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切断后局部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作用,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5只.实验组25只、空白组5只。①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坐骨切迹处游离坐骨神经的各分支,在远端切断,在半腱肌内侧肌膜上切口,将坐骨神经近断端的各游离分支包埋进肌肉,神经外膜与肌膜缝合固定,实验组在缝合口两侧2mm处肌肉中各注射1&;#215;10^9L^-1的嗅鞘细胞0.1mL,对照组注射细胞培养液DMEM。空白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进行切断。②术后1,2,3,7和14d,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每次5只,空白组于14d后处死,分别进行病理及TUNEL法观察神经元的改变。 结果:实验共选用大鼠5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损伤后各组不同时间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变化:术后7,14d,实验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与对照组相似,但变性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在术后第3,7,14天,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21&;#177;1.1)%,(1.2&;#177;0.8)%;(3.1&;#177;1.1)%,(1.4&;#177;0.6)%;(6.1&;#177;1.8)%,(4.1&;#177;1.3)%,P〈0.05]。③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7,14d时,实验组的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要较对照组少[(2.1&;#177;0.32)%,(4.4&;#177;0.56)%;(4.3&;#177;1.8)%,(6.7&;#177;2.5)%,P〈0.05]。 结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凋亡发生,嗅鞘细胞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7只,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和生理盐水(NS)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0.5cm处锐性切断,硅胶管套接神经,将CNTF和生理盐水(NS)分别加入管中。于术后3,6,12,24d取L4~6脊髓作TUNEL标记检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NTF组的神经元数目有明显的改善,其脊髓运动神经元计数3,6,12,24d分别为(83.3±1.2)%,(85.1±1.3)%,(85.6±1.2)%,(82.4±1.5)%(P<0.05,t=0.328),TUNEL标记运动神经元个数3,6,12,24d分别为(3.1±1.2)%,(8.8±1.5)%,(5.6±1.1)%,(4.5±1.7)%(P<0.05,t=0.614)。结论:CNTF通过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手术+等渗盐水组)和实验组(手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近端套接单盲管的实验模型。术后3d,1,2,4,8和12周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前角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内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电镜观察。结果:①两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变化:1,2,4,8,12周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照组86.5%,64.4%,60.9%,58.8%,58.5%,53.5%;实验组88.7%,71.5%,79.9%,79.3%,72.4%,69.9%,P<0.05)。②神经元酶学功能评价:实验组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对照组有提高约20%(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凋亡细胞计数(每张切片凋亡细胞个数):对照组为10.24±3.82;实验组为4.53±2.16。④神经元超微结构:实验组电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形态改变,没有发现典型凋亡小体。结论: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防止成年大鼠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死亡,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于脊髓损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对策,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在缓解损伤脊髓的病理反应和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嗅鞘胞移植组和DF12组,每组15只.空白组:仅切开T_(10)全椎板及T_9,T_(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其他处理,明胶海绵轻柔压迫止血;模型组:仅切断脊髓,未作特殊处理;嗅鞘细胞移植组和DF12组:切断脊髓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射嗅鞘细胞和DF12培养液,随后缝合切口.脊髓损伤后1,3,7,14,28,42,56 d每组麻醉2只受检大鼠,取材做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单纯脊髓横切损伤后,发生了出血、水肿、变性、坏死以及囊腔形成,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再生.嗅鞘细胞移植后,明显减轻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坏死变性程度,减轻病理反应,并能对损伤神经元实施保护;防止了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瘢痕屏障,明显增加了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提示嗅鞘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减轻病理反应和促进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动物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进行嗅鞘细胞和培养液移植,在伤后1~14d,应用苏木精-伊红和TUNEL法观测神经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脊髓半切后,神经元数目随时间下降。伤侧和对侧分别在伤后1d和2d,出现以神经元为主的凋亡高峰。7d出现以胶质细胞为主的凋亡高峰,14d凋亡下降。嗅鞘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结论:脊髓损伤后嗅鞘细胞移植有对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7.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评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研究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嗅鞘细胞移植组在制作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第3天时,取10μL嗅鞘细胞悬液向大鼠脑内匀速注射(1 μL/min).