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经导管碎栓和除栓、外科手术取栓等。急性PTE的早期,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疗效。但PTE发病后,如果患者伴发心脏骤停、休克、广泛型致死性肺手术治疗,因而人们致力于探索研究介于内科药物溶栓和手术治疗之间的导管介入治疗方法。1971年,Greenfield首次运用静脉切开导管介入技术治疗PTE。近年来,随着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PTE的介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方法 对2 60例急性PT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随访 ,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引起远期临床事件 [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PT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 (或 )右心衰竭、抗凝治疗出现大出血、依赖家庭氧疗 ]的危险因素。结果  2 60例PTE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 2 2例 (8 5 % ) ,其中 1 5例 (62 8% )死于PTE。随访 2 2 7例患者 ,为期 3 9~ 8 4年 ,死亡 72例 (31 7% ) ,其中有 2 1例患者死于再发PTE。对随访资料完整的 1 65例患者进行远期临床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抗凝治疗不足 6个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相关 ;多变量分析显示 ,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是PT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高危因素的确立 ,可予患者更积极的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症,是急性肺部疾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溶栓是治疗的关键,主要用于2周内的新鲜血栓栓塞,愈早愈好,2周以上也可能有效。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PTE患者56例,溶栓治疗18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我们在溶栓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庆良  谢富波 《山东医药》2002,42(19):70-71
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一种微创、见效快、并发症少的方法 ,尤其是对于肺动脉主干及大面积PTE患者 ,通过对血栓抽吸、搅碎及较小剂量的溶栓药物可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本治疗过程包括肺动脉取栓、局部溶栓。与全身溶栓比较 ,介入治疗的优点是用药剂量小 ,出血  相似文献   

5.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急性大面积PTE病人进行猪尾导管碎栓抽吸血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根据血管再通情况酌情全身溶栓,然后抗凝治疗,观察休克指数、体循环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结果休克指数与体循环平均压介入后即刻与介入前相比下降显著,介入后48h继续下降,P值<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平均压介入前与介入后即刻相比改善无显著性,介入后48h改善,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血管再通率为32.4±15.6%,无导管相关并发症,死亡率20%。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改善近期预后,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PTE患者,尤其适用于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我国<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对我院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诊断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2007年所有PTE住院病例的I临床资料,以2004年12月我院按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开展PTE规范化诊疗为时间界限.比较按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开展PTE规范化诊疗前后PTE诊断情况和临床结果.结果 开展PTE规范化诊疗前近10年期间我院诊断PTE 19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0.01%,医院内病死率为36.84%.开展PTE规范化诊疗后诊断PTE 63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0.07%,病死率为12.70%.呼吸内科在开展PTE规范化诊疗前后PTE病例分别占同期住院病例的0.05%(4/7 928)和1.28%(49/3 843),医院内病死率为2.04%.结论 遵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和治疗PTE显著提高了我院尤其是呼吸内科的PTE病例数,降低了该病的医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 ,改善肺血流动力学 ,降低大面积PTE的病死率 ,对改善次大面积PTE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各种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PTE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 (PTE)应予溶栓治疗 ,但若合并存在右心内血栓则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本例在溶栓后再度发生严重呼吸困难 ,应考虑为血栓自右心房或同时从下肢深静脉内脱落所致又一次肺血栓栓塞。此类病例的治疗存在诸多棘手之处 ,需加慎重考虑 ,必要时需请本领域内外科专家会诊 ,以决定一个相对周全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改善肺血流动力学,降低大面积PTE的病死率,对改善次大面积PTE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各种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PTE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thromboembolism ,PTE)发病凶险 ,溶栓治疗可迅速改善大面积PTE的血流动力学 ,恢复肺组织再灌注 ,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复发率。但有报道大面积PTE患者溶栓治疗后会出现再灌注性肺水肿[1] 。选择素是一类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血小板之间黏附的细胞黏附分子 ,在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触发作用[2 ] 。本研究采用自体血栓注入法 ,建立急性PTE实验模型 ,旨在探讨溶栓疗法对P 、E 选择素表达水平及病变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实验分组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 2 8只 ,体重2 0~ 2 5kg。