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辉  吕颖霞 《新中医》2014,46(6):178-18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8例,眼针组给予眼针疗法,康复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给予眼针疗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3组均治疗30天。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眼针组患者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眼针组CADL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康组AQ和CADL分值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眼针疗法和语言康复训练均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更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的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语言康复训练,实验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语言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治疗后实验组命名(73.63±9.52)分、口语理解(130.97±15.73)分、复述(82.47±5.77)分、自发语言(14.67±2.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NHISS(14.35±1.53)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CFCP(190.39±12.52)分明显升高(P 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任媛媛  杨柳  张小霜 《陕西中医》2022,43(1):118-120
目的:探究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2,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和对照组(n=31,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行语言功能分级,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并观察患者语言能力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BDAE语言等级水平、CFCP评分和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BC分项功能对比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说话、复述、命名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理解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开窍解喑”法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卒中后失语症(PSA)患者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P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和r 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开窍解喑”法针刺治疗,穴取言语一区、风池、通里、廉泉、旁廉泉等,两侧旁廉泉连接电针(断续波,频率2Hz)。以上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及失语指数(AQ)评分]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A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开窍解喑”法针刺联合r TMS可改善PSA患者的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兰 《四川中医》2014,(1):148-14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康复组,以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各两组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口语理解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语理解无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运动性失语患者口语理解力损伤相对较小,所以治疗的空间较小。结论:针刺法可以明显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言语训练干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10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按随时数字法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和常规言语训练,实验组给予头针、体针结合的揿针法以及动词网络强化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语言功能评定、失语商评定、失语程度评定、生存质量评定。结果:在语言功能评定方面,治疗组在自发谈话、复述、命名三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失语商以及失语程度评定,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除社会关系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词网络强化治疗结合揿针法干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和Schuell刺激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Broca)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综合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配合聆听音乐,对照组给予传统的Schuell刺激,干预周期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命名和AQ均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复述和AQ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及AQ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抑郁(SADQ-H)及生活质量(SAQOL-39g)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和Schuell刺激均具有改善Broca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作用,音乐疗法还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为2组,各有60例,观察组给予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一个疗程为5天,均接受6个疗程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比较两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等级、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DAE等级、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组间BDAE等级、CADL评分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 0.05)。结论: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只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1个疗程(20 d)的舌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Schuell刺激疗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失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电针加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引起的失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语言康复训练,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语言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语言训练的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引起的失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语言训练疗法康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ABC法评分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流利性、信息量、复述、色命名、词命名、是否、听辨认、反应命、执行指令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能够较好的改善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情况,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6.
吴琦  薛晴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8-66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Schuell语言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辨证取穴;治疗组给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1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语言功能总积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失语程度分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P)、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P)、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CAP)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及脑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36-37
目的 :探讨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针治疗,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治疗5次。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优于单纯语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神复音针刺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与单纯语言训练组,各30例。针刺治疗以调神复音法为主,取穴四神聪、本神、神庭、廉泉、心俞、神堂、神道、灵道;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2组都治疗5个疗程,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做1次语言检测评价。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P〈0.05)。结论: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的患者经调神复音针刺法与语言训练治疗后,优势互补,明显改善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调神复音针刺参与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两组共60例病人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语言训练。针刺治疗以舌针取穴为主;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作一次语言检测评价;以及疗程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两组疗效有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治疗组(ABC)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P。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提高,P湖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指标,也是临床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