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方法大鼠在移植前,移植后第3,7,14,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后第1天在两组中各取1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神经元轴突髓鞘观察采用髓鞘固蓝染色,神经纤维观察采用神经纤维嗜银染色.各组移植后第3,7,14,30天各取1只大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迁徙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轴突髓鞘和神经纤维观察.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神经前体细胞计数.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脑出血后第30天时血肿周边及血肿灶中嗅鞘细胞计数移植组的髓鞘化数量和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计数脑出血后第7,14,30天,嗅鞘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4)个/视野,(34.5±1.2)个/视野;(43.6±1.2)个/视野,(37.2±2.0)个/视野;(19.3±1.0)个/视野,(14.2±0.4)个/视野,(t=2.42~4.02,<0.05)].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在脑出血后第14,30天时明显低于第3天[(2.21±0.20)分,(1.50±0.21)分,(2.74±0.21)分,(t=2.06,3.27,<0.05)],对照组只在脑出血后第30天时低于第3天[(1.96±0.12)分,(2.76±0.20)分,(t=2.47,P<0.05)].结论①嗅鞘细胞有增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作用.②嗅鞘细胞可促进脑内神经细胞轴突再生,使其重新髓鞘化并建立突触联系,恢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直流电对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鼠右侧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下缘 0 .5cm处切断 ,实验组在相应的脊髓节段立即置入直流电刺激器 ,对照组置入无输出电流的电刺激器 ,手术后 1、4、7、14、2 8d处死动物 ,切取L4— 6段脊髓 ,对右侧脊髓阳性运动神经元计数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右侧脊髓bax表达阳性运动神经元计数。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 4、7、14d ,实验组脊髓Tunel染色阳性运动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 4、7、14、2 8d ,实验组脊髓bax阳性运动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直流电刺激对坐骨神经切断引起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的预防作用与直流电刺激抑制神经元的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德英  程赛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19-1120,W00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脊髓损伤高发且后果严重,至今尚无有效措施挽救丧失的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一类特殊胶质细胞的移植引起关注。目的:观察人胚嗅鞘细胞和大鼠胚胎脊髓共同移植在促进大鼠横断脊髓轴索再生方面是否产生协同作用。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9/2004-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人胚嗅鞘细胞组10只、鼠胚胎脊髓组10只、联合移植组10只,模型组6只。②取12周左右的流产新鲜人胚胎(产妇知情同意)用于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③取孕14d的SD大鼠1只,施行剖腹手术将胎鼠连同胎膜一同取出,用于新鲜胚胎脊髓的制备。方法:①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半切洞模型。模型组在损伤洞腔内填塞明胶海绵加全培养基8μL,在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相同培养基2μL;人胚嗅鞘细胞组明胶上给予嗅鞘细胞悬液8μL,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鼠胚胎脊髓组将组织碎块直接填塞在洞腔内,外覆明胶;联合移植组将同样大小的胚胎脊髓填塞在洞腔内,然后用微量加样器将8μL的嗅鞘细胞悬液注入洞腔,外覆明胶,在洞腔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按层缝合肌层皮肤。②定期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结合病理学观察,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逆行示踪技术,评价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对神经元存活、纤维再生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胚嗅鞘细胞体外培养及纯化。②体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③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测定结果。④移植物及受损脊髓修复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⑤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示踪对各组被标记的皮质及中脑红核神经元的定量分析情况。结果:①人胚嗅鞘细胞大部分呈双极纺锤型,培养5~7d左右,细胞相互交织成网状,可见大量细胞分裂相。纯化后的细胞纯度为85%。②P75阳性细胞率为(83±7)%,大约(81±6)%的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91±9)%的细胞呈Vimentin阳性,Nestin阳性率为(77±5)%。③术后3~5d,模型组伤肢开始挛缩,正常侧下肢活动稍受限,其余3组少见明显挛缩症状。从术后2周开始,各组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幅度明显增快,联合移植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模型组[(6.2±1.13),(5.0±1.15),(3.9±0.88),(3.3±1.03)分,P<0.05]。④人胚嗅鞘细胞组、联合移植组均在移植部位及移植区2.0~5.0mm范围内见到P75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双极或多极细胞,同时多极细胞中发现碱性蛋白( )颗粒。鼠胚胎脊髓组、联合移植组脊髓缺损灶内存在大量MAP2阳性反应的细小神经元。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联合移植组在脊髓缺损区内都不同程度观察到神经丝阳性纤维存在,尤以联合移植组最为明显,模型组未能找到神经丝阳性纤维存在。⑤模型组损伤侧神经元基本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而联合移植组标记的皮质、中脑红核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高于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P<0.05)。结论: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在加快大鼠的功能恢复中起到了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