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微小RNA-155(miR-155)、趋化性细胞因子8(CXCL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CVA患者8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Pearson法分析miR-155、CXCL8水平与EOS、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中miR-155、CXCL8水平对CV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OS、FeNO、miR-155、CXCL8水平均升高(t=11.606、27.562、19.721、10.754, P<0.05),FEV1、PEF、FEV1/FVC水平均降低(t=17.471、10.975、33.605, 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miR-155、CXCL8与EOS、FeNO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FEV1、PEF、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miR-155、CXCL8水平预测C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CI:0.675~0.967)、0.851(95%CI:0.741~0.961);联合检测预测CVA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14~0.975)。结论 CVA患儿血清中miR-155、CXCL8水平均升高,对CV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能作为诊断CVA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7(IL-2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84例儿童和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5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7水平和FeNO水平,记录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IL-17、IL-27和FeNO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OC工作曲线评估FeNO联合IL-17、IL-27检测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儿IL-17、IL-27、FeNO、FEV1、FEV1/FVC、PEF和RV/TL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241、92.074、94.296、16.325、174.263、31.174、115.207,P<0.001)。哮喘患儿IL-1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90、-0.576、-0.613),与RV/TLC呈正相关(r=0.581)。IL-2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786、-0.818、-0.549),与RV/TLC呈正相关(r=0.513)。FeNO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67、-0.662、-0.637),与RV/TLC呈正相关(r=0.543)。IL-1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76.2%,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614~0.725);IL-2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3.2%,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10~0.805);FeNO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5.3%,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23~0.840);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1.4%,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02~0.941),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IL-27、FeNO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相关,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NP方案治疗(适形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法,6mVX总剂量60~66Gy;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给予6MVX射线及6~15MeV的电子线,总剂量6~70Gy。另收集同时期常规放疗同步联合NP方案治疗(常规组)作对照,DT60~66Gy。两组均于第1周给予NP方案化疗,从第2周开始实施放疗,化疗21d为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结果 适形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4.6%(P=0.014)。适形组优于常规组。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NP方案与常规放疗同步联合NP方案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两组1、2a生存率相似,适形组明显降低了放疗相关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为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可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煤工尘肺合并肺腺癌晚期患者使用信迪利单抗后反复出现3级CIP,生存期38个月,最终因严重肺结核死亡的诊治过程,为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并分析其与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非哮喘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差异,分析哮喘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患儿的FEV1、FVC、FEV1/FVC、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8.47±2.13、80.23±2.76、75.68±1.05,61.09±2.43、43.15±3.02、21.83±2.27,低于对照组(t=-40.376、-37.674、-56.508、-11.175、-14.530、-34.348,P<0.001);哮喘组患儿的IL-4、IL-5、IL-13水平分别为156.63±10.14、55.26±3.45、57.54±4.16,高于对照组(t=69.519、61.958、64.306,P<0.05);哮喘患儿的FEV1、FVC、FEV1/FVC水平与细胞因子(IL-4、IL-5、IL-13)水平呈负相关(r=-0.552~-0.358),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呈正相关(r=0.398~0.514)。结论 哮喘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较低,且与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质量指标计算综合得分,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信息;基于非小细胞肺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患者治疗质量综合得分;建立以综合得分为因变量、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Beta回归模型,进行治疗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7例;治疗质量综合得分为(0.768±0.118)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医保状况、合并症、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清扫及癌症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OR=0.761,95%CI:0.678~0.854)、有工作(OR=0.783,95%CI:0.647~0.947)、有合并症(OR=0.703,95%CI:0.618~0.800)、癌症晚期(OR=0.458,95%CI:0.345~0.609)患者综合得分较低;新农合医保(OR=1.563,95%CI:1.278~1.912)、组织学中低分化(OR=1.292,95%CI:1.020~1.638)、实施淋巴结清扫术(OR=1.288,95%CI:1.007~1.665)的患者治疗质量较高。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减轻职业压力、提高患者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率、提高罹患合并症的患者及癌症晚期患者的指标依从率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44例高龄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9.25±21.38)mL,低于对照组的(138.47±22.48)mL(t=16.197,P<0.001),手术时间(104.65±23.16)min,短于对照组的(116.48±29.57)min(t=2.673,P=0.008),疼痛(VAS)评分(3.72±1.20)分,低于对照组的(7.11±2.31)分(t=11.050,P<0.001);观察组术后FEV1(1.51±0.13)L、FVC(2.28±0.20)L、MVV(58.20±3.92)L/min,高于对照组的(1.32±0.11)L、(1.82±0.19)L、(53.76±2.81)L/min(t=9.467、12.304、7.811,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13.89%(χ2=4.455,P=0.035)。结论 Ⅰ期高龄NSCLC采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可最大程度保护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胸部肿瘤中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例,考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性。方法 将临床NSCLC拒绝手术或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83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1例,试验组42例。对患者采取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放疗标准为DT(60~70) Gy/(6~7)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天给予静脉滴注剂量250 ml。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包括近期疗效、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病例病情缓解率为53%,其中对照组病情缓解率为51.2%,试验组病情缓解率54.8%;P>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并发率对照组分别是3例占7.3%、5例占12.2%、9例占22%和2例占4.8%、4例占9.5%和7例占16.7%,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NSCLC有效,放疗毒性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39例胃癌组织标本以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组织中MACC1、CIP2A蛋白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CIP2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49%、71.7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76、22.068,均P<0.01)。