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13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到病情进展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例中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缓解率47.6%,疾病控制率80.9%.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31例,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服药时间至少1月以上,至病情进展为止,观察吉非替尼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结果31例患者中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8例,进展13例。有效率32.3%,疾病控制率58.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3.8月,1年生存14例(45.2%),8例患者出现皮疹,4例有恶心、腹泻症状,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尿素氮升高,3例出现转氨酶上升,1例出现轻微肺纤维化改变。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经多程化学治疗后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放疗、化疗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情况,比较二者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一线化疗治疗失败后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分别接受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24.0%和29.1%(P=0.98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4.0%和70.9%(P=0.776);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5.2个月和4.1个月(P=0.026),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9个月和6.7个月(P=0.031),吉非替尼组PFS和OS均优于培美曲塞组。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非血液学毒性,培美曲塞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结论吉非替尼及培美曲塞均可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疗效相当,但二者的不良反应各异,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4.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4例晚期 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250 mg每天顿服,直至病情进展或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64例晚期NSCLC患者中,无1例CR,PR 22例,SD 23例,PD 19例,全组有效率(CR+PR)为34.38%,疾病稳定率为35.9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0.31%。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截止随访时间35.94%(23/64)的患者仍存活。吉非替尼的疗效与性别及吸烟史相关(P<005),女性疗效优于男性(P<0.05),无吸烟史优于有吸烟史。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度皮疹(32.81%、26.57%)、腹泻(12.5%)。结论:对于化疗失败的晚期 NSCLC,吉非替尼能较好地缓解女性、腺癌、未吸烟患者的疾病相关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具有较好耐受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化疗失败的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qd,口服,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者中,CR 1例,PR 20例,SD 23例,PD 24例。有效率30.88%(21/68),疾病控制率为64.71%(44/68);全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3个月,1年生存率为52.94%(36/68)。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皮疹发生率为26.47%(18/68),腹泻发生率为19.12%(13/68),多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症状轻不需特殊处理。1例出现Ⅰ度转氨酶升高。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Iressa)对男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1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男性晚期NSCLC口服Iressa250mg/d,直至病灶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每月CT扫描,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1例入选患者中,30例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例,均为肺腺癌,稳定(SD)12例,其中鳞癌1例,12例病情进展(PD),有效率(RR)为20%(6/3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0%(18/3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40%。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亚洲男性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肺腺癌患者,持续口服吉非替尼同样是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肺癌靶向治疗——来自亚洲的数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背景与目的:随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随着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Erbtinib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关于吉非替尼(ZD1839,IRESSA,Gefitinib,易瑞沙)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日裔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的疗效优于非日裔患者。同时关于吉非替尼与安慰剂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ISELC(IRESSA Survival Evaluation in Lung Cancer)试验的结果却表明:无论对所有患者,还是对腺癌患者,吉非替尼与安慰剂相比未能延长生存期,但是亚组分析仍然显示亚裔患者获得生存优势。由此人们想到:是否人种差异对于吉非替尼的疗效影响特别大?目的:回顾性分析亚裔晚期NSCLC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了解亚裔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的疗效与毒性反应。以及了解亚裔NSCLC患者接受其他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材料超过2000例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大部分研究的报道结果,发现吉非替尼治疗后达到的客观缓解率超过25%;疾病控制率超过60%;中位生存时间(MST)超过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超过3个月。结论:女性、不吸烟、腺型、PS评分好、多发肺转移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较好。亚裔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受性较好。这些研究还发现日裔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要高于非日裔患者,但是原因不详。同时人们还对亚裔NSCLC患者使用Erlotinib与其他靶向药物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既往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单药治疗,250mg/d直至进展或严重毒性,随访获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中CR 0例,PR 14例(36.8%),SD 10例(26.3%),PD 14例(36.8%),客观缓解率为36.8%,疾病控制率为63.2%.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4个月.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优于鳞癌.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多为Ⅰ-Ⅱ级.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吉非替尼治疗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较常见,预后不佳。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应用于治疗晚期NSCLC。本研究拟探讨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疗效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吉非替尼对颅内病灶的疗效为部分缓解5例(10%),疾病稳定37例(74%),疾病进展8例(16%),客观有效率为10%,疾病控制率为84%。全身病变的总体疗效为部分缓解5例(10%),疾病稳定30例(60%),疾病进展15例(30%),客观有效率为10%,疾病控制率为70%。总体疾病控制率与患者的PS评分、脑转移数目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04和0.022),但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脑转移时间、化疗及放疗与否和不良反应等临床特点未见有相关性(P均〉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0个月,与患者的PS评分及吸烟状况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00和0.045)。中位生存期为10.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和6%。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期与患者的PS评分、吸烟状况和脑转移数目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11、0.028和0.044),多因素分析则显示生存期与患者的PS评分、吸烟状况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05和0.006),与脑转移数目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吉非替尼对NSCLC脑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功能状态良好(PS0~1分)的非吸烟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获益,单发脑转移的生存时间有好于多发脑转移的趋势。吉非替尼可以作为NSCLC脑转移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吕艳红  张冬  郭慧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177-2180
