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肺大疱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剑突下、经胸切口单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疼痛、切口麻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剑突下单孔VATS治疗肺大疱安全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短,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剑突下入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双侧肺大疱行同期切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双侧肺大疱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剑突下、经肋间入路行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疼痛程度等。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48 h、72 h、第5天疼痛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切口疼痛及麻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 5)。结论:同期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行,可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腔镜乳晕单孔肺大疱切除术与胸腔镜两孔法肺大疱切除术治疗青年男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行胸腔镜下气胸手术患者79例,其中行两孔法手术22例,采用乳晕单孔法手术57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进行术后第二天疼痛评估。对六个月后的疤痕满意程度进行随访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实验组对疤痕非常满意者有37例(71%),对照组为6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镜乳晕单孔肺大疱切除术是青年男性气胸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对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64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研究组予以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统计两组术后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GQOL-74)。结果: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缓解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入路(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两侧腋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双侧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11年10月-2015年9月,该科共完成单孔胸腔镜双侧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47例,其中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行双侧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11例(A组),经双侧腋下单孔胸腔镜行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36例(B组),通过观察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症状好转程度、远期有无复发及代偿性多汗等指标,对比两种不同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00±12.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00±0.70)d,术后1周使用镇痛药物氨酚双氢可待因平均剂量(26.30±9.20)mg,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6.00±16.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0±1.00)d,术后1周使用镇痛药物氨酚双氢可待因平均剂量(48.30±12.00)mg。近期均无血胸、气胸、Hornor综合征等并发症,随访两组均无复发,两组患者对比围手术期数据,经剑突下入路手术平均时间较经双侧腋下入路手术长,术后各项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与传统的经双侧腋下切口单孔胸腔镜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相比,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手汗症具有更微创的优势,减轻了术后出现的肋间神经疼痛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法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实施的胸腔镜肺大泡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两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曲马多药用量)、术后切口总长度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患有肺大泡患者采取单孔法,较传统两孔法切除肺大泡有着同等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一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33-4934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的肺大疱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效果显著,明显缩短手术、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减轻疼痛。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传统开胸肺大疱切除术与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传统开胸肺大疱切除术)和观察组(47例,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 d后的WBC、CRP水平、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所需时间、术后留置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3 d SF-M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的WBC、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大疱切除术相比,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6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组(n=42)和三孔胸腔镜组(n=54)。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胸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1、3、7天VAS评分均低于三孔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对于早期NSCLC患者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取平卧分腿位时经剑突入路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卧分腿位经剑突下入路组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医生对体位满意评分、有无皮肤压红和术后24h切口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皮肤压红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24h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医师对观察组患者体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取平卧分腿位具有安置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胸外伤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7例,分别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均明显较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指证前提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伤比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装置在单孔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胸外科以往收治的自发性气胸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根据所选用胸腔引流装置的不同分为传统组(A组,42例)和改良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均缩短,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采用改良胸腔引流装置能够让患者快速康复,并且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肺癌胸腔镜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FTS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住院费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的EORTC QLQ-C30各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29.55%(P<0.05)。结论将FTS理念应用于肺癌胸腔镜围术期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与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n=43)和对照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n=4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止痛方式所占比例、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痛方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肺不张伴胸腔积液,予局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并嘱患者加强呼吸锻炼后均顺利恢复,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镋更符合患者对微创和美观的需求,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自制多槽硅胶软管联合单项式负压引流系统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胸腔镜肺癌术后引流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200;200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胸腔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胸管引流组(胸管组)和多槽式硅胶软管联合单项式负压引流组(新系统组),其中胸管组 100 例,新系统组 100 例。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术后两组胸腔引流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特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胸腔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新系统组在胸腔积液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面有优于胸管组的趋势。新系统组VAS评分在术后各阶段均较胸管组更低(P<0.05),且新系统组镇痛药物使用频次更低, 结论 多槽式硅胶软管联合单项式负压引流系统具有不劣于常规胸管引流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且痛感轻,患者耐受性高,其可作为单操作孔肺癌术后胸腔引流的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手术对前列腺癌根治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3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其中20例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6例行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比较其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引流管和尿管的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腹腔镜组早,且疼痛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轻,早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莉  沈晓微  沈晓咏  吴美  夏露 《中国康复》2022,37(12):722-726
目的:探讨围术期系统肺功能预康复训练在日间肺结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行胸腔镜下肺节段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呼吸训练、清肺排痰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抗阻呼吸激励式肺量计训练、有氧运动训练等系统肺功能预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术前、术后12h的肺功能,比较2组患者气管导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h,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对照组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导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GRQ)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个月出院后非计划再就诊和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系统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日间肺结节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降低手术对肺功能的不良影响,对维持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手术组和三孔手术组,每组20例。双孔手术组施行双孔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三孔手术组沿用传统三孔手术方式治疗。均使用腔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 GIA)行肺大疱切除,并行胸膜摩擦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双孔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镇痛药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三孔手术组(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漏气、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及手术创伤,并能达到与三孔法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498-501,506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43例采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两组于术前及术后1、3、5d检测炎症因子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反应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36、48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dTNF-α、IL-6、CRP、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术后机体应激程度,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奈维(可吸收聚乙醇酸材料,NEOVEIL)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7例使用强生ATB45(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加奈维补片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奈维组)和40例单纯使用强生ATB45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术后漏气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行机械通气,无血胸,无手术死亡,奈维组中术后住院时间为5~9 d,术后拔除胸引管时间为2~4 d,术后漏气0~2 d,有4例患者术后无漏气,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而对照组(未使用奈维组)中术后住院时间为6~10 d,术后拔除胸引管时间为3~6 d,术后漏气2~5 d,有8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术后漏气时间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奈维组为2.7%,对照组为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结论 奈维补片能够有效地防止术后肺组织切缘的漏气.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OVEIL in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air leakage of pulmonary bullae resection by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37 cases received NEOVEIL combined with ATB45 in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the NEOVEIL group), and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by ATB45 alone(the control group) . We compare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keeping time of pleural cavity tubes, the pulmonary leakag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hemothorax and death. In the NEOVEI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5 to 9 days, the postoperative keeping time of pleural cavity tubes 2 to 4 days, 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leakage time 0 to 2 days with 4 patients un-leakage, and 1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hereas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6 to 10 days,the postoperative keeping time of pleural cavity tubes 3 to 6 days,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leakage time 2 to 5 days and 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keeping time of pleural cavity tubes, the pulmonary leakag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two groups(P < 0. 05).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lammation of the NEOVEIL group (2. 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 0%)(x2 = 4. 02, P < 0. 05). Conclusion The ope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OVEI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OVEIL can prevent 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leak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