够资料证明综合疗法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浅表性阴茎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的21例浅表性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行保留阴茎头手术,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6岁,阴茎癌病灶范围侵犯到阴茎头、冠状沟和阴茎体的皮肤组织。经临床分期分级,21例患者中,TaG1期6例、TaG2期5例、TisG1期2例、TisG2期4例、T1G1期3例、T1G2期1例。术后1个月均开始性生活,性功能和性满意度良好。21例随访2~7年,平均随访5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9个月出现原位肿瘤复发,经再次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后,随访5年未再复发。结论:保留阴茎头的阴茎癌手术是治疗浅表性阴茎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合适的患者,不仅疗效安全,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阴茎的外观并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17.
阴茎疣状癌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阴茎疣状癌是阴茎癌的特殊类型,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与鳞状细胞癌不完全相同,以往多未予以充分认识。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5例阴茎疣状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成功案例.方法:对15例阴茎癌而接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1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增大,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结论:阴茎癌容易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建议常规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正阴茎疣状癌临床较为少见,属于低度恶性、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该肿瘤生长缓慢且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预后良好,很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在活检时常因取材不够或病理医生认识不足,易与尖锐湿疣相混淆。临床上巨大疣状癌更是极为罕见,我科收住的1例巨大阴茎疣状癌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淋巴液漏,在新的切口护理理论指导下,经过15 d换药处理,患者切口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阴茎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阴茎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肥瘤病例,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男,45岁,自幼包茎,发现阴茎远端增大3个月、龟头肿物1天入院,急诊行阴茎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阴茎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艹)),actin((艹)),CK(-),S-100(-),黑色素瘤(-),骨骼肌(-),ki-67(+),P53(+),CD31(+),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软组织肿瘤,罕见于阴茎,应注意与阴茎癌及阴茎尖锐湿疣相鉴别.本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