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3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按照IMT大小将83例患者分为3组,连续服用缬沙坦3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IMT和未受干预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缬沙坦8周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治疗前A、B、C三组的颈动脉IMT值分别为(1.04±0.07)mm、(1.23±0.05)mm、(1.33±0.03)mm,治疗36个月后。三组的颈动脉IMT分别为(0.95±0.04)mm、(1.08±0.11)mm、(1.19±0.21)mm,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A组IMT恢复达正常,B组IMT值接近正常。A、B、C三组治疗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颈动脉内径的变化率分别为(6.87±2.23)%、(6.13±2.11)%、(5.88±1.26)%,治疗后分别为(24.71±7.02)%、(20.57±4.72)%、(14.32±3.81)%,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A组疗效优于B组(P〈0.05)、C组(P〈0.01),B组疗效优于C组(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缬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延缓甚至逆转IMT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NIHSS分别为(8.02±2.13)分与(8.56±1.27)分(P〉0.05),而治疗后两组N1HSS分别为(6.42±1.55)分与(4.36±1.07)分(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5%与91.7%(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TXB2含量分别为(426.33±224.21)pg/mL与(451.52±249.71)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12.46±176.96)pg/mL与(258.59±158.55)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XB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6-keto—PGF1a含量分别为(247.73±106.19)pg/mL与(233.90±85.72)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27.34±134.67)pg/mL与(400.94±111.26)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keto—PGF1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其机理可能与调节TXB2/6-Keto-PGF1a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习惯性吸烟对血浆内重金属含量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湘南学院94名健康大学三年级男生,其中20名不吸烟者(对照组,C组);74名吸烟者。测定每个大学生血浆内汞、镉、铅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吸烟者按照吸烟数量分为E1组(≤20L/周)和E2组(〉20支/周)。结果C组、E1组、E2组血浆中:(1)汞含量分别为(22±16)nmol/L、(36±18)nmol/L、(58±13)nmoI/L,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镉与铅分别为(0.012±0.008)μmol/L与(0.209±0.028)μmol/L、(0.020±0.010)μmol/L与(0.251±0.018)μmoL/L、(O.031±0.013)μg/L与(0.272±0.032)μmol/L,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8-OHdG分别为(204.2±28.5)μg/L、(354.8±36.1)μg/L、(517.1±19.7)μg/L,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吸烟者吸烟指数与血浆中镉、铅及8-OHdG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52、0.74,P〈0.05),吸烟指数与血浆中汞含量无相关性(r=0.20,P〉0.05)。结论习惯性吸烟能够导致机体重金属的集聚性中毒,并且伴有机体DNA的损伤。随着吸烟量与吸烟时间的累积,这种有害效应的危险性也将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及消除时间[分别为(2±1.0)min和(7.7±2.1)min]与对照组[分别为(4.0±1.4)min和(10.7±3.1)min]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在治疗后[(10.0±1.1)mPa/s与对照组治疗后[(11.0±0.9)mPa/s]相比,P〈0.01,治疗组血液黏度在治疗后[(1.7±0.8)mPa/s]与对照组治疗后[(1.7±0.8)mPa/s]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人卵巢组织体外培养中始基卵泡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4例卵巢组织切成2mm×2mm×1mm皮质片,每例标本的皮质片均随机分成3组:研究组(BMP-4组)、对照组和非培养组,培养15d后行组织学检查、雌孕激素测定和凋亡分析。【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始基卵泡比例分别为58%±35%和48%±40%,低于非培养组(91%±9%),P〈0.05;窦前卵泡比例分别为52%±40%和42%±35%,高于非培养组(9%±9%),P〈0.05。研究组间质细胞凋亡指数和培养液孕激素浓度分别为(0.16±0.08)μg/L和(3.6±2.0)μg/L,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0.41±0.16)μg/L和(6±4)μg/L(P〈0.05)。【结论】BMP-4可以促进始基卵泡向窦前卵泡转化,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孕激素分泌,是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和术中使用立止血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拟行TURP术的BPH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非那雄胺组(5mg/d×2w)、B组术中立止血组(1ku iv+1ku im)、C组术前非那雄胺联合术中立止血组及D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TURP前列腺切除重量、术中失血量,电切操作时间,以及术后连续膀胱冲洗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D组前列腺组织平均手术切除量分别为(19.4±7.9)g、(20.3±8.)6g、(19.3±6.7)g、(21.2±5.4)g,统计学分析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70.5±86.4)mL、(163.4±73.4)mL、(137.0±68.2)mL、(245.1±168.9)mL,术后连续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49.4±10.5)h、(51.9±14.6)h、(41.4±9.5)h、(52.7±16.9)h,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上没有差异(P〉0.05),都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连续膀胱冲洗时间上,A组与B组存在差异(P〈0.05),但B组与D组没有差异(P〉0.05);对于这两个方面,C组与另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切操作时间分别为(67.2±19.5)min、(66.8±25.8)min、(65.5±20.9)min、(83.5±20.3)min,A、B、C组间无明显差异,但都与D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非那雄胺联合术中使用立止血可减少TURP术中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冲洗时间。  相似文献   

7.
