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异位胃黏膜显像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SPECT平面显像,必要时加做断层显像。结果18例显像中阳性8例,其中5例证实美克尔憩室,2例肠重复畸形,1例小肠肿瘤。结论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对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儿异位胃粘膜99mTcO4-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94例下消化道出血(疑异位胃粘膜)患者进行了99mTcO4-显像,显像资料均参照临床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94例患者中显像阳性者32例,其中29例证实为麦克尔憩室,2例为小肠重复畸形,1例为空肠粘膜下血管畸形。显像阴性62例,可追踪住院病例28例,经手术及胃、肠镜证实胃溃疡或肠息肉8例,1例麦克尔憩室,其余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好转出院排除胃粘膜异位症9。9mTcO4-显像诊断异位胃粘膜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6.4%,准确度为96.7%。【结论】小儿异位胃粘膜核素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无创、简单易行、快速可靠,是临床诊断异位胃粘膜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下消化道出血99mTc-RBC检测的定位价值.方法 72例拟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99mTc-RBC显像,并将定位结果参照手术、肠系膜血管造影术或肠镜检查进行评价.结果 72例患者中99mTc-RBC显像阳性者61例,阳性率为84.7%,其中40例位于右下腹部(包括麦克尔憩室32例和结肠腺瘤8例),11例位于脐周(小肠重复畸形3例,结肠癌4例及回肠平滑肌肉瘤4例),10例位于上腹部(空肠黏膜下血管畸形3例、空肠血管瘤5例和慢性溃疡2例);40例明确出血灶的显像阳性病例,33例99mTc-RBC出血定位诊断与实际出血病灶基本符合,定位准确率为82.5%.99Tc-RBC显像阴性者11例,经手术及肠镜证实肠息肉8例,肠平滑肌瘤2例,麦克尔憩室1例.结论 99Tc-RBC检测具有无创、简单易行、快速可靠的特点,对临床下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腹腔镜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符合传统剖腹探查术指征的病例采用手术腹腔镜技术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结果全部在手术腹腔镜下完成探查。其中证实卵巢肿瘤并扭转1例、肠道肿瘤3例、麦克尔憩室6例、消化道重复畸形5例、肠系膜淋巴囊肿3例、阑尾炎10例、肠套叠并肠坏死1例、消化道异物并肠穿孔1例,以上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探查阴性避免了开腹。结论手术腹腔镜可有选择地应用于小儿腹腔探查术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腹腔镜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符合传统剖腹探查术指征的病例采用手术腹腔镜技术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结果全部在手术腹腔镜下完成探查。其中证实卵巢肿瘤并扭转1例、肠道肿瘤3例、麦克尔憩室6例、消化道重复畸形5例、肠系膜淋巴囊肿3例、阑尾炎10例、肠套叠并肠坏死1例、消化道异物并肠穿孔1例,以上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探查阴性避免了开腹。结论手术腹腔镜可有选择地应用于小儿腹腔探查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在小儿Meckel's憩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99TcmO4-进行异位胃黏膜显像,采集动态相及多时相静态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结果:37例患儿中20例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呈阳性,病变为圆形或类圆形异常放射性增高区,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部,位置相对固定。显像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2.7%,准确度为87.5%。结论: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对小儿Meck-el's憩室诊断具有病因及定位诊断价值,应成为辅助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在军训人员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某部新兵营军训人员中可疑有应力性骨折的士兵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0例可疑有应力性骨折士兵中,69例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29例X线检查诊断为应力性骨折;2例X线检查诊断为骨肿瘤。核素骨显像76例表现为损伤部位见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其中,X线检出的31例骨损伤者损伤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浓聚;核素骨显像检出应力性骨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结论核素骨显像对诊断军训人员应力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辅助诊断及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正常人群中麦克尔憩室的发病率为1%~2%,多数人终身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常因其并发症而就诊,临床症状又无特异性,故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ECT、动脉造影,尤其是腹腔镜的发展,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将我院2001年以来腹腔镜辅助行小儿麦克尔憩室诊断及手术治疗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2例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下消化道出血以反复性、间歇性血便为主。(2)病程以2—3年者最多。(3)本组病例手术后100%出血停止,未再复发。结论 (1)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出血期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作好紧急手术探查准备。(2)术中结合应用内镜有助于诊断。(3)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ckel憩室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腹腔镜下Meckel憩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例腹腔镜Meckel憩室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死亡和中转开腹,术后7 d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无特殊不适。结论 M e c k e l憩室症状无特异性,临床上多以并发症就诊,如憩室炎、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及肠穿孔。内窥镜检查、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腹腔镜检查是M e c k e l憩室的主要诊断方法,对怀疑M e c k e l憩室,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腹腔镜检查可以进行诊断。腹腔镜下M e c k e l憩室切除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且能提高小肠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优点很多:患者腹部切口小;术后疼痛减轻;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正常活动较快;患者自身免疫受影响较小。因此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探讨成人回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1996~2004年我院住院的4例回肠重复畸形患者,其中3例以消化道出血、1例以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4例均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3例出血患者均行胃镜检查,2例行小肠镜检查,1例行电子胶囊内镜检查,除怀疑血管畸形外,未发现明确异常。4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术中发现回肠距回盲部11~70cm处有长度分别为7~20cm的重复回肠肠管,有独立的肠系膜和血供,1例并发异位胰腺,1例伴回盲部炎性包块。病理结果提示4例均为回肠重复畸形,1例有胃黏膜异位。