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广州城区248名1~6岁儿童,其中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24名(病例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124名(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行为与语言发育的相关性。语言评定方法应用S-S评定法。结果 在调查的儿童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7项,分别为隔代抚养(OR=3.391,95%CI:1.654~6.951)、母亲文化程度低(OR=5.186,95%CI:2.245~11.981)、教语言用有声电子玩具或读物(OR=2.070,95%CI:1.122~3.817)、屏幕接触时间每天超过1 h如看电视(OR=2.305,95%CI:1.245~4.267)、看手机或IPAD(OR=3.246,95%CI:1.277~8.248)、出生有高危因素(OR=2.253,95%CI:1.084~4.680)及孕期高危因素(OR=2.575,95%CI:1.129~5.873)。结论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屏幕时间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环境、科学的养育观念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2.
周瑛  王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2):1368-1371
目的 分析幼儿语言发育迟缓(LDD)的家庭环境因素,为LDD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8日—2021年1月27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诊断为LDD的55例16~30个月龄幼儿作为病例组,筛选同期正常儿保查体的同年龄组71例幼儿作为对照组,使用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作为标准化评估工具,并对父母和主要照养人的文化水平、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与幼儿语言发育落后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家庭环境有方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DD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少,父母及主要照养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稍少,保姆或(外)祖父为主要照养人比例更多,幼儿屏幕时间较长,开始观看屏幕月龄更小,更多幼儿的父母陪伴时间<2 h/d、屏幕时间≥2 h/d、开始观看屏幕月龄<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观看屏幕月龄<12月(OR=9.562,95%CI:3.106~29.437)、屏幕时间≥2 h/d (OR=3.222,95%CI:1.169~8.884)、主要照养人是(外)祖父或保姆(OR=7.034,95%CI:1.930~25.634)是幼儿语言发育落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屏幕暴露年龄过早、屏幕暴露过长以及(外)祖父或保姆作为主要照养人是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应避免婴幼儿过早或过长时间观看媒体屏幕,鼓励父母照料幼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影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18~35个月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61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55例为研究对象。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31人,对照组30人。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家庭语言指导。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筛查评估,由家长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家庭语言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亲生育年龄、住址、喂养方式、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带养人与儿童互动时间以及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与儿童语言问题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带养人每天与孩子互动时间越长(2~4 h/d OR=0.542, 95%CI:0.352~0.866;≥4 h/d OR=0.211,95%CI:0.105~0.402)、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高中 OR=0.685, 95%CI: 0.495~0.947; 大学及以上OR=0.468, 95%CI:0.157~0.785)和母乳喂养(OR=0.702, 95%CI:0.538~0.886)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接触电子产品≥1 h/d(OR=3.582,95%CI:2.314~5.761)则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训练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A、B及总量表分数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与家庭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社区1~3岁儿童语言发育与屏幕暴露的相关性,为儿童屏幕暴露现状提供改进意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随访的1~3岁幼儿共827例,男童406例,女童421例,平均年龄为(24.5±5.3)月。采用自制式调查问卷,由本科保健医生指导调查对象的父母或抚养人现场完成,并结合Gesell 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调查对象语言发育情况。结果 827例儿童中,93例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734例语言发育正常。两组儿童接触屏幕年龄段、儿童性别、家庭情况、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屏幕暴露时间、入睡是否规律、接触屏幕时家长陪同和限制屏幕暴露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屏幕暴露时间>2 h(OR=1.687,95%CI:1.022~2.236,P<0.001)、接触屏幕时无家长陪同(OR=2.035,95%CI:1.588~2.634,P=0.002)、未限制屏幕暴露时间(OR=1.475,95%CI:1.087~2.156,P=0.035)为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长时间的屏幕暴露会影响家庭语言环境和儿童睡眠,不利于儿童的语言发育,建议家长禁止小于18月的儿童接触屏幕,大于18月的儿童在家长陪同讲解下接触屏幕,时间控制在2 h以内,严格避免睡觉前观看电子屏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18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174例首诊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测查,并自制问卷对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的出生高危史,语言发育迟缓家族史等先天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首诊年龄越大,各能区发育商(F=4.999、5.479、25.546、16.401、13.733)和总发育商(F=22.716)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环境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多元线性分析中显示非父母为主要抚养者和留守儿童影响儿童语言发育(β=3.606、8.088,P<0.05)。结论 语言发育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评价儿童家庭环境中潜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家长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CHD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相同月龄、性别、地区进行配对。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的符合条件348对12~36月龄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信息,应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进行筛查。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状况,分析影响CHD儿童发育的因素。结果 CHD组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均低于对照组(P<0.001),房间隔缺损组神经心理发育优于其他类型CHD儿童。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505,95%CI:1.717~17.241)、早产(OR=9.091,95%CI:1.538~47.121)、独生子女(OR=3.802,95%CI:1.051~13.889)是CHD儿童DQ落后的危险因素,母亲工作类型为弹性时间工作(OR=0.118,95%CI:0.029~0.487)、定期儿童保健(OR=0.233,95%CI:0.098~0.553)可降低CHD儿童DQ异常的风险;早产(OR=3.906,95%CI:1.346~11.364)是CHD儿童MI落后的危险因素,母亲工作类型为弹性时间工作(OR=0.219,95%CI:0.052~0.923)、定期儿童保健(OR=0.224,95%CI:0.089~0.560)可降低MI异常的风险。结论 CHD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仍不理想,需进一步研究和干预并制定适合我国CHD儿童的评估和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7.
