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住院医嘱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简称中国PIM标准),对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住院医嘱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40例病例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71(67,77.75)岁,疾病诊断数为8(7,10.75)种,用药数量为10(8,13)个。依据中国PIM标准,193例患者存在与药物相关的PIM,27例患者存在与疾病有关的PIM,合计PIM发生率为80.42%。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用药数量(OR=1.254,P=0.001)和糖尿病诊断(OR=4.040,P=0.010)是导致PI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是PIM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用药监护,减少PIM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防治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根据全国各省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质、病理情况、基础疾病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提出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防治的合理用药策略。结论:老年人作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合理用药干预,确保中药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97家医院在2018年8-10月的1000张门诊冠心病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1 000张冠心病不合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占53%,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7.3%,遴选药物不合理占23.5%。冠心病各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处方中使用氯吡格雷、合并使用抗凝药物或合并房颤是导致抗血栓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需重视各类冠心病治疗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和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提高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后含有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63%,明显低于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44.50%。结论: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处方内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将成为今后医院处方审核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提取山东、天津两地四家医院2017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病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用药偏差发生的基本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用药偏差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00例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为59.0%;发生用药偏差的类型主要为治疗不充分(36.0%)和用法用量不适宜(30.2%);二级医院就诊的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74.0%vs 44.0%);糖尿病(61.0%)、冠状动脉疾病(59.5%)、高血压(58.7%)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消化道和代谢方面药物(36.8%)和心血管系统药物(32.5%)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多种慢病、出院带药品种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更大。结论:样本医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慢病患者与使用药物发生用药偏差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院-社区-家庭模式的多层面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慢病共病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某院500例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且合并其他一种以上老年慢性疾病的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3)与对照组(n=247)。对照组采取个人层面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取个人、人际、社会的多层面健康教育干预。2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使用自行设计的用药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水平问卷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的多层面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老年慢病共病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国9个城市脑卒中患者的处方数据,分析评价脑卒中患者门急诊处方用药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9年期间我国9个城市120家样本医疗卫生机构的抽样处方,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段集中在61~80岁,占比超过50%,男女比例为3∶2;就诊科室排在前3位的是神经内科(47.0%)、神经外科(9.6%)和老干科(7.8%);处方量排在前10位的药品种类包括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神经保护剂、祛痰药、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以及抗高血压药,其中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祛痰药以及神经保护剂的用药合理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氨溴索的最佳剂量尚不明确、神经保护剂过度应用等;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我国的脑卒中用药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影响慢性病住院患者多重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控制多重用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等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6家三甲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到60岁及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问卷388份,结果显示患者的年收入、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心脏病、是否患有肾脏疾病、药龄和周围人群有无不良反应以及自感疾病控制情况对患者是否多重用药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我国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严重,发生多重用药行为与患者个人自身健康素养及疾病治疗情况有关,同时发现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作用不显著,未来需从普及合理用药知识与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慢性病健康管理入手,以促进患者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多重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10-12月所有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P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查阅病例并结合疾病指南共识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6 511例,平均年龄为(74.17±7.24)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86±9.16)d,平均用药种类为(24.59±16.22)种,经χ2检验住院天数及用药品种数与PI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464例(83.92%)患者存在PIM问题,其中排名前5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地西泮及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与疾病相关的PIM中,患有痴呆、认知障碍、谵妄;骨折或跌倒病史;心力衰竭疾病的老年人出现潜在不合理用药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例、81例和23例。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例次最多为2 460例次,占总例数的93.64%。在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中,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联用比例最多为185例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肾脏病4期及以上的患者中,依诺肝素和螺内酯的使用分别为23例和19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结合病例分析,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仍应采取措施减少PIM用药情况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如临床实际必须使用,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三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实施处方精简,为处方精简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19年7-12月在该院老年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对老年患者进行医嘱审核、用药咨询,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处方精简。