Wang PH  Yu DM  Chu YJ  Song ZQ  Wang JC  Xu J  Ding M  Tian YF  So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28-1831
目的回顾性分析249例糖尿病足(DF)深部感染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对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根据病人是否截肢和伤口愈合情况,将249例DF深部感染病人分为未截肢愈合组(A组),截肢后愈合组(B组),截肢后未愈合组(c组),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参数及足部伤口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A组病人为107例,B组病人为114例,C组病人为28例。A组病人年龄低于B组,B组年龄低于c组(59±12)岁、(67±11)岁,(72±9)岁。(P〈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A组:(18±5)mg/L,B组(13±5)mg/L,C组(7±6)mg/L(P〈0.01),A组血浆白蛋白高于B、C组分别为(32±7)g/L、(29±5)g/L,(28±3)g,(P〈0.01)。B组比A组病人糖尿病病程更长分别为(17±11)年、(10±6)年(P〈0.05),B组比A组病人更常见可探及骨质和存在脓性分泌物、坏死、骨暴露及恶臭味、水肿(P〈0.01或P〈0.05)。B组体温[(38.1±1.1)℃,(P〈0.05)],血白细胞计数[(10±3)×10^9/L,P〈0.05)],hs—CRP[(13±5)mg/L,P〈0.05)]均高于C组[(37.4±0.8)℃、(8±2)×10^9/L、(7±6)mg/L]。严重下肢缺血在A、B、c组分别为7%、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血白蛋白为创面愈合的保护因素,高龄、脓性分泌物、可探及骨质、骨暴露、水肿、恶臭味、坏死、下肢严重缺血为创面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所有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人都需要外科的治疗,即使接受一个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的综合治疗,仍有部分的病人需要截肢。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雯雯  王立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19-2120,212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浆胰岛素(FPI)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双光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6例健康者(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近端及全身骨密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PI水平。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FPI水平分别为(1.05±0.40)μU/ml和(0.91±0.25)μ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检者腰椎、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分别为(1.12±0.20)g/cm^2与(1.09±0.19)g/cm^2、(0.89±0.16)g/cm^2与(0.90±0.12)g/cm^2、(0.95±0.16)g/cm^2与(0.92±0.30)g/c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14.4%(15/104)和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骨量正常组(NBMD组)和2型糖尿病骨量低下组(IBMD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FPI水平及使用胰岛素达1年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6.5±12.5)岁与(62.4±9.8)岁、(1.12±0.39)μU/ml与(0.91±0.38)μU/ml、35.8%与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健康者相当;高水平的FPI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糖升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23例,根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7.8mmol/L,B组7.8~11.0mmol/L,C组≥11.0mmol/L。A组为血糖正常组,B、C组为血糖升高组。结果:入院随机血糖高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68.8±7.5)岁比(71.6±7.3)岁、(74.3±7.1)岁,P〈0.05],C组与A组相比血甘油三酯[(1.57±0.83)mmol/L比(1.31±0.63)mmol/L,P〈0.051、尿酸[(360.2±172.3)μmmol/L比(273±86.3)μmmol/L,P〈0.05]、肌酐[(125.2±90.5)μmmol/L比(85.7±23.6)μmmol/L,P〈0.05]浓度较高。与A组比较,B、C组复合壁心肌梗死多见(38.9%比59.7%、66.7%,P〈0.05)。C组与A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43.5±6.37)%比(58.5±8.36)%,P〈0.05]较低。与A组比较,B、c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低(54.8%比40.6%、28.6%,P〈0.05),冠脉造影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多见(51.6%比73.7%、69.2%,P〈0.05),C组比A组并发心力衰竭多见(35.4%比15.9%,P〈0.05),住院病死率(20.8%比4.5%.P〈0.05)增加。结论:老年A加患者入院随机帆糖升高.提示病情蘑、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蓁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赵军 《微创医学》2009,4(5):486-488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0跟,随机分成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A组)和切口位于常规90。方向(B组)两组,每组30眼。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A组分别为(1.09±0.12)D、(1.48±0.14)D、(1.37±O.11)D及(1.26±0.14)D,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则分别为(1.12±0.13)D、(1.89±0.16)D、(1.63±0.15)D及(1.34±0.16)D,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值仍大于术前(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的变化值A组分别为(0.49±0.16)D、(0.29±0.13)D和(0.16±0.14)D,B组为(0.97±0.18)D、(0.65±0.13)D、(0.41±0.11)D,均大于A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0.7者A组分别为14眼和17眼,B组分别为6眼和8眼(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并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krein, H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根据病情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UK注射液015 PNA U(p nitroaniline unit,相当于10 000国际单位)+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1次/d,共21 d。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比较。