黄海燕  刘金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33-1236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水平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科学化管理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57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调查基本情况、家长对儿童体重的认知情况、营养知识了解情况、儿童喂养情况、儿童进食行为情况等方面,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家长对体重认知偏差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家长对儿童体重认知偏差发生率为32.14%(179/557),认知偏差一致性强度为中等(Kappa值=0.4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营养知识不达标(OR=2.856,95%CI:1.792~4.553)、逼迫进食喂养方式(OR=2.465,95%CI:1.379~4.406)、限制进食喂养方式(OR=3.244,95%CI:1.741~6.048)、父母过度关心儿童进食行为(OR=3.491,95%CI:2.207~5.522)以及儿童食欲缺乏(OR=4.148,95%CI:2.600~6.618)、偏食挑食(OR=2.653,95%CI:1.692~4.160)、不良进食习惯(OR=3.105,95%CI:1.973~4.885)、害怕进食(OR=4.318,95%CI:2.199~8.478)、潜在疾病状态(OR=3.197,95%CI:1.115~9.168)均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认知偏差的相关因素。 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认知存在偏差,应提高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儿童喂养方式以及重视儿童进食行为,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丽水市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6-2019年分娩的934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6-2019年妇幼保健院共分娩活产19 535例胎儿,其中低出生体重儿934例,发生率为4.78%;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0.019,P=0.89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 早产(OR=46.283,95%CI:38.408~56.773)、双胎(OR=7.023,95%CI:5.347~9.223)、女婴(OR=1.549,95%CI:1.304~1.841)、妊娠高血压(OR=4.945,95%CI:3.262~7.498)、胎膜早破(OR=1.305,95%CI:1.053~1.618)、胎儿窘迫(OR=2.103,95%CI:1.515~2.919)、胎盘早剥(OR=1.651,95%CI:1.152~2.366)、农村户籍(OR=1.274,95%CI:1.014~1.601)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丽水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注重加强农村户籍、妊娠合并高血压和双胎孕妇的围生期管理,避免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从而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OR=8.772,95%CI:2.880~26.720,P<0.01)、低血细胞压积(OR=0.211,95%CI:0.072~0.618,P=0.005)、脓毒血症(OR=6.427,95%CI:2.306~17.911,P<0.01)和机械通气(OR=2.984,95%CI:1.013~8.785,P=0.047)是脑室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积极预防低血糖、低血红蛋白压积、感染及合理的机械通气有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的关系,为频繁夜间遗尿症的病因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区3个区(静安、徐汇和杨浦)和郊区4个区(闵行、浦东、奉贤和崇明)选取62 290名5~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的关系。 结果 上海市5~12岁儿童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发病率为0.5%(327/62 29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显著相关(OR=4.127,95%CI:2.994~5.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出生窒息的儿童仍具有患频繁夜间遗尿症的高风险(OR=3.001,95%CI:2.054~4.385,P<0.001),此外,还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在男童中(OR=3.518,95%CI:2.275~5.438,P<0.001)比女童(OR=2.293,95%CI:1.041~5.051,P=0.039)更显著。结论 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显著相关,并且此相关性在男童中更高,提示出生窒息为频繁夜间遗尿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与3岁以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我国儿童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西安地区数据。研究共纳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和家庭年收入5项指标因子,构建了SES综合指标作为自变量。结局变量为身长、体重和评估的营养状况结局。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分别建立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与身长体重和营养结局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3岁以内儿童12 017人,经评估营养不良者281人(2.3%),营养过剩者531人(4.4%)。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与低水平SES儿童相比,中等水平SES儿童身长增加0.32 cm(95%CI:0.16~0.47),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20%(OR =0.80, 95%CI:0.65~0.98);高水平儿童身长增加0.77 cm(95%CI:0.61~0.92),体重增加0.06 kg(95%CI:0.006~0.12),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33%(OR=0.67, 95%CI:0.53~0.83)。结论 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降低营养过剩的风险,有助于儿童的发育与营养健康。应改善家庭育儿环境,加强对低SES家庭的儿保宣教,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19年石家庄各区县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数据,采用我国2005年九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标准作为参考值,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结果 1)共收集49 644例学龄前儿童的有效体检数据,其中男童25 885例(52.1%),女童23 759例(47.9%)。2)其中体重过轻(<P3)的儿童有1 212人(2.4%),体重过重(<P97)的5 353人(10.8%);身高过矮(<P3)的儿童有1 497人(3.0%),身高过高(>P97)的儿童有6 876人(13.9%)。