按随机…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规范化治疗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规范化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的32例急性PTE患者随机分溶栓组(18例)和抗凝组(14例),在抗凝与溶栓治疗后4、7、30及90d进行了随访观察,纪录溶栓或抗凝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ECT)。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肺灌注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溶栓组肺灌注缺损计分显著低于抗凝(P<0.05)。两组治疗前后PaO2及PaCO2后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治疗疗效优于抗凝治疗,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后4天血流灌注开始改善,1个月显著改善,3个月进一步改善,溶栓后的抗凝治疗防止肺栓塞的复发,有助于肺血流灌注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变化.方法 从急性PTE溶栓与抗凝治疗多中心研究中选取确诊的于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PTE患者362例,观察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栓的变化.结果溶栓抗凝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相比,DVT明显减少(x2=22.667,P<0.001),但有11.6%的患者出现新发或再发DVT.溶栓治疗者血流改善率为56.5%,抗凝治疗者为47.8%,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5,P=0.231).3个月随访,有30.4%的患者DVT仍未恢复正常,另有10.4%的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DVT.结论 溶栓抗凝治疗后14 d,DVT的治愈率较低,新发或再发率较高,溶栓治疗的血流改善与抗凝治疗相仿.短期治疗尚不能显著改善DVT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或凝血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变化对早期诊断和观察血栓形成具有更敏感更特异的意义。临床上常见的肺血栓栓塞(PTE)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我们对PTE患者在不同溶栓治疗方法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探讨这些分子标志物在PTE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PTE 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未经治疗的 PTE 患者病死率为25%~30%[1]。PTE 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根据患者危险度分层决定治疗方法[2],其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溶栓、介入与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 2010年我院收治的36例PT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中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32例(89%).34例经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CT肺动脉造影可帮助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时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2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为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PTE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PT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PTE筛选检查。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患者溶栓前后血浆一氮化氮(NO)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PTE患者溶栓前和溶栓4小时后血浆NO浓度,溶栓前后患者血浆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RT-PCR检测eNOS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eN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前后患者血浆NO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浆NO水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溶栓前后血浆NO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溶栓前后血浆孵育HUVEC,随时间变化,其eNOSmRNA和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强,相同时间点两组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正常血浆孵育组(P<0.0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上升,溶栓后4小时内其NO水平无明显变化,PTE患者血浆能够上调HUVEC的eNO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18年间住院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提高肺血栓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整理7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PTE的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A组(1993~2002年)诊断18例,误诊10例,病死11例;B组(2003~2010年)诊断52例,误诊15例,病死13例,A组误诊数、病死数明显高于B组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医师诊断意识的提高,医生掌握PTE正确的诊断程序及规范化治疗,肺栓塞的检出率逐年增多,而误诊率、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肺血栓栓塞症的现代药物治疗新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未予适当治疗其病死率达20%~30%,如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病死率可下降至8%以下。PTE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抗凝、溶栓治疗、手术血栓切除术和血管再通术等。无论紧急情况下溶栓还是随后的抗凝治疗,药物治疗均是重要的内容。文献报道PTE患者经正规抗凝治疗3~6个月以上,静脉血栓的再栓塞率减少到2%~9%,未经抗凝治疗者,其中26%发展为致命性栓塞,另外26%出现非致命性栓塞。然而,抗凝治疗会带来出血等副作用,有时可出现大出血,因此对于临床怀疑为PTE的患者迅速确诊或除外相当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是高致死率疾病, 纤溶治疗能够快速改善肺部血流动力学, 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如何筛选可从溶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以及降低大出血并发症仍是PTE治疗中的焦点问题, 此外随着对PE后综合征(PPES)认识的不断深入, 溶栓治疗在预防PPES产生方面是否具有优势也备受关注。本文拟就近几年来早期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早期大出血风险评估、降低溶栓药物剂量、介入溶栓和PTE溶栓的长期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