MACC1蛋白、CIP2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强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53、-5.303,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CIP2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CIP2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ACC1蛋白与CIP2A蛋白的Pearson列联系数为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CC1、CIP2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评估胃癌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中道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Refractory allergic rhinitis,RAR)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RAR病人8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A组(n=41)和B组(n=41)。A组通过药物保守治疗,B组给予鼻内镜下经中鼻道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最大肺活量(Maximum vital capacity,VCmax)、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观察治疗前、手术后及术后3月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结果 术后及术后3月2组Lund-Kennedy评分均降低,2组各时间点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的作用与分组明显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术后Lund-Kennedy评分降低(P<0.05);2组术后3月VCmax、FEV1、FVC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且B组患者VCmax、FEV1、FVC水平较同期A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月2组患者ECP水平均降低(P<0.05);且B组患者ECP水平下降程度更甚(P<0.05)。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中道翼管神经切断术可降低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病人气道反应性,改善鼻腔状态,保护肺功能,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邱亚林 《中国校医》2021,35(5):354-356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刹米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3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尼可刹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69.05%)高(χ2=7.448,P=0.006);观察组治疗后FVC(2.16±0.27)L、FEV1(2.94±0.36)L、FEV1/FVC(55.39±4.22)%,均高于对照组的(1.64±0.29)L、(2.27±0.43)L、(49.71±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PaO2(90.73±7.11)mmHg、SaO2(93.13±5.75)%,均高于对照组的(86.42±7.20)mmHg、(87.10±6.12)%,且PaCO2(41.14±5.17)mmHg,低于对照组的(48.89±5.2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刹米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麻恒翔 《中国校医》2021,35(2):106-108
目的 探讨大咯血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大咯血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2组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剩余碱(1.63±0.04)mmol/L、动脉血氧分压(11.69±0.95)kPa,高于对照组的(1.58±0.06)mmol/L、(10.71±0.94)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65±0.30)kPa,低于对照组的(4.78±0.2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结论 大咯血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OX)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OX化疗方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期,每周期为...  相似文献   

14.
邢红雨 《中国校医》2019,33(9):677-679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贯序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纳洛酮联合贯序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情况、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呼气高峰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及用力肺活量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贯序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利于促进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景森 《中国校医》2020,34(9):678-680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组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以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4%(41/43),与对照组81.40%(35/43)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40);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吸量,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分别为(2.08±0.20)L、(2.39±0.10)L、(270.39±39.32)L/min,高于对照组的(1.86±0.13)L、(2.21±0.12)L、(289.48±37.48)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3.952、2.307,P=0.014、0.000、0.024)。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毛成晔  周洋洋  罗小梅 《中国校医》2022,36(12):924-926
目的 探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10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1 s率(FEV1/FVC),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EV1、FVC、FEV1/FVC、血清CRP与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EV1、FVC、FEV1/FVC、血清CRP与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均<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为(0.66±0.02)% ,高于对照组的(0.60±0.10)%(t=9.90,P=0.030)。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9.29±12.50)mg/L、(17.00±6.3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0.97±13.52)mg/L、(36.03±9.74)pg/mL,(t=-5.35、-10.31,P均<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可显著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及观察组(n=54)。两组患者用药前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脂指标及IMT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0,χ2=4.491,P=0.043、0.014);观察组[TG(3.45±0.69)mmol/L、TC(5.61±0.40)mmol/L、LDL(2.89±0.19)mmol/L]低于对照组[TG(4.62±0.73)mmol/L、TC(6.14±0.35)mmol/L、LDL(3.35±0.3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2、7.289、8.289,P<0.001);观察组[HDL(2.04±0.31)mmol/L]高于对照组[HDL(1.87±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P=0.002);观察组[IMT(0.73±0.20)mm]低于对照组[IMT(1.19±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04,P<0.001)。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免疫球蛋白E(IgE)、调节性T细胞(Treg)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11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中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FeNO、总IgE以及Treg水平。分别计算3种检测手段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FeNO和外周血中的总IgE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中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eNO和外周血总IgE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62、0.591,P<0.05),Treg与哮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69,P<0.05)。Treg 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FeNO和总IgE(P<0.05),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和系列联合检测(P<0.05),而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FeNO、总IgE、Treg平行和系列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和0.917。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的FeNO、总IgE、Treg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和病情分级相关。平行联合检测或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在儿童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呼气中一氧化氮(FeNO)监测在儿童哮喘的价值, 为更好控制和监测哮喘病情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的轻、中、重度哮喘儿童50例为实验组, 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病情。随访时记录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FeNO和肺功能。同期随机选择50例健康对照组给予检测FeNO。结果 1)实验组治疗3个月FeNO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与治疗6个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FeNO值和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呈明显下降;肺功能各参数FEV1%、FVC和PEF值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呈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治疗前、后FeNO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结论 FeNO可以作为一项很好的指标来评估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