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构建ICU多发伤患者护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更好地指导ICU多发伤患者护理。方法按照层次分析法流程,12名受邀专家先构建量表层次结构、确定各层次指标。再采用1~9级标度法对同一层次指标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打分。根据打分结果构建权重判断矩阵。通过求和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经过两轮指标函询。其中,12名受邀专家参与第一轮函询,11名受邀专家参与第二轮函询,专家参与率分别为100%、91.67%,专家权威系数(Cr)得分为0.971分。该体系包括损伤评估(权重为0.080)、生命体征监测(权重为0.291)、生理评分(权重为0.249)、治疗措施(权重为0.305)和个体特征(权重为0.075)5个准则层指标共21个解释层,解释层各指标权重从0.010至0.108不等。结论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ICU多发伤患者护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护理监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结局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2年1—5月, 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指标体系初稿, 并编制函询问卷, 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构建最终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用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与熟悉程度的算数平均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15/15)和93.3%(14/1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和0.860;专家函询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97、0.121(P<0.01), 最终形成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结局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结局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对于规范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并确立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初步构建的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指标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 00%和96.15%,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84.62%和92.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91,两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在0.396~0.424之间。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集中,专家权威性和积极性较高,可为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服务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医院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4—7月,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 拟订条目池, 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0/2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7和0.00~0.24。2轮函询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0.166和0.192、0.161(均P<0.05)。最终构建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83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 过程质量指标权重最大为0.493 4, 其次为结果质量指标, 权重为0.310 8, 结构质量指标权重最小, 为0.195 8。在二级指标中, 肢体血循环评估标准的组合权重最大, 为0.099 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关键内容, 可操作性更强, 能更好地指导护理干预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具有儿科护理专科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结构式专家访谈初步确定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重要性赋值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轮和第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9、0.87;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70%、96.15%,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316和0.378(P0.0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了包含结构、过程、结果的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意见集中,可信度高,可有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基本需求指标体系,帮助临床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调研访谈,结合卫生部门医疗服务政策,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构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基本需求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是100%和96%,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1和0.90,第2轮函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5~0.21。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基本需求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基本需求指标体系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 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为基础, 采用德尔菲法确立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的内容,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92, 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轮专家咨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296~0.667、0.240~0.804, 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0.77~288.17, 均P<0.01)。最终确立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系数, 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0.1)。结论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 为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提供参考, 为ICU后随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住院成人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监测临床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客观及量化的依据。方法运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为构建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奠定基础;采取小组讨论法获取符合具体实践的指标内容,初步拟订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资料收集方法;再通过2轮专家函询,改进并确立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在内的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2%与100%,权威系数为0.915与0.925,协调系数为0.124~0.242。结论构建的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科学、实用,有利于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具有专科特异性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1、0.862,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47%、100.0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12、0.506(P0.01),专家对所有指标的意见集中程度高,最终确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一致性程度高,结果可信度强,可促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冷志兵  蒲亨萍  苏家琼  杨平 《全科护理》2021,19(20):2737-2742
目的:构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以期为相关领域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利用文献回顾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小组讨论法总结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制成函询问卷,组织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采用Excel 2007、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21项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其中结构指标5项,过程指标7项,结果指标9项.两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介于0.562~0.864,并通过χ2检验均显示P<0.05.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3325、0.1397、0.5278,并且一致性检验结果均通过.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了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用于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监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助产护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高职助产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助产护生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及统计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对从事助产护理的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第2轮问卷函询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828、0.836,判断系数为0.903、0.926,权威系数为0.866、0.881;第1轮、第2轮函询的肯达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9和0.112(P<0.05);共构建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56项,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职业素养、一般保健护理、孕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6个方面。结论 构建的高等职业教育助产护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内容较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为国内高职护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2-4模型基础上结合WRS(物理-事理-人理)管理方法论,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6名专家完成专家咨询,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和100%,权威系数为0.875,协调系数分别为0.220,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赋值权重最高的是人理(0.376),最低的为物理(0.290)。结论 构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及民政部门进行安全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以4 R危机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88%、91%;专家权威系数为0.813、0.84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2(χ2=225.352,P<0.001)、0.135(χ2=164.312,P<0.001);变异系数为0~0.220、0.044~0.198。最终形成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组成。结论 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可靠,且具有科学性,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进行风险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为临床开展严重腹部创伤护理查房提供指引。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专家会议法初步构建清单体系条目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8和0.916,第2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189和0~0.1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6和0.358,且P<0.001。结论 本研究经过专家函询构建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经过统计分析函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可为临床护士开展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适用于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PACU治疗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依据,借鉴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及其他国内外麻醉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形成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技术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合帕累托定律确定指标的内容和科学的测量方法。结果 构建了包含复苏时间中位数、收治各类麻醉患者比例、低体温干预有效率、术后疼痛干预有效率等11项指标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4、0.9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5、0.256和0.356(P<0.01)。 结论 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麻醉后监护的关键内容,可操作性强,专科特色鲜明,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PACU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为框架依据,采用循证方法、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结肠镜检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Delphi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92%,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0.904,专家协调系数为0.160、0.299(P<0.001),指标体系一致性检验达到标准(CR<0.1)。最终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0项。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测量的质量监测工具。 方法 以文献循证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和Delphi法对4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确定符合临床实践的指标体系。 结果 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判断系数0.96,熟悉程度0.89。2轮专家咨询后抢救室、监护室和观察室敏感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443和0.5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护理质量的考核、岗位设置、流程优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