目的:观察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纳的44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资料,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接受达可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达可替尼组,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吉非替尼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消化道不良反应、甲沟炎、痤疮、口腔炎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评价患者远期疗效。结果:达可替尼组DCR为86.4%,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ORR为45.5%优于吉非替尼组31.8%,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可替尼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较多,且Ⅲ、Ⅳ度痤疮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增加,与吉非替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13.0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9.6个月,两组间P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32.5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23.5个月,两组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可替尼可作为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相较于吉非替尼,其近期疗效理想,PFS也更有优势,但其消化道和皮肤的毒性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mg/d,直至出现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45例可评价病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5例,病情稳定(SD)17例,疾病进展(PD)13例。全组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1.1%。疾病相关症状缓解率为72.5%,中位缓解时间为8天。中位生存期1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0个月。主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24例(53.3%),腹泻15例(33.3%),皮肤干燥脱屑12例(26.7%),皮肤瘙痒10例(22.2%),恶性呕吐8例(17.8%),转氨酶升高3例(6.7%)及口腔溃疡2例(4.4%)。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临床选择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共52例、腺癌、不吸烟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TTP、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变化22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46.2%,疾病控制率为88.5%,中位TTP为454.67天,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2%,MST为597.9天,1年生存率为60%。最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有效率与患者性别、年龄、一般状况、分期及既往治疗无关;与皮疹相关,没有皮疹的病人疗效差(ORR=0.143,95%CI:0.035~0.590)。TTP与患者性别、一般状况、分期及既往治疗无关;只有患者年龄与TTP相关,50岁以下病人的TTP明显缩短疾病进展风险增加(HR=4.196,P=0.0005);腹泻与TTP相关,没有出现腹泻的病人疾病进展风险大(HR=2.637,P=0.0303)。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河南本地腺癌、不吸烟的晚期NSCLC的疗效显著,总体生存明显获益,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吉非替尼治疗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有临床研究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单药治疗NSCLC有效,本文旨在研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每日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直至患者不能耐受或病情进展时停药,观察患者症状、近期疗效、肿瘤无进展时间、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至少服药1个月,其中用药后咳嗽、胸痛等症状缓解的有13例,无缓解的有3例,病情持续加重的有7例。影像学显示,肺、脑等转移灶减小的有11例(47.8%),无变化或增大的各6例(各占26.1%)。CR2例(8.7%),PR10例(43.5%),SD4例(17.4%),PD7例(30.4%)。有效率(RR)为52.2%,疾病控制率(DCR)为69.6%。患者肿瘤无进展中位时间5个月(0~15个月),至随访结束时,8例死亡,15例生存。副作用有皮疹10例(43.5%),4例(17.4%)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溃疡与腹泻症状。结论: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经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例肿瘤局限于胸腔内,25例已有远处转移。吉非替尼剂量为250 mg/d,口服,每天1次,全组用药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结果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0例,进展11例。全组有效率30.0%,疾病控制率为63.3%,中位生存期5.3个月(1~18个月),1年生存率为43.3%。主要毒副作用是皮疹,共发生11例,占36.7%;其他毒副作用为腹泻,转氨酶升高。结论吉非替尼对放、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同时分析与疗效和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IIIb-Ⅳ期的患者一线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服药前及服药后每4周进行肿瘤评估。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α=0.05为检验水准。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在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方面有无差异,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基线特征及治疗反应的生存差异。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服用吉非替尼后的PFS和OS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客观有效率为10.5%,疾病控制率为76.8%,中位PFS 8.34个月,中位OS时间为17.38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9%和25%。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在疾病缓解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302),其它各个分组因素在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性别、病理影响患者的PFS时间,女性(P=0.0214)及腺癌(P=0.0264)患者PFS时间较长,但Cox多因素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既往肺部肿瘤切除与否,性别,服用TKI后疾病缓解和控制情况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其中腺癌,曾行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女性,服用TKI后CR/PR/SD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长,但经Cox多因素分析后,仅有病理类型和服用TKI后早期疗效与OS时间相关。肿瘤病理类型(P=0.0077)与早期疗效(P=0.0000)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腺癌与非腺癌相比,PFS和OS明显延长,CR/PR/SD的患者与PD患者相比OS明显延长,CR/PR的患者与SD患者相比,其OS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性别与吸烟状况在疗效、长期生存中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益处。腺癌和含腺癌的混合亚型,早期服用后疗效较好的患者可能是生存有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36例65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Ⅳ期。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至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结果:36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2个月进行评价,RR为41.67%(15/36)、DCR86.11%(31/36)。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疹25例(52.78%),腹泻11例(30.56%),皮肤瘙痒5例(13.89%),皮肤干燥5例(13.89%),肝功异常2例(5.56%)。TTP为3.5-23.8个月,中位TTP8.2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该特殊人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h)挽救性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给45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至少30d)。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51.1%(23/45),其中CR3例,PR20例,SD5例,疾病控制率为62.2%(28/45)。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其中有效者为7个月,无效者则为2个月.1年生存率为21.3%。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64.4%)、腹泻(31.1%)和恶心呕吐(24.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或二线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8.
吉非替尼治疗1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到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1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5.2%(44/125),疾病控制率为77.6%(97/125),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0.5%%.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男性、非腺癌、吸烟患者(P<0.05),ECOG评分和既往有无化疗对吉非替尼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体力状态ECOG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优于ECOG评分≥2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P<0.01).腺癌、不吸烟、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MST明显优于非腺癌、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51.2%)和腹泻(34.4%),多为轻度.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