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红  查鹰  李琴 《上海医药》2014,(20):48-4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社区建档管理的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防治老年人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探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东山街道6个社区3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1]和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和按照社区慢性病的管理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体重超标、情绪急躁、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饮食偏咸、运动量少等7项干预指标中,均有显著效果。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控制目标管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药物治疗、评估指标。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人群中饮酒、过量食盐、不规则服药、缺乏体力活动的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广外社区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形成,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赵晶洁 《北方药学》2014,(12):193-193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8例实施为期2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疾病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引导生活干预、用药管理、定期随访及体格检查。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疗效评价、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姚立枫 《天津药学》2009,21(6):36-37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干预配合高血压常规用药防治高血压的效果,并探讨社区防治高血压的方法。方法: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均随访6个月,观察血压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2.6%,有效率为42.1%,无效率为5.3%。对照组显效率为23.7%,有效率为60.5%,无效率为15.8%。结论: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医患配合,合理用药,能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是管理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18-1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观察。方法:以本社区2008年1月~2009年12月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3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83例和对照组154例,干预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半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自主服药时间。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差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服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改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以177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血压控制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后患者自我效能均明显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正常范围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对于巩固治疗效果、稳定控制血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明 《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54-155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健康干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其中干预组采用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管理模式,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单一随机对症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前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依从性、烟酒饮食、体重控制、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遵医率,帮助患者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方法护士进行健康指导技能培训,对13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指导,比较教育前后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改变、血压达标状况。结果患者的知识水平、行为状况、血压达标状况均有所提高。结论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提高遵医率、稳定和控制高血压方面对高血压病患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及针对性的高血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制定《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调查问卷》,调查南充市龙门镇嘉龙社区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受访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8.0%、58.1%、51.7%。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男性受访者知晓率高于女性;治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血压级别;控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吸烟、饮食、饮酒。结论:建议从加强健康教育、个体药物及非药物综合干预、基层医师培训、多方位合作等方面着手,完善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杨瑞  龙靓  龚志成  秦群  胡敏  肖宇航  严娟  董奇星 《中国药房》2012,(36):3367-3370
目的:为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对血压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机选取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对2组进行综合干预。结果:患者服药认知、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和血压监测为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经4个月的时间治疗学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86.7%,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定期随访、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缓解和改善病情的影响,并总结相关的社区护理经验。方法:调查了解社区内12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饮食与运动、正确服药和血压控制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提供健康教育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服药护理等。具体方法包括:发放资料、集中宣教、上门服务等。并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定期组织患者交流经验,构成患者家属,患者本人,患友,医护人员四位一体的多方位护理干预体系,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缓解和全面康复。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组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并进行随访,对药物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在干预后明显下降,干预组患者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在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得到良好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医师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了社区高龄高血压患者84例,按照不同社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在高血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通过制订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而对照组不予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坚持治疗、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家庭医师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后的实验组坚持治疗情况、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家庭医师与护士共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健康教育等计划,由护士跟踪服务对社区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潘毅慧  张引  曹海涛 《上海医药》2012,33(10):48-50
目的:了解闸北区天目西街道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社区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社区4107位居民实施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检测空腹血糖和4项脂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筛查检出高血压患者866例,检出率达21.09%;患高血压病的居民在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室结果与血压正常的居民相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BMI值得监测,并尽早进行社区综合防治干预,以便延缓高血压病进程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药学服务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京展览路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10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定期健康教育、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指导等药学干预手段,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血压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血压达标率及用药依从性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药学服务团队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合理用药和保健知识教育,结合随访、用药指导等干预措施,以病人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为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病人血压达标率从27.59%提高到93.10%,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下降14.26、9.01mm Hg;用药种类和金额略有下降;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的答卷分数从干预前的63.41分提高到97.27分;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超标率下降,身体质量指数(BMI)下降(P<0.05)。干预结束后的第5、第14个月,病人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9.66%和81.48%,用药依从性有所下降,但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资深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团队实施以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相关知识教育、随访和用药指导为核心的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大幅提高病人的药物治疗知识水平,增强居民合理用药意识,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和生活质量,而持续的干预对于长期维持血压达标率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4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3例,观察组接受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及用药指导,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8%,明显优于对照组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与对照组6.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马小平 《北方药学》2014,(4):106-107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师干预对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健康教育、制定最佳用药方案、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疗效、用药依从性和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干预前(U=13.4554,P<0.01),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X2=124.262,P<0.01),患者对药师的咨询明显增加(X2=50.8486,P<0.01),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P<0.01)。结论:药师干预可明显提高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用药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