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标准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分型。结果: 治疗21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81.67%)高于对照组(51.67%)。糖尿病及TOAST分型与HUK临床疗效相关(P<0.01);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非糖尿病患者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HUK的临床疗效优于糖尿病患者及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结论: HUK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糖尿病及TOAST分型可能是HUK的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曹峰 《当代医学》2014,(30):112-1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云梦县中医院内一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与对照组(n=42)。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灸治疗及通心络胶囊口服,连续2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及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20d后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快的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薛炬君  陈曦 《中外医疗》2016,(17):30-3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5年4—2015年1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治疗组25例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25例应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NSE、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10.28±1.74),(8.35±3.09);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为(10.11±1.89),(9.01±2.87)。治疗组NIHSS量表评分改善程度略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变化治疗组略好于对照组。 NSE水平及血清IL-6水平在治疗后均较入院时降低,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首次应用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分析其有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88例脑梗死患者分两组:负荷剂量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治疗4周时有效率以及3个月时良好预后率。结果:病情加重达峰时,负荷剂量组较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上升幅度小,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过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认为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可能更有效地抑制神经功能的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结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HAMD评分、BI指数、MMSE评分、神经肽Y以及血浆P物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MSE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血浆P物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神经肽Y、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西酞普兰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接受长春西汀静脉滴注30 mg/d,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d,连续治疗10 d,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d,连续治疗10 d,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14和90 d评估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90 d后,观察组的MMSE和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下降(均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2组上述量表评分和药物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组成部分,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贵祥  沈海青 《河北医学》2008,14(10):1146-114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联合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影像学、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比较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1min、最大聚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高切应力均降低(P<0.005,P<0.01).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联合治疗组(71.20%)优于对照组(18.12%).出血发生率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月时2组NIHSS、MBI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即PWI/DWI不匹配原理,入选40例具有IP的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在患侧选取病灶的中心区、病灶的边缘区、病灶的中心区与边缘区中点、病灶的外周区共4个点,测量治疗前后4点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除梗死中心区以外,其余3个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挽救ACI的IP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汪国宏  朱幼玲  蔡伟 《安徽医学》2009,30(12):1387-139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内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内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定(NIHSS)、运动功能评定(FMA)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内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FM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疮、泌尿系感染、肩手综合征、抑郁症、吞咽障碍、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胡勇  穆振斌  侯静  侯玉梅  王佐佑 《医学综述》2012,18(15):2514-251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活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14 d两组NIHSS和B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