根据是否接受处方精简药学服务,将患者分为精简组和对照组。评价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品的种类数、药品费用、治疗总费用、住院时间、死亡等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来平衡组间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计算倾向性评分,采用最近邻匹配法,按照1∶2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后的2组人群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2019年7-12月共收治患者454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人。处方精简组209人,其中58人停药或减量;对照组191人。匹配后精简组58人,对照组98人,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基线用药数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精简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13.50 vs. 16.00,P=0.021)和中位治疗总费用(13 614.50 vs. 16 580.13,P=0.038)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使用药品的种类数[(22.69±9.39)vs.(26.05±12.58),P=0.06]、中位药品费用(3 537.44元vs. 4 418.22元,P=0.274)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中均无死亡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老年多重用药管理以及处方精简可对临床产生积极作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Beers标准(2015年版)为依据,对该院2017年1月~6月收治年龄≥ 65岁的1 80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进行评价,利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 依据Beers标准,614例(34.11%)老年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955例次;罹患疾病数和联合用药数可促使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发生。结论 Beers标准是评估老年患者潜在用药风险的重要依据,临床治疗中应对造成不适当用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适当控制,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合理性使用评价标准,为临床上提高Rh-TPO的合理性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h-TPO的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专家共识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采用加权TOPSIS法对甘肃省人民医院2020年出院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脏不适当用药(ren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RIM)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指导老年CKD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老年CKD患者R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IM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4 835例患者,其中595例(12.31%)存在RIM共662项,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是螺内酯(69.49%)、磺达肝癸钠(6.65%)和利伐沙班(4.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4期及以上、住院时间 ≥ 20 d、用药品种数 ≥ 10种和心力衰竭是老年CKD住院患者发生RI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KD住院患者RIM发生率较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有待提升。用药品种数、住院天数、CKD分期和心力衰竭是患者发生RIM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探讨STOPP/START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的适用性,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别以STOPP/START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为依据,对我院1196例全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11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2±7.0)岁,平均用药品种数(15.7±6.5)种。根据STOPP/START标准,368例(占30.77%)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491项,其中涉及最多的药物是苯二氮■类药物;293例(占24.50%)患者存在处方遗漏共354项,其中遗漏最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未用于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根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726例(占60.70%)患者存在药物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1215项,其中在与药物相关的PIM中,涉及药物最多的是氯吡格雷;110例(占9.20%)患者存在疾病状态下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116项,全为A级警示药物相关的PIM,其中涉及最多是高血压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两种标准检出相同的PIM 258例(占21.58%),共320项,其中可能引起跌倒药物重复检出的频率最高。我院全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较多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并且STOPP/START标准与《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在识别潜在不适当用药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应联系实际,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综合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莫西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回顾性调查表,进一步收集及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74例(60~98岁),莫西沙星临床应用合理率为79.1%,不合理原因主要是用药指征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疗程过长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有效率、微生物送检率、心电图监测率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分别为95.2%、64.2%、53.5%和21.9%,主要的ADRs为血钾降低和QT间期延长。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史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后低血钾发生风险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用药前患者的评估,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期间的临床监测,尤其是心电图和电解质情况,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患者临床应用利奈唑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情况,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调查表,对老年患者中利奈唑胺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29例,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率为81.8%,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无指征用药、疗程不当、选药起点过高以及联用药物不适宜等。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9.3%,病原菌清除率为59.6%。利奈唑胺用药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20.4%)和血红蛋白减少(11.9%)。31名老年患者进行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的监测率为9.4%,谷浓度维持在2~8 mg·L-1的有11例(35.5%),谷浓度>8 mg·L-1的有18例(58.1%),谷浓度<2 mg·L-1的有2例(6.4%)。结论: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来促进其临床使用。此外,临床用药期间还应加强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8 年 847 例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采用帕累托图分析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原因。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因素:用 量不适宜(40.61%)、给药途径不适宜(26.92%)、给药频次不适宜(12.51%);次要因素:用药与诊断不符(7.56%);一般因素: 电脑输入错误(3.78%)、用药禁忌(3.78%)、重复用药(1.77%)、溶媒不适宜(1.77%)、其他(1.30%)。结论:药师根据不合理 用药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主要因素进行控制,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