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省贫困农村妇女对基本生育健康服务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云南省2个县3个乡的1766名已婚育龄妇女的基本生育健康服务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对基本生育健康服务的利用普遍不足,贫困妇女对服务的利用更低。妇女对各项基本生育健康服务的利用也不平衡,表现为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妇科病防治服务和计划生育术后追踪服务的利用不足,对计划生育手术服务的利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成本效果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卫生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对云南省双柏县大庄及鄂嘉2个典型农业乡1985~1995年11年间的计划生育服务进行了成本—效果案例分析。结果显示,远离县城的鄂嘉乡创建乡计生所后与乡卫生院密切配合提供的常规计生服务优于巡回服务,而距县城较近的大庄乡则以乡卫生院提供常年孕前型服务其成本—效果比更佳。因而,乡级生育健康服务模式应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维护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的基本阵地,必须适应新形势,适时作出调整,提高服务能力。人力资源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体现服务能力,实现服务目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也是开展计划生育最早的省份之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省、市、县、乡四级普遍建立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到2001年末,全省已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779个,约占全国总数的5%,拥有技术服务人员1.8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15%,承担了全省90%以上的计划生育手术,50%的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具备了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的能力,99%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保靖县将加强乡(镇)中心服务站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中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两年来,全县狠抓计划生育服务站服务功能建设,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的文件精神,“十五”期间河北省各级政府及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加大了对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升级改造的工作力度。为更好地实施这项工程,河北省人口计生委制定下发了《河北省县、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标准》、《河北省县、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各地按照标准和方案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县、乡机构建设。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省21个县站的房屋进行新建,108个县站的房屋进行了改扩建,新建和改扩建的县站占县站总数的78%…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评估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的"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技术标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探索IUD规范化技术操作的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人口理事会推荐的情景分析方法。2013年2~3月随机抽取安徽、云南两省的4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和12个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收集与IUD放置技术标准操作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服务提供者的理论考核中,除基础知识外,县站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的消毒知识、临床知识、常规知识比乡级机构人员得分高(P0.05)。2手术质量管理及硬件评估情况中,妇科检查室评分、辅助检查室评分、手术室评分、手术质量管理水平评分、抢救药品齐全情况评分,县站均高于乡所得分(P0.05)。无菌物品的管理县乡之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放置IUD手术过程评分中门诊病历和术前同意书两项评分县站和乡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衣帽及个人卫生等、术前刷手、消毒技术观察评分、放置IUD手术过程评分、手术记录及随访安排评分县站均高于乡所得分(P0.05)。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IUD放置技术标准操作水平总体县站高于乡所,但是两级服务机构操作水平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在新形势下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系统的生存与发展,选择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比较好的9个典型县(市、区),以这9个调研点的县(市、区)、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基础,用统一的统计表格收集了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自1999年至2008年各类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技术服务数据、机构和人员发展数据、业务收入等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中国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计划生育四项基本服务的量也相应减少,计划生育基本服务的内容和收入已不能适应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融合到农村的公共卫生改革中去,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把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促进人口和家庭健康的公共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云南省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宫内节育器(IUD)放置类型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根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标准将云南所有县分为"好"、"中等"、"差"3层,每层抽取1个县,进行3个县、区的横断面调查。收集与IUD放置类型相关数据及资料,并进行小组及个人访谈以确定县、乡差异原因。结果:云南省县、乡两级机构所放置的IUD类型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较多;乡级服务机构采用政府采购IUD的比例高于县级服务机构。结论:应促进各级IUD放置服务机构科学地优选失败率低的IUD类型,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IUD的接受性和使用,减少IUD类型选择不当而导致的避孕失败。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了解全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现状及水平,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对技术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对青海省8个州、地、市的29个州、县级及12个乡(镇)级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技术服务工作情况调查,并与278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和151名育龄群众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双柏县2个典型农业乡11年间计划生育的成本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乡计生总成本及已婚育龄妇女人均计生成本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投入成本远高于个人投入成本。在远离县城的鄂嘉乡创建及扩建乡计生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主要是用于固定资本,但固定资本在计生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并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结果筛选了8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核心指标。结论政府有必要构建评价乡镇计生服务站公共服务职能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山西省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情况.方法 2019年3-4月对山西省117个县(区)的妇幼保健院保健部负责人和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负责人234人、妇幼保健院从事生殖健康服务工作人员702人、村计生服务员和乡镇计生专干1 170人开展问卷调查,对比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结果 项目县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14.
<正> 本课题全面调查了天津市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的网络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计划生育干部的素质、技术干部水平的状况以及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反应,目的是为加强和改进农村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职责分工和签约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省3个县(区)18个乡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公卫医生、村卫生室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医生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91.8%)、健康教育(67.6%)、转诊服务(50.5%)、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0.5%)等工作;护士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85.0%)、健康教育(61.5%)工作;公卫医生主要参与预防接种(65.9%)、老年人健康管理(51.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1.2%)工作;村卫生室医生主要参与医疗服务和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范围广,既参与医疗服务又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促进了医防融合,但存在护士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充分发挥、公卫医生对自身工作职责不清、村卫生室医生工作负担较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对避孕方法可接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评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干预效果,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试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试点地区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试点地区计划生育服务质量,选择同期非试点地区对照,以期通过干预措施减少现用避孕方法的副作用,提高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综合评分表明干预地区提供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优于对照地区(P<0.01);妇女对生殖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对目前所用避孕方法不适感觉的比例低于对照地区(P<0.01);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区(P<0.01);更换方法的比例高于对照地区(P<0.01);服务对象对现用避孕措施的满意率高达81%,远远高于对照地区(71.6%,P<0.01)。多元分析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对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Fertility declined rapidly in China in the 1970s, to slightlyabove replacement level by 1978. It was intended by the governmentthat the One-Child Family Policy, introduced in 1979, wouldlower fertility still further. However, the decollectivizationof agriculture, also initiated in the late 1970s, weakened collectiveinstitutions, thereby undermining birth planning administration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The consequent stall in fertilitywas succeeded in 1987 by a sudden and pronounced decline, toa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1.8 in 1992.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to explain this recent decline in terms of falling demand forchildren, the provision of more accessibl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and the operation of restrictive population policy. The majoremphasis is 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irth controlpolicies in rural areas. Since 1979 central government populationpolicy has become progressively liberalized, culminating inthe formal abandonment of the One-Child Family Policy in 1991.Local policymakers, however, have been intimately exposed tothe reproductive demands of the peasantry. As a result a uniformnational policy co-exists with highly diverse policies at thelocal level, dependent on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declining authority of township (commune) birth planning administrationswas arrested in the late 1980s with the massive injection offunds from all levels of govemment. This reversal was aidedby the recruitment of over 50 million volunteers by the CommunistParty-led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to reinforce the workof birth planning cadres and family planning personnel. Aboveall, it is argued tha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birth plans has relied on an intensification of cooperationbetween birth planning officials and other local governmentcadres who regulate access to resources, such as land and credit,without which the aspirations of ordinary people cannot be real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