结论回肠重复畸形多在婴幼儿期被发现,成人极为少见,临床上可表现为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等,通过辅助检查一般较难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手术探查时能发现重复的肠管,手术医师需对该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99mTc-HL91乏氧显像、^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及CT检查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50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肿瘤患者行^99mTc—HL91乏氧显像、^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及cT检查,比较分析诊断特性。结果3种方法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mTc—HL91乏氧显像的特异性明显高于^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和CT,准确率高于^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种方法联合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6.9%、100%和98%。结论^99mTc—HL91乏氧显像诊断肺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和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佛山地区1991~2000年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了解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36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36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除全身疾病引起出血的146例外,消化道局部病变引起出血者1217例;属上消化道出血395例,确诊为溃疡病232例(57.3%),各种类型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共123例(30.4%),其次为食管静脉曲张、胃粘膜脱垂、食管贲门撕裂症、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息肉等,明确病因372例(94.2%)。属下消化道出血822例,确诊为肠息肉526例(54.9%),结肠炎121例(12.6%),其次为溃疡性结肠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阿米巴结肠炎、小肠血管瘤、血管畸形、肠结核等,明确病因800例(97.3%)。【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选择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病因诊断率,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CA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同时采用半定量方法分析患者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其中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检查的阳性率为46.7%。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安全、无创伤、方便及费用低的检查方法,临床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99m锝-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99mTc-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小儿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癫痫患儿进行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了解患儿脑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放射性核素99mTc-ECD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率高(78.57%)。结论99mTc-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订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疗。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治疗无效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灶主要集中在小肠(83.3%),主要病变有肠间质瘤(56.7%)、血管畸形(16.7%)、憩室出血(13.3%)等;以35~60岁人群好发(7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1。各种辅助检查在其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定位诊断率达80%,核素扫描及CT增强扫描66.7%,胶囊内镜在急性出血期阳性率可达100%。结论(1)中年人群、男性是内科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小肠间质瘤、血管畸形、憩室出血是其可能主要病因;(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小肠镜是目前辅助诊断中较为有效的手段;(3)外科手术探查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重复畸形诊断较为困难,至今尚无明确的诊断手段,仍依靠病史、体检、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推断,术前能明确诊断者较少。我院自1990~2 0 0 3年共收治肠重复畸形18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所见,提出诊断要点和检查手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7d~10岁,其中7d 1例,2月1例,10岁1例,其余为1~4岁,平均2 4岁。以腹部肿块就诊6例,腹痛8例,消化道出血3例,其他手术意外发现1例。小肠重复16例,结肠重复1例,胃重复1例,十二指肠重复1例,合并麦克尔憩室2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旋转不良1例,肠套叠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上海市临床核医学诊断与治疗的医疗照射水平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格,普查上海市开展临床核医学诊疗的43家医疗机构的有关基本现状,具体调查2008年43家医疗机构的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量及其分布,以及受检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分布。[结果]2008年上海市拥有各类核医学相关设备169台,从事临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为342人。全市核医学诊断年频率为6.63人次/千人口,居多的检查类型为骨显像、PET肿瘤显像、甲状腺显像等,男性比女性高25.6%。核医学诊断年频率随受检者年龄增长(0~15岁、16~40岁、〉40岁组)而增加。临床核医学的放射性药物治疗频率为0.41人次/千人口,女性比男性高62.5%。多数显像和功能检查的常用放射性核素为^99mTc;PET检查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18F。甲状腺癌和甲亢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13I,二者典型放射性活度分别是5088MBq和237MBq。上海市临床核医学诊断的应用频率比1998年增加了91.8%;是1998年我国大陆平均水平的11.4倍。全市核医学的放射性核素治疗频率比1998年增加了182.8%;是1998年我国大陆平均水平的6.8倍多。[结论]上海市临床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发展速度很快,应切实加强临床核医学的医疗照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99Tcm-MIBI 核素显像对甲状旁腺瘤术前定位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核素显像、B超、CT对于高功能甲状旁腺病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简称原发甲旁亢)的7例患者均做了^99Tc^m-MIBI核素显像主B超、CT检查。结果:7例患者共摘除7枚腺瘤和1枚增生腺体,均经病理诊断证实。^99Tc^m-MIBI核素显像、B超、CT的灵敏度分别为88%、75%和63%,特异性为100%、100%和95%,准确性为96%、93%和89%。^99Tc^m-MIBI核素显像与CT无明显差异,^99Tc^m-MIBI核素显像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优于B超,但特异性三者近似。结论:^99Tc^m-MIBI双时相法对于甲状旁腺瘤的定位诊断很有帮助,原发甲旁亢患者首次探查术前进行无创影像定位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何子超 《现代保健》2008,(36):56-57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一直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难点。笔者共收集我院11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结果证明: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美兰注射是目前肠血管畸形定性、定位诊断较理想的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