3)母儿ABO血型不符(OR=0.671,95%CI:0.481~0.935,P=0.019)、出生体重偏低(OR=0.546,95%CI:0.443~0.674,P<0.001)、出生时身高偏低(OR=0.335,95%CI:0.272~0.414,P<0.001)是学龄前儿童身高过矮的独立相关因素;出生时身高过矮(OR=0.330,95%CI:0.269~0.404,P<0.001)、体重过轻(OR=0.330,95%CI:0.269~0.404,P<0.001)是学龄前儿童体重过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与2005年九市的标准相比较,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高于全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不良受到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三级预防及孕产期高危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简化版(M-CHAT中文简化版)在3~4岁儿童中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应用价值,并制定合适界值。方法在2018年1-12月期间,选取年龄在3~4岁之间临床诊断为ASD儿童48例及正常发育儿童96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M-CHAT中文简化版评定,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量表在3~4岁儿童中筛查ASD的价值。结果 M-CHAT中文简化版在3~4岁儿童中筛查ASD时,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5%CI:0.893~0.975);当筛查界限分为13分时,M-CHAT中文简化版区别ASD和非ASD能力最高,其灵敏度为0.94(95%CI:0.828~0.987)、特异度为0.82(95%CI:0.732~0.893)、Youden指数为0.76、阳性概率比5.29(95%CI:3.400~8.200)、阴性概率比0.08(95%CI:0.030~0.200)、阳性预测值为72.58%、阴性预测值为96.34%。结论 M-CHAT中文简化版筛查3~4岁ASD儿童能力较强,值得在3~4岁年龄段儿童ASD筛查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42例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哮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非哮喘住院患儿142例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纳入调查的病例组患儿男83例,女59例;129例患儿是因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感染病原体包括:支原体4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7例,流感病毒33例,腺病毒14例,副流感病毒5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孕周≥37周(OR=0.792,95%CI:0.357~0.948)、出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OR=0.320,95%CI:0.107~0.479)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有家族过敏史(OR=1.513,95%CI:1.206~1.742)、有变应性鼻炎史(OR=1.304,95%CI:1.182~1.549)、有食物过敏史(OR=1.815,95%CI:1.492~2.203)、家庭1年内装修(OR=1.328,95%CI:1.102~1.591)、家庭成员吸烟(OR=2.115,95%CI:1.628~2.499)、长期接触毛绒或泡沫制品(OR=1.480,95%CI:1.173~1.772)、学校或家庭邻近大马路(OR=1.815,95%CI:1.692~2.203)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多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主要受出生孕周、家族过敏史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第二代独生子女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在重庆市2所普通幼儿园整群抽样,行为评估采用气质量表及儿童行为量表(CBCL),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结果 二代独生子女96人,年龄(4.67±0.69)岁。内化性行为问题、外化性行为问题与总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是25.0%、37.5%、37.5%。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问题相关危险因素有男性(OR=1.613,95% CI:1.021~2.549)、难养型气质 (OR=7.111,95% CI:3.028~16.701)、母亲看重生育对婚姻的作用(OR=9.379,95% CI:4.321~20.358),保护性因素包括核心家庭结构(OR=0.366,95% CI:0.209~0.643)、母亲与父亲大学以上文化(母亲OR=0.491,95% CI:0.265~0.910; 父亲OR=0.427,95% CI:0.192~0.948)、母亲产后情绪稳定(OR=0.294,95% CI:0.158~0.550)、父母重视幼儿园的社交作用(OR=0.402,95% CI:0.225~0.721)、父母关注儿童行为(OR=0.084,95% CI:0.013~0.551)。结论 二代独生子女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不比对照组高。二代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与性别、年龄、家庭环境有关,与独生子女身份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5-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5岁以下儿童10个接种门诊流感疫苗接种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滨州市480名5岁以下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5岁以下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滨州市10个接种门诊5岁以下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由2015年的42.29%(203/480)下降到2017年的20.21%(97/480);其中3~5岁以下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由2015年的26.87%(129/480)下降到2017年的13.13%(63/480),3岁以下婴儿流感疫苗接种率由2015年的15.42%(74/480)下降到2017年的7.08%(34/480)均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χ2=11.073,14.312,P<0.05)。对儿童父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户籍所在地、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和支付医疗费用方式是影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经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高中/中专/高职OR=1.49,95%CI: 1.08~2.04;本科/大专OR=2.45,95%CI: 1.61~3.73;硕士及以上OR=3.90,95%CI: 1.70~8.87)、家庭月人均收入3 000元及以上(3 000~5 999元OR=1.35,95%CI:1.07~1.71;≥6 000元OR=2.37,95%CI: 1.25~4.51)、职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OR=3.15,95%CI: 1.71~5.80)、对流感疫苗知识知晓(OR=2.24,95%CI: 1.56~3.21)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家长流感疫苗接种率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 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是影响婴幼儿流感疫苗接种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多层次开展有关流